去中心化交易所将在下一个牛市中诞生巨头

探索猫 阅读 38 2020-7-22 01:14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去中心化交易所将在下一个牛市中诞生巨头

去中心化交易所有可能在下一个牛市出现巨头

有网友表示,他们公司每个月1号发工资,公司还是试点数字货币首批单位。然后昨天他查了查央行数字钱包,7月工资已经入账了!这次他们发的不是纸币,而是数字货币。据他说,数字货币支持 “扫码支付”、“汇款”、“收付款”、“碰一碰”四大常用功能,和普通的银行账户功能无异。

2020年7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原则同意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深圳等5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区块链建设工作的函》,原则同意了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深圳等区域性股权市场参与区块链建设试点工作。

如果明年是数字货币的牛市,那么明年将是一个超级大牛市,加密资产,包括企业权益通证在内,总的市值一定至少是上一个牛市的十倍以上的量级。因为现在政策上已经原则上同意企业权益与区块链结合,要知道传统股票市场的规模,只一家企业的股票市值(如亚马逊)就是现在所有加密货币市值的总和。

在每一个牛市,都会快速的爆发出数字交易所黑马,上一个牛市特别的爆发生长出币安,只用半年时间,成长为交易所巨头,进入交易所一级序列。今天,对比公开数据,火币沉淀资金超过87亿美金,可见一线交易所绝非等闲之辈。而新的牛市,如果新进闯入企业权益通证,那这个规模会放大至少十倍以上量级,甚至以后未来的百倍、千倍、万倍,数字资产交易会逐渐取代传统的股票交易。

说到这一点,有可能会出现新的变局,传统的中心化数字资产交易所,走向牌照合规化,甚至国家全盘控股的,类似沪交所、深交所。现在原则同意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深圳等5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业务,也有可能放到各大城市股权市场进行操作。

另一方面,去中心化交易所经过多年的历练,终于也会在下一个牛市中诞生出巨头。我认为明确时间的话,会出现在明年下半年到后年上半年。Uniswap已经有迹象了,只因为现在还不是牛市,一切正在发酵中。后起之秀Uniswap,它借鉴了Bancor的模式,但摒弃了Bancor某些不利的地方。Uniswap一出现,便迅速蹿红,甚至有可能会被集成到以太坊未来的版本中,一旦如此,就相当于以太坊未来会自带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所,这将给现有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带来巨大的威胁。

所有中心化的东西,都可以用去中心化做一遍

今年4月4日,全球Defi项目总市值来到10亿美元。谁也没有想到,在2个月后,全球Defi项目乘风破浪,总市值暴涨700%,在7月10日达到70亿美元,市场热度激增。去中心化借代平台Compound是这股风潮的带领者,通过其借代即挖矿的方式,短短几周内将出借的加密资产总价值增加了约 8.5 亿美元,Token COMP 的价格更是在 6 月 21 日触及 372.27 美元的高点,一时风光无限。但也因为如此,新老Defi项目开始增加曝光,需求激增。

随着DeFi项目如KNC、REN、LEND等开始崛起,COMP彻底点燃了DeFi,Uniswap也逐渐被国内币圈知晓。但对于老韭菜而言,这还是熊市,始终认为DeFi只是链上P2P,炒冷饭而已。对于新韭菜而言,这哪是熊市呀,数十倍的收益率,不是牛市是什么。不能以老的认知看新事物。互联网世界有句话,所有传统业务都可以用互联网重新做一遍。那么区块链也可以用同样的话套用:所有中心化的东西,尤其是中心化的金融,都可以用去中心化做一遍。

未来所有公司都是金融科技公司

来自硅谷投资机构 a16z 的合伙人 Angela Strange 说:未来每家公司都将成为金融科技公司,这个判断非常具有前瞻性,国内大部分企业主看不到、看不懂,但这是趋势。现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全球Defi市场总量突然近一个月总体新增了十倍量级,发展太迅速了,完全令人想不到。未来,所有公司都是金融科技公司,或者是金融科技的一部分。

国家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宣布与Tezos、NEO、Nervos、EOS、IRISnet和以太坊6个公链完成整合。从8月10日起,这六个区块链上开发人员将能使用BSN海外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和带宽来构建DApp并运行节点。全球用户将通过BSN跨链结构、以及与中国银联合作关系,访问国内企业链和财务数据。本次6个区块链项目是第一批整合去中心化公有链,BSN将在其位于巴黎,旧金山和香港的三个数据中心的网络上提供运行支持,预计在2020年底之前根据用户群、技术背景和产品等条件把公有链整合数量提升到10个以上。

2014年,比特币贴吧有个人花了48万买了100个比特币,并开贴直播炒币,人称”48万哥”。期间,他的比特币市值一度跌到19万,9万,大家不停的挖苦他,说他即将变成”6万哥”。他的丈母娘为此事找他吵架,他的老婆甚至拿出离婚威胁他。最终在2016年初,他顶不住压力,割肉卖出了100个比特币,得钱30万,净亏损18万。倒在了黎明前。

一位币圈投资者在17年底投资40万,亏损30万+后彻底清仓离场。17年进入币圈的新人大多都是亏损的,因为17年年底至今整个市场仍然是熊市中,爆起的时机要再等四年多了,虽然中间起起伏伏,比如去年比特币春节曾经3000美金,但下跌时买的人反而很少。拿不住,熬不住,最后都没有涅槃,跌落悬崖。

去中心化交易所将在下一个牛市中诞生巨头

创业者最关键的能力是判断需求、抓住需求

作为创业者,最关键的能力是判断需求,抓住了需求,满足需求,即使没有抓住趋势,也可以混到衣食无忧的老板,我有几个同学就是这样,基本上年赚千万是没问题的,也不想考虑什么大趋势。见过很多人,讲起来一堆的高大上,满天的牛皮糖,但一谈到钱,立即显出原形,有不少人根本没钱,却以为忽悠能成事。钱真是一个检验合作真假的试金石,一下子就可以快速判定是否合作。现代市场经济已经不像十几年前了,买与卖,都很清晰,当然未来会更清晰,链上交易,简单,因为无需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忽悠本身没任何意义,机器网络本身建立了信任。

好像以前有很多大公司老板想见任正非,但任正非基本上不见。为啥?因为花过多的时间在并不是生意本身上,会干扰领导者的判断。任正非说过“真正认识到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华为的战略第一条就是说“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创业者把时间的大部分用在客户上用在产品上,那些多数人心中的所谓大佬、投资人、融资中介等等还是少见、不见,要知道真正带来价值的是客户,只为客户服务(包括潜在客户,甚至只是咨询你产品服务的人),其他的人一分钟时间也不要去花费,连想都不要想。

科学名词能否变成日常用语

科学理论里的名词能否变成日常用语,如“熵”,甚至“熵减”,我想完全可以。有一些一根筋的执拗人士,我看成了物理学的“老学究”,熵减为什么不能像温度、速度那样任意用于各种现实描述中呢?就是因为他们脑筋僵化。

可以设想,如果速度这个概念原始人也会理解,但加速度他们就难理解了,因为加速度是空间对时间的二阶导数,就算原始人理解了,那三阶导数呢?更高阶的呢,无穷阶导数呢?基本上他们根本理解不了。而如果一旦变成一个普通名词,深入大众化以后,加速度也变得理解简单了。

我清晰的记得,我在高一第一次接触“加速度”这个名词时,费尽心思的去理解什么是加速度,什么是G/重力加速度。现在想真的可笑,为什么可笑?就是因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名词,将数学概念往实际“体验”上硬靠。这种硬靠如同现在很多人非要想什么是思维时空那样的绞尽脑汁。现在想想都可笑。

多世界假说,现在听起来玄幻,或许五十年后会成为量子力学的主导性诠释,取代哥本哈根诠释,几乎所有占统治位置的概念都会被颠覆。

同样的道理,任何一个及其复杂的科学名词,及其抽象的科学概念,都可以大众化使用。概念,说实在的,本来就是抽象,有什么高端大气不能用的。我非常讨厌僵化的科学主义者。科学主义可能不存在,但科学主义者是大批量存在的,这帮人如同宗教时代的顽固分子,阻碍着思想自由化。

科学是客观存在还是人类发明

看到一个问题:洛伦兹变换实质是什么?是单纯的为了满足光速不变原理而凑出来的吗?没错!洛伦兹变换的确是他自己弄出来的“经验公式”,爱因斯坦为什么刚发表论文不久就能被普朗克以及爱因斯坦之前的老师闵可夫斯基等科学大牛关注,因为爱因斯坦用建立科学理论的标准法则,即基于观测的事实作为基础性的原理/公理/基本假设(光速不变和相对性原理)从逻辑上推导出来的,这才是比洛伦兹、庞加莱更牛的地方。

狭义相对论一问世,和广义相对论不同(广义相对论经过天文观测加媒体传播是全球大众知名),很快就得到主流认可(当然爱因斯坦知名度还不行,之后还在考教师的职位,高中教师职位也没有获得,当真正大学老师要到29岁的时候了)。

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或许以另外一种原理性的解释广为传播,其概念和解释成为权威。每一种观测都可以建立不同的解释和理论,并且得出同样的预测结果。

而爱因斯坦是自己的想法,他建立狭义相对论的“方法”不同,他理论核心是两个基本假设,光速不变和相对性原理,这非常关键,没有这个基本假设,就不会有后来的广义相对论,因为广义相对论就是相对性原理的非惯性系延伸。

科学理论的基础是通用意义上的感应共识,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就是。类似牛顿力学的三定律。划时代理论的特征就是找到了这种感应共识。而意识工具往往已经有数学家提前准备好了。

科学理论=感应共识(包含观测数据、现象,以及各种经验的共同认可)+意识工具化(认知方法论+数学)

上面这个公式很清晰的说明了科学理论是什么。科学理论,我总结一句话,就是:对感应共识进行意识工具化加工。

感应共识,即基于观测观察等的感应信息,同时又要有共识的感应信息,是群体共同认可,现代科学理论为了严谨,把这个部分称之为“假设”,其实隐含的含义就是限定在已知范围内假设是成立的,但未知范围不好说,只能叫假设。但这肯定是“发现”,不是发明。

意识工具化(认知方法论+数学),也是发现,但方法论和数学体系中创造出来的概念,是创始人的发明,是完全独立于世界的,创始人将自己创造发明出来的概念通过逻辑规则的组合形成体系,体系本身与人类的感应对应和匹配,即使非欧几何这种,也是如此,未来也一定会通过人类感应的对应,广义相对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符合逻辑的数学体系、方法论体系,都是发现,即使还没有与感应对应,但早晚会发现对应,如同世界上有科学家说的那样,任何数学公式,宇宙中都有某个角落与之对应。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来源链接
免责声明: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币安内幕:自由、野心与挣扎 下一篇:一览币安投资版图:八大赛道哪些种子茁壮成长?哪些泯然众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