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2021年值得关注的5个技术趋势
每年,通过技术解锁的创新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快,但是2020年由于Covid-19大流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加速了技术的发展。
与网络繁荣不同,Covid-19迫使企业进行调整不是根据自己的选择,而是根据市场需求。如果您是一家本地餐厅,并且不在Postmates,GrubHub或UberEats上,那么您现在需要重新考虑了;如果您是一家从未考虑过远程办公的企业,那么您现在很可能需要完全远程(或者至少可以将其作为某些员工和办公室的一种选择)。
而且,如果您是一个拥有数千甚至上万名员工的企业组织,并且您一直在考虑对自己的内部技术进行更多的投资,那么Covid-19很可能会为您更快做出这个决定。
重大破坏(无论是大流行,不稳定的经济还是主要行业的转移)总是显示出技术推动社会前进的机会。例如,仅在今年,视频会议就从工作交流中的一种被“戏称”的东西变成了我们的日常标准。
当然,随着年底到来,更重要的是要展望未来,寻找技术推动世界前进的信号,而以下是2021年值得关注的5种技术趋势。
电竞
根据德勤(Deloitte)的2020年数字媒体趋势调查,“在危机期间,三分之一的消费者首次订阅了视频游戏服务,使用了云游戏服务或观看了电子竞技或虚拟体育赛事。”此外,在过去的几年中,德勤发现“四分之一的消费者将玩视频游戏列为他们最喜欢的三种娱乐活动之一。”对于千禧一代和Z世代消费者,玩视频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三项活动。
对于刚刚过去十年才开始成熟的行业,Covid-19只是这个市场迅速发展的火力,该市场到2023年将超过15亿美元。随着诸如流媒体,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以及游戏内娱乐(例如Fortnite中的Travis Scott表演)之类的趋势持续增长,我们摸索发现电子竞技和游戏在我们未来的社会中可以发挥更多作用。
可穿戴技术
过去五年左右,可穿戴设备一直在增长。
但是整个故事在3月份发生了变化,当时人们突然无法去健身房了。诸如Peloton之类的公司定义了我们的“新常态”,而家用运动成为智能健身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远程比赛和排行榜的代名词,而每个人都从客厅进入。
根据Gartner的一份报告,到2021年,消费者在可穿戴技术上的支出将翻一番。如果您一直在密切关注Apple的创新,那么您已经知道该公司将在2022年推出其首款增强现实头戴式耳机,目标是将戴着的眼镜变成手机放在口袋里。
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
尽管2017年关于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的大肆宣传在主流媒体中已经消失了,但过去几年对于这些行业产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生产力变化。
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专员最近发表声明说,创新是值得欢迎的,而且公开交易的股票将来很有可能成为通证。这本身是3年前的一次飞跃,当时左右两侧的区块链初创企业都遭到了诉讼,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等传统投资者称比特币为“错觉”。
此外,在道富公司(State Street Corporation)于2019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做出回应的101位大型资产管理者和所有者中,有94%表示他们正在管理数字资产或计划在2020年增加数字资产。”
我们预测,到2030年,数字资产将成为我们的“新常态”。
人工智能创造力
在过去的几年中,围绕人工智能未来的讨论已经扩展到了机器能够处理信息和程序的领域之外,还包括了创造性输出的可能性。2018年,第一幅AI生成的画作以432,500美元售出。
我对这个领域特别感兴趣,因为作为AI照片编辑软件公司Skylum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我们坚信人工智能具有释放更多社会创造力的潜力,但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它。随着这些工具变得越来越复杂,进入的门槛将降低。更多的人将能够更快地解锁他们的创意。今天可能被认为根本不同的东西可能会成为新的标准,甚至明天就会出现。
但是,人们如何选择使用这些新工具和技术将最终创建,并重新定义我们最具有艺术意义的行业,例如摄影,音乐,电影,艺术,图形设计,品牌,营销等等。
数字健康
医疗保健行业是一个发展缓慢的行业而闻名,但是在过去一年中,由于Covid-19的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如此之快,因此这里的创新已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必要的。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解释了未来五年数字健康创新的模样,以及该行业利用这些新技术的战略应该是什么:“全球战略的愿景是通过以下方式改善所有人的健康:加快开发和采用适当的、负担得起的、可扩展的和可持续的数字医疗解决方案。”这包括智能互联设备,高级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机器人技术。
如果Covid-19大流行有一件事提醒了整个社会,那就是我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迅速适应,并进行创新和创造。随着技术不断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的“新常态”将继续发展得越来越快。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