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渣打、BBVA 银行入局比特币带来哪些变化
传统银行现在正在大展拳脚,推出加密相关服务。而这一转变恰逢比特币价格在12月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下半年,他们似乎普遍开始改变了对加密货币的态度。
银行可能已经密切关注数字资产一段时间了,但在公开场合一直很谨慎。现在,他们似乎加入了2020年下半年对加密技术的普遍转变,其中包括支付巨头PayPal(PYPL)和包括Paul Tudor Jones和Stanley Druckenmiller在内的对冲基金大亨。
从技术先进的瑞士和新加坡开始发生了一些最初的大动作,行业正在看到越来越多的贷款人表现出对加密货币的青睐。
新加坡星展银行最近宣布,其加密交易和托管平台(由国家证券交易所SGX拥有10%的股份)已经准备好上线,使其成为领跑者。
在星展银行宣布该消息的同一周,瑞士数字交易所SDX表示,它正在与日本银行SBI控股合作,在新加坡建立一个数字资产交易所,尽管这要到2022年初才能准备好。
10月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俄罗斯能源集团的子公司Gazprombank在瑞士上线了加密托管。该银行使用了瑞士公司METACO的机构专用托管技术,该公司正与核心银行软件供应商Avaloq密切合作。
之后,西班牙银行BBVA也宣布将把加密业务的基地设在瑞士,并使用METACO的托管技术。BBVA拒绝对该计划发表评论,消息人士称该计划将于2021年1月准备就绪。
另一家脱颖而出的领先银行是总部位于伦敦的渣打银行,该银行宣布与美国的Northern Trust达成加密托管合作。
CoinDesk还了解到,渣打银行正在与包括LMAX和ErisX在内的五六家加密领域最大的交易台和交易所合作,建立一个交易后和结算系统,该系统也计划于明年年初上线。
“你可以说的是,我们通过拥有一个机构基础设施来实现机构交易的元素,” 该银行风险部门负责人Alex Manson在接受采访时告诉CoinDesk。相应地,任何对机构领域感兴趣的交易所都是潜在客户。
关于该行的合作对象,曼森表示:“很难具体到名字和交易所。我只想确认,我们已经与一些参与者和交易所进行了接触。最终,所有的人都会走到一起,并且—假设安全、合规和监管要求的程度合适—将成为生态系统和价值链的一部分。”
停停走走
LMAX首席执行官David Mercer表示,头条新闻对于采用来说是很好的,但他指出,加密技术投入实际银行业务仍然有一定的距离;他估计,这条道路还需要几年。
“大多数银行都在扩展现有的托管服务。他们正在做的是利用他们的技术实力,” Merc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并补充道:
“进入加密领域意味着接收和拥有加密资产的交付。Cryptoland正在跳上这些技术服务,并说:‘哇,一家大型银行正在推出加密技术。’ 他们不是。他们只是在扩展他们的服务和未来的业务。”
美国监管明确性?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货币监理署(OCC)曾推动银行拥抱加密货币。7月,该机构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宣布全国受监管的银行可以提供加密托管服务。本月早些时候,代理主计长Brian Brooks暗示,他将围绕银行“直接嵌入区块链作为支付网络”提供明确的想法。
还有证据表明,OCC的额外指导将有助于更多银行进入加密托管领域。8月,包括美国银行和PNC在内的不到十几家银行表示,他们可能有兴趣提供加密托管服务,以回应OCC在6月发布的拟议规则制定的预先通知(ANPR),该通知要求广大公众对加密和其他金融科技工具如何在金融行业使用进行权衡。
更多选择
加密货币公司在2020年也有更多的银行选择。
从历史上看,愿意为加密行业提供银行服务的公司一度屈指可数,银门银行、Signature银行和大都会商业银行处于领先地位。长期以来,银行家们一直很谨慎,因为无法追踪加密货币公司合作的资金来源,而且必须做额外的KYC和反洗钱检查才能接触加密业务。
然而,这些对加密技术友好的银行都只持有美国最大银行、全球十大银行之一的摩根大通所控制的2.87万亿美元资产的一小部分。
今年5月,摩根大通被曝出为加密交易所Coinbase和Gemini提供银行服务,部分原因是这两家公司受到多个监管机构的监管。
当美国监管机构介入时,美国大型银行会更放心地为一个行业提供服务。数字证券公司TokenSoft自2017年以来一直由摩根大通银行提供服务,部分原因是其监管的复杂性,TokenSoft首席执行官Mason Borda表示:
“我能够穿过街道走进分行,准确有效地描述我们的业务,另外建议银行家亲自投资比特币,” Borda说。银行“礼貌地拒绝了”Borda的比特币建议,但给了TokenSoft一个银行账户。
总结
托管和支票账户仍然是利润率很低的金融服务,而加密行业是一个新的资产利基,银行仍然需要想办法在其上获得风险调整后的回报。
虽然银行并没有推动比特币当前的牛市,但他们对该行业的日益熟悉被许多人视为对合法资产类别的认可。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