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 Polkadot 生态快速成长的原因
背景:Polkadot 生态现状概述
Polkadot 自 2016 年 10 月发布白皮书初稿以来,已经整整 4 个年头,如今,这个万众期待的跨链项目缓慢而稳健地启动了。相比于其他的区块链项目来说,Polkadot 的研发时间确实太久了一些,不过,从 Polkadot 的设计和架构来看,如此复杂的系统,也应当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出来。
正如 Gavin Wood 博士在博客中总结:(如果将 Polkadot 比作一栋房子)2018 年是波卡(Polkadot)打地基的一年,2019 年是构建框架的一年,2020 年则是室内装修和入住的一年。
今年 5 月 27 日,Polkadot 主网正式上线,距离现在正好半年,而如今已有近三百个项目或者团队加入到了 Polkadot 生态中,其生态发展的速度着实令人称奇。
从数据上来看,截止到今年 10 月中旬,据加密货币风投机构 Outlier Ventures 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区块链领域里,Polkadot 开发商活动大幅增长,增幅为 44%;而相比之下,EOS 开发商活跃度大幅下降,降幅 86%,其次 BCH 降幅为 63%,和 Tron 开发商活跃度降幅为 51%。由此可见,Polkadot 生态开发者数量与项目数量正在高速增长中,那么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背后原因分析
Gavin本身的影响力
谈到 Polkadot 生态壮大的一个最趣味的原因,也是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因素,即 Polkadot 是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Gavin 博士创立的,虽然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依然要简单“唠一唠”。
许多区块链开发者,入门的语言 Solidity 是 Gavin 发明的,所实践的平台以太坊也是 Gavin 实现的,所以 Gavin 博士在区块链生态的影响力就如同 Linux 的创始人一样,像一面旗帜,当旗帜飘起时,总会有一群技术狂热粉迎面赶来。
这位以太坊黄皮书的缔造者,用实践证明了自己可以开发和落地一个成功的区块链网络,而这是在整个区块链领域少有的经历和经验。所以,当他发布下一个项目 Polkadot 时,就吸引了非常多开发者的关注。实际上,许多项目都等不及 Polkadot 上线主网,早早地就加入 Polkadot 的生态中,进行一系列的开发了。
当然,关于 Gavin 更多的信息我们已经谈论了很多,在此不做过多赘述,但是作为 Polkadot 生态的很多参与者都会对其给予很高的评价,毕竟区块领域能落地的技术大牛屈指可数,跟随这样的团队做生态至少不用担心项目夭折,而这也是很多投资者重金参与其生态的原因。
Polkadot 本身足够刚需
另一个较为核心的原因我们认为是 Polkadot 项目本身足够刚需,什么意思呢?各位不妨回忆下当 DeFi 火热时,以太坊网络的拥堵是不是令人头痛,并且高额的转账费还令钱包心疼,摆在众人面前的可扩展性已经困扰区块链发展数年,而 Polkadot 从设计到出生就一直在围绕解决扩展性而努力。
因此,部分进入 Polkadot 生态的项目都考虑到了未来自己项目应用是否能承载足够的容量,于是在选择底层开发生态时不约合同的选择了 Polkadot,毕竟很多喊着要做生态的公链项目都会因为其项目开发瓶颈而陷入了死循环,而这是 Polkadot 生态暂时没有的天花板,甚至本身还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这也印证了东方智慧的一句老话,“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不断让更多优秀开发者、优秀团队源源不断地进入 Polkadot 生态我们才有机会实现“万链互联”,也才会有“万链互联”的基础。同时加入 Polkadot 大家庭的项目也是冲着未来的发展而来,毕竟只有生态起来了才能让自己的项目被更多人知道和使用。
所以,如果是目前考虑项目实现的,不如重点了解下 Polkadot 生态,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Substrate 框架
当然,如果只是 Polkadot 生态本身有吸引力还是不够的,要知道区块链生态依然是开发者稀缺的状态,并且开发门槛仍然居高不下,这是行业的痛点。
而 Polkadot 团队很早就发现了这一问题,因此他们开发出了一套用于区块链底层开发的模块,以此降低开发者进入区块链世界的门槛,这就是大家熟知的 Substrate。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详细为大家梳理了为什么 Substrate 如此重要,以及其特殊意义在哪,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移步重点看看。
简单来说,因为 Substrate 的存在,让一些原本需要很长时间的开发周期大大缩短,极大降低了开发者的进入门槛,这不仅对 Polkadot 生态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整个区块链行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正因如此,众多早期的区块链项目会优先考虑使用 Substrate 开发,从而自然会考虑是否加入Polkadot 生态,这是区别于过去众多号称要做生态项目所不同的一点。毕竟 Polkadot 不仅提供了“场地”,还提供了一套有力的工具,作为项目团队,何乐而不为呢?
被大部分人忽视的重要原因
除了上面三个因素以外,一个公链项目的生态到底如何能成长起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往往关注技术而容易忽略的,那就是最直接的资金支持。
EOS 曾经是被称作继以太坊之后新一代区块链公链项目的代表,号称能将区块链的 TPS 提升到百万级别,彻底打破区块链性能的桎梏,让区块链实现能支持商业化大面积落地的价值互联网。
然而如今再回过头来看 EOS 的情况,不免有些唏嘘,EOS 主网上线快两年半了,依然没有见到所谓的 TPS 到百万的实现,链上应用不到 700 个,而月活过百的应用则不到60个,基于 EOS做开发的团队,活跃度更是降低了百分之八十多,一片寂寥的景象。
而 EOS 出现今天的状况,跟 EOS 的研发团队有最直接的关系,EOS 经过一年的公募,达到了区块链历史上最大额的融资——近 42 亿美元。而在 EOS 结束募资的时候,其创始人 BM 还曾宣布向 EOS VC 风投部门投资 10 亿美元,以支持开发者繁荣 EOS 生态,实际上大笔钱拿去买美股和比特币了,还投资了比特币矿场。如今来看,这个承诺成了一纸空文。而在上个月,BM 解释说,他们只承诺投资建立在 EOSIO 上的公司,这着实惊呆了众人。
不得不说,EOS 当年呼声还是蛮高的,也确实在性能上比以太坊快了许多,不过官方自从上线主网后就不无作为了,更多的是让 EOS 节点和生态项目方自己费劲心力地让 EOS 的生态建设更好。但是这样的努力就像美国高层抗疫不作为,地方机构再怎么努力也是无计可施,还是缺少主心骨。
所以,资金支持对一个生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一点上,Polkadot 就慷慨许多,Gavin 博士深知 Polkadot 生态的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开发者,于是他非常慷慨地通过多种方式大力资助 Polkadot 的生态建设者。那么 Polkadot 用了哪些方式直接的以资金激励生态者的积极参与呢?
津贴(Grant)
Web3 基金会有一个津贴计划(Grant Project),会提供资金(通常是 USDT)给有潜力的Polkadot 生态团队。如果你有计划在 Polkadot 生态中做点什么,比如创建一条链、基础设施或工具,那么你可以准备项目相关的材料,向 Web3 基金会申请一笔津贴。
津贴计划有两种,一种金额较高但审核比较严格的一般津贴(General Grant),最多是 10 万美元的技术津贴。另一种是更加开放透明但金额较低的开放式津贴(Open Grant),为最高 3 万美元的小型技术津贴。
目前已经有来自 20 多个国家的超过 100 个团队,得到了 Web3 基金会 Grant 的资助。值得一提的是,Grant 可以多次获得,有个别团队就获得了好几次 Grant 的资助。
关于如何申请 Grant,这里有一份详细的攻略可以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3OJNXAsl9nrq1bLimoEyvw
各类活动
官方会不定期组织各类开发活动激励生态者参与,以及进行定向开发。比如,去年 9 月份的 PolkaWorld Hackthon 就吸引了全球 20 多个团队参加,总奖金为 34.5 万元。其中诞生的一些优秀项目,也在此地一举成名,成为 Polkadot 生态重要的一份子。
而今年一月份举办的为期 6 周的在线黑客马拉松线上 Hackusama,奖金在 1000 美元到 7500 美元不等,内容主要偏向平行链相关以及 Substrate 工具,这既激励了生态的参与者,又完善了整个生态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谓一举两得。
今年 6 月,Polkadot 还与基于区块链的知名开源软件开发激励平台 Gitcoin 达成合作,通过在平台上发布开发任务,奖励完成任务者相应的加密货币的方式,为开发者创造更多的机会。
10 月,PolkaDOT 在 Gitcoin 上发起“Hello World by Polkadot”挑战,非常人性化的提供了初学者、中级、高级和生态系统等各种难度的挑战供开发者参与,参与者可以获得丰厚的 DOT、KSM 和周边奖励。
不间断的活动,让初入 Polkadot 生态的开发者可以得到有激励的实践,也可让经验丰富的博卡开发者帮助建设官方所规划的方向,不断地引导新人的加入,也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形成良性循环,Polkadot 生态也正是在此基础之上,欣欣向荣。
财政库(Treasury)
要是参与生态的项目越来越多,资助的资金不够了怎么办?像大多数公链都是靠募资来获得资金的,如果这笔资金消耗完了,就没有后续手段了。但是生态建设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而Polkadot 在设计其经济模型的时候就将生态建设所需要的资金考虑了进去。
Polkadot 设立了一个机制,将一部分的转账费,节点作恶被惩罚的费用以及一部分通货膨胀的资金都纳入到一个叫财政库(Treasury)的资金池中。任何对生态有益的想法和计划,都可以通过提交财政库提案(Treasury Proposal)来申请资金,如果提案得到理事会批准,申请者就能获得一定的 Token。如此一来,生态建设就不用担心资金问题了。
目前,Polkadot 和它的金丝雀网络 Kusama 均有财政库机制,并且在上个月,Polkadot 和 Kusama 推出“悬赏机制”,进一步提高了财政库资金利用效率。
如何快速参与到 Polkadot 中?
前面我们聊了这么多关于 Polkadot 生态的建设情况,那么作为一个非 Polkadot 生态的团队,该如何参与到其生态中来呢?
各色培训破除进入门槛
Polkadot 生态发展逐渐加速,如何快速地跟上节奏,加入其中,恐怕是许多开发者或者开发团队正在考虑的事。但是要进入 Polkadot 生态,需要懂 Rust 和 Substrate 框架,这又是一道门槛。好在,Polkadot 的生态足够丰富,关于 Polkadot 的培训资源,就是两个字管够!
目前国内有做区块链培训的一块 Plus,他们与 Polkadot 主要研发团队之一的 Parity Tech 合作推出了《Substrate区块链开发入门》课程,这是一门面向 0-1 岁技术小白、主要解决“帮助 0-1 岁区块链开发者“提升技术竞争力,入门区块链开发”需求的全新课程,老师全部来自于 Parity Tech,许多学员通过学习后,直接找到了工作。而后续,一块 Plus 也有相应的 Substrate 进阶课程,帮助开发者快速成长,详情:
https://mp.weixin.qq.com/s/B__m6MGPVgMDWam6tcuZ1w
也有 Gavin 博士亲自推荐的,由知名项目方 Acala、Laminar、OnFinality 等多位实战派开发者与 Parity 工程师合作的“Substrate Runtime 技术学院”。详情:
https://mp.weixin.qq.com/s/Z5JqBqTuh_7i2eJHrgt3MQ
Polkadot生态快速通道:创业营
前面介绍了许多关于加入 Polkadot 生态的培训、活动以及各类奖励机制,看下来有点眼花缭乱还不知道如何下手好,而且许多机制和流程也比较多,对于开发者来说最好有人能带个路,于是,Substrate 创业营便应运而生。
Substrate 创业营是基于 Substrate 区块链技术和 Polkadot 生态的创业孵化营,是一个免费的一站式保姆级别的孵化器,由 PolkaWorld 社区、数秦科技、巴比特、Nano MG 创新空间、imToken、SimpleChain、IOSG、Acala Network、Digital Renaissance Foundation、Patract Labs、Polkadot 生态研究院联合发起,其目的是帮助想要加入 Polkadot 生态的团队从 0 到 1 启动一个落地项目,首期创业营为期 3 个月。
只要你或者你的团队想要加入 Polkadot 生态,哪怕是处于没有进行任何融资的概念阶段,在这里,对于做一个 Polkadot 生态项目所需要的全部支持都有,包括项目战略、人才培训、技术支持、运营辅助、媒体宣传、融资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而且最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都是免费的。
不仅如此,参加 Substrate 创业营的项目之后也可以帮助申请由 Parity Tech 组织的 Substrate Builder Program、官方与万向区块链组织的 Web3.0 Bootcamp 孵化器和 Web3 基金会的 Grant。
关于Substrate 创业营详情可参见:
https://mp.weixin.qq.com/s/9b0LH7DFPjNM4Bdo0bnxEQ
后记
我们非常开心能看到像 Polkadot 这样优秀的项目能够产生,同时他们也在花心思地做生态建设,这是需要创始团队对大局观有绝对的信心和把控,从创业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条更加能“双赢”的道路,而这也正是 Polkadot 的选择。
就在上周(11月20日),Polkadot 平行链1.0代码已完成,随时可以上线公测。这预示着平行链卡槽拍卖也即将来临,届时正是各个 Polkadot 项目争先接入 Polkadot 的时机,对于想要加入 Polkadot 生态的团队来说,当下或许正是最合适的时机,黎明的前夕做好上战场的准备。
如果说 Polkadot 过去的发展是积蓄力量,那么我们认为能量的爆发可能会随着生态的酝酿而以“一鸣惊人”的姿态出现在大家视野里,所以,请相信一个好生态的威力,这是选择也是必然!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