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颖:区块链技术是艺术创作的方式,也是意识形态的支撑

巴比特 阅读 6578 2020-11-16 10:15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11月13日下午,巴比特、链节点携手BCA(Block Create Art)联合举办"NFT的边界与想象—'潮聚·未来'加密艺术汇",邀请国内多位NFT领域知名的艺术家、收藏家和平台方,共同探讨NFT和加密艺术的未来发展。活动现场特设加密艺术品的展览和拍卖环节,与会者可零距离接触交易现场,并有机会获得免费的NFT空投。

活动现场,以视频方式带来了题为“”的演讲分享。刘嘉颖于2009年加入腾讯担任产品设计师,2016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专注于区块链艺术的研究和创作,是国内少有的通过区块链编程进行创作的加密艺术家。

她在视频中表示,艺术可分为视觉艺术和观念艺术,视觉艺术自成体系,拥有关于笔触、构图、⾊彩等⼀系列的判断标准;观念艺术则需要有独到的洞⻅,让艺术品⾃身去“说话”从⽽引发大家的思考。除了利用区块链的技术特性之外,我们通过区块链艺术作品,引导人们自发发生某些行为,以共同实现作品的意义和走向,而不是直接赋予其意义。

刘嘉颖:区块链技术是艺术创作的方式,也是意识形态的支撑

以下为分享的主要内容,点击观看回放视频

从传统艺术到当代艺术

区块链艺术对我⽽⾔,不仅是在创造⼀种新艺术作品,是在创造⼀种新的世界。,早在1817年,⿊格尔提出过“艺术的终结”,我想⿊格尔不会想到在一个世纪后会出现“观念艺术”。

艺术本身没有⾼低之分,⽐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一定比杜尚的《⼩便器》⾼级。同样,艺术的各种派别也没有高低之分,但艺术绝对有新和旧的差别,比如美院的一个学生画了一幅和梵高一摸一样的画作,那我们应不应该称他为大大师呢?这是没有意义的。

艺术的迷人之处在于,你要去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所以你的创作要避开艺术史上所有的艺术作品。在我读研一的时候,尝试过油画、⽊雕、互动装置等艺术创作,当时觉得迷茫。后来发现了区块链,这才真正走上了区块链艺术创作的道路。

当代艺术经历了艺术⼿法、形态、主题等各个⽅向上的发展,这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发展的极为快速,尤其是新技术的诞生,比如摄影术和区块链。

另一方面是战争,在⼀战之后,有⼀批艺术家觉醒了,他们发现之前绘制的美丽图像是⽤来讨好社会上层精英的,⽽发动战争的也正是这些人,因此艺术家开始反抗,他们开始做⼀些反审美或者⽆法被收藏的艺术,⽽⼆战之后,这种反叛也进⼀步持续,催⽣了激浪派,其代表⼈物是博伊斯,博伊斯说过⼀句话,艺术不能只停留在视⽹膜上,当艺术堕落为⼀种形式化表现的时候,那就不再产⽣有意思的东⻄了。

我⼤胆地把艺术分为观念艺术和视觉艺术,两者的判断标准是截然不同的。视觉艺术针对于视⽹膜,⾃成体系,是关于笔触、构图、⾊彩等等⼀系列的判断标准;观念艺术需要有独到的洞⻅,并且让艺术品⾃身去“说话”从⽽引发⼈们思考。

就艺术史而言,视觉艺术延续了上千年不同的审美需要,这⾥⾯确实有⼀种感性的原始冲动。观念艺术这种脑⼒的激荡和视觉审美上的感受,也是⼀种精神上的“奢侈品“。

当然所有的艺术创作⽅法,⼀旦被⼈们总结出来,你再去使⽤的时候就⽆效了。因此作为艺术家,最重要的是找到⾃⼰真正感兴趣的部分,并⽤前所未有的⽅式进行创造。

个人作品介绍

我所尝试的艺术的事情,是关于超越物质的表达。最初,我做了⼀件“⽆聊“的游戏,我和我的团队让以太坊上的50多万个地址都拥有了⼀个数字货币,每⼀个⼈有88888个,这个币突然有⼀天被去中⼼化交易所上线了,并且有了价格,这是⽆中⽣有的事情,这个币没有介绍任何官⽅的⽤途、背书或属性,那么这个价值是如何产⽣的呢?

于是,我在2018年做了另⼀个作品叫做《多多益善》(Greed is good),这件作品利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让转币⼈的账户里的币不但没有减少,反⽽会增加,结果有⼀些⼈把⾃⼰的币转到1兆亿个,⽽这个币的系统最终崩塌了。它没有任何价值,这是由于这些⼈的⾏为⽽导致的结果。

在中美贸易战开打的时候(2019),我在⽇本出差,期间创作了《红与蓝》这件作品,作品没有预设任何内容,我也没有剧透任何的解读,然后进⾏了⻓达⼀年的拍卖。有趣的是,拍卖过程中,有人发现最红的⾊块来⾃中国国旗,最蓝的⾊块来⾃于美国国旗,在最后拍卖快结束的⼏分钟,有⼀个藏家把这最红和最蓝的⾊块同时拍卖下来。他在采访时说,最后才意识到⾃⼰的收藏⾏为构成了这件艺术作品解读的⼀部分,这是传统艺术⾥没有发⽣过的事情。

疫情期间,我创作了《零美元》,属于Sound Money系列。从1971年,尼克松单⽅⾯拒绝布雷顿森林法案之后,美元和⻩⾦就脱钩了,也就是说美元只是⼀个符号,并且它在不断超发,因此我把美元上的符号改为“0”,将写上“0”美元的符号发成NFT,在opensea上进⾏拍卖。中间我还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实验,⽐如《⼩⽬标》这样的作品。

最近⼀件作品发⽣了有意思的实验结果,我计划发布10万块NFT图像的⼴告牌“CryptoAds”,作为我整个艺术作品的系统级美感。但是,当我对加密社区进行控投时,这件10万个⼴告牌作品被Opensea和Rarible两个平台同时封锁。更匪夷所思的是,当天我在推特上发表我对NFT创作⾃由权利的看法,并提出Rarible这样的去中⼼化社区没有使⽤任何投票治理的情况下就把艺术品进⾏前端封锁问题时,我的推特也被封锁了。

这件作品刺探到了区块链NFT艺术中隐秘的权利,所以我认为这是⼀件伟⼤的艺术品,在去中⼼化媒体实现的时候,这件作品⼜会复活,因为这件作品⼀直都在区块链上,它只是前端被⼈封锁⽽已。

《刘嘉颖:NFT与加密艺术的反思》

区块链艺术的意义和收藏

⼤家可以看出,我的创作除了利⽤区块链的技术特性之外,还会引导玩家自发地产生行动,以共同完成作品的意义和走向。这种“意外”,是在我的关系美学这个脉络上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家去诱导区块链上发⽣的事件,并让这些事件⾃发的产⽣某种意义,⽽不是直接去赋予它某种意义。

上述的⼗万块⼴告牌激发了⼀场国内外的讨论。历史上,激浪派博伊斯艺术家认为“⼈⼈都是艺术家“,但是教艺术家的所谓的学院⼜把这种权利给占有了,博伊斯认为这很不公平,他希望这种有限的教授艺术家的权利能普及给⼤众,于是他去占领美术学院,冲进校⻓办公室,霸占⼏个⼩时,之后被警察带走。这是艺术界⾥发⽣的有趣事件。

我的《⼗万块⼴告牌》这件作品就在有意间或者⽆意间触碰到了所谓的权利机构,在艺术的脉络上是有衔接的。毕加索说,“绘画不是美的装饰,⽽是战⽃的武器。”⽬前的NFT艺术如果没有达到像我在家⾥画⼀幅画那么⾃由的话,那么NFT艺术就会沦为⼀种美的装饰物。所以艺术家要对社会⽬前最新的⾛向以及⼈类⾯临的⾃身问题有⾜够的洞⻅。

对于我个⼈来讲,更喜欢区块链艺术这一叫法。区块链技术是创作艺术的一种⼿段,同时也是很重要的意识形态的一种⽀撑,所以⾮常⾼兴⾃⼰在这个领域有不断深⼊的掌握,并形成独⽴的语⾔。

艺术品收藏方面,前提是要收藏自己真正喜欢的作品,这是⼀种特殊的感觉或感知,超越了逻辑和规则,在喜欢的基础上去判断这件作品在艺术史中的位置,比如是不是全新的东西,有没有被人讨论过,使用的形式是不是全新的等。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来源链接:https://www.8btc.com/
免责声明: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Uniswap社区开会讨论了啥? 下一篇:DeFi中的去中心化治理:示例和问题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