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万向区块链峰会精彩回顾|圆桌讨论:物联网3.0蓝图-标准、安全和行业生态趋势

万向区块链 阅读 7058 2020-11-12 16:09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物联网3.0应用正方兴未艾,怎么才能取得长足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第六届区块链全球峰会-物联网3.0主题论坛,邀请了包括紫光国微高级业务副总裁苏琳琳(主持人)、长虹信息安全灯塔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唐博、广和通首席执行官应凌鹏、高通技术产品市场总监刘学徽、安谋科技安全技术市场总监王骏超在内的物联网不同领域的专家,从标准、安全、行业生态趋势等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一议题。

第六届万向区块链峰会精彩回顾|圆桌讨论:物联网3.0蓝图-标准、安全和行业生态趋势

苏琳琳(主持人):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和几位行业专家一起进行交流。这个圆桌讨论的专家所涉及到的业务包括IP、芯片、模组、设备到网络应用,涵盖感知层、系统层等不同层面。首先想问问各位专家,物联网中会有哪些我们需要关注的痛点?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这些痛点吗?在实际中,有哪些已经落地的实践案例?

唐博:

大家好!我是唐博,我来自长虹信息安全实验室。对长虹,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长虹电视,其实长虹集团创业62载涉及领域包括家电,如白电、黑电、小家电,产业上游的关键零部件产品,如物联网模组、冰箱压缩机等,还有专业的IT解决方案,如智能制造,软件分销等。我们围绕着物联网也做了很多产品和服务,以及技术研究。

刚才苏总的问题问的是物联网中有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区块链来解决。

我们实验室在做一些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探索,在区块链方面的研究也有两年多的时间了。我们的研究焦点主要是区块链在物联网安全方向上的应用,主要面向智慧家庭、工业互联网。这两个领域有点不一样,智慧家庭偏To C场景,工业互联网是To B的场景,各自代表了物联网的不同方面。

在To C场景里,据调研目前智慧家庭行业最大的障碍就是设备的互操作问题。不同品牌、不同平台的设备在不同生态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些生态会进行中心化整合,但中心化整合还没有找到增量的商业模式,没有能给设备互联有更大动力的持续产生价值。那么在这个场景里区块链能发挥什么价值呢?应用区块链,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公平平等的协同框架,在框架里按照协商好的规则,保证智能家居服务产生的增量价值能够有效的在产业生态中进行分配,这样不但激励应用开发者,也激励了参与提供智能家居服务的上下游企业。这是To C市场,区块链可以帮物联网解决的很大市场化问题。

在To B场景里,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迭代很快,工业企业特别是大型工业企业里存在很多不同年代的信息系统,新架构的系统拥有很完备的消息机制,比如数据验证机制、微服务快速部署机制。然而,对老系统来说,这些机制并不能适用也不能兼容,所以就演化出很多定制化的数据适配器和转发器等。但工业数据需要较高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如果新老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出现偏差,不但影响业务和财务决策,更会影响生产安排、计划、效率、甚至人身安全。那么怎样保证数据在系统交互过程中的一致性、可靠性呢?我认为应用区块链可以优化解决。

苏琳琳(主持人):

应总是广和通的CEO,也是区块链模组的主要倡导者。广和通在行业内算是首个做区块链研发和生产的公司,来听听应总的见解。

应凌鹏:

大家好!我是广和通CEO应凌鹏,今天的会议讲了很多技术方面的东西,我从商业维度谈一谈个人观点。前段时间我看了“物联网智库”的一篇文章,文章里说2010年很多专家预测2020年物联网设备连接能达到100亿,但实际上没达到,只有10亿左右。

这说明物联网的发展不如预期。

为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现在物联网已经形成产业了,由很多垂直行业构成,很难定义物联网行业是什么了。每一个垂直行业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需要在设备上做投入,如果基于移动互联的思维做数字化转型,很难行得通。移动互联的思维是所有用户自觉买手机,解决了硬件问题,自己付流量,解决了流量问题。后端的从业者免费拿到数据,赚了很多钱。

但在物联网垂直行业里做数字化转型,不管是头部客户做整合者,还是后端机构做整合者,都避免不了硬件的投入。在物联网里,硬件的生命周期是5-8年,在恶劣情况下要短的多,很多整合者要求低成本运营、低成本计算、低成本存储,这是很大的矛盾。这个矛盾一直困扰着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垂直行业要拿到数据必须要有好的硬件,但这需要5-8年的时间,还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但现在大家恨不得硬件不要钱,流量不要钱。

为什么广和通坚持做区块链模组?因为我们要跟垂直行业的连接者达成共识,如果物联网行业要有价值,需要做到软硬件不分离,这该如何撬动?撬动之后通过什么技术保证10块钱的东西,5块钱投进去,大家持续分成。把分成机制解决好了,物联网在各个层面就有可能发展,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和现在一样。我们可以在每一个环节做分成,上Token,不用担心数据造假,这样从业人员可以把好的设备快速铺入。

第二,今后物联网产业里肯定是垂直行业的私域流量为主,私域流量一定要高质量的,如果保证不了高质量就是假私域流量。区块链是非常好的保证数据真实性的技术,同时私域流量跟别的行业做交互的时候,可以通过区块链隐私计算来保证数据的可靠、安全、不被人所拿走,各方也能在每一次合作中受到保护。

苏琳琳(主持人):

应总从商业角度给我们进行了很深入的分析,物联网最主要的是连接,现在请全球著名的连接芯片供应商——高通的市场专家刘总跟我们介绍一下。

刘学徽:

大家好!我叫刘学徽,来自高通,主要负责安全芯片以及技术市场领域。听了前面两位专家的分享我深有同感。我个人认为物联网目前的痛点是成本碎片化太严重,因为无论To C还是To B,市场种类非常多。碎片化直接影响到生产、物流、维护、安装等各种成本,从而影响了物联网的推广和发展。

区块链会给物联网带来什么新思路呢?区块链可以让数据产生价值,拉低物联网设备的成本。物联网数据产生价值的最低要求是数据一定要“可信”,同时也要足够安全。区块链能够让数据变得更可信也更安全。

苏琳琳(主持人):

最后请ARM中国市场的总监王总,为我们讲一下他的角度。

王骏超:

刚才几位专家说的我都非常同意,应总说的成本问题我们也深有体会,已经追到最上游了,都在压成本。

一方面,各个国家监管部门,大众担心的安全问题必须要解决。但是碎片化带来的问题是怎么把成本降下来。应该由数据价值变现的厂商进行利益分享,从芯片、设备提供更好的安全环境,保证数据价值,从传感器拿到的数据,要保证安全地传到云上。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保证传上去的数据是可信的,中间没有被篡改。

从ARM的角度看,碎片化给物联网安全要求带来很大的压力,从安全协议到底层规范都非常碎片化,一旦被攻击之后,不要说升级设备、改善漏洞,要停止设备的服务都非常复杂。Arm 在推广PSA安全架构和认证,并与各方一起推动物联网安全标准。

我完全同意前面各位所说的观点,区块链是相对比较通用的办法,可以解决技术上的碎片化问题。这也是ARM要用芯片上的安全能力保证区块链运行在安全环境下,并利用芯片的安全能力把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安全地放在芯片里来进行处理。最终目标是希望做到数据安全和数据可信,这也是“芯片安全+区块链”希望达到的减少碎片化的目标。更希望数据价值变现反馈到前面来,使得硬件供应链减少压力。

苏琳琳(主持人):

说到减少压力,作为芯片厂商确实能感受到终端物联网带来的压力,也希望有了区块链技术能把数据变成资产化以后可以减轻压力,提高技术支持行业发展的能力。

从前面几位嘉宾的讲解来看,都能看到“安全”是区块链技术给物联网带来的赋能。反过来说,怎么能保证上到区块链上的数据安全呢?刚才王总也讲了,从传感器开始要考虑采集到的数据是安全的。另一方面,物联网设备和手机、电脑有非常不同的地方,物联网是脱离人的,不在我们的监视范围内。一旦脱离人监控的时候,非常容易被其他人获得和取得。怎么能保证硬件的安全?怎么防护硬件攻击?这也是需要探讨的点。从芯片的角度来看,可以跟传感器、终端、存储相结合,为终端产品赋能,这也是紫光国微一直做的事情,是我们在工业物联网、物联网方面为安全的赋能。

刚才各位嘉宾回答的是所能看到的痛点和解决方式,区块链和物联网结合是正是方兴未艾的时机,各位专家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呢?

唐博:

刚刚听大家聊了一圈,感觉相见恨晚,大家都是在安全圈里和芯片、物联网打交道多年的朋友,看到的都是物联网行业里比较本质的问题和挑战。在我的观察中,区块链和物联网之间的有很多相关性,特别是物联网的分布式和碎片化。

物联网终端的运营服务生态和移动互联网、手机服务生态不一样。在手机服务生态中,手机制造商在整合供应链和提供后续服务当中扮演很重要的组织者和分配者的角色,起到主导作用。物联网碎片化更加严重,行业更加分散,很多情况下没有单独一家企业可以从上到下地打穿整个行业,即使打穿了也很难在更广泛领域里横向发展和掌控整个生态,所谓隔行如隔山。这也意味着企业和企业之间、供应链的上下游之间需要有另外的组合方式构造物联网。

具体来说,是在芯片、模组、整机、运营服务、应用开发、应用服务生态链里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大家认同的生态环境里集中精力做我们可以做好的事情。

生态本身的利润更多是来自于生态链的末端,也就是用户接触的应用开发商、应用服务商。应用开发商和应用服务商的利益收入来自于用户,这部分利益可以怎样导到生态链上游,是在物联网世界中更突出更明显的问题。区块链+物联网的未来,必然是在保证物联网分布式数据安全可靠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备分布式商业特色的应用生态系统。

本质上是结合物联网解决“区块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因为区块链在云上的共识交易,并不能保证上链的数据是否真实。然而,“最后一公里”就是保证上链数据的真实性,这需要终端和链的兼容集成,需要终端设备产生数据的不可抵赖且完整、可用。只有保证了记录各方贡献的数据安全、可信,才能保证各方在生态链里的利益分配合理。这样,区块链应用就可以帮助物联网突破商业困局,推动物联网产业向前发展。

应凌鹏:

区块链技术是最符合物联网场景的安全技术,将成为物联网的基石标准。

刘学徽:

区块链的确给物联网带来了新的利润空间,物联网的数据如何在区块链上产生价值是挑战。当然,数据的来源、数据的脱敏基础工作是芯片厂家、设备厂家一起面临的挑战。高通也有一些方案,比如说解决碎片化、解决物联网设备铺出去以后怎么升级的问题,这些技术目前高通都有。

谈到物联网设备和区块链数据的结合,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开车的时候发动机会产生噪音,各种设备运转也会产生噪音,噪音对我们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对车厂、发动机设计厂家、交通局等都非常有意义,如果有物联网设备装到车上采集噪音数据,提供给厂家、交通局等就会有价值。如果数据能够产生价值,那开车的时候就能挣到一笔钱,由此带来新的价值。

王骏超: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给芯片厂商推V8M架构,符合PSA安全的架构。芯片厂商上来就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更安全了,但成本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是,能够用来做什么,做了以后对我的客户有什么价值?这也是今天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

当时我尝试找案例,看到德国电信用了基于V8M PSA的NuSIM,这是一个变化。我问国外做的较早的客户,这个到底用来做什么?有一个做NBIoT的客户,第一个应用就是用区块链做数字资产的追踪,要追踪到它的真实位置。这有点类似银行要追踪抵押物的位置,防止重复抵押,并且要了解这个抵押物的真实状态。这都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案例,希望有更多的应用场景结合区块链,把价值体现出来。

成本当然是大家考虑的因素,但是成本反映的问题是这个东西真正发挥了什么价值?如果解决了现实应用场景下的核心问题,大家自然会愿意付出一部分的成本。

苏琳琳(主持人):

我来谈谈我的想法,我认为物联网和区块链结合的未来行业生态:第一件事情是让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行业不同层级的供应商、合作伙伴通过共同的配合,产生自己的价值,并且把自己的价值变现,促进公司更进一步和健康地发展;第二件事情是行业标准有碎片化,不断地跨平台、跨行业地进行数据整合,所以从应用层、采集端、网络端来看,标准化趋势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第三件事情是数据的合法合规应用,区块链能在这个过程中赋能,未来希望能更好地把它们进行资本化。

最后请各位嘉宾说一下各自的寄语和对未来的畅想。

唐博:

希望区块链能够和物联网的“最后一公里”尽快连接起来,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应用大规模普及,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谢谢大家!

应凌鹏:

数字社会,区块链是DNA之一,希望这天早日到来。

刘学徽:

区块链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寻觅怎么落地,物联网一直在寻找突破,这两者遇到了,两者的结合一定会产生某种化学反应,前途不可限量。

王骏超:

希望区块链结合芯片底层安全技术,能够提供安全、可信的数据,将来数据价值变现能对产业链产生非常好的推动。

苏琳琳(主持人):

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支撑好系统商、设备商、应用商创造更多的物联网和区块链相结合的价值,推动新基建、国家建设的不断向前发展。希望有更多的交流和讨论激发区块链和物联网的结合,促进产业更加健康地发展。谢谢!

点击阅读原文,可观看本场圆桌讨论的现场直播!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免责声明: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建行将在以太坊上发行30亿美元区块链债券 下一篇:获V神点赞,帮黄立成操刀区块链项目,Wilson Huang 创办Steaker让交易更容易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