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预言机货币LINK带来的雪球效应?
资产的复利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每个投资者都希望自己的投资产品都进入滚雪球的进程,不断壮大。这也是金融产品惯用的方式。这个模式里,首先要找到一个雪球,然后是找到可以“附着”的雪,给予滚起来的动力。
加密货币项目都有经济模型,每一个经济模型都需要一个滚雪球的过程,几年中,大部分拉涨数倍的加密货币,都选择了在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赛道促成一个滚雪球的过程。
理解很简单,雪球是资产,赛道是投资品类,动力就是一个运作模型,当雪球转起来了,那最后的雪球效应也就起来了。
目光所及,加密货币项目都有这个过程和预期,在生态内发币,促进生态用户持币,通过各种应用场景、业务场景增加代币的使用频次,然后代币上所,拉升币价,促进融资,最终希望市场中对该代币的需求形成买卖供需市场,随着市场牛熊转换变化有所升降,而生态内不断增加的场景需求也会促进代币达到价格的稳定。
这个发展过程里,一般情况下默认生态内的需求只要增长,就会带动代币需求增加,不断积累,那代币捕获的价值雪球会越来越大。
但这是向上的积极的期待,却不一定经得起反向因素的考验。
这就像做一款软件,项目团队希望每一个下载用户都可以留存,留存都是可以有成交。但如果用户不买账呢?
这个问题同样要交给项目团队,要面临代币经济的反向困境。
在代币的经济模型里,对代币经济唯一有正向促进作用的运作方式,除了代币激励就只有场景的刚需,放在互联网应用里理解,那就是用户补贴和刚需业务。补贴引流留存的阶段到用户可以自然进入并成交的阶段,在没有刚需业务带来的流量红利下,有些难。
例如,大部分的公链都没跑好这个模型。
这一点,从以太坊等公链上的DApp应用用户数据就可以体现,尤其是在不断出现热点DApp的情况下,DApp的活跃用户数随着热度变化,可以感受到存量用户随着产品热度而迁移的过程。
如果我们思考一个让加密货币可以稳定增长的核心问题,仍然是要实现代币和应用的双向平衡。代币拉涨、应用增加且两者互相促进。
有一部分项目在牛市的短暂周期里搞定了,在2020年里,令人意想不到到的是,这个模型被预言机项目chainlink实现了。
半月前,笔者曾完成过一篇《金色观察|强势的LINK 低调的预言机》,在文中笔者提及,
LINK代币在二级市场表现出了非常大的涨幅,LINK的项目主体是Chainlink,Chainlink是一个分散的预言机网络。可以提供安全、分散式的链上价格参考数据集合。网络由经过安全审查的,完全独立的节点组成,这些节点由领先的区块链开发人员和安全团队运行。
所以,因价格数据集合,对于加密货币应用至关重要,因为当借贷等应用,在进行结算每个步骤的时候,都需要准确的获取实时价格,如果价格变化不及时,攻击者就可以借此机会牟利。一个靠谱的预言机,可以让例如defi的应用免受价格上的攻击风险。
这就是LINK以及chainlink项目强势且稳定的基础。因此可以看到一直在拉涨的价格和不断加入的合作。
拉涨的价格是因为外界对预言机项目代币的看涨,不断加入的合作支撑了代币价格。
在Chainlink上的要求,当对网络有数据请求时,需要让合作项目支付LINK。选择开始接入Chainlink的数据集,Chainlink会给予几个选项,包含获取加密货币价格,银行账户、跨链数据等。通过查看Chainlink开发文档可知,在Chainlink主网及测试网向Chainlink数据集请求数据时,需要支付LINK代币,例如Chainlink测试网显示一次请求支付1LINK,而主网的数据请求也有一定的标价。
这样看来,在chainlink以及预言机这个赛道里,其业务场景是完全给予了代币的价值捕获能力。
当然,所有的预言机代币经济都是一样的,其预言机的业务场景是一致的。但预言机项目的价值并不相同,因为需要有价格发现的过程,以及价值发展的过程。
价格发现的过程,一般是需要项目在市场中要被熟知的过程,这个过程面对的是普通投资者以及机构投资者。
其项目代币也是如此,从发币到私募到上所,每个部分都是动态变化的。进入二级市场市场后,价格就是主力行为决定的,那是否能顺利随着市场动作完成一轮轮拉涨,是需要面对变化把控全局的。
这里要提及一个二级市场的思考点,如果代币分布的很分散,那拉涨并不容易,可能随时面临抛盘,如果主力囤积了大量的筹码,那拉涨会相对容易。市场的单项趋势是用于进入和退出的,而当价格振荡的时候,是吸筹的好时机。
主力对盘面的拉涨,必然也会进行这个过程。
如果对比chainlink、nest、band等预言机项目的发展和能力,除了其模式外, 最重要的是该代币是否被市场验证和认同的同时,应用也有机会。
我们不得不说,像chainlink已经在2018年至今的市场变化里足够被熟知,且代币经历了涨跌验证,因为在二级市场历练更长,机构的筹码更集中,在价格增长的阶段,主力行为较为明显。
而相对应的其他代币,还有时间要经历考验。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