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比特币报告
未知来源
阅读 33
2013-5-31 09:3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3.1 比特币 3.1.1 基本特征 比特币可能是最成功的,也可能是最有争议的虚拟货币方案,由日本程序员中本聪(译者注:事实上,中本聪是不是日本人,甚至是不是单个人无从考证)在2009年设计并实现。该计划基于一个类似于BitTorrent的P2P网络。BitTorrent是互联网上著名的共享文件协议,应用在电影,游戏和音乐领域。比特币在全球层面上运作,可用于各类货币交易(虚拟和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从而与官方货币竞争,如欧元或美元。该计划有一个数据库,其中列出了目前接受比特币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这些产品和服务范围从互联网服务和在线产品延伸到物质产品(如服装及配件,电子产品,书籍等)和专业或旅行/旅游服务。比特币可以细分到小数点后八位(译者注:对于电子化货币来讲,其并无实物载体,只要发明更小的单位就可以满足交易需求,甚至只要采取小数点的形式),所以不论其价值大小,可以在任何交易中使用。虽然比特币是一种虚拟货币方案,它的一些创新令其使用更类似于传统的货币(后文还有详述)。 比特币不与任何真实世界的货币挂钩。汇率是由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几个用来购买比特币的交易平台是实时运转的。Mt.Gox是购买比特币使用最广泛的货币交易平台,并允许用户以美元换取比特币,反之亦然。如前所述,比特币基于一个分散的P2P网络,即它没有一个中央结算所,也没有任何财务或其他机构参与交易,而是由比特币的用户自己执行这些任务。同样,也没有中央主管机关负责货币供应。后文中将会解释,货币供应是由一种特定类型的“挖掘”活动决定的。它依赖于“矿工”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时投入的资源总量(电力和CPU时间)。 要使用比特币,用户需要下载免费的开源软件(客户端)。买到的比特币就会存在用户计算机的数字钱包里。因此,如果不执行足够的防病毒和备份措施,用户会面临失去他们资金的风险。有如下几个因素促进用户使用比特币。首先,交易是匿名的,因为没有登记账户,而是直接从一台计算机发送比特币到另一台。用户也可以生成多个比特币的地址来区分或隔离交易。其次,交易比使用传统的支付手段更快捷和更便宜。交易费用——如果有的话——也是非常低的,而且不收取银行账户费用。 专栏2 比特币的经济学基础 比特币的理论根源,可以追溯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对当前法定货币系统以及政府和其他机构干预经济的批判。在他们看来,货币干预导致了商业周期恶化和大规模通货膨胀的结果。 在庞巴维克、米塞斯和哈耶克的带领下,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一直专注的课题之一是经济周期。总之,根据奥地利学派的理论,经济周期是市场中货币干预不可避免的后果,即在部分储备金制度中,银行信贷的过度扩张导致增加货币供应量,这反过来又导致人为低利率。在这种情况下,扭曲的利率信号会引导企业家踏上过于雄心勃勃的投资项目。而由于跨期消费(即对近期和未来消费的决定),这些项目不符合消费者的喜好。这种普遍的不平衡会无法持续,从而导致经济衰退。这样一来,企业需要清算所有失败的投资项目并重新适应(重组)其生产结构以满足消费者跨期偏好。因此,许多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呼吁取消部分储备金制度,来终止这个过程,并回归金本位,因为它不会轻易被任何权威操纵。 奥地利经济学家一直非常活跃的另一个相关的领域是货币理论。出现在这一领域最重要的名字之一是哈耶克。他写了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出版物,如《货币的非国家化》(1976)。在书中,他断定,政府不应该垄断货币发行。他亦建议,应该允许私有银行根据自己的注册商标发行非息证书。这些证书(即货币)应该是开放竞争,并以浮动汇率买卖。任何能够保证稳定购买力的货币将淘汰其他市场上不太稳定的货币。这个竞争和利润最大化过程的结果将是一个高效的货币系统,其中只有稳定的货币才能生存。 比特币的支持者普遍认同以下观点: Ÿ 他们认为比特币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来终止央行对货币发行的垄断。 Ÿ 他们强烈批评目前的部分储备金制度。该制度使银行可以使其信贷供给高于他们的实际储备。而同时,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撤回他们在当前账户上的资金。 Ÿ 比特币的灵感来自于金本位制度。虽然理论根源来自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比特币已经引起了一些今天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严重关切,甚至一些批评。他们的批评一般包括两个方面:a)没有如黄金那样的内在价值,他们仅仅是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比特;b)系统无法满足的“Misean回归定理”,它解释说,货币被接受不是因为政府法令或社会惯例,而是因为它植根于有一定购买力的某种商品中。 3.1.2 比特币交易的技术说明 这个系统的技术方面很复杂,没有良好的技术背景不容易理解。因此,对于比特币相关技术机制的详细解释不在本报告的范围。本节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提供这种虚拟货币方案运作的基本描述。根据创始人中本聪(2009)的描述,一个虚拟硬币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数字签名链。每名货币的拥有者(Pi)有一对密钥,一个公钥和一个私钥。这些密钥保存在一个本地文件中。因此,丢失或删除这个文件将意味着失去了与它相关联的所有比特币。 在上图中,可以找到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交易链简化示意图。图中所示的虚拟货币是同一个,但是在不同的时间点。要启动交易,未来的主人P1先用他的公钥发送到原来的主人P0。此所有者通过对记录以前的交易和未来主人的公钥的散列进行数字签名来转移比特币。每一个比特币都记录了其所有的交易经历,任何从一个所有者到另一个的转移都会成为代码的一部分。比特币的存储方式,使新的所有者成为唯一有权使用它的人。 然后,所有签署的交易会被发送到网络(进行广播)。这意味着,所有的交易都是公开的交易,虽然没有关于当事人的信息被披露。系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避免重复消费,即如何防止复制或伪造一枚比特币,特别是考虑到没有验证交易的中介。解决方案基于“时间戳”这个概念。这是一个在线的机制,用以确保一系列的数据自某个特定的时间点以来,已经存在且未被改动,而只有这样才能进入散列。每个时间戳在其散列中加入以前的时间戳,从而形成所有权链。新的交易被传达后,网络可以验证它们。验证交易的系统被称为“矿工”——基本上,这些是运算速度非常快的比特币网络中的计算机。它们能够执行复杂的数学计算来验证交易的有效性。使用他们的系统进行挖矿活动的人们是自愿这样做的,但每次他们的系统找到一个解决方案,他们就能获得50个新创建的比特币(译者注:事实上是,矿工抢得该区块交易数据的记账权后,可以创建50个比特币打入自己的地址作为奖励。)。 因此,“挖矿”是使用计算能力验证交易来找到有效的区块(即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也是比特币方案中创造新货币的唯一方式。 据中本聪(2009)表示,对系统的安全性而言,“挖矿”也是一个非常可靠的程序,因为它提供了诚实行事的动机。“如果一个贪婪的攻击者能够比所有诚实的节点聚集更多的CPU处理能力,他将不得不做出选择:用它来欺骗别人并偷回他的付款,或用它来生成新的钱。他应该会发现按照规则行事是更有利可图的,这样的规则会让他得到比其他人加起来还多的钱,这样他就不必破坏系统以及自己财富的有效性。然而,我们稍后将解释,诈骗者可能还有非财务的动机去破坏系统。 3.1.3 货币方面 比特币方案被设计为一个没有中央货币当局参与的分散系统。比特币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购买。然而,新的货币仅能通过上述挖矿活动被创建并引入到系统中,即用新的比特币奖励“矿工”,因为执行了验证所有交易的关键作用。 因此,货币供应量不依赖于任何虚拟央行的货币政策,而是根据感兴趣的用户执行特定活动来发展。根据比特币而言,该计划在技术上已经设计了一种方式使货币供应量以可预见的速度发展。为了拿到新创建比特币的而要解决的算法(即要被发现的新的区块)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诚如在其网站上所解释的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块的创建速度近似为常数:每小时6个,每10分钟一个。然而,每个区块生成的比特币的数量被设置为几何下降,每四年减少50%。其结果是,在2040(译者注:欧洲央行搞错了,应该是2140年)年左右现存比特币的数量将达到2100万。从这时开始,矿工有望通过交易费用自给自足。事实上,当创建一个区块时,矿工就已经可以收取这种费用了。 事实上,货币供应量是预先决定的。这意味着,从理论上讲,货币发行不能被任何中央机关改变或参与以希望发行更多的货币。比特币的支持者认为该系统可以避免通货膨胀,以及大量货币超发导致的经济周期。然而,该系统已被指责导致通货紧缩螺旋。比特币的总供应量预计将几何增长至2100万,直到它到达极限。然而,如果因任何原因比特币的用户的数量开始呈几何级数增长,并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按比例增加,可以预期到长期的货币升值。或者,换句话说,比特币可以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贬值。人们将很有动力去持有比特币并延缓他们的消费,从而加剧通缩。在现实中,这将在多大程度上导致问题发生并不清楚。但应该指出两点。首先,正如经济学人杂志里 (2011a) 强调的,通货紧缩假说包含了一个在这个阶段不现实的假设,即越来越多的人想用比特币换取货物或换取纸币。然而,比特币仍然相当不成熟且缺乏流动性(650万比特币由10,000个用户共享)。对于其使用而言,这是一个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次,比特币不是一个国家或货币区的货币,因此没有与一个特定经济体的商品和服务取得直接联系,但与接受比特币的商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有所关联。这些商家也可能接受另一种货币(如美元)。因此,事实上,通缩预期可能带来这样一种情况:商家对他们商品和服务的比特币价格做出调整。 3.1.4 安全事故和负面新闻 一直以来,比特币饱受争议。由于其高度的匿名性,有时人们觉得它可能会成为一个合适的货币替代品来进行毒品交易和洗钱。用户声称自己的比特币遭受了重大的木马盗窃。电子前沿基金会是一个致力于在数字世界中捍卫自由的组织,决定不再接受比特币捐款。其中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比特币提出了全新的法律挑战。相关的法律包括证券法、邮票支付法、偷税漏税、消费者保护和洗钱等等。” 然而,几乎相同的问题在使用现金时也可能发生,从而比特币可以被认为是另一品种的现金,即数字现金。现金也可用于毒品交易和洗钱;现金也会被偷走,只不过不是从一个数字钱包,而是从一个真的钱包中。现金也可用于逃税的目的。问题不在于货币(物理或数字)的形式,而是使用者用它做什么。不过,如果使用数字货币本身会使调查和执法复杂化,特殊要求可能是必要的。因此,所有这些争议的真实程度仍然需要进一步分析。 比特币也出过重大新闻,特别是继2011年6月20日的网络攻击行为之后。在几分钟之内,货币价格就从17.50美元下跌至0.01美元。攻击涉及约40万比特币(当时价值近900万美元)。比特币价格的急速变化也体现了,不成熟和缺乏流动性的货币给数以千计的用户造成恐慌是很大的。 根据货币兑换平台Mt.Gox的说明,一个拥有很多比特币的账户被攻破,偷它的人(使用香港的IP登录)首先出售了所有比特币,后来又立刻把它们买了回来。1,000美元/日取款限额对此账户有效,所以黑客是只能兑现价值1000美元的比特币。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账户被泄露,也没有任何损失。 此外,黑客攻入了Mt.Gox数据库,获得数以千计的用户的用户名,电子邮件地址和散列密码。 Mt.Gox系统关闭了几天,并承诺被黑客进行的交易将得到扭转。比特币的支持者声称,比特币系统没有失败。问题在于特定的交易平台,Mt.Gox,没有足够强大的保障措施。 在最近的案例中(2012年5月),交流平台Bitcoinica遭到网络攻击后,从其存款中失去了18,547比特币,敏感的客户数据可能也已经被泄露。 另一种经常性的问题是,比特币的运作是否就像一个庞氏骗局。用户进入系统,通过用真实货币购买比特币,但只能在其它用户想购买他们的比特币时离开并取回资金,即在新的参与者想加入系统时。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庞氏骗局的特征。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从以下方面定义了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是一种投资欺诈,现有投资者的回报将由新的投资者提供资金支付。庞氏骗局的组织者经常以低风险高回报为名招募新的投资者。在众多庞氏骗局中,诈骗者集中吸引新的资金,以支付对早期阶段投资者作出承诺的收益,或用于个人开支,而不是从事任何合法的投资。 一方面,比特币的方案是一个分散的系统——至少在理论上,没有中央的组织者可以破坏系统,或带着资金消失。比特币的用户购买和出售自己的货币之间没有任何形式的中介,因此,似乎没有人从系统得益。除了受益于汇率的变化(就像在其他任何货币交易)或那些勤奋工作的“矿工”。出于奖励他们对于维护系统的安全性和信心做出的贡献,他们得到了一些额外收益。此外,这个计划并没有向任何人承诺高回报。虽然一些比特币的用户可能会尝试从汇率波动中获利,但不打算将比特币作为投资工具,只是一个交换媒介。相反,比特币虚拟货币方案首席科学家加文·安德烈森,毫不犹豫地说,“比特币是一个实验。像对待一个有前途的互联网初创公司那样看待它:也许它会改变世界,但向这样的新点子中投入你的金钱或时间总是有风险的。“此外,比特币的支持者声称,它是一个开源系统,其代码可以提供给任何有兴趣的人士。 然而,该系统表现出了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它是复杂的,因此不容易为所有潜在用户了解。与此同时,用户可以轻松下载应用程序并开始使用它,即使他们实际上并不知道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以及他们实际上是在承担怎样的风险。这一事实,在明确的法律上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密切监督的背景下,有可能导致高风险。因此,虽然基于目前的知识基础,难以评估比特币系统是否其实就像一个金字塔或庞氏骗局,但可以说,比特币对它的用户从财务角度来说是一个高风险的系统。如果人们试图摆脱这个系统,它可能崩溃。但因为它的流动性不足,(持有者)也很难逃离这个系统。此外,比特币的创始人使用化名中本聪,并且充满神秘感的这一事实,无法帮助促进该计划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所有这些问题都提出了在一个不受任何形式公众监督的系统中,关于比特币法律地位和系统安全性,以及交易的终局性和不可撤销的严重关切。在2011年6月,两位美国参议员Charles Schumer和Joe Manchin,写信给总检察长和缉毒局署长表达了他们对比特币用于非法用途的担忧。安德烈森先生也被要求给美国中央情报局介绍这个虚拟货币方案。在不久的将来,相信其他主管当局也会采取进一步行动。 来自:http://www.8btc.com/ucbreport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来自互联网
免责声明: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