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抄袭文和小黑文,区块链项目Primas要革今日头条们的命
记者:铅笔芯
在过去的十年,互联网依靠流量经济模型获得了飞速发展。流量经济模型主要采用以广告为主的流量变现模式,广告资金的流入可以让大众以极低甚至免费的成本获得信息和服务。可以说,正是这一模式的成功运转,成就了我们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
但是,流量经济模型的弊端也在日益显现,至少在内容领域是如此。7月6日,《人民日报》14版的一篇《新闻莫被算法“绑架”》的短评或许会让“今日头条”的高管们有些紧张。
这篇评论写道: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痴迷于技术和算法的新闻客户端越来越‘简单粗暴’了。点开一篇文章,它会迅速用大量相似的内容刷屏,连拒绝的权利都没有。”
《人民日报》的编辑指责今日头条们说,“搭上所谓算法的‘便车’,一些原本信息量丰富的新闻客户端推荐的内容越来越单一,一些原本客观公正的内容生产者变得越来越偏激,一些新闻媒体原本宏大的格局变得越来越狭小。”
事实上,不仅是今日头条、越来越多的新闻客户端,都开始转向算法推荐这条不归路,从腾讯试水天天快报,到百度首页的改版,再到最近两年来,微博对用户TIMELINE越来越多的控制;甚至在大洋彼岸的美国,Facebook新闻推荐算法导致的所谓“茧房效应”,也被认为对大量谣言流传,甚至对美国大选的议题极化造成直接影响。
如上述报章评论所吐槽的,“对本能的自省和超越,是人性的一种进步。媒体也是一样。是被算法、流量和点击量绑架,只说受众想听的话,只写平台可能会推送的话题,只展示读者想看的那部分世界,还是坚持真实、全面、客观、独立,用态度和价值赢得尊重,用优质的内容塑造风格?这才是媒体人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互联网内容江湖的痛点
但是,为何“用态度和价值赢得尊重“的内容专业主义诉求无法战胜对流量和算法的数字化运营?更大的问题可能源自网络低成本复制时代技术机制的欠缺。
对于如何让大众获得优质的原创内容?目前传统中心化平台的做法包括,“打赏”的经济激励和贴原创标签的保护。但是“打赏”避免不了刷流量,而各中心化平台的原创识别和保护,又均仅局限在本平台内部。
不久前,一篇《内容红利下的“做号江湖”:一天20篇、每篇5分钟、月入5万》的科技报道,描述了流量算法机制下,自媒体们出人头地的速成之道。
从贴吧、微博、微信、门户里扒拉出300-500字,修改,再加上自己的“修饰”和“想象”,然后贴上三张图,取一个标题,发布。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每天“写”20篇。
“做号者“的日常生活是疯狂攒稿——最早是直接搬运,一字不改地抄袭,后来各大平台上线了原创保护后,同平台抄袭变成了跨平台抄袭,比如从头条号里抄一篇发到百家号里,一些熟练的做号者,还会顺手调整段落的顺序和语序,躲避算法检测,这相当于双保险。
可见,依靠流量模型的内容平台,不可避免地会被导向去发掘人性的无聊和低俗一面,不断地推送各种吸引眼球的低俗消息。与此同时,在这样的平台上,各种抄袭文章,各种小黑文泛滥成灾,已经成为附骨之疽,“头条”们无心也无力自拔。严重挤压了优质内容创造者的生存空间,互联网的内容生态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区块链项目发力内容领域
除了依靠更完善的法规与从业者自律,同时期待大众的欣赏水平与版权意识不断提高加强之外,从技术角度是否有可能扭转上述现状呢?目前广受关注的区块链技术,正试图作出回答。
在互联网上我们到底该相信谁?可以说在区块技术链诞生之前,没有一个中心化的组织能够真正解决这个难题。而作为随比特币一同诞生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因其去中心化、即时验证、可追溯、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技术特点,被《经济学人》誉为“信任机器”,正在日益被金融、供应链、产权登记乃至选举等领域所重视和采用。而这些特点,也同样极为贴合内容和版权场景。
已经有不少国内外的项目,致力于使用区块链和其他技术手段改变现有内容市场格局,解决优质内容难以识别、传播和变现的问题。比如业内大神级人物BM开发的Steemit,国内团队发布的YOYOW等,都引起过业内的关注。
这一领域最新的参与者是一个叫做“原本”的团队以及他们所开发的名为Primas的项目,那么他们的解决之道有何不同?
Primas的解决之道
据“原本”CEO吴鹏向区块链铅笔(chainb.com)介绍,在过去的一年里,原本团队致力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数字版权领域,并且打造了国内首个在版权领域商业化落地的区块链产品。带着与媒体、大数据以及算法相关的技术经验和深入理解,原本团队即将发布面对个人用户的下一代内容价值生态圈“Primas”,希望从根本上颠覆了今日头条们的游戏规则,重新书写媒体传播的法则。
Primas 的底层架构在以太坊(Ethereum)上,关键逻辑使用智能合约实现,核心数据也使用智能合约写入区块链,内容数据存储在IPFS中。
针对版权问题,Primas建立了完整的DNA体系和溯源机制,其核心是内容数字指纹识别,通过密码学与区块链技术,将创作者认证的作品及认证时间、作者信息、可信时间戳共同加密,生成一段唯一的八位码,这样不管之后内容“流窜”到哪个地方,都有根源可以追寻。
对此,“原本”的CTO甘露解释说:
“传统的版权保护机制是旧时代的产物,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你是不能转发的,而授权这道繁琐的流程筛掉了很多发布渠道作者的权益是被保护了,却也失去了很多渠道和粉丝,作者的经济利益也没有得到最大化。”
而Primas平台上,原创作者在产生了版权保护后,可以选择是否授权转载,如果同意授权可以标明价格;而内容需求商搜索到这些文章后,是否可以转载以及价格多少非常的明晰,作者通过内容的转载,很可能即可实现对长尾收入的归集。
与现有的中心化内容平台不同,Primas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经Primas保护的内容作品并不只局限在系统之内流传,而是可以被转载到网络中的任何一处,也不用怕作者的权益受到影响。
而相比较现有的同类去中心化内容平台项目,Primas还有一项重要改进。之前的同类项目对于内容往往都是基于流量来做评估的,这无法很好避免用户在利益驱使之下,刷出大量数据。针对于此,原本团队为Primas创设的价值模型是一套综合的评估体系,而不基于流量进行评估。Primas力图通过区块链技术,构造了一个侵权成本大于交易成本的环境。
采访中,原本CEO 吴鹏向区块链铅笔提到:
“当一个市场没有很好的规范机制时,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出现大量劣质假冒的东西,而Primas能够提供一种完美的解决方案,内容市场自然会重新具有真正的价值。这并不是什么新的价值,而是我们在这十几年里所缺失了的,原本的价值。”
Primas为优质内容的持续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保障思路与方法。为了配合项目的开展,原本团队将于8月1日,开启Primas的ICO,出售PST(PrimasToken)。作为一个将有望重构整个内容生产行业的项目,铅笔近期将持续予以关注报道。了解更多详情,请点击Primas官网https://primas.io/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