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加密货币和央行能共存吗?

未知来源 阅读 32 2017-5-12 07:3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加密货币和央行能共存吗? (1)

暴走时评:基于目前的货币发行系统,加密货币要想获得普及,必须利用现有基础设施,融入现有场景,才可以使其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和服务能力。关于央行是否可以向更多人开放数字化央行存款服务,各国央行都有自己的考量和担忧,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为此银行行长和副行长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翻译:Annie_Xu

尽管技术方向、风险控制和安全措施都很重要,数字货币的有效性最终还是依赖于其成功的应用。

数字法币(DFC)要想展示出活力,补充甚至替代传统货币,必须做到用户友好,获得公众欢迎。目前中国法币发行遵循“央行—商业银行”系统,大多数社会和经济活动以商业银行账户系统为基础。

因此如果数字货币可以利用现有IT基础设施和大量应用及服务,推广数字货币的成本就可以大幅度下降,其应用也更加便捷和灵活,促使公众广泛采用数字货币。

另外数字货币融入现有应用可以生成更加多元化的场景,从而给数字货币带来更大的竞争力,提供更好的服务。

创新

利用银行账户系统的最直接方式是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范围。

事实上,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央行债权是数字化央行存款的形式,然而央行是否应该向更多对手方提供此类服务呢?家庭等非金融机构是否可以在央行开设账户?

这些问题引发了许多讨论。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欧洲央行(ECB,European Central Bank)以及瑞典央行(Sveriges Riksbank)已经在研究这个课题。英国央行副行长Ben Broadbent指出商业银行担心它会导致存款从商业银行转移到央行,使整个银行业萎缩。

事实上,这也是普遍的监管担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此问题发表了引人注目的精辟评论:

“数字货币的技术发展路径可以以银行账户系统为基础(基于账户)或者不以其为基础(不以账户为基础),两个方式也许共存,并在不同的层运行”。

然而对如何实施该设计理念的解读有很多种,我想要分享自己的想法。

数字货币特点

为了抵消独立的数字货币系统对现有银行系统的影响(保护商业银行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把数字货币钱包特点融入现有商业银行账户系统,使电子货币和数字货币管理处于同一个账户下。

数字货币和电子货币管理有一些共性,比如在账户使用、身份验证和转账领域,但是也有差异。

数字货币管理必须遵循央行的钱包设计标准。该钱包类似银行按照客户协议管理的保险箱(需要客户和银行的钥匙才能打开保险箱)。保留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的所有特点可以实现定制应用程序。

前一个方法是优点是利用了现有“央行—商业银行”系统来发行货币。

分类为M0(央行的货币供应量)的数字货币是货币发行银行(发行银行)的责任,不再提供账户的银行(账户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

该方法不会导致商业银行边缘化或者操控,因为客户和他们的账户还是账户银行管理的。与转账不同,数字货币不需要完全依赖银行账户,发行银行可以直接验证数字货币所有权,从而通过用户端的数字货币钱包实现点对点现金交易。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加密货币和央行能共存吗? (2)

两种发行

发行银行可以使央行,或者央行授权的银行(比如香港的货币发行模式)。确定模式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文本只是作为学术讨论。

以下是两种模式的阐述。

第一个种,央行是数字货币唯一发行机构;第二种,央行授权银行发行数字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加密货币和央行能共存吗? (3)

必须指出发行银行之间以及与央行之间互连,共用央行设计的基础设施。

这个基础设施是否需要迁徙到分布式账本基础设施是该行业的重大课题。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加密货币和央行能共存吗? (4)

设计新型钱包

为了遵循商业银行的客户中心战略,数字货币钱包ID要加入银行账户,使基于账户和不以账户为基础的模式共存,在不同层运行。钱包是保险箱,不参与日终记账和核对,从而最小化对现有核心银行系统的影响。

数字货币的所有权验证依赖于发行银行。传统银行和数字货币账户可以大幅度提升银行的KYC和AML能力。

数字货币钱包设计应该遵循央行的标准。

银行终端的钱包“更轻”,因为它只提供账户水平的安全控制措施和功能。应用服务供应商提供的用户端钱包“更重”,因为此类钱包的功能可以延伸到应用层和显示层。

用户端智能合约的作用可以发挥到极致,可以作为应用服务供应商的核心竞争优势。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加密货币和央行能共存吗? (5)

钱包遇到账户

想象这样的场景,中央政府机构通过多个管理层给企业或个人发放专项补助资金。很难以传统方式追踪资金分配,因为它依赖于地方政府不同水平的数据报告,常常导致信息和现金流之间的错配,因为它的执行不善,不遵循流程。

数字货币的可追踪性和智能合约的访问管理使政府可以直接监管资金分配情况,不用依赖其他参与方。可以防止地方政府的滥用,保证资金用于指定目的。

如果数字货币钱包特点没有嵌入银行账户系统,不同层级的政府机构和所有受益人必须激活和使用数字钱包,从而使数字货币的应用很复杂,因为它需要选择数字钱包实物媒介和各方的参与。

而且央行必须直接与用户互动,相反利用商业银行账户系统可以在商业银行后端升级应用。

采用现有账户使用户体验保持不变,用户可以通过现有渠道,比如银行柜台、网银和手机银行,享受现有数字货币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加密货币和央行能共存吗? (6)

总结

在数字化领域,不能因为相同的数字形式,而混淆数字的经济和金融影响。相同的数字也许代表不同的资产类型,这是我们设计数字货币应该记住的概念。

实物货币兑换成M1或M2,容易区分实物货币和数字货币。然而数字化M0货币供应也许使人们忽略这种差异。

数字资产之间高速兑换是否意味着不同数字资产类型之间的差异消失了?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曾写道:

“数字法币当然会受到现有支付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影响,但是它必须区分现有支付系统,从而以提供服务为核心,在替换传统货币中发挥作用,理论上讲,支付系统主要处理‘广义货币’的存款,尽管数字货币是M0货币供应的一部分”。

商业银行账户系统融合数字货币特点,从而可以通过现有金融基础设施实现DFC整合到“央行—商业银行”系统。

更重要的是,这个方式将M0数字货币引入了商业银行系统,使数字货币可以独立运行,或者在银行账户和数字钱包共存并在不同层运行的环境中运行。

这个方法保证了各方的职责与角色的划分,发行银行负责数字货币,账户银行开展特定业务,应用服务供应商负责实现该功能。其他措施的应用,比如收取管理费(一般是负利率),使“狭义银行”出现的可能性最小。

整合数字货币特点还是商业银行账户系统的创新。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在现有基础设施基础上提供数字货币,还可以利用数字货币特点探索新的服务模式,这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本文只是大量讨论的开篇。

进一步研究也许聚焦钱包设计标准,需要考虑的问题可能包括以下这些:

1,如何设定不同的货币使用成本和资产定价政策,使得过渡时期纸币、DFC和商业银行存款之间达到平衡?

2、如何搭建央行、发行银行、商业银行、钱包服务供应商、支付服务供应商和数字货币用户的生态系统?

作者:Yao Qian | 编译者:Annie_Xu | 来源:Coindesk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来自互联网
免责声明: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标签: 人民银行
上一篇:欧洲议会发布报告探索区块链的社会影响(报告下载) 下一篇:花旗参加区块链初创企业Axoni的A轮融资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