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副校长:将区块链纳入到本科生教育范畴
记者:Lydia
130年前,全球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物理效应,一个叫霍尔效应,一个叫反常霍尔效应。过了一百年后,先后三次发现霍尔效应的量子化,都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而反常霍尔效应,一直没有观测到粒子,直到由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带领的团队在2013年发现并完成观测,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誉为“诺贝尔奖级”的科研成果,之后于今年9月成为了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得主。那么今天让我们来恭听一下这位科学家如何来看待区块链技术的。
薛其坤:1963年出生,山东临沂人士。材料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2012年提出界面高温超导,2013年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开辟全新领域。薛其坤研究团队,用磁性拓扑绝缘体薄膜,首次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轰动。被杨振宁先生评为中国本土首次诺奖级的实验工作。在物理学和相关领域较有影响的国际会议如美国物理学会年会、美国材料学会年会、美国真空学会年会、扫描隧道显微学大会、分子束外延大会等做过30余个邀请报告。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奖项。
“首届中国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决赛盛典刚刚圆满落下帷幕。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在大赛致辞中表示,区块链技术是未来网络空间技术设施的新高地,将能够大力推动共享经济的普及,形成与资产连接的全球开放性包容体系。清华大学将从技术、教学、研究三个方面进行布局,加大力度推进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发展。
薛其坤
薛其坤说道:
“区块链是互联网TCP/IP比特的升级版,是未来网络空间技术设施的新高地。区块链技术用共识机制确保信息的真实,将推动共享经济的普及,形成与资产连接的全球开放包容体系。未来无论是物联网金融智能设备、医疗教学档案版权、甚至家庭娱乐都将依赖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面对这样一个风起的技术,清华大学从技术、教学、研究三个方面进行布局,将区块链纳入到本科生的教育范畴,让清华学子能够尽快掌握这个兴起的技术。”
科研上,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经管学院、金融学院等多个院校的相关研究单位,已经在区块链关键技术和应用上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并联合国内其他高校及科研单位申请国家相关重点项目。
在这个技术刚刚起步的阶段,在这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我们不但要自己努力,还要联合全国共同发展起来。
作为本届大赛发起单位的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将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发展的白皮书,白皮书将系统阐述区块链的产生和背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区块链的典型应用、区块链的生态环境、以及区块链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建议,可以从中看到区块链技术的起源及未来发展。在这部白皮书中,无论在技术原理还是具体应用,都针对区块链技术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薛其坤表示,这一定会对中国区块链技术的普及起到里程碑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也能够让广大老百姓、相关企业、及科研单位对区块链技术有更好的把握。
习总书记曾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讲话中提到,“科技是国之利器,科技强则国家强”。我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历代以来,每一次科技创新,特别是重大的科技创新,都会引起产业的变革。
薛其坤表示,一定要好好把握这次机遇,尽快融入这个技术产生的过程。区块链作为当下最热的技术词汇,要想不落后国际脚步,尽快实现落地应用,还需要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共同努力。清华大学作为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也始终致力于为促进高技术发展及应用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Lydia | 来源:Chainb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