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区块链在落地的过程中会被进行反教育?
在2008年的时候,当华尔街金融精英们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席卷大家的生活的时候,那么中本聪代表的全球技术精英,尤其是美国硅谷的高科技精英,常常有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自傲心态。当他们和整个社会的实体经济被华尔街金融精英的虚拟经济所激怒的时候,于是想出了一个技术上的解决方法,来达到人类社会,不需要金融机构的参与,彻底解决华尔街腐败而绑架全社会的终极方案。
但是,正是比特币系统,对央行的法币的发币,持有海耶克的浪漫情怀,也导致了各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和中央银行,对比特币系统的暧昧态度。
一方面政府机构,不会接受对法币系统权威的垄断性提出挑战;另一方面,对比特币的新生事物,其中的技术意涵,也引起了政府的关注。
当然今天看起来,区块链成了风口,好像所有人,都在讨论区块链。但是回到以前,这个概念还没有被完整提出。当时,对这个技术⾮常有看法的先驱人士,包括硅谷著名的安德森,都是用大写的比特币(BITCOIN)来描述比特币系统,而用小写的比特币(bitcoin)来描述比特币系统底层的区块链技术。
在区块链身上最大,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区块链的落地问题,区块链何时能在现有商业环境中进行大规模的落地,也就是区块链的风何时刮起来的问题。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区块链落地尝试,但是大家被各个行业进行了反教育,从最初看区块链是区块链到了看区块链不是区块链的境界,对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开始了各种质疑,纷纷提出了多中心、分布式等概念,或者直接否定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
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是降低社会行为的难度,让大家生活的更好,或者如奥运精神一样,更高、更快、更强。点对点对交互是两个社会个体最有效、最低成本的交互,点对点形成的是去中心化的社会网络,而区块链消除了点对点之间的信任问题,保障了点对点交互的低成本可能,正是提供去中心化特性的技术手段。区块链还是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比特币系统依然是区块链行业的标杆。
但是,大家为什么会进行反思,为什么在落地的过程中会被进行反教育呢?如此优秀的去中心化工具为什么没有立即被社会接受呢?
因为大家没有把握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度,区块链实施的度应该是有效去中心或者有限去中心,不是无中心,不是完全去中心。多中心或者分布式都没有触及到区块链的本质,否定去中心更是没有摸到区块链的门路。因为商业环境中业务场景的中心化是有限中心化的,它不是完全中心化的,其需要的革新手段也是与其相适应的,即有效去中心或有限去中心
至于行业监管、智能合约的法律问题,以及DAO事件的深层次原因等,把这些和区块链混淆在一起,是没有明白业务逻辑构建和区块链技术支撑的区别。区块链是要支撑业务逻辑构建和运行的,在业务逻辑里面完全可以加入各种法律、行政、监管等各种手段,满足各种行业行规的限制。
从DAO事件否定以太坊区块链,则是倒洗澡水连同婴儿一起倒了。同时,区块链网络部署的部分中心化,也不否定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本质,这只是社会能力有限的表示,区块链网络部署也应遵从有效去中心或有限去中心。
国内目前的银行系统都是中心化的系统,银行间的结算最终都由人民银行的中心服务器作为所有支行为最后的仲裁——即结算,从而解决各银行在结算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为所有的银行都会信任人民银行的结算系统。
而中国需要建立起来一个自己主导的,适用于⼀带⼀路的金融基础设施,来解决人民币的跨境支付和清算问题。目前看来,央行主导的CIPS系统,还是建立在传统的报文系统上面,目前看来清算的失败率,比美元系统要高2.5倍,这个会对民间企业的运用带来些不利。
不过,在跨境人民币支付中,很多情况下,由于不存在一个中心结算系统,对于各币种跨境支付的结汇就无法解决。目前的SWIFT,TARGET等跨境支付结算组织都是通过建立结算中心和银行联盟,让加入该联盟的金融机构都信任其结算中心来完成跨境支付。
而在人民币跨境支付的推进过程中,要建立这种结算中心并推广使全世界的金融机构来信任是比较耗费时力的做法,尤其考虑到推行过程中的某些国家的阻力。
假如利用区块链技术,就无需建立这样⼀个结算中心,因为区域链技术提供了一种创建共识网络的方法却无需信任单个节点。这就使推行人民币跨境支付而无需建立像SWIFT这样的国际结算中心成为可能。
这就适用于小额、分散、密集的融资和跨境支付清算需求,体现互联网技术带来的长尾效应和低成本优势。可以帮助境内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农村融资租赁以及大学生创业提供融资,也可以帮助推动人民币的跨境支付。
所以,区块链还是区块链,区块链的本质仍然是去中心化,只是区块链落地度是有效去中心化或者有限去中心。区块链行业是个新兴的行业,行业的方向还是需要把正的,在同一个方向上的合力才能促进行业的发展。(文/井底望天、武源文、杨建新)
链接:http://www.gongxiangcj.com/show-22-2123-1.html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