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区块链技术 具有革命性
公共区块链技术 具有革命性
张菲菲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将传统加密技术和互联网分布式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网络应用技术,在全球已经被超过20家顶级金融机构探索和推广。
美国消费金融公司Circle的创立与扩张,正是基于对区块链技术的挖掘和应用。带着对Circle创业愿景的好奇,以及区块链技术在全球的趋势性探究,《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了Circle的CEO兼创始人JeremyAllaire。
第一财经日报:如今在互联网作为渠道引发金融形态变革的浪潮中,这为像Circle这种以互联网作为主的消费金融公司提供了哪些机遇与挑战?
Jeremy:我们相信,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内,消费者主要的金融服务将会是基于互联网的软件驱动业务。这对我们公司来说,是一个重大机会也是公司的首要重心。但是,这就要求我们要为消费者提供比目前的货币金融产品更有价值的服务。我们必须建立信任关系,成为一个受到消费者喜爱与信任的知名品牌。同样,我们也必须要与政府部门合作,确保这种新的依靠软件与技术驱动的银行模式能够充分保护消费者,防止犯罪滥用与腐败。
日报:Circle已经获得了高盛、IDG资本等机构的融资支持,在完成本次D轮融资,你们如何利用这些更充足的资金来实现市场扩张,请谈谈Circle未来的发展路径与规划。
Jeremy:总共加起来,Circle已经募集了大约1.4亿美元的资金。我们打算在一些关键领域进行投资,包括增加研发项目的投资,扩大我们在美国和欧洲已有的直接消费者营销项目以及建立新的市场与货币区域。我们需要在做好以上项目的同时,继续增加我们在客户和风险运营方面的投资,以此来支持迅速增长的用户交易额。
日报:国内学者认为,区块链这样一套规则有可能更好地从货币层面向金融层面转移,这将给金融市场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带来哪些冲击和影响?
Jeremy:任何需要以一种清廉稳定的方式来记录和协调决策的工商业领域都会从区块链技术中受益。因为,在人类历史上,我们第一次拥有了一个全球性的分类账簿和一个没有人可以更改的记录系统。这个全球分类账簿可以运用于众多行业以及相关实用案例之中,并且最终会对管理、法律和金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日报:在中国区块链是一套还不为常人所理解的高深技术,在您看来,区块链价值的真正实现,需要突破哪些方面的挑战?中国金融机构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凤毛麟角,您如何看待区块链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Jeremy:正如以上所言,我们正处于运用这项技术的早期阶段。有关这项技术本身和它的各个方面都非常复杂,并不是一位消费者或者一个商业领域可以立即理解或使用的。无论如何,创新型企业家们正在制作熟练运用这种技术的软件,以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普通人。许多人都明白互联网的价值,这是因为我们运用的软件和服务赋予了互联网生命——在中国,人们可以通过百度搜索信息,在阿里巴巴上买产品,以及能够利用腾讯的各个产品与他们认识的每一个人保持联系。这些都是建立于一个使互联网产生作用的开放协议平台之上的。
我们正在进入协议的下一个阶段,它能够以如同产生全球信息交换、媒体分销与通讯一样的方式,产生信息交换。我们预计未来将会有许多基于区块链技术很厉害的应用程序给中国消费者使用。一有实质性发展,Circle就希望成为其中之一。
日报:Circle方面认为,数据区块链将很快介入移动支付行业,请您展望一下未来区块链将给移动支付领域带来哪些变革?
Jeremy:在不久的将来,区块链技术在世界任何地方即时地、安全地、免费地发送和接收付款成为可能。这将会为商业交易和消费者带来众多的机会。最终,除了现有的电子支付方式比如信用卡和现金之外,商业交易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接收付款。这将会降低商业成本、开拓新的市场、增加安全保障以及减少欺诈。
日报:技术革新催生商机,区块链技术能够驱动新的商业模式诞生,请您谈谈Circle在发掘区块链技术中的商业构想和应用实践。在去中心化的场景下,您认为哪些行业将是区块链的受益者?
Jeremy:Circle是一个消费金融公司。我们的使命就是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金融产品。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相信有可能让任何国家的消费者都可以存储和共享价值,并且以一种可靠的方式进行无货币支付。更多的金融产品可以在此之上进行研发。世界上任何的商业领域或者组织机构都可以在降低成本、改善用户体验以及减少欺诈和降低其他风险方面受益于区块链技术。更加高级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形式如同“以太坊”(Ethereum),将会引入基于区块链技术之上“智能合同”的概念以及自动化的商业规则,这会带来众多机会,也会在金融、保险、法律和企业与公民治理等领域带来影响。
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7-04/doc-ifxtsatn8023173.shtml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