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天价国际漫游费或许要消失了
根据中本聪的设计,到今年6月底,比特币挖矿的产量会迎来第二次减半,在“矿工们”和手里握有比特币的炒家们看来,比特币价格将有可能瞬间翻倍。对于一个在短短几年间上涨了数百倍的虚拟货币来说,翻倍似乎并不是一个太过令人兴奋的结果,但如果基数是一枚比特币2987元,绝对值却也十分可观。这或许将让比特币在“沉寂”了许久之后再次迎来媒体关注,但或许也已引不起什么风浪,因为人们的关注度已经被另一个新名词——“区块链”吸引走了。
最近,在各种场合、各种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区块链”出没,这个看起来十分极客的名词,因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而被人所关注,又因传统银行业的热捧而被看作是新一代金融的“诗和远方”。根据中国央行的说法,“已经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探讨区块链应用技术”,目的是为发行数字货币做准备。乐观者认为,区块链技术拥有与工业革命一样重要的地位,将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真正实现,而悲观者却表示,区块链技术并不先进,而其应用更将遭遇传统产业模式“顽强”的抵抗。
对于这种新技术,常用的几个形容词是:去中心化、去信任、真实性、交易便捷性、高流通性,形成这些特性的关键是其技术原理:区块链中的任意节点,都会产生一个数据块,每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定时间内系统的全部信息交流数据,所有数据块之间根据一定的密码算法相关联,任何一个数据块的消失都不会影响数据整体,而且除非可掌控数据块在全系统的51%以上,否则对单个数据块的篡改无效。现有的各种应用、系统,都是将所有的数据通过一个中心节点进行传输,比如所有银行交易,都将汇总至央行,然后彼此进行结算,但在区块链上,数据块之间都是平等独立的,所有数据都是实时发生实时被记录,比如,区块链技术下的交易,在进行支付时全网计算机共同查询区块链数据,共同验证这笔支付交易是否有效,确认支付后将写入区块链并产生一条不可篡改记录。也正因此,区块链被认为可以消除人们之间、机构之间的信任鸿沟。
由数据为信任做背书,而不是人,甚至不是机构,这或许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到来之后的必然。最乐观的场景是,未来,社会中将不再有谎言,因为所有信息都公开透明,债务纠纷消失了;人们敢捐钱了,善款去哪都能知道;每辆车都可以在路上行驶的时候同时赚取数字货币,加油载客完全自动……
然而,梦想有多么美好,现实便有多少障碍。
很多传统商业模式从某种程度而言,信息不对称是获利的根源。有人举过这样的案例,目前金融业的票据结算,70%以上仍然是纸质票据,电子化不到30%,而正因此,票据市场中有很多“猫腻”存在,旨在保证数据和交易真实性的区块链技术在推广时难度可想而知。
央行推行数字货币是大势所趋,但数字货币究竟是匿名还是可追溯呢?如果匿名,希望通过数字货币对洗钱等犯罪行为进行遏制的作用便被降低, 如果可追溯,如何保护个人财富的隐私权?
目前被看好的区块链应用之一——智能合约在现实中已有试点。美国证券交易巨头纳斯达克(Nasdaq)今年推出了区块链产品 —— Nasdaq Linq,便是利用区块链的技术,在私募股权市场为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提供服务,也就是说,所有的股权登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时操作,并且为用户提供不可变的记录保存和保管链。在中国,小蚁也在做这样的尝试,它的创始人达鸿飞是国内最早关注比特币和区块链的极客,小蚁试图用区块链的技术为完成股权众筹的公司提供透明的股权登记。然而,现实的风险在于,监管层对于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的政策在收紧,而这将引起一系列的传导。
当然,未来也并非那么遥远。
从国际趋势来看,区块链正获得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青睐。除了纳斯达克,成立于2015年9月的R3 CEV公司,核心职能是制定银行业区块链技术开发的行业标准,并建立银行业的区块链组织,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高盛、汇丰银行等全球42家金融机构都成为其创始伙伴,中国平安也在今年5月25日刚刚宣布加入R3。这有利于大家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跨境结算方面支持R3的技术,或将彻底颠覆现有结算体系,将国际清算速度从原有的1-3天,提升为实时。同理类推,全球电信运营商如果也能成立这样的组织,用区块链技术制定跨境通信结算,或许24小时被打掉22万元国际漫游费的事情便不会再发生了。
R3联盟为区块链在现实世界中的推广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式,但对创业团队的要求也更高,如果没有可以聚拢同行业巨头的能力和资源,区块链未来很可能依然是巨头们的玩法。
与目前火爆的VR相比,区块链或许深涩难懂,但它真的可能会改变未来。
来自:IT时报
网址:http://www.btc798.com/article-9564-1.html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