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大数据、P2P、普惠金融―中国互金的邪路

未知来源 阅读 27 2016-4-25 01:58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我不知道,这些人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

这几天,就在我的母校北京大学,召开了互联网金融全球峰会,区块链成为热点话题。不懂区块链是啥?没关系,不影响阅读。好多行业专家发言,我就不点名了。细看发言,全在说外行话。在其他地方说我也忍了,在北大说我得管管,毕竟我的金融学、经济学常识是在北大学的。

一、扯淡的区块链征信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打个比方:某公司有多家分公司,分公司做账后,将账本集中存放在总部,这是传统数据库,篡改相对容易;分公司每做一页账,就复印多份,撕碎了随机分发给其他分公司,需要时再拼接还原,这是去中心化数据库,想篡改都难以下手。

区块链技术最重要的成果是比特币。好多朋友在做,我也一直关注。 比特币 虽然有争议,但是原理上说得通。每个账户有多少币,将多少币给了其他账户,需要公开播报给全网络,分散存档。

目前,征信的瓶颈是:数据太少,质量太差,和信用相关度太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高明的模型和算法都难以准确判断用户信用。至于数据库是不是去中心化,根本不重要。

另外,征信相关数据非常敏感,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用户,都不希望公开。数据是征信机构命根子,家家都希望别人公开,自己保密。用户也不希望自己的数据公开,一言一行都播报给全网络,想想都可怕,那是《1984》:“Blockchain is watching you!”

到底有没有去中心化的征信系统呢?已经存在几千年了――熟人借贷网络。信用好不好,熟人知道。这个网络上的每个节点,不仅存着信用相关数据,还能独立决策。不仅硬盘去中心化,连 CPU 都去中心化了。

越是缺乏科学精神的地方,人们对技术的态度越分裂:有些人、有时候排斥、抗拒,视为洪水猛兽;有些人、有时候迷信、狂热,以为包治百病。

每项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区块链货币有其独特价值,区块链征信纯粹是扯淡。

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走上邪路的不止区块链,还有大数据、P2P 等。

二、大数据征信还是大数据反欺诈

区块链征信的基础是大数据征信。即使数据全部打通,算法高度发达,也会遇到瓶颈, Fintech 绝非万能。征信机构分析数据之后,给个人一个分数或者授信额度。比如,芝麻分 702 分,蚂蚁花呗额度 22000 元。其实,这不科学。

信用是相对的,跟身高不一样。身高是绝对的,姚明身高二米二六,只要测量方法正确,无论观察者高矮胖瘦、亲疏远近,他都是二米二六。信用则不然,人具有多面性:“爸爸赖皮,说好周末带我去公园玩的。”“我老公答应过的事情,都办到了。”“他说过会永远爱我,大骗子。”“他工作时非常守时,从未耽误。”“该交物业费了,都拖了两年了!”同样是借钱,可能还村长的,赖同学的,还京东白条,赖 P2P 债务。

现在的大数据征信机构,需要用户提供运营商、 支付 宝、淘宝、微信、京东、网银、信用卡、个人邮箱、企业邮箱账号及密码,身份证,手机通讯录,单位、家庭住址,几乎将个人隐私扒光了,最后要么拒掉,要么授信几千块钱。

这不是征信,而是反欺诈。以上这些数据虽然敏感,但是和个人信用相关性并不高。机构只能据此判断用户是不是一个有正常工作、生活的正常人,至于其信用好不好仍不清楚,为了控制坏账,只能授信几千块钱。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正常人,不用这么麻烦,熟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大数据征信机构要的数据越来越多,用户感觉越来越麻烦、屈辱,这会导致逆淘汰:越要脸的用户越排斥大数据征信,留下来的用户质量越来越差,这导致坏账率上升、借款利率上升,机构索要更多数据,正常用户逃离……恶性循环。

你最多愿意借多少钱给某人?熟人最清楚,而且每个人答案都不一样。

大数据技术也有局限性,适用于对准确度要求不太高的领域。天气预报可以,明天中午 12 点下雨概率 80%,到时没有下雨,后果也不严重。商品推荐可以,根据消费记录,推荐三星手机,不感兴趣不点、不买就是。可是,坏账率高于 10%,一般借贷平台就会崩溃,大数据征信准确度够吗?

三、该死的 P2P 理财端

这不是诅咒,而是命运。

各大 P2P 平台开始裁撤线下理财网点,接下来裁撤的将是线上理财客户端,包括 PC 端、手机端,它们都是面向散户的,取而代之的是面向机构的 ABS 部门。美国的主要 P2P 平台 LendingClub 和 Prosper ,现在主要靠机构供给资金,这才是正道。

面向散户的理财端是特殊阶段的过渡形态,它的命运就是被“过河拆桥”。平台交易量不大、业务不稳定时,理财端只能面向散户,交易量大、业务稳定时,理财端就将面向机构。

P2P 平台名义上是信息中介,收取服务费,实际上是信用中介,赚取利差。在贷款端利率、坏账率给定的情况下,理财端成本越低,利差越大。理财端成本包括两部分,明的是理财利率,暗的是营销费用。

P2P 平台刚刚起步时,贷款端交易量不够大,难以说服机构买下这些资产:评估有成本,量小不划算,即使是优质资产;平台如果提供不了规范的基础数据,机构难以评估;数据(核心是坏账率)可能不稳定,甚至不好看,毕竟需要摸索。

可是放贷需要资金,只能舍机构而求散户了。散户和机构有什么区别呢?好忽悠。基础数据不好看、不稳定甚至没有都没关系,散户不感兴趣,也看不懂。散户就认两点:利率高,平台看起来靠谱。只要贪婪能够战胜恐惧,就敢投资。

既然理财端面向散户,平台就得承担较高的理财利率、营销费用。一线平台理财利率也在 10% 左右,营销费用更是惊人:平均获客成本超过 1000 元,包括砸搜索引擎、影视、平媒广告,发软文,做公益、慈善,买会员资格、行业大奖……让平台看起来靠谱。散户要什么,平台给什么。好平台能给,坏平台一样能给。

P2P 平台交易量突破百亿时,就得考虑面向机构发行 ABS 了。ABS,即Asset Backed Security(资产支持证券)。平台如果能拿出基础数据,证明既往贷款的坏账率可以接受,机构自然愿意为新的贷款提供资金。分期乐、京东发行 ABS ,受到机构热捧,其利率才 5% 左右。宜人贷也将推出在线消费金融信贷 ABS 。

正在闹“资产荒”,机构渴望优质资产。P2P 平台如果交易量大,对自己的资产质量有信心,就应该面向机构发行 ABS ,把资金成本降下来。既然能够说服机构,降低成本,何必费劲砸钱忽悠散户?

优秀的 P2P 平台做大以后,将逐渐以 ABS 部门代替现有理财端。哪个部门能以更低成本获得资金,哪个保留重用,这是正常商业逻辑,除非老板不想赚钱,或者心里有鬼。

“我们做的是普惠金融,就是要让利给理财客户(特指散户)。”小心,说这话的全是骗子。贷款端说普惠金融,合情合理,因为中国还有很多个人、小微企业贷不到款。理财端说,不合情理,有钱不赚必有隐情。

当然, 银行 做 P2P ,就更是脱裤子放屁了。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来自互联网
免责声明: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摩根士丹利发布2025年区块链技术预测报告 下一篇:欧盟议员:每个人都应购买一些比特币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