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见证会是解决比特币区块大小问题的答案吗?
就如何扩展比特币网络以处理更大交易量的问题,新推出的提案获得了曾经对此有意见分歧的各开发社区的关注。
隔离见证提案是由 Blockstream联合创始人Pieter Wuille 在12月7日扩展比特币香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的。得到了大多数人的称赞,这个提案早就被技术专家Andreas Antonopoulos喻为一个“转折点”,而且比特币核心开发人员Greg Maxwell也把该提案当作能够在短期内为网络增加四倍容量的解决方案。
最值得注意的是隔离见证不像其他建议改进比特币的提案,它可以作为软分叉引入到网络中,这样就可以避免强迫所有运行比特币的软件升级,从而降低了拆分比特币区块链升级的风险。
这个提案的实现,对于社区许多的成员来说是很令人吃惊的,这些社员大多数都卷入了如何扩展网络以符合初创部门(2015年吸引了近10亿美元投资)野心的辩论中。
Wuille在他自己的发言中说,直到最近,当发现隔离见证能作为硬分叉或软分叉进行实施时,他才摒弃了隔离见证“行不通”的想法,而且社区对于软分叉是解决方案首先路径的共识也越来越多了。
甚至像数字资产控股有限公司(Digital Asset Holdings )的高级开发人员 Miron Cuperman这样客观的观察者都告诉CoinDesk说:
“大家都认为软分叉比较好。您可以即刻就进行部署,因为软分叉只需要升级大部分就可以了,而硬分叉必须每个人都升级。很明显,这个提案既没有风险也不复杂。”
在今天香港举行的数码港开发人员大会中,大家都普遍赞同该解决方案,但是还有少数人员表示,他们担心这会耽误硬分叉 – 他们认为硬分叉才是扩展解决方案会最终需要的过程。
另外,开发人员兼托管矿业服务提供商Jonathan Toomim,认为该隔离见证提案最好是通过硬分叉进行实施,以提高其设计和整体功能。
隔离见证代码早就作为硬分叉引入到侧链元素(Sidechain Elements)了,在这个代码库中开发人员将对提出的侧链功能和特点进行试验。
隔离见证解决方案
隔离见证也许是解决区块大小问题最好的措施了,它解决了某些网络变量如何计算区块大小的问题。
比特币的交易,是用一个或多个输入字段表示资金来源,再用一个或多个输出字段表示资金去向,并且用签名确认所有者有能力执行交易。
“现在的签名是内置在交易中的”闪电网络(Lightning Network )开发人员Tadge Dryja解释说。 “而隔离见证中的签名是独立的。”
更具体地说,隔离见证的签名已经从交易中取出,并把数据输入交易基本组件梅克尔树(Merkle tree)中,或输入一个生成的交易。这种改变使得交易在当前网络节点上变得更小,以便让比特币区块收录更多的交易,即使区块仍按协议规定只有1MB大小。
开发人员 Doug Roark说,“如果签名能为1MB大小的区块多增加0.75MB的容量,那么现在区块的大小将相当于4MB”,这正好回应了Maxwell和Wuille所说的增加4倍的概念。
Dryja指出,软分叉意味着运行旧版比特币核心钱包(Bitcoin Core)的各个用户还可以继续使用比特币,即使会出现使用者无需签名就能寄钱的现象。
分布式存储初创公司 Nebulous的首席执行官David Vorick解释说“今天在节点上能看到交易梅克尔根(Merkle root)和交易数据,其中还有签名”。 “如果隔离见证能够实施的话,那么节点上将不会再看到交易签名数据,因为签名会放于存储区域,并且不会被识别”。
尚未更新软件的较早节点仍然能够监控网络,但如果某些当事方的行为异常时,签名还是会出现。
附带收益
隔离见证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允许实施更加有效的其他扩展提案。
例如,Dryja告诉CoinDesk说,隔离见证还将允许实施他在活动第二天提出的支付方式版本的提案,以便达到最高效率。
隔离见证也能够修复长期存在网络的交易延展性问题 – 当进行交易签名时,签名无法涵盖交易中的所有数据。
交易延展性也许是最广为人知的争议源头,在比特币交易所Mt Gox的倒闭之前曾声称,延迟取款问题就是由交易延展性造成的。
挖矿问题
然而,用这种方式修复交易延展性可能会有副作用,可能会暂时使网络的其他部分不稳定。
Toomim是呼声最高的,他担心没有正确评估隔离见证的设计对挖矿社区的影响。
Toomim说,矿工们使用交易消息都是对他们业务至关重要的。包括对各种BIP提案的投票和他们开采区块中硬币的记账细节。
他指出“现会员选举很多事情都要通过这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并不适合隔离见证”。
他说总的来说,他对这个想法感到很兴奋,但如果隔离见证能够作为硬分叉进行实施的话,这些影响就都可以避免了。
虽然这是少数人的观点,但我们还是会把相关意见告知寻求解决区块大小不影响开采能力这一问题的重点开发人员。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