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之后区块链是个什么鬼?
数字货币行业从被热炒到归于理性平淡后,银行、交易所、审计公司等巨头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通俗一点说,区块链就是利用计算机程序在全网记录所有交易信息的“公开大账本”。
比特币之后区块链是个什么鬼?
万圣节的夜晚,伴着扮鬼搞怪的信息和区块链的热议,突然生出一个问题:区块链到底是个什么“鬼”?
2013年五部委《关于防范比特币行业风险通知》文件发布之后,一枚比特币的价格达到8000元人民币的风光早已不在,经历了Mt·Gox事件,与贩毒、走私丑闻相关联的比特币慢慢淡出舆论风口,数字货币行业从被热炒到归于理性平淡后,银行、交易所、审计公司等巨头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近日,一家名为R3 CEV的区块链初创公司宣布,已经获得了25家国际大银行的支持和参与。
从“币”到“链”
对大众而言,区块链的概念最先出现在比特币的相关论述中。比特币是一款争议不断的数字货币,区块链就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基础。比特币只是区块链的最为出名的一个应用。
区块链(Blockchain)是在没有中央控制点的分布式对等网络,使用分布式集体运作的方法,实现一套不可篡改的,可信任的数据库技术方案,其特点为去中心化存储、信息高度透明、不易篡改等。
再通俗一点说,区块链就是利用计算机程序在全网记录所有交易信息的“公开大账本”。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通过计算一个艰难的计算问题,来获得记账的权利;任何区块链网络上的节点,都可以观察到整个总账;区块链数据由每个节点共同维护,每个参与维护节点都能复制获得一份完整数据库的拷贝,除非能够同时控制整个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也无法影响其他节点上的数据内容。
在过去的两年,关于区块链的讨论逐渐从1.0过渡到2.0。如果说区块链1.0指的是在区块链这个大账本上记录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交易,那么区块链2.0就是在此基础上,加入更广泛的应用。
直击痛点
乐观技术派认为,凡是涉及到去中心化的记录和交互的都可以考虑在区块链技术上开发相关应用,以下是在探索中的各种可能的应用模式。
一是登记。区块链具有可信可追溯的特点,即区块链采用一种称之为“Proof of work”的算法和一些共识规则,确保只有合法的区块才能加进来;一个区块经过验证后链接到区块链中,就会永久的存储;原生在互联网上的账链数据库是不可摧毁的,所记录信息字段是与生成时间关联并对应,可信账链里面的信息就具有唯一性,不可篡改性,因此区块链可作为可靠的数据库来记录各种信息。
比如,Bitproof 和 Blocknotary 试图通过在区块链上记录合同交易,相当于将合同保存在公共账单上。Colu通过数字令牌(digital token)来管理资产。Verisart 利用这种分布式技术来验证艺术作品的真伪。伦敦的Everledger公司在区块链上已记录了83万颗钻石,以避免钻石行业每年因为欺诈而产生的损失。
二是确权。区块链的开源可共享,使各个机构和人均可参与到整个系统的运作,每个参与维护节点都能复制获得一份完整数据库的拷贝;从而对信息的所有者确权。区块链是用于存储永久性记录的理想解决方案,例如真实性验证、土地所有权、股权交易以及更多的应用。“小蚁”系统正在尝试用区块链来登记公司股权(股份),成为公司的股东名册以及持股信息的合法记载场所。
三是智能管理。区块链的拥趸认为区块链核心贡献是解决多点信息交互过程中的信任问题——“拜占庭将军问题”。这个问题起源于拜占庭罗马帝国,由于帝国国土辽阔,帝国军队的将军们在地理上是分隔开来的,并且将军中存在叛徒,叛徒会误导将军决策,从而使得他们无法获胜,而让将军们基于正确的信息达成一致决议成为了一个难题。
转化为计算机语言,“拜占庭将军问题”就是传统系统中信息交互面临全网系统中任意节点都无法信任与之通信的对方的难题。但是基于严密强大的算法共识机制和分布式维护原则,区块链可以保证整个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在可信的环境下自动安全的交换数据。
这个帮了正在物联网事业中投入巨资的IBM[微博]一个大忙,IBM正在尝试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关键问题——通过分布式云网络的形式实现每个设备能自我管理和智能交互。ShoCard 公司也在研究实现合同的智能化管理,即一旦满足了某些条款,合同会得到自动处理。
互联网金融2.0
互联网金融1.0版改变了金融的商业和服务模式,金融本质并未动摇,甚至有专家认为“互联网金融将成为历史”。区块链作为数字货币和信息交互的基础设施则有可能为互联网金融升级到2.0版本提供了方向。
虽然包括纳斯达克[微博]、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瑞银集团、高盛集团在内的全球金融巨头们正在忙着成立区块链实验室,竞相投资有关科技公司,但是他们要的未必是改造金融的基础设施,更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是有可能帮助他们提升经营效率,降低成本以下领域的应用。
一是提升自动化水平降低经营成本。金融机构各个业务系统与后台工作,往往面临长流程多环节,区块链则为简化并自动化这些手工金融服务流程,提供了可能。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报告称,区块链金融将实现债券交易电子化、区块链与程序化交易,减少前台和后台的人力成本。报告还提到,银行未来的商业模式将会出现巨变,在销售和交易端,数字化通道将成为与客户交易的“标准配置”。
二是提高支付效率。对于银行来说,区块链主要吸引力在于它可以作为记录系统:可靠、细致和不可逆转。短期内最有前途的应用会是支付,去年全球跨境汇款市场达到了5830亿美元,数额非常庞大。Ripple正把它变成现实,它是建立在分布式总账基础上的支付结算系统。受到Ripple启发,Earthport 公司于2015年8月推出了分布式总账服务,它将Ripple的潜在可能和Earthport的跨境支付服务结合起来,使用本地自动清算所(ACH)进行国际收支的结算。同时,部分金融机构正在认真考虑使用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作为其清算和结算系统的替代品。
三是满足监管和客户对数据记录的要求。德勤认为区块链技术解决了审计行业历来在满足公众要求、满足监管部门要求方面的难点,能够保证所有财政数据的完整性、永久性和不可更改性。
未来曙光还是昙花一现
流觞于密码学的区块链的设计者们构建了一种全新的金融基础机构和方法论。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出身也和种种去中介特性有可能成为其走向实际应用的挑战。作为技术派出身的区块链对法律管辖、税务、国家等概念是“忽略”的。区块链按照“最大公约”的原理,构建了一套自治规范。(参见 Melanie Swan,《Blockchain: Buleprint of a new economy》)。
参与区块链研究的金融大佬应该都承认,分布式总账技术可能会对支付清算等金融服务领域产生变革性的影响。然而,对任何金融创新,银行都要确保它既能提供经济效益,又能符合监管要求,还不能脱离现有的运营体系太远,因此区块链的应用之路能否成功,有待实践经验。
而且在技术层面,区块链仍需要解决诸多问题,比如网络安全和区块容量等。
在国外Fintech领域,新概念新提法不断涌现,在国内互联网金融领域,投资者们在寻找新的机会新的热点。区块链,是新技术新应用的曙光,还是又一次炒作概念的昙花一现?笔者怀着好奇和敬畏上了号称得到25家世界知名银行入伙的R3CEV公司网站,看到的科技和业务信息少得可怜,但是公司自己发布的新闻通稿和媒体对公司的报道反而罗列得非常全面。
在概念构想多过应用实践,浮躁喧嚣多过理性推敲的当下,天使们,PE们,金融大佬们,面对所谓海外精英引入并热炒的新概念,要保持一份冷静和清醒。接受热炒“人脸识别”的教训,投入之前先搞清楚:区块链究竟是个什么“鬼”?!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