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支付系统将如何演进?

启元社 阅读 13 2023-4-8 02:37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周小川:支付系统将如何演进?

这些年支付系统的演进变化很快,有很多新技术和新进展,特别是从互联网支付到数字货币,到数字驱动的个人零售业务,下一步可能大家还要研究人工智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

应该说,商业银行体系过去是支付系统的主力,但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跟踪的步伐似乎慢了一些,客观地说,也丢了不少阵地,现在有很多商业银行的业务反而需要依靠平台公司;商业银行对自己客户的了解,由于数据方面的变化,有时候还不如平台公司做得好。

再往后,数字货币出来了以后,我观察人民银行出台的设计方案是双层系统,既有中央银行,也有商业银行、平台公司、电信公司等参与,虽然大家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进展仍需进一步提高。这是观察到的支付系统的现象。如何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和未来的市场服务能力,需要大家进行研究,看看下一步怎么办。

第二个现象就是以互联网为入口,大家都搞数据驱动型的零售业务,特别是个贷,或者说是无指向型的消费信贷。

这些消费贷款的发展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原因之一是存在软暴力催贷,但实际上对它们存在更为广泛一些的质疑,比如一些年轻人、大学生收入不够,但却搞高消费、奢侈型贷款,这当中有道德方面的考虑,要给年轻一代设定一定的财务纪律,要让他们有自我约束。

但有些数据驱动型的个贷并不考虑这些,它们主要是看借贷人有没有财产,家人怎么样,朋友圈怎么样等,从而来决定是不是搞个贷。

这样的模式从ESG角度是否合适是个问题,其业务可持续性也是令人质疑的,因此,我们看到有大量的P2P网贷过去搞这种业务而出现了全面崩塌。当然对此解释是不完全一样的,这里也存在着他们与监管之间的关系,此外还涉及到是否真正保护个人隐私的问题,包括有很多做法涉及到是否存在违反隐私方面的法律法规,个别的还涉及到洗钱、为赌博进行支付等业务的问题。

数据驱动型的业务决策,从大方向来讲肯定是没错的,但一些具体模式是否是真实有效也是有一定疑问的。

从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来看,一部分商业银行觉得自己比不过平台,就干脆靠平台或者靠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后来说平台没有相关执照,有些业务不能办,于是就改为办理助贷。一些平台公司虽然补充了一定资本,但资本实力还是不强,所以就搞联合消费贷。

联合消费贷规模高的时候有两万多亿,目前只剩6000多亿,这个业务模式也受到大家的怀疑。

这当中存在一个假设,即商业银行认为自己的信息和分析能力不够,要依靠其它数据更丰富的公司和他们的技术来帮助贷款,所以就跟它们搞联合贷款。

当然,这里面也有内部推诿的因素,也就是说,反正靠上一家平台公司以后,自己就没有责任了。联合消费贷(其中平台在联合消费贷中只占百分之十几,银行占了百分之八十几)的不良率也挺高的,有数据说已达到16.9%,比平均值高很多。这个模式虽然说乍看起来挺有道理的,但是不是真正能够可持续,是不是真正有效,也是需要质疑的。

应该说,个贷和消费贷当前的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党中央、国务院当前都在强调要扩大总需求,从扩大消费需求的角度看,消费信贷应该是受鼓励的。但需要仔细考虑,什么样的消费应该受鼓励,什么样的消费模式不可持续,对此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从观察的两个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从大的方面说,我们应该重视支付系统,特别是过去商业银行体系存在对此问题的重视度不够的情况。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支付领域存在各种进展及说法,有的是真正有用的,有的却是忽悠性的,对此要冷静看待并注意认真区分,比如说对加密货币等一些鼓吹言论。

商业银行下一步应该走什么路,是可以设计的,特别是面对下一步数字化,又有新的进展情况,商业银行还是有这个契机的。

现在很多业务必须依赖数据,但是有些依赖是模糊性的。大数据特别是人工智能出现以后,市场上出现各种各样的说法、忽悠也很多。关键金融系统、特别是银行体系,要考虑哪些是真正对自己有用的数据。既然数据很重要,因此导致各方都重视征信系统。征信牌照管理比较严,征信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金融基础设施,一些征信机构提出,不仅要按照法律条例的规定收集、运用、提供哪些数据,用这些数据去打分,同时因为羡慕平台公司的数据很多、画像很准,所以也希望仿照平台公司去收集各种各样的数据,包括网购数据、快递信息等,同时也催生了各种数据包的买卖。

事实上,有些大数据交易所运行好几年,其实很多交易都不太合法,特别是按照现在的隐私保护规定来说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和平台公司反过来认为,虽然其数据很丰富,但没有征信系统的信息,因此提出应该让其访问征信系统的信息,而且最好是免费的,或者让他们参加征信系统。所以这是个双向的问题,传统的征信机构想向更大范围的数据发展,而金融科技公司需要访问征信系统,争议都很大。

就个贷、消费贷款而言,也需要做更好地细分,并不是每种业务都需要用到涉及用户隐私的数据。很多涉及隐私的数据,比如哪天在网上买了什么东西,与贷款决策可能关系不大。

对于个体经营的贷款,也可以进行分类,并根据细分类别针对性地各想各的办法,但是要给其开辟发展的空间。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人认为抵押担保是很原始、很落后的方式,其实这个说法不见得对,因为这仍旧是简单可靠的、不良贷款率比较低的贷款方式。

无抵押,无担保的贷款风险可能更大。这个大风险一般也不是由银行来最终承担,因为银行只是中介机构和贷款机构,会计算平均风险溢价,通过提高平均利率,最后还是所有贷款人去共担。

个体经营贷款对国民经济很重要,但究竟怎么发展,也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论证的。

还有一个跨境支付的问题,限于时间就不细讲了。它涉及到货币主权、汇率和兑换等问题。有一些西方国家的人想得比较简单,认为在考虑跨境支付时,小国你自己的货币就算了不用了,直接用我们大国货币就完了。其实很多不发达国家是不愿轻易走上“美元化”道路的。这里面也包含了一系列与上面类似的问题,还多加了汇兑问题、贸易平衡问题,因为贸易的积累效应也会影响平衡。

总之,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当前这个时机研究和重构零售支付系统和一系列相关业务,包括使用的工具、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个贷等,关键是对现有系统和以前的业务进行系统性回顾,就有可能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和途径,从而把支付系统用得更有效,更好地符合保护隐私的要求,也有助于为小额及个体的消费贷款和经营性贷款寻找到更好的模式。同时,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需要考虑很多新的条件。

此外,现在大家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是人工智能,其中一个有意思的思考就是人工智能的特长究竟是什么?比如刚才说到的银行业务,支付系统是一分钱都不能差的,在过去手工操作的时候,柜台员工下班的时候要复核,一分钱都不能差;而做信贷决策都是概率性的,给客户借钱,97.5%能还,风险是2.5%,就可以借,估计在概率性这些方面AI的机会会更多一点。

所以,商业银行体系的发展也是不断探索、不断比较和创新的过程,不是什么都是一直不变的。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来源链接
免责声明: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David Hoffman:以太坊,一个自我平衡的经济系统 下一篇:肖风:Web3 应用的三代币模式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