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NFT 谈自主世界是 Crypto 基本属性的必然延伸
区块链本身中立,长久留存与自主存续的技术特性
Thanks for reading 空岛飞行! Subscribe for free to receive new posts and support my work.
一、通过 NFT 重申 Crypto 的基本属性
纪伯伦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是这样说的,“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有时候我们接受某种东西往往是因为惯性,其实很有必要重新审视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视为理所当然的基本原则。
现在大家已经普遍接受了 NFT 是有价值的,NFT 可以被真正的拥有,可是拥有一个 NFT 究竟是什么意思?如果对 NFT 的需求是指感官上的图像,那谁都可以右键保存就可以 “拥有” 一个 NFT。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拥有一个 NFT 指的是这个 NFT 的所有权被区块链唯一确认,而不是感官的图像本身,这一点对于身在 2023 年的 Crypto 参与者来说并不难理解。
但是对于置身于 Crypto 之外的 “麻瓜” 来说,看 NFT 玩家仿佛是在看一群傻子,他们是完全不能理解的。
记得 21 年的时候有一个消息说,NBA 球员库里花了 18 万美元买了一个 BAYC,这个消息触达了相当一部分的普通人,很多人的反应是右键保存,然后在评论区留言:18 万美元到手了。
所以这里的矛盾究竟来自哪里,这里的矛盾来自于,我们 Crypto 的参与者发明了一种新的 “拥有” 的定义并且对此产生了认同,或者说产生了一种新的 “文化”,而外界对这个新定义并没有认同感,这才是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
而且,Crypto 为这种新形式的所有权进行了定价,当有了真实价值,对这种新的所有权的认同感也反过来加强了。能够被定价的所有权才是真正的所有权,不能被定价的东西也无所谓拥有与否了。
为什么 NFT 没有在数据库中出现?其实实际上是出现了,只不过不叫 NFT,比如各种游戏道具。但是游戏道具和 NFT 的区别是,区块链赋予了 NFT 更大的 “严肃性”,而这种严肃性让 NFT 能承载更大的价值,承载更严肃的意义。NFT 可以成为数字潮牌,甚至成为艺术品触及永恒,但是没有人会把数据库里的文件当作艺术品。
这种严肃性来自于区块链独特的性质,让保存在区块链上的逻辑和信息能够长久 “自足” 地存在。区块链上的 NFT 就像自然界中的一块石头,不管有没有 “石头交易平台”,石头本身都是存在的,NFT 不依赖于某一的平台,甚至不依赖于发行团队的存续。借助区块链,人在数字空间模拟了自然造物。
相信链上的代码能永恒自主的存续才能寄托更大的意义感,NFT 更多的是从心理和认同上改变了参与者,而不是感官上。
经过上面的抽丝剥茧,我们还原出 Crypto 的两个重要属性:
区块链本身中立,长久留存与自主存续的技术特性;
区块链技术从心理层面改变了参与者,并发展出相应的文化认同;
虽然我们是以 NFT 为例进行的讨论,但是整个 Crypto 几乎都是依靠这两个属性在运作,比特币,以太坊也是如此。
二、自主世界
当我们观察比特币,以太坊这样的系统,和数据库相比:
区块链是软件通过激励结构和博弈理论 “管理” 人;数据库是人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管理机器。
区块链把代码提升到了主体的地位,这样的系统是自足运行的,当一段代码运行在区块链上,这段代码就有了自己的生命。而这样自足,自主运行的系统我们称之为 “自主世界”。
自主世界除了要考虑如何长久的维持,还需要考虑如果在这种自主性存续的前提下如何引入新内容,引入新内容与 “世界” 的自主性之间是有冲突的,因为想要引入变化就不得不需要人的干预。
比特币选择了一条相对保守的路径,尽量减少变化,尽量减少新内容的引入以维持比特币世界的自主性。
以太坊则引入了一种新方式,协议底层仍然是相对保守 (虽然对比比特币已经是很激进了),但是在应用层引入了可编程性,新内容在应用层引入且不会损失整个系统的自主性。通过在应用程添加可编程性,以太坊引入了另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无许可的可组合性,这一点在 NFT 中体现的不太明显, 但是在 Defi 中表现尤为突出。
无许可的可组合性允许创新复利式的叠加,流动性挖矿并不是被设计出来的,而是 “拼凑” 出来的。作为一个开放系统能够涌现出新的玩法和机制,这也是 Defi summer 能够发生的原因。
Defi 系统整体是由经济与投机驱动的,缺乏投机之外的自发参与动机,这也是 Crypto 脆弱性的主因。NFT 相较 Defi 有趣的一点是它引入了娱乐,认同和归属感,创造了某种形式的消费。除了投机,我们想引入其他形式自发性的参与,用 Defi 这种能够开放组合的方式在区块链上构建更偏向娱乐的自主世界,你可以把它叫做一个游戏,一个 onchain game,但它的内涵是大于游戏的。
这样的自主世界有这样两个特性:
能够中立,长久,自主的存续
允许新的开发者自由的拓展“
首先讨论第一个特性
我们追求的运行在链上的 metaverse(或者说自主世界) 和 big tech 的 metaverse 的一个很大的区别是,链上的 metaverse 追求的不是感官上的沉浸,我们更多追求的是心理和意义上的严肃性,而这种严肃性会带来真实的沉浸感。
在文章开头 NFT 的例子中我们讨论过,区块链技术在心理层面改变了参与者,提高了基于其构建的系统的严肃性。而这种严肃性的来源在于,我们制造的这个世界有着自然造物才能拥有的永恒性,而且只要为它设定好基础的规则它还可以独立的演化和运转 (接下来在特性 2 中会讨论)。
这是上帝才拥有的权力,创造世界的权力,我相信在这个领域真正严肃的开发者与普罗米修斯无异。一个中立,长久自主存续的链上世界,才是值得投入真实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因为它具备真实的坚固性。当它被去中心化了,它也变得更真实了。
当这个世界变的严肃和真实,文化才能从中产生,居于其中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生活在其中,这个世界才能变得更加反脆弱,具体的演生过程在 NFT 例子中已经讨论过。
“
第二个特性
我们想让所有人都能参与都能无许可的参与世界的建构,just like Defi,但是在用智能合约的方式构建这个系统并不足以达成这个目的。
一个明显的阻碍是技术架构问题,因为我们想要达成的自主世界是一个复杂应用,三方开发者参与开发有明显的技术障碍,搞明白应用是如何架构的并且贡献内容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我们需要一个标准的架构来降低门槛。
还有就是想要让这个游戏有足够的可扩展性,除了技术上的问题,也要有针对性的游戏设计模式。我们想让这个世界保持自主性,但同时这个世界能不断的引入新的内容,这两点其实是有所冲突的,因为引入新的内容时需要人的参与,人的干预越多,世界的自主性就越低。
这里需要设计模式的创新,解决方案是,将游戏进行分层,分成基础规则 (或者称之为 digital physics) 和规则之上的衍生,基础层是严格的,永恒的,坚硬的,很少进行变动的数字法则,而在基础层之上开发者可以通过巧妙运用基础层的 digital physics 创造新的玩法和内容。
基础层的存在使得游戏仍然保佑自主世界的自主性和严肃性,而衍生玩法则让这个世界能够不断的演化。很像以太坊协议层和应用层的分野。
拿扑克牌举例子,扑克牌的基础规则就是 52 张不同花色不同大小的牌,这个是不变的,但是具体如何玩,允许不同的 “开发者”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开发,你可以玩德州,21 点,也可以斗地主。
严格的基础规则+无许可的可组合性=涌现式的 gameplay
三、总结
自主世界因为永恒且坚固,而且可以很容易与真实世界的价值相连,所以能够创造足够的沉浸感,而无限可拓展的特性又得以使得玩法涌现。
自主世界会是区块链的下一个创新前沿,真正对行业有认知的严肃思考者认识到这一点是很容易的,大众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意识到这一点,我相信会在未来的几年内成为区块链最大的应用和叙事。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