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理论证明PoW是未来货币的根基
2022年9月15日,以太坊由原本的 PoW 机制(有基金会预挖)正式转向 PoS,加密领域人声鼎沸,有声音甚至说这是“人类最伟大的金融创新迈向正确路途的历史性一步”,似乎标志着 PoW 历史使命的终结。
长期以来,有人将 PoW 和 PoS 的对比简化为单纯的区块链“共识机制”的不同,只局限在账本的安全性等技术问题上进行讨论,从而误导大家觉得 PoW 是毫无必要、可以免去的能源浪费。这明显是在避重就轻、刻意混淆视听。事实上,链的共识机制和账本的双花安全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而根本不是事情的全部,也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笨蛋,重要的是货币
以太坊的目标因为市场变化而几度更改,从世界计算机、永不停机的 dApp,到 token 发行器、世界金融结算层,以太坊的故事一直在变,最近变成了“超健全货币”。值得注意的是,一开始的以太坊设计明确排除了把 ETH 当成一种货币:它只是作为 “Gas”(汽油)去驱动以太坊这台世界大机器运行的能量。但现在已经变了,Ethereum.org 网站和项目的文档都已经改过来了。
在笔者看来,世界计算机(可编程区块链平台)的初始愿景,才是最适合以太坊的故事,这是个可以实现的目标,而且也创造了其应有的价值,只要大家不朝秦暮楚、变来变去。问题只在于,与比特币的 “世界货币” 相比,“世界计算机” 所能满足的市场要更小得多,因为本质上没有那么多的业务需要负担巨大的去中心化成本,货币机器衍生的金融需求才是最需要去中心化、也是最能负担去中心化成本的那个,所以故事才慢慢转向 “ETH is Money(ETH 就是货币)”。
从 EIP-1559 到 PoS Merge 的达成,让 ETH 有机会实现流通量缩减,从而变成一种以太坊狂热支持者口中时髦的新物种:超健全货币。这完全属于一种臆想,因为供应量只是评估货币是否健全的几十个指标(货币性理论)中的一个而已。而以太坊在其他方面的问题(预挖ICO、愿景持续变化、底层协议复杂、次生项目综合征、货币政策不稳定、中心化管理、政府制裁风险等等)注定其无法承担未来货币的职能,其中最严重的缺陷当属 PoS 机制。
本文将从八个方面论述为什么 PoW 才是未来货币的基础,而 PoS 不是。
1) 收藏品货币理论
人类对收藏品的爱好伴随了整个文明历史,甚至大范围出现在我们还是猿人的史前时期。兽牙、贝壳、燧石、玉器、青铜、白银、黄金、古董、服饰、艺术品等等都在不同文明、不同时代成为了有价值之物,被大家收藏。
收藏品在原始社会或特殊时期其实是一种低流通速度的货币,只参与少数的高价值交易;相应的,金属货币的流通速度更高,可以协助大量的低价值交易。
从智能合约之父 Nick Szabo (尼克·萨博) 的文章《货币的起源》可以得知,要让一种特定的物品被选中成为价值不菲的收藏品,它必须具备下列属性:
更安全,不容易遭受意外损失和偷盗。从历史中的大部分时期来看,这一属性就意味着可以随身携带并且易于隐藏;
其价值属性更难被伪造。这一属性有一个重要子集,就是那些极度奢侈、几乎无可伪造的产品,这些物品会被认为极有价值;
更容易通过简单观察或测量而估计出其实际价值。即简单观察就可以获得更可靠的结论,而且更不用花力气。
仅仅因为一种物品是奢侈的就去制造它,似乎是非常浪费的。然而,这些无可伪造的奢侈物件可以通过媒介有价值的财富转移而不断地增加价值。每当它使交易从不可能成为可能、或从极为昂贵变为可以承担时,一部分成本就得到了回收。其制造成本一开始是完全的浪费,但会随着交易而不断摊销。贵金属的货币价值就是基于这个原理。对收藏品来说也同样适用,越稀有、越不容易制造,它就越有价值。也就是说,相比于这些收藏品的“首次制造成本”,它们在持续不断的流通换手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要高得多。对那些可以证明其中包含了技艺高超且独特的人类劳动产品(比如艺术品)来说,原理也是一样的。
进一步地说,收藏品绝不仅仅是一种漂亮的装饰品。它必须具备几种主要的功能属性,比如可携带、易隐藏,以及,凝结了无可伪造的奢侈耗费。而且,这种奢侈属性是接受者能够验证的(验证技巧必须足够简单)—— 他们会使用今日许多收藏家仍在使用的相同技巧。
人类的这种收集欲望可以称为 “收集本能”。搜寻稀有的材料(比如贝壳和牙齿)、制作收藏品,占去了古代人类相当可观的时间,就像许多现代人把这些活动当成习惯、投入大量精力一样。这样寻寻觅觅、敲敲打打的活动,对我们的祖先来说结果就是为迥异于实用性的价值赋予了第一种可靠的表现形式,以及,我们今日货币的前身。
PoW 很昂贵,但这种昂贵并不是一种浪费。从那些必须耗费大量人工和时间制造才能被当做收藏品的东西来看,不可伪造、容易辨识的工作量才是一个物品能够担任交易媒介——也就是货币——的必须条件。
2) 商品货币理论
在现代世界,“生产钱”跟“生产商品”是在根本上来看完全不同的两种事情。
但我们回到那个以黄金、白银或铜等贵金属作为货币的时代,甚至是用盐、羊、贝壳作为交换媒介的远古时期,那时的钱并不特殊,而就是一种本身具备价值的普通商品而已,这时“生产钱”和“生产商品”是同一回事: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并且任何人都能参与生产的开放准入市场的激烈竞争会把“钱的价格”或者“生产钱的利润”始终限制在与生产其它商品无甚区别的水平。
情况在步入工业革命之后发生了改变,日益庞大快速的经济发展开始慢慢让贵金属等实物商品货币由于其物理性质的制约而变得无法满足人们日常支付和远距离频繁贸易的需要,这时以黄金券、贵金属仓单、支票等会计或债务形式规避实物货币的笨重不便携、质地不匀、流通成本高等问题的信用货币出现了。
信用货币解决了商品货币的缺陷,但却仍然有它自身的缺陷:精明的钱庄老板或银行家门发现,人们并不会在同一时间把所有的黄金全都兑换回去,这时如果偷偷超量发行更多的兑换票据,人们并不会发现,而恬不知耻的银行家们把这些超发的信用货币叫做“给自己的一份礼物”。
从这时起,“生产钱”(也就是生产纸片)变成了无本万利的事情,甚至根本无需印刷纸片,只需要动动手指修改数据库软件里的一个条目,就可以悄无声息无中生有的创造出天量财富。银行商业扩张的竞争让这种信用超发日渐变得胆大妄为,整个信用系统逐渐脆弱无比,最终一些细微的事件引起“挤兑”就会导致整个银行体系的信用崩溃,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危机从此反复出现并愈发不可收拾。
由于信用货币的内生不稳定性,发行信用货币的权力后来被收归国有,并彻底断开与任何实物商品的兑换关系。在此种情况下,几十年来的人们似乎已经完全接受了货币只能是信用而不应该是它原本的样子:商品。
PoW 让信息世界产生了跟实体货物一样有实际价值的“加密商品”。整个货币回归到商品货币时代。信用货币是为了解决商品货币的缺陷,在加密商品货币时代,实物货币的缺陷(笨重不便、分割组合困难、鉴别成本高、容易磨损、成色不一等)已不复存在,所以我们不再需要信用货币或者法定纸币这种毫无必要的形式了。
从美国政府近段时间的监管动作和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出,PoS 更可能被定义为一种证券。因为 PoS 机制的区块链要启动就一定需要代币的首次分配,那么首次拿到PoS的个人和机构,就是这种证券的发行方。而 PoW 就不存在这种“首次发行”问题,其耗费能源且开放竞争的生产方式与任何其他商品的生产本质上是一样的。
3) 能源货币理论
人类科技文明的历史,就是能源利用效率的发展史。
1921年,美国实业家亨利·福特提议建立一种"能源货币",作为新货币体系的基础。这种货币与中本聪2008年比特币白皮书中概述的点对点电子货币系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年,《纽约论坛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概述了福特用能源货币取代黄金的愿景,他认为这种货币可以打破银行精英对全球财富的控制,结束战争。他打算通过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发电厂"和建立一个基于"电力单位"的新货币体系来做到这一点。
福特告诉记者:“在能源货币体系下,标准是单位时间生产的能源量,相当于一美元。这只是一个思维和计数的例子,其术语与我们习惯的国际银行集团为我们设定的不同,因此我们认为没有其他标准是可取的。”他补充称:“当政府愿意听取有关货币价值时,有关货币价值的具体细节将得到解决。”
在福特的能源货币理论下,“可供使用的能源本身”和“能源已经被消耗的证明”对于货币来说是没有区别的,前者是石油、煤炭,而后者就是类似比特币这种 PoW 机制生产出的电子货币。
从最原始的木材、到煤炭,再到石油,然后到水力、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最后都核裂变与核聚变,人类利用能源的效率一直在提升,能源获取方式和能源利用效率就代表了这个文明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以人类运输方式为例,从人力运输,到畜力拉车,再到燃烧煤炭的蒸汽机车,然后到内燃机,最后到电动机,一切事物的能源利用方式都在变得更加直接,减少不必要的中间过程。货币也不例外:最佳的货币将是直接通过消耗能源产生而免去其他一切中间过程的货币。
这里有一个常见的错误,那就是 PoS 是一种更加“绿色节约”的货币生产方式,但事实恰恰相反,PoW 才是最高效的。PoS 只是混淆了成本,但不可能消除它们。
电力成本只是一部分,不是全部,但被矿机直接消耗的能源利用方式是最高效的。
人们说 “比特币浪费能源” 的时候,他们的意思是需要用电来驱动生产比特币区块的挖矿设备;讽刺的是,一方面,这部分能源显然不是比特币网络运行所用能源的全部,而只是一部分;另一方面,这部分又是最直接用来保护区块链的部分,因此是最少浪费的。要全面计量比特币的碳足迹,我们也要考虑硬件成本(制造和报废的成本)以及正常的商业运营的成本(要装修一个体面的办公室,还要飞来飞去参加比特币大会)。后面这两类成本更模糊,更难以估计。但要理解整个系统会造成什么影响,它们也是同样重要的。
一种密码学货币越是把安全预算直接花在电力上,其安全性就越高;越是把钱花在商业运营上,其安全性就越低。权益证明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矿工的开支,只是把 PoW 系统支出在电力上的部分转成了资本开支。锁定资本的外部性,相比电力消耗的外部性如何,是复杂而微妙的问题 —— 但糟糕的是,PoS 系统的支持者往往假装电力是(系统运行)唯一需要付出的代价。
显而易见,PoW 才是能源利用最高效和最直接的方式,PoS 机制充满了隐形的、难以评估的社会活动成本。最终,所有形式的 PoS 都会变成对 PoW 生产方式的一种间接的、低效的、蹩脚的模仿。
4) 清晰成本理论
一个成功的货币,需要在全世界获得最为广泛的流通。不同的地域、环境、科技水平、文化习俗、社会制度等等都需要对这种货币的价值达成大致的共识。货币的自由竞争将会使得大家选择最能够简单直接评估其价值的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因为这样交易的双方都才愿意接受。而这种价值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生产成本,而且最好是能源价格下的直接成本。因为只有能源,才是全球所有不同背景的人口都能客观观测和直接理解的成本支出方式。
能全球化大规模日常使用的健全货币,必定需要一个最能客观清晰可简单直接观测到的生产成本作为价值依托。不然硬通货的“硬”度怎么体现?不然购买力的“力”度怎么评估?
PoS 的电力成本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有些人把这种低能源消耗和高货币溢价(生产成本0.1美元但票面价值100美元)当做绿色节约的优点,那么,我们以什么理由说服市场之外的人接受这99.9美元的“货币溢价”是客观的、正义的,而且是必须接受的?
无成本的纸币或信用货币有价值,原因只有两点:
一是有价值的实物商品不方便携带交易和支付,某些组织通过商誉将纸币作为商品的兑换券,比如银票和现货仓单、支票。
二是如果这种纸币不与任何商品实物挂钩,那么一定有人强迫你同意这些纸币有价值。一旦没人逼迫,这些纸币的价值就会归零。
无成本无挂钩的纸币,无法在不包含暴力强迫的自由选择市场里存活。对客观价值的判断,你可以在局部暂时欺骗一部分人,但无法永远欺骗所有人。
那种大家一起通过“约定”将某一张废纸当成有价值的货币的事情,历史上从来没发生过,以后也不会发生。总结来说,货币是商品,不是协议。是商品就一定会受到市场竞争和成本曲线的竞争,市场不会接受一种几乎可无成本随时大量制造,但“票面价值”远远高于实际成本的商品长期存在,并保持价差。
在自由市场中,能承担大规模货币职能的物品的先决条件是,这个物品的生产成本(也就是价值)能通过简单且普遍可行的方式去有效观测到,至少要比其它物品有更加客观的、明确无疑的成本计算方式,那种主观的、短期的、艺术性的、不明确的、时刻变换的、缺乏统一计算方式的虚无缥缈的“价值”,或者完全看心情的“市场共识价值”,不能作为货币的价值依托。而且,这种货币的生产应该是完全开放性的,全人类都能有机会参与,且能分散的、客观的评估生产的成本,也就能够形成全人类对这种货币的价值共识。而 PoW 的成本是最能直接有效观测到的生产方式,地球上找不到比直接消耗能源(电力)这种方式最能够简单有效直接及时观测到成本的生产方式,没有之一,所以pow是未来货币的基础。人类不会选择一个生产成本未知不明确的物品,当做经济世界里最大规模流通,人人都可接受的硬通货。
所以,PoS 不能作为货币的生产方式,因为 PoS 发行的新货币的可观测成本基本为零,那这就代表新拿到货币的人在无成本地稀释蚕食其余人的财富,大家并不傻。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一定会选择有与其价格相匹配的客观生产成本的Token(比如PoW币)当货币。
另一方面,买PoS币质押其实还是无成本,因为质押投入没有任何资本损耗(代币的价值波动的风险已经由其增值利润抵消了),相当于买来机器和消耗电能去挖黄金,和买来黄金在家自动生出新黄金的区别。另外,经过大量尝试但并没有一个无抵押的纯算法稳定币能保持成功的现实也昭示了一个原则,无成本发行的Token在自由市场里并不能长时间维持其货币溢价。
PoW是这种客观成本生产的最佳方式,没有之一。
5) 判质费用理论
在深入理论之前,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货币?为什么比如钻石这样的稀缺物品没有成为货币?石油会是一种好的货币吗?
在交易行为中,交易双方都免不了要判断对手所供商品或服务的费用,而在判断商品质量过程中付出的交易费用,我们称为 “判质费用”。
交易的规模和频次总的来说当然受制于作为整体的交易费用(“信息费用”、“缔约费用”、“判质费用”),但只要我们将目光集中在以下情境中,问题就会变得更加清晰一些:
当人们已经决定要相互交易,为什么有某种双方都接受的商品会更好?这种商品要具备什么条件(或者说为什么某种商品会比其它商品更符合这个条件)?
很快你便会意识到,这基本上与 “缔约费用” 无关,采用彼此都喜欢的某种商品(“货币”)并不能改变缔约费用;与 “信息费用” 的关系也没有那么密切,因为形成了大规模的市场后,货币作为一种商品,其信息费用(发现市场价格的费用)跟其它商品相比可能不会差别太大。
因此,关键在于 “判质费用”。即,如果双方以物换物,双方都必须付出许多成本来判定对手给的东西的质量,有时候这种质量检验是消耗性的(比如检验石油的质量),但也许存在某种商品,其质量的变化幅度很小、很容易检验出其质量,那么大家可以很容易拿这种东西来交易,至少其中一方不用付出那么多的判质费用了。又因为不同商品的判质费用不同,故适合用作货币的优势也不同。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种货币:黄金、白银、石头、甚至香烟、鸡蛋;但所有这些货币在相应的社会中都有明确的特征:在一定科技条件下,它们的判质费用是最低的,黄金和白银只有纯度这一个维度,并且检验费用很低,熔化即可;美国产的香烟都是标准化产品,因此在战后德国某段时间被民间用作货币。
因此,判定货币质量的强弱,其实无异于要去确定该物判质费用的高低。判质费用越低,越适合用作货币。这就是产权经济学大师阿尔钦的洞见。
对于货币来说,重点并不在于质量(90% 的黄金和 95% 的黄金只有市场价格的区别),而在于判质费用的高低(黄金的判质费用比钻石低)。因此,并不是安全性的高低决定了哪种分布式账本适合承载货币,而是判定账本安全性的费用决定了它们的货币质量。
在 PoW 中,判定账本安全性的工作极为简单,验证块哈希并查看全网的难度要求即可;难度要求虽然不能直接地反映改写账本到底有多难,但直接地呈现了大概需要多少次哈希计算。
而在 PoS 中,至少就我所知,没有能够如此简单检验账本安全性的方法:
在非质押型 PoS 系统中,对出块合法性的校验依赖于状态数据,因为只有状态数据才能告诉你哪一刻哪个地址里有多少钱、到底能不能出块,但是每出一次块都会多一部分状态数据;在最糟糕的情况下,这种困难性可以使 PoS 完全失去抗女巫的作用(攻击者可以用一段高度以前的分叉链攻击节点并且不必付出任何代价);
在质押型 PoS 系统中,出块过程是验证者经由 “发起-预投-投票(签名)” 来完成的,而验证账本安全性中也必然有一步是校验验证者的签名。而且,无论聚不聚合签名,验证所需的计算量都很难降下来。
也就是说,无论是判断货币的生产成本,还是判断账本的安全性,PoS 都比 PoW 低效、复杂得多。
货币之所以是货币,就是因为它需要作为交换媒介无数次重复换手。而判质费用的高低,将会随着交易流通过程中长期不断的积累而持续放大,最终导致其流通成本远高于生产成本。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PoW 在第一步生产过程就直接耗费能源,其实是极大的节约了在后续流通过程中将不断重复支出的判质费用,使得 PoW 生产的货币其实更为节能,从而被大家选择。
6) 开放系统理论
PoS 共识机制确保安全的手段是罚没作恶者的代币。那么,在技术层面上,罚没机制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我们是不是先要建立一份列明所有见证者的清单,然后才能罚没一些东西呢?没错,就是这样。要想在以太坊的 PoS 共识机制中担当一位见证者,你先要把 ETH 移动到一个特殊的 “质押” 地址中。这不仅是为了应用罚没机制,也是为了投票,因为检查点区块需要得到 2/3 的多数票。
全天候维护这样一个记载所有见证者的列表会产生一些有趣的影响。加入见证者队伍困难吗?能不能随时离开?见证者是否可以投票表决其它见证者的状态?这就使我们得出了 PoS 背后原理:PoS 是一个有准入的系统。
成为见证者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把一些 ETH 存入一个特殊的质押地址。需要多少 ETH 呢?最少 32 ETH,按现价大约 50000 美元。补充一下背景,像样的比特币挖矿设备一般是几千美元一台,如果你是家庭挖矿,你可以从几百美元一台的 S9 开始。公平地说,ETH PoS 共识的高门槛是有技术上的理由的,更高的门槛意味着更少见证者参与,可以降低带宽要求。
所以,准入门槛是很高的,但是,任何人只要拥有 32 ETH,不就可以想参加就参加了吗?还真不是。如果大量的见证者在同一时间离开或进入,会有安全风险。举个例子,如果网络中绝大部分的见证者同时离开,那他们就能在一条(自己没有退出的)分叉链上重复花费一笔资金,而且在两边都不会遭受惩罚。为了缓解这种风险,进入 PoS 共识和离开 PoS 共识都有内置的排队机制(throuthput limit,直译为 “吞吐量限制”)。另外,虽然现在见证者可以发布一条 “退出” 交易、停止参加 PoS 共识,但实际取出资金的代码还没完成。
最后一点是批准新的见证者加入的经济激励。假设你是一个大公司的股东,而且这个公司业务稳定,每个季度都会给你分红。你会愿意无偿增发股票吗?当然不会,因为这样会减少现在所有股东的分红。类似的激励结构也存在于 PoS 中。因为每一个新的见证者加入都会稀释现在所有见证者的收益。理论上来说,见证者可以直接审查所有添加新见证者的交易,但是,我认为,在现实中,这样露骨的办法是行不通的。这会非常明显,而且会一夜之间摧毁以太坊的 “去中心化” 形象(可能还会导致价格暴跌)。我认为,人们会使用更巧妙的办法。比如,以 “安全性” 或者 “效率” 为借口、缓慢地改变质押规则,让参与 PoS 的门槛越来越高。任何牺牲新见证者、有利于现有见证者的政策,都会得到经济上的支持,不论有没有在台面上曝光。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来为什么 PoS 会变成寡头制了。
比特币采用的 PoW 挖矿方式,并不仅仅是一个共识协议,更多的是通过将货币生产开放市场化竞争来自发抬高发行成本,从而避免任何人可以处在坐享其成的位置上。
而类似 PoS 等等这种“钱生钱”共识协议,本质上都不是开放准入的系统:今后新货币的分配,取决于现在谁拥有更多的货币,而现在的分配取决于更早之前的分配,这种系统本质上是封闭的权力分配体系,而不是开放性系统。
目前来看只有 PoW 能实现这种开放系统:后续新货币的生产与当下货币的分配现状可以完全无关。由此可以看出,在挖矿过程中耗费的能源并不是被无理或不必要的浪费掉了,相反,这是一种不得不存在的必须保证 — — 一个由热力学定律确保整个体系始终保持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物理硬约束。
美元能成为全球货币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能无门槛、无准入的自由使用流通。我们无法想像一个被那些最有钱的人把控的世界货币会取得成功。
7) 代际分配理论
《比特币本位》一书的作者 Saifedean Ammous 认为认为:“理论上,理想的货币供给量应该是被锁死的,这样没有人能生产出更多的货币。这样的社会中,唯一合法的赚钱途径就是为他人创造有价值的东西,然后与他们交换。”
这是错误的,是为比特币总量上限的既有缺陷生硬地编造出合理理由。而 PoS 货币生产机制面临与固定分配同样的缺陷:将新货币按比例增发给旧有货币的持有者,仅仅只是玩了一个数字游戏,什么都没改变。对货币来说,重要的是你在总量中所占据的份额,而不是账户里显示的单位。
试想一个更极端的情况:我发行一个固定上限100万的 NiceCoin ,全部放入我自己控制私钥的账户中,永不增发,供给量锁死了,我也十分愿意全球到处去大方购买各种产品和服务,承诺每天至少花出去100枚 NiceCoin ,那全球的所有人会不会把 NiceCoin 当做完美的货币开开心心地接受?如果大家都不愿意认可 NiceCoin ,那是因为什么?我想大家都知道答案:不公平。我什么都没有做,却能坐享全球人的供养。所以,货币的供应量绝对不能锁死,而一定要适度的“可持续生产”,要让后来加入货币分配的其他人和子孙后代们能通过参与货币生产来对冲消除这种“坐享其成的剥削式生活”,通过某一部分专业的人参与新货币的生产,而其他大部分人从事其他行业,通过利润率的竞争来平衡抹除这种剥削效应。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这些后来者就会简单地“另起炉灶”,如果他们被权力阻止,就会干脆“掀桌子重来”。
任何固定上限的货币体系都将面临致命的“首次分配悖论”。但这种“货币可持续生产”绝对不是赞同法币和央行体系的理由。货币生产需要市场竞争来进行,而不能交给某个机构来管理,否则还是会造成了一部人的“坐享其成”,而且是比固定上限严重得多的“永享其成”,毕竟固定上限的货币被花出去就少一份,而央行却可以无止境地持续增发同样比例的货币先贷款给某一部分人。
只有持续型的 PoW 挖矿机制(比如 Grin 的恒定区块奖励方式)才有可能保证这种代际分配的公平性,固定总量上限的 PoW 和 PoS 机制本质上都是财阀剥削体系。
8) 预期稳定理论
Luna/UST 算法稳定币的快速崩溃归零,很遗憾的表示,对于货币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可靠的方案。
消耗能源的 PoW 去生产货币,而不是 PoS 或者“算法稳定”更适合作为货币的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是:PoW 有历史总挖矿成本作为当前代币总价值的参照,这是一种不以任何人的“信心”和任何主观想法为转移的“真实价值水平”,有这样一个硬性价值参考,将有助于货币不会“突然涨破天际”,也不会“突然明天就归零”,因为市场会认为,如果当前代币价格低于历史平均挖矿成本,币价是被“低估”的,市场某些人就会买入。当然这意思不是说币价完全跟着成本走,大部分时候是需求决定成本,而意思是我们在 PoW 里有一个统一的、固定的、客观的、硬性的价值参照,这个客观价值参照有利于维持价格的稳定。
而类似“算法产生”或 PoS 产出这种无成本的发行方式,由于找不到一个所有人都统一客观认可的硬性价值参照,其价格纯粹取决于“完全主观评价”下的市场博弈(也就是市场信心决定一切),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所有人都不知道什么价格是“合理”的,或者说任意的价格都是“合理”的,这会带来更加严重的价格波动,而不利于其货币职能的实现。“算法稳定”是一种没有参照的内生不稳定的体系,其运作机制类似于一种半空中左脚踩右脚的表演,而这位演员是在空中保持稳定还是骤然跌落,没有任何可依仗的“价值绳索”,而完全取决于观众们的“认为”。这样一个“信心系统”长期来看一定会由于某些意外导致“价格下跌螺旋”而最终走向崩溃。
PoS 货币生产机制缺乏任何可客观观测价值的“锚”,这将导致非常严重的价格波动反馈,某些意外事件导致暂时的价格下跌,价格的下跌导致一部分人持有信心的缺失,更低的信心又反过来导致更低的价格,永远持续不断地在信心与价格之间来回跳跃。
PoW 的生产成本将从客观预期上更能达成稳定持有者信心的效果。而且,如果能在 PoW 机制下做到按市场需求动态伸缩供应量就更好了。
写在 2022年 9 月 15 以太坊 PoS 合并日,时间将证明一切
---- Hacash 爱好者
参考引用:
《Nick Szabo:货币的起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ODA3NDI5MA==&mid=2652531645&idx=1&sn=b99e4cb243ccccebbd69532d86e3792e
《五分钟了解 Hacash》https://medium.com/@HacashFans/%E4%BA%94%E5%88%86%E9%92%9F%E4%BA%86%E8%A7%A3-hacash-%E4%B8%80%E4%B8%AA%E4%BB%A5-%E8%B4%A7%E5%B8%81%E6%80%A7-%E4%B8%BA%E6%A0%B8%E5%BF%83%E7%9B%AE%E6%A0%87%E7%9A%84%E5%8A%A0%E5%AF%86%E9%A1%B9%E7%9B%AE-13e232ea146f
《为何长期来看 ETH 不能维持货币溢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ODA3NDI5MA==&mid=2652529084&idx=1&sn=ed80e7714b5c9fbad194b648221512a6
《PoW 与 PoS 的真正区别:判质费用决定了谁更适合构建货币》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E1MzQ3MA==&mid=2450142006&idx=1&sn=eb2db2deffb99aa44180516721bb8338
《电力之外 —— PoS 不是救世主》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ODA3NDI5MA==&mid=2652532279&idx=1&sn=529354cb507ffc6a2654c972d535832f
《给比特币友的 “权益证明” 指南》https://news.marsbit.co/20220915201906231889.html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