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浪尖的 Web 3.0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InfoQ view 78562 2022-6-20 10:02
share to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Web 3.0 作为一个新兴却又极其火爆的概念,引人注目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种褒贬不一的畅想与质疑。

Web 3.0 到底该如何定义,会使用到哪些技术?如何进行 Web 3.0 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它将面临哪些困境或挑战?带着这些问题,InfoQ 采访了腾讯云区块链资深架构师梁永甫,希望能达成一些关于 Web 3.0 的共识,也希望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嘉宾简介:

梁永甫,腾讯云区块链资深架构师。2016 年开始专注区块链领域,在金融、保险、供应链金融领域主导和参与了多个区块链应用落地案例。曾任金融科技公司区块链首席架构师,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区块链技术专家。ArchSummit 全球架构师峰会(深圳站)2021 明星讲师。此外,他还在 7 月 31 日 -8 月 1 日举办的 QCon 全球软件开发大会(广州站)上担任了「Web 3.0 基础设施」专题的出品人。

InfoQ:您目前主要在做哪些工作?和 Web 3.0 是什么关系?

梁永甫:我从 2016 年开始就一直专注于区块链这个领域,一开始做基础平台的研究和改造,后来发现这个技术要被应用才能发挥价值,所以一直到目前,主要做区块链的应用解决方案和落地工作以及技术的推广,同时也要对这个领域的一些新技术和应用加以研究。

从现在看,Web 3.0 是离不开区块链的,所以也在探索如何通过区块链构建 Web 3.0 的基础设施。QCon 广州站的「Web 3.0 基础设施」专场,我们将重点关注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系统、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向的探索与实践,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借鉴和思考。

 InfoQ:在您看来,Web 3.0 的基础设施主要涵盖哪些方面?对于 QCon 广州站这个专题,您是如何策划的?策划的目的是什么?

梁永甫:我觉得 Web 3.0 的基础设施可以从两个维度去看,就是“服务端”和“客户端”。另外要说明的是,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和软件,而不是只指硬件。

在服务端,Web 3.0 的一个特点是去中心化的,也就是资源和服务不是完全由一个机构来提供,而是多个机构组成的一个生态,大家相互协作,各自提供自己专长的部分,然后最终给用户呈现一种完整的能力和服务。那么就需要一种技术,能构建一种满足这种服务提供方式的系统。目前来看区块链以及基于区块链设计的应用层服务和协议,可以用于构建 Web 3.0 服务端系统。

在客户端,Web 3.0 的应用会有两个比较大的变化,一个是用户对数据或者资产的控制权的增强,一个是用户体验的提升。

为了满足第一个变化,就需要在客户端能够安全地管理用户的数据,包括用户的私钥、用户的隐私信息等,所以我认为如何利用手机、电脑或者物联网设备提供的硬件安全能力来实现数据的安全管理,将会成为一种基础的能力。

对于用户体验的提升,过去经历了文本到图像再到视频的转变,每次转变都带来新的体验。到 Web 3.0 的时候,我觉得 AR/VR 将会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用户体验形式。

所以总结下来,Web 3.0 的基础设施可能会包括这几个必备方向:区块链、客户端的硬件安全、AR/VR 等。当然随着应用的增加,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所以未来会有更多类型的基础设施出现。

我在策划「Web 3.0 基础设施」这个专题的时候,基本也是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思考。要让这个专题能覆盖 Web 3.0 时代服务端的构建、客户端的数据管理、客户端的体验提升,这三个相对明确的方向。

希望通过这个专题,能系统地展示构建一个 Web 3.0 应用的全栈技术能力。当然我也认为专题的每个方向在 Web 2.0 时代都很有价值,都可以单独用于提升已有服务的能力。

 InfoQ:可以看到大家对 Web 3.0 的概念并不统一,您对它是怎么定义的?主要涉及哪些技术?它与 1.0、2.0 的最大差异是什么?

梁永甫:的确,大家对 Web 3.0 的概念并不统一,有不同角度去对它进行不同的描述,比如很多人愿意从应用的角度描述 Web 3.0,说 Web 1.0 可读,Web 2.0 可读可写,Web 3.0 可读可写可拥有。

我个人也写过一些关于 Web 3.0 的观点,将互联网从内容、连接、网络三个层面去分析,Web 1.0 到 2.0 再到 3.0 的演进中最核心的变化是在连接这一层,从“单向数据传输”到“双向互动”,Web 3.0 时代进而演变成“多方互动”。

我认为对大多数人而言,可能要从一个个 Web 3.0 实际的应用来感知 Web 3.0,比如 NFT,比如元宇宙,当然未来还会有很多 Web 3.0 应用被创建出来。

但是我们要尽量避免把一个单独的应用来当成 Web 3.0,这会让 Web 3.0 的概念变得比较狭隘。我更倾向于 Web 3.0 是一种新的技术能力的组合,比如区块链、隐私计算、跨链、预言机、VR、数字人等。你用这些能力可以创造出很多应用,当这些应用大范围应用的时候,我们就处在 Web 3.0 的时代了。

 InfoQ:您认为,在构建 Web 3.0 基础设施的过程中,会面临哪些困境或挑战?目前业内有哪些应对方法或突破点?

梁永甫:根据目前看到的情况,我觉得构建 Web 3.0 基础设施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 去中心化系统的构建和治理

在前面我们说到,Web 3.0 的应用在服务端是去中心化的,这种服务模式与传统的中心化提供方式差异比较大,对服务提供方,或者说企业端影响也非常大。

构建这样一种去中心化系统,无论是在构建过程还是后期管理,都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比如,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决策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主体所能决定的了,那怎么样让大家对系统运行的规则达成一致?这就需要在激励机制、权责分工方面有非常好的设计。

那么,在系统构建起来后如何治理,在运维过程中大家如何协调呢?举个例子,假设一个机构的系统出现异常,他怎么让其他机构协助判断问题原因,这些操作层面都需要全新的机制来保障。另外在运营中,如何应对系统的变更、业务模式的变更,以及决策过程如何进行。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看到有些企业已经构建了这样的系统,所以还是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的。比如在开始阶段,可能一两家机构主导先探索一种可行的合作模式,然后逐步扩大参与机构的数量,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完善。另外公链领域的 DAO 模式也有借鉴的方面。

我觉得在未来很好支撑这类系统治理的时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或者机制的问题,可能在法律层面也需要一些支撑。比如在区块链司法存证这一场景,法院对区块链存证的认可对这一应用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样,在基础设施治理中如果有法律的支撑,执行起来也会方便很多。但是目前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支撑,还不是很清晰。

2. 数据安全方面

同时,在这样一个各种信息共享的系统中,如何保护企业自身数据安全和隐私,同时还能确保很好的协作?如何做好这两者的平衡,也会是一个挑战。

最近几年兴起的隐私技术,包括 TEE、联邦学习、安全多方计算等,就是用于解决跨机构数据安全共享的问题,跟 Web 3.0 天然匹配,跟区块链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比如公开的数据在链上共享,无法公开的通过隐私计算共享。

3. 用户使用习惯

在客户端,如果按照用户对自身信息拥有更多控制权的思路设计,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用户自己管理一个私钥,这样控制权就完全交给了用户,但是一旦用户丢失私钥,那就丢失了私钥所管理的所有信息,企业将无法帮助用户找回。这对用户的使用习惯也会有较大影响。

目前看给用户更多控制权,和保证便利性与安全性,貌似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是最终也许会用密码学的技术来解决。

当前阶段,从企业完全掌控信息到给予用户控制权,需要逐步地过渡。现在常见的做法是企业托管用户私钥。也存在另一种思路,就是将私钥的使用和变更分开管理,比如私钥完全由用户管理,但私钥可以变更,比如在平台和用户共同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变更用户的私钥。

 InfoQ:据您了解,Web 3.0 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有哪些比较好的实践案例可以参考?此外,其他方面如资讯、社交、电商、游戏方面有哪些较好的落地或尝试吗?

梁永甫:现在很多人提到 Web 3.0,都会认为它是 ToC 的应用。但按照我对 Web 3.0 的理解,它是一个“多方参与,多方互动”的系统,它要解决的是信息更加透明,权属更加明确,跨机构协作更加顺畅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讲,现在很多联盟链都是 Web 3.0 的实践案例,像 ToB 的供应链金融联盟链,ToC 的如用于 NFT 发行联盟链。

目前来看,Web 3.0 在国内 ToC 类的应用探索还不太多,主要还是围绕数字藏品这类应用。

 InfoQ:有人认为 Web 3.0 是互联网的未来式,也有人质疑这只是又一个击鼓传花式的诈骗游戏,您怎么看待这两种观点?

梁永甫:我觉得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家说的可能不是同一个“Web 3.0”。

有了 Web 1.0、Web 2.0,然后再发展到 Web 3.0,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技术不可能停止不前,停止不前基本意味着这个技术要被淘汰了。显然互联网技术还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但就像前面说的,实际上 Web 3.0 是什么,什么样的应用才是 Web 3.0 的应用,大家对这个标准并不统一,所以就出现一些应用声称自己是 Web 3.0 的应用,实际上他只是借着概念炒作而已,然后被人看到了,就说 Web 3.0 是骗人的。

事实上,Web 1.0、Web 2.0 的早期也都受到了各种各样质疑,但随着它们的形态逐步变得清晰,质疑和误解也就慢慢消失了。所以,我们也可以用这种发展的眼光看待 Web 3.0,可能会有争议,但相信真理越辩越明。

 InfoQ:关于 Web 3.0 未来的发展趋势,您有哪些预测和判断?

梁永甫:Web 3.0 时代会出现新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构建互联网应用,新技术的应用是逐步演进的过程,不会说马上就 Web 3.0 了,而且 Web 3.0 并不会完全替代以前的应用,而是在数量和价值上会大于以前的应用。也就是说在 Web 3.0 时代,在数量和创造的价值上,Web 3.0 应用 > Web 2.0 应用 > Web 1.0 应用。

另外在 Web 2.0 时代,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是相对独立的。我觉得到了 Web 3.0 时代,机构间的协作会增加,传统边界会被打破,构建新的边界,加上用户对自身信息控制权的增加,与企业间的直接互动也会增加,这些会推动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的更加紧密一些。

btcfans公众号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Link
Disclaimer:

Tags: Web3.0
Previous: 加密货币崩盘余波未平:估值缩水,风投反思 Next: 比特币价格反弹至2万美元上方 但仍处于非常不稳定阶段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