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eb2到Web3,虚拟数字人的下一站在哪儿?

算力智库 view 24 2022-6-1 19:54
share to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未来,整个世界都将被数字化,一切都将在虚拟数字世界里有一个复制品,像是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

《失控》作者凯文·凯利在2019年的数博会上预测,未来30年将是“永无止境的人、机器、自然三者的融合”。

一语中的,也掀开了关于虚拟数字人的畅想,2021年,元宇宙概念下的虚拟数字人崛起。演唱会、综艺、代言、走秀、脱口秀、短剧、直播……“十八般武艺”的虚拟数字人吸引了数以亿计流量的关注、企业聚焦、资本追逐,而至今年,Web3的号角与东风下,虚拟数字人似乎被赋予了更高阶的意义,从Web2世界里“工具性赋能”的辅助角色,成为Web3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拼图和场景入口。

在这场虚拟数字人浪潮中,一些核心的议题无可避免,从眼下出发,已经孵化和即将孵化的数字人们都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活着?以及怎么活得更好?从长远来看,Web2和Web3两种环境秩序下,虚拟数字人会朝着何种方向演进?生长出怎样的商业模式?算力智库出品《从Web2到Web3,虚拟数字人的价值演进》重磅出炉!试图梳理出Web2和Web3两种不同视角下的虚拟数字人的价值逻辑和成长脉络,以此前瞻和探讨未来虚拟数字人的可行性方向和商业前景。

“造人”记

在技术和需求的双向驱动下,虚拟数字人接棒成为2022年的最大风口之一。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虚拟人”“数字人”的相关企业28.8万余家。其中,近七成的虚拟人企业成立于1年之内。“造人”记在不断上演,行业为何开始热衷“造人”?在报告中指出,这一现象级的流行,主要由以下方面因素催化:

(1)文化认同:Z世代群体的情绪共振和二次元审美迁移

Z世代是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作为真正的“互联网原住民”,时代赋予了他们独特的世代特征:既追求独特自我,又有统一文化共识,既享受独立空间,又渴望群体认同,他们追求情感浸入与互动参与,虚拟数字人通过符合人物个性的特征和表达,与Z世代等消费者产生深厚的情感链接,使其产生强烈的情绪共振与文化认同。

(2)商业需求:IP影响力和流量效应重塑商业逻辑

目前,虚拟数字人有着一定的市场需求,商业价值被不断挖掘,虚拟形象IP化为企业品牌升级实现创新赋能,塑造与品牌文化肌理相匹配的虚拟IP,或者将品牌传统的平面形象“复活”已成为促进品牌转型升级发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3)数字技术与网络空间的加速发展为虚拟数字人提供“培养皿”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类脑科学等聚合数字科技的进步,虚拟数字人从科幻小说走进现实,2020年是人类社会虚拟化的临界点,疫情的席卷、各行各业的冲击都加速了元宇宙的形成及发展。它的社会身份从现实世界的补充变成了超越现实世界的数字平行宇宙,是对实体世界中包括“物”和“人”在内的所有数字孪生体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交网络的虚拟化的数字模拟,人们不再满足于物理空间,而是在精神世界中追逐更多的可能性,而数字技术与网络空间的加速膨胀正好为虚拟数字人提供了“培养皿”。

产业链视图

多域渗透,泛文娱、元宇宙或为抢跑主赛道

报告全景扫描剖析虚拟数字人的行业生态与产业上下游,纵向来看,国内虚拟数字人产业链可分为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

从Web2到Web3,虚拟数字人的下一站在哪儿?

表1 虚拟数字人产业链视图

基础层:为虚拟数字人提供基础软硬件支撑,硬件包括显示设备、光学器件、传感器、芯片等,主要着力点在人工智能、动作捕捉、建模渲染以及虚拟数字人的技术服务。当前,具备顶尖软、硬件实力的基础层厂商在行业沉浸多年,形成了浓厚的技术壁垒。

代表企业:科大讯飞、追一科技、小冰、标贝科技、瑞莱科技等人工智能机构占据天然优势。

平台层:包括软硬件系统、生产技术服务平台和AI 能力平台,为虚拟数字人的制作及开发提供技术能力。主要负责虚拟数字人运营,包括虚拟数字人的外观设计、包装、宣传、落地和培养等。

代表企业:上海禾念、乐华娱乐、动图宇宙、次世文化、创壹视频等企业均属于此类。

应用层:结合实际应用场景领域,以及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虚拟数字人应用解决方案。

代表企业:芒果超媒、奥飞娱乐和哔哩哔哩等将虚拟主播和虚拟偶像等应用于娱乐内容。

在产业上下游的全域生态里,参与的企业各自“卡位”,占据不同的垂直细分赛道。

从Web2到Web3,虚拟数字人的下一站在哪儿?

表2 虚拟数字人行业生态图谱

与此同时,已有部分企业推出自研的开放平台,支持用户在1分钟内构建自己的虚拟人形象,并且生成独特的声音,这也预示着,虚拟数字人的门槛在进一步降低,并且开始迈入标准化、工程化、可编辑的规模化生产方式。

从Web2到Web3,虚拟数字人的下一站在哪儿?

表3 国内虚拟数字人部分开放平台目录

(算力智库制表)

虚拟数字人

发力Web3的试验场和前哨阵地

近几年来,虚拟数字人的“主舞台”开始由Web2向Web3迁移,在Web2互联网红利见顶的担忧下,国内外各互联网大厂开始纷纷组队,进军探索Web3,其中虚拟数字人因其关键特殊的“卡位”,以及越来越触手可及的产品可行性,被视为发力Web3的试验场和前哨阵地,从百度、华为、字节等纷纷推出了虚拟数字人,便可见一斑。

在现行可预见的构建Web3的推栈中:区块链、元宇宙、加密资产、DAO、NFT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件,而以虚拟数字人为“锚点”,往上走是元宇宙,打通数字与现实的交互口,是进入元宇宙的身份象征。横向走,结合NFT、DAO可以产生新的价值效应和IP效应,这也让资产与数据所有权归于个人,有了实现的条件和可能。

诚如知名游戏开发商Epic Games的首席执行官Tim Sweeney 表示:元宇宙将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参与式媒介,所有用户都可以参与、创造、分享并从中获利,而用户的虚拟数字化身(Avatar)可以自由地在不同平台之间穿梭,每个人将拥有自己的通用身份、通用钱包,这也将是虚拟数字人“未来进行时”的价值演进蓝图。

▶ 依托DID技术,虚拟数字人或构成元宇宙的重要身份基础设施和场景入口

虚拟数字人作为现实用户在元宇宙的数字分身,为了确保数字分身可以在元宇宙各大平台之间可以自由活动,DID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DID技术的自主性与平台通用性验证了虚拟数字人未来在元宇宙中“一证通用”的使用前景。同时DID可以确权用户在元宇宙中一切交易及活动所产生的数据,让数据回归属主。

▶ NFT+虚拟数字人:构成元宇宙新的“营销场域”

NFT与数字人作为两条相对独立的赛道,单独来看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并不高,但去来传播合伙人黎涵却从新零售的角度出发,为解释NFT和数字人在元宇宙中的定位提供了新的思路。

对于品牌方而言,在元宇宙里,NFT和虚拟数字人可以提供两种截然不同的营销方式。NFT作为由数字资产组成的数字商品,具备“唯一性”和“可溯性”,品牌方可以依照NFT这两大特性对元宇宙用户进行精准营销,而虚拟数字人凭借其前沿的虚拟形象,以及智能的互动功能,使其更容易被元宇宙用户所关注,因此品牌方借用虚拟数字人推广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客户眼球。二者互为补充兼容,有望构成元宇宙新的“营销场域”。

▶ DAO激活虚拟数字人的“创作灵魂”

DAO这种“先锋式”的组织形式,也为虚拟数字人奠定了一个“正循环,自运转”的底层商业模式,该模式允许社区成员直接创造并传播价值,这使得传统意义上的粉丝定位从“我支持”转变成为“我创作”。结合Web3利益回归社区的核心价值,使得社区创作者可以获得与自身创作相匹配的收益,共享IP成长红利,真正的激活虚拟数字人的“创作灵魂”。

商业化窘境与合规风险

综合而言,无论是从商业端、应用端还是技术端来看,虚拟数字人产业仍处于市场培育期向发展期的过渡阶段。国内各大厂商大多尚处于试验产品可行性、打造标杆IP、拓宽商业路径的试水和探索阶段,距离商业化规模推广尚有一段路程,问题和挑战仍掣肘在前,主要体现在以下:

(1)商业路径单一,变现方式受限,运营后继乏力,成本高昂

虚拟数字人亦需要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但目前来看,属于数字人的“生存基本面”依然较窄。目前来看,除了流量变现,还没能看到特别明确可观的商业路径。虚拟带货主播可以节约商业人力成本,但交互方式和测评功能的有效性、可信度,仍有待验证。借助春晚、冬奥会吸引到广泛关注的虚拟媒体主播、记者,似乎只是形式讨巧,昙花一现,事件一过,便重回沉寂;而当下企业的大部分“虚拟员工”,与此前的智能客服差异不大,能被人记住的,只有少数采用独特人设展现企业品牌形象、用于营销的IP。

而且,虚拟数字人的出圈在于背后持续的经营和运营,需要前期的流量传播和个性化内容的挖掘生产,养成阶段投入高昂,可谓“造星容易,养星难”,这种对长周期的IP孵化和运营能力的考验可能会让一大波数字人消亡于竞争热潮中。

(2)同质化严重,个性化交互是短板,能提供情绪价值和内容价值未来是必选项

据启信宝数据,2020年国内虚拟数字人相关企业新增数量为36080家,2021年该数据达到66293家,同比增长80%。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虚拟数字人”相关企业约30万家,近5年新增注册企业增速复合增长率近60%。“同质化和超生现象”成为当前虚拟数字人不得不直面的现实窘境,供给侧的饱和,也意味着需求侧的审美品味也会随之提高,对优质数字人和优秀作品的需求会放大,评估维度会更加多元,用户不再只会被虚拟数字人漂亮的“颜值”所吸引,而是会进一步看到数字人背后的表演、内涵甚至精神灵魂,个性化交互会成为关键功能,能提供情绪价值和内容价值将是必选项。

(3)合规问题和伦理困境

虚拟数字人作为一个新生的物种,介于现实与虚拟之间,其实际运营和行为轨迹,在合规性和伦理道德上,更需审慎关照。基于目前来看,其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归于:

▶ 知识产权问题

虚拟数字人多主体协作与跨越虚实边界的改编应用和创作作品可能会涉及到著作权归属和产权纠纷,在投入商用前,需提前做好合规管理和风险排查。此外,在创造锚定真人的虚拟分身(Avatar)时必须征得真人的同意和授权,一旦虚拟数字人的使用者、运营者和管理者利用其作出了违背真人授权者意志的言论和行为,极有可能面临侵犯他人人格权的法律风险。

▶ 虚拟数字人的逼真度与隐私数据颗粒度的平衡

虚拟数字人从一诞生,便注定了其镜像孪生与思维克隆的进化路径,虚拟数字人越“像人”,就越容易引起情绪共鸣,但这势必会陷入一个隐私悖论,虚拟数字人的逼真度,仰赖于深度学习中大量个人数据的投喂,个体隐私数据作为支撑数字人持续运转的底层资源和核心原料,需要不断更新,在这过程中甚至可能会将“算法偏见”和“恶意”代入,最后成型的虚拟数字人又将算法歧视和偏见反作用于人类,形成一种畸形的信息茧房,用户独立思考的空间会潜移默化的被挤压。因此,在数据的合规收集、存储与管理需要注意隐私风险,以及在算法建模上应尽量做到可验证、可解释,避免虚拟世界的问题风险传导至现实世界。

趋势展望

那么数字人未来会过得如何?又会朝着何种方向演进?在本报告中,提出了以下展望:

(1)中短期内,预计国内虚拟数字人将在特定服务型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现阶段国内虚拟数字人主要是在具体的服务端发力,比如虚拟客服、虚拟导购、虚拟讲解员、虚拟员工等,直观可见的是服务型虚拟人正成为影视、消费零售、金融、地产、物业、教育、文旅等行业标配,未来这一趋势将只增不减。

从Web2到Web3,虚拟数字人的下一站在哪儿?

表4 服务型虚拟数字人应用于多个领域

(2)UGC崛起,PGC深化,结合DAO的组织形式,能够使生态参与者共享IP红利,虚拟内容也有望迎来创作井喷

继互联网之后,虚拟数字人的引入,或使内容生产逻辑再度迎来“大进化”。一方面,虚拟数字人规模化、智能化、定制化生产内容成为新的创作方式,基于可编程的设置,某些特定需求的内容可“一键生成”,一些程式化、标准化的内容文本和流程化管理也可“放手于人”,内容生产的边际成本日趋递减,内容产出的效率和量级也将出现新一轮的指数级上升。另一方面,虚拟数字人的创作运营方式将向着PGC+UGC双线并进,随着B端场景成熟并逐步向C端渗透,厂商开始关注UGC、消费级工具和C端消费订阅制,这也促使了一些可编程虚拟数字人平台的上线,让用户自定义、自设置数字人成为可能。此外,结合DAO的模式,每个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分享者,这种正循环的通证激励模型和社区自治机制,为虚拟内容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沃土”。

(3)在Web3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革新下,将为虚拟数字人带来新一轮的IP孵化与商业化创新,同时可信数字身份治理体系和网络安全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虚拟数字人早已有之,但迁移到Web3的语境下,似乎又焕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正逐步演进成新物种、新媒介,在Web3世界的架构里,Web3是底层设施,元宇宙是上层建筑,对于此二者而言,虚拟数字人的“卡位”都是举足轻重的。虚拟数字人作为现实身份映射在虚拟世界的载体和延伸,与PFP NFT((Profile Picture,个人资料图片NFT)或数字藏品类NFT结合,依托DID技术,数据互联,未来有望打通各个平台的身份认证,从而真正实现“仅需一个身份,便可徜徉在Web3世界里”的愿景,但这也必然会派生出数字身份治理的问题,如何确保身份的安全可信,建立可追溯的分布式数字身份体系亦是迫在眉睫。

btcfans公众号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Link
Disclaimer:

Previous: Web3,真的能Web3吗? Next: “币圈茅台”LUNA暴跌98%,引发NFT市场连锁反应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