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精英的傲慢:对 DAO 的深层批判 论 DAO 的七宗罪 DAOs 微观权力结构
我们对 DAO 的真实意图
DAO 的基础定义(概念背景
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一种依托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在目前 Web3 对 DAO 的广泛讨论中,有两个相关的概念是经常被忽视的,DAC(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去中心化自治公司,DAS(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Society)——去中心化自治社会;
DAC 这个概念是由 EOS 的创始人 Daniel Larimer 在 2013 年提出的,并且 Daniel 还发明了委托权益证明 DPOS,这是一种符合 DAC 理念的共识机制。而在 2016 年的时候,Vitalik Buterin 通过 The DAO 创建了以太坊项目。想起 Daniel Larimer 与 Vitalik Buterin 之间的故事,我们可以把 DAC 和 DAO 作为两股不同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思想理念。
当我们在探讨 DAO 如何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公司制度,政府监管的夹缝中需求发展时,DAC 是一个更加契合发展诉求的解决方案。尽管 Daniel Larimer 已经退出了加密舞台,但不能完全抛弃 DAC 概念的可取之处。
DAS 则是代表了部分先见人士对于未来的看法,未来所有的去中心化组织生态将会构成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即意味着一种人类未来数字社会的可能性。DAS 的出现需要无数个 DAO 支撑,因此构建 DAOs 网络是我们接下来的必经之路,而 Vitalik Buterin 在最新的论文《寻找 Web3 的灵魂》,又进一步发展了 DAS 的概念,并提出了 DeSoc 这一概念。
所以,当我们在讨论 DAO 这一概念的时候,需要意识到这是一个拥有家族词汇的概念。对 DAO 概念的基础理解,不能局限在其技术功能的描述上。
DAO 为何值得信赖
DAO 之所以值得信赖的原因在于,由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决策治理规则与执行流程,从技术层面的基本特点是,链上数据的公开透明且不可篡改,其次是链上智能合约对程序规则的自动化执行。通俗来说,我们认为 DAO 是一个能够维护共识与监督规则的公平游戏。
虽然我们暂时无法将商业社会复杂的合同条规都通过 DAO 来实行,但 DAO 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将明文条款落实为保障集体共识的技术秩序,极大地避免了执行过程人为操纵的恶意欺诈。
DAO 的另一大值得信赖的优势在于对劳动者的产权保护与证明,传统公司制度采用的劳动雇佣制度,核心诉求是以公司这个股权结构的主体为股东利益负责,从本质上意义上,员工的存在是为公司创造利润的人力资源与生产工具。
公司制度的资本运转逻辑,员工受雇佣于一家公司时所创造的皆为该公司的资产,个人在一家公司的劳动过程难以得到个人产权的保护与证明。而 DAO 的链上协作证明将有效解决该问题,并且劳动者在链上所产生的数据也将间接作为未来权益。
跳出功能讨论的局限性
我们都知道 DAO 的发展存在明显的障碍,从技术维度考虑的工程实现问题,存在明显的认知局限性。一个效率更快的 DAO 治理投票工具并不能解决 DAO 的根本性难题,优化投研 DAO 的数据交互呈现以及提高投票参与者的易用性,也无法避免治理权重造成的公平难题。
我们过于局限在思考计算机系统工程的解决方案,忽略了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缺乏更多的视野以及更高的维度,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并认真思考 DAO 到底是什么?以及其未来的发展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命运。
所以,这篇文章我并不会以技术工程与业务设计,来探讨 DAO 的发展命运,虽然我过去在 Crypto 领域是一名偏技术认同的 PM,但此次我将尝试回归 DAO 的存在价值与社会的发展关系,DAO 要在当前时代当中找到自己的哲学发展之道,并循序社会发展的规律,构建其商业规则。
DAO 论叙语言的含混性
DAO 作为一个并不完善的概念,被其众多信仰者赋予了远超其技术定义的价值用意。当我们在讨论 DAO 的时候,需要意识到概念语言的含混性。为何不用“歧义”或“偏见”,而用“含混性”呢?我相信读者会对含混性这一陌生的概念有所困惑。
歧义是指混淆了对于性质确定的事物在确定性范畴的指认,而偏见一般是指基于不同立场对于某一事物存在价值认知的冲突。有一种观点认为,含混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陷阱,更有甚者认为其英文应该翻译为“歧义”的近似同义词,我个人认为这其实是非常不准确的。
简单来说,含混性是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语言却蕴含着多种而不确定性的意味,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大多数情况下,交流语言的含混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当我们在认真讨论 DAO 概念的语言含混性时,大概会导致堆垛悖论的出现。堆垛悖论是一组悖论的聚合呈现,悖论则是指直观看上去为真但客观论证为假的事物。(此处不做真假的哲学辩论
DAO 概念的论叙语言含混性所引发的堆垛悖论,意味着我们在探索建设的过程当中,因语言直觉的叙事而造成对 DAO 的一系列解构与重构中,都是建立在一系列的悖论基础之上,而这个问题将造成行业对 DAO 的集体认知成为一种知识型的逻辑空转,脱离对客观事实的全面构建。
DAO 这个概念存在的含混性特征,导致了业内广泛认知的模糊性,却又自认为合理真切。含混性往往需要通过多学科的解构与重构,而当前对 DAO 的建设缺乏对概念特征本身的认知,往往也导致我们在使用这个概念时缺乏清晰的边界,即 DAO 的适用范围以及受制条件。
深刻意识到 DAO 作为概念本身而重新解构这个概念,是目前整个行业普遍缺乏的思想。关于 DAO 的论叙本身已经脱离了技术方案的范畴,已然成为一个沉淀历史的概念。
概念的定义争夺
一个不成熟的概念,又具有极大价值潜力的概念,必定会引起利益诉求方争夺概念的定义权,文化资本的争夺是资本掠夺心智资源的重要方式。
DAO 的概念为作用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态来理解时,对于社会结构的变革威力是巨大的,尤其是涉及到利益大蛋糕的重新切割。因此,“去中心化”的特征被部分人无限地放大与强调,“去中心化”作为 DAO 瓦解旧制度的利器而被使用,被刻意强调成为一种革命的武器。
在加密货币的交易市场当中,DAO 被强调为一种自由资本的流通场所,权益治理要服务于资本的流动目的。任何 DAO 的参与者都可以加入一个过程公平机制的投研 DAO,然而却是由经济优势与信息差的外部因素决定了投研 DAO 最终的利益分配结果。DAO 成为优势自由资本的提款机。
DAO 的业务设计背后都存在着一套价值观框架,而该框架是对概念定义与功能叙事,争夺 DAO 的定义权能够获取丰厚的利益。我们确实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数字社会,但也不能被资本借局成为被利用的炮灰,加密资本的黑暗森林存在许多吃人不吐骨头的老虎,理想主义的建设者要小心谨慎。
隐藏的真实意图
深海里的光源很可能是一种等待鱼儿上钩的诱饵,实际上轰轰烈烈的 Web3 启蒙运动也夹杂了大量的诱饵,Web3 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范式在未来触碰了太多的利益,DAO 作为社会性变革的代表,行业对 DAO 的真实意图,恐怕还是由资本欲望驱动,而染指了加密精神的信仰初心。
由集体决策治理的庞大公共资金库,在资本舆论的操纵下,真的能够克服短期利益的诱惑吗?以经济权重为治理机制的集体投票真的能够保持对集体长期利益的忠诚吗?在庞氏经济模型的诱惑下,集体经济的决策不会成为一种民主式的乌合之众吗?
我们需要警惕那些隐藏在“自由的,民主的,公平决策”背后的真实意图,尤其是各种投研 DAO 的背后,是人性欲望对“自治”的染指,企图成为收割“韭菜”的无监管,无责任,无管理的三无收割机。
掀开伪善的面具
DAO 或许是一个看似美好的事物,概念的含混与资本的意图,存在极大的概率,从一个美好的愿景跌落成为一种新的资本游戏工具。正如某著名加密资本正在上演的一种好莱坞式的投研表演,为疫情时代的泡沫经济抹上虚假繁荣的色彩。
请随我掀开这伪善的面具,直面黑暗森林的丑陋。
对 DAO 的四层批判
那些显而易见的问题
关于 DAO 的发展建设,总有那么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困扰着 DAO 的发展进程,而有时候并非是技术实现的难题,而是我们缺乏对 DAO 治理机制的合理解决方案,我们缺乏建立新共识的关键理论,例如以下的一些问题
1,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的两难抉择;
2,自治的决策权重如何合理设计;
3,POW 与 POS 的共识之争与局限性;
4,共赢重要还是共同治理重要;
5,公共财库如何避免公地悲剧博弈;
6,经济权重治理的公平性难题;
冰山之下的隐藏问题
对于非技术工程性的难题,以及非商业性需求的难题,我们很难去评估背后的问题有多庞大而复杂,尤其是涉及到社会性难题。我们不可能指望解决了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我们就能够解决 DAO 彻底的去中心化拓展建设,我们更加不可能指望解决一个庞氏经济模型的债务问题,就能解决 DAO 的公共财务长期可持续发展难题。
当我们开始构建 DAO 的社交协议相关产品时,我们对于声誉/信用/贡献等协议产品的设计时,我们如何定义什么是好的声誉,什么是糟糕的声誉?好的声誉将获得什么样的权益激励,以及相应的治理权力?
声誉等级是否代表着治理的权力等级?由声誉获得的权益等级,又如何衡量其经济收益与治理权力的平衡?声誉权益杂糅了经济利益与治理权力是否会造成一种数字化腐败?声誉系统的监督机制又将如何衡量评估治理人的道德贡献?
所以,这些问题层层递进的时候,很快就会触碰到社会治理的系统工程难题,其难度远远超过了商业需求的服务设计。例如 Web2 的平台会员权益系统是在一个封闭的平台当中,平台自身拥有对规则的诠释与条款的修改权利,而 Web3 的声誉协议则是需要开源的并且全球化的,面向加密原生世界的全体社会人群。
这相当于你作为 Web3 公共社会的一份子提出了自己的社会治理解决方案,由此获得公共社会的认可与经济奖励。而协议的创建者甚者可以公然退出而项目保持自然的运作执行,因此你要考虑的是解决一个全球加密社会的治理难题,不仅仅是商业需求。
Web3 所面临的考验,其复杂程度与难度系数,是远远超乎想象的,我们在 2022 年所开始触碰的,思考的问题,仅仅是冰山浮在水面的那一部分。
表征性:权益治理的不平等
目前普遍的 DAO 采用的是 POS 或者 DPOS 的共识治理机制,通过 Token 作为一种权益凭证,根据持有量/持有时间/锁仓份额等数据指标,获得治理投票的资格以及权重。社区成员作为权益持有者的股东角色,参与项目的发展建设当中,共同享受经济利益的回报。然而看似公平的制度却很明显出现了各种不公平的现状,因此经济优势方实际上获得了社区治理的主导权,DAO 的社区自治理念反而助力成为资本控制的天然土壤。
我们为什么如此认同 DAO 的理念,在于通过追求公平决策的自治模式,能够获得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劳动结果。——“平等 equality 意味着每个人或群体都得到相同的资源或机会。公平 equity 则承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因而要分配每个人所需的确切资源和机会以达到平等的结果。”
如果我们寄希望于 DAO 成为未来数字社会的秩序保障,基于 Code is law 的公平分配过程,其意义性在于提供一种权力执行的权威性与正当性。如果这套秩序忽略了承担公平结果的责任,那意味着外部优势将利用这套规则加剧社会结果的不平等。
注重过程分配却又不对结果负责,会继续沦为精英通过技术权力实行某种技术/知识的社会规训,以分配过程的公平性掩饰了结果公平性,这个并不符合“正义”的道德伦理,也不符合我们构建 DAO 的道德伦理诉求。
忽略外部性的经济优势形成对治理结果的不平等影响,是当前 POS 等权益治理机制应用到 DAO 的内部管理与 DAOs 的外部合作时,存在的天然弊端,也是我们当下最直观感受的缺憾。
根源性:共识算法的局限性
如果采用广义范畴的 DAO 概念,那么比特币和以太坊可能加密世界最成功的两个 DAO 项目。POW 与 POS 两种不同的共识依旧支撑着当前加密世界的底层共识,由 POW 与 POS 所演化出来的所有共识机制,本质都是为了验证分布式账本的状态。
金融概念的账本通过加密技术设计成为一种数据区块的序列结构,而金融作为时空机器的作用,通过抵押历史资产套现了未来的价值,这是金融机器的时空转换能力。而比特币通过时间戳的设计,将时间概念与账本状态进行了耦合,通过 POW,数学难题计算与最长链规则进行整合,由此保持全局共识的同步。
算力资源所消耗的电费作为一种历史资产,通过维护账本的状态而获取套现未来价值的比特币,这是一种新的思考视野,用于探索共识机制的价值体现,而不仅仅是为了记账权和抵抗女巫攻击。
为了解决 POW 算法的缺点,业内开始提出 POS 共识机制,POS 不仅仅是为了解决 POW 资源浪费的问题,更试图提出一种新的共识价值观范式,即账本参与者需要质押自身的利益,能够更好地避免节点作恶的概率。这其实是一种价值观的技术设计理念,并不代表客观的事实,事实证明 DAO 对权益证明的应用,充满了节点联合作恶的现象。
如果说,有哪个新的算法带来了希望的曙光,那么我认为是 Solana 的 PoH 历史证明机制,其最大的特点是从数据区块上将时间和状态实现了解耦,通过全局时间钟的的方式,使得账本状态可以实现异步更新,这是一种根本性的进步。
然而可惜的是,PoH 是针对区块链时间钟的解决方案,并不是 Solana 的核心共识机制,但是从数据区块的耦合结构进行创新,为我们从根源上解决 DAO 共识治理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考突破口。
彩蛋:历史总是这么有趣,Quantum Mechanic 于 2011 年在 bitcointalk 首先提出的 POS 算法,导致了 2022 年的 Vion Williams 在研究 DAO 的治理难题当中跳进了兔子洞的深渊,也由此促使了这篇文章的诞生,呈现给了此时此刻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
社会性:自由民主的幻觉
实际上,DAO 有时给我们造成了一种自由民主的幻觉,总有一些人,试图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例如“保护自由人士的隐私身份自由进出 DAO,号召平权运动下的人人公平投票,试图最大化搭便车的利益而弱化领袖的领导力”等等,各种眼花缭乱,意识形态模糊的 XX 自由主义泛滥。
或许正是因为 DAO 这种看似自由开放的治理理念,反而成了滋养各种自由民主迷思的温床,成为了各种不切实际幻想的精神载体。DAO 成为具有生存依赖的身份认同之地,每个人依靠一种超浪漫主义色彩浓烈的共识,DAO 成为一种集体乌托邦的精神寄托。
DAO 成为各种社会性思潮涌现的符号象征,正如 PFP 类 NFT 所涌现的时代迷思,随着资本操纵而异化为审美的象征。虽然我们都知道其背后是自由市场的炒作结果,但这将成为加密文化的历史,却又是不可否认的。
正如前文所言,在 DAO 的发展过程中被染指了很多资本的意图,而自由民主也是当前阶段所塑造出来的一种虚幻的美梦,这与当前的全球化逆流思潮是密切相关的。而现在,一个由自由加密资本主义所构建的新的全球化自由民主的虚幻美梦,正在 Web3 的世界孕育升腾。
历史性:加密精神的沦丧
Web3 不完全等于 Crypto,Web3 是从 Crypto 当中脱胎而出,所以 Web3 的内核是具有加密文化的精神。然而,加密精神的继承问题却被 Web3 er 忽略,很少看到有人讨论加密精神的正统性对于 Web3 建设的影响。所以,当我们在 Web3 时代讨论关于 DAO 的建设时,DAO 所继承加密精神是什么?至少中文地区的 DAO 几乎零加密精神。
阿桑奇曾在《密码朋克》一书对全世界的告诫:“为了免受一切权力以任何暴力形式而让渡个人的权利。”
加密精神的意义在于让个人主权意识的觉醒,而比特币的诞生背景,在于保护个人私有财富不受传统金融系统的沾染。而在 Web3 时代所继承的加密精神,是个人产权意识的觉醒,即个人拥有自身数据的所有权,并有权决定该数据的金融变现方式。“数据价值的自定义”应该是建设 Web3 需要值得思考的关键问题。
但目前整个行业似乎正在考虑将庞氏经济模型合理化与正当化,不禁让我回想起,早年时期传统金融背景的加密人士将证券化 Token 的概念引入 Crypto,让加密成为自由资本的韭菜收割机。
正如 Cypherpunk 使用一套加密的电子邮件系统,提供了用户信息交流的隐私保护,Bitcoin 作为一套点对点的电子货币系统保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目前 Web3 的行业建设,又有多少是真正为了保护用户数据产权的呢?
Web3 似乎出现了加密精神的正统性沦丧的趋势,一堆披着 Web3 外壳的传统项目泛滥,与加密市场行情的跌宕起伏,塑造了一片虚假繁荣的幻想。
真正的 Web3 项目或 DAO,在当下依旧是少数的,如果不了解加密精神的正统性,那么无法看清什么是真正的 Web3 项目,以及无法建设出具有加密文化内核的 DAO,或许会有人抨击我这是 Crypto native 对其正统性地位的固守,此处借用中本聪的一句话:
if you don't believe me or don't get it, i don't have time to try to convince you, sorry
人性欲望的技术显化
综上所述,造成 DAO 发展阻碍的很多问题,皆来自利益诉求的博弈,人性欲望的意图染指技术工具的作用结果,在 Crypto 与 Web3 的世界大肆喧嚣。总有一些纯真善良的 Web3 信徒,被短期的利益蒙蔽了审视是非的眼睛,摘录我曾经在社区发布的一段群公告:
群名后缀的 emoji 三不猴,分别是“不听猴,不看猴,不说猴”,将作为一种自戒自律自觉的符号,Pin 在群聊的标题栏上,正如悬挂在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告诫我们这群时代的孤勇者,在这场滚烫的时代变革当中,在牛熊周期的转换当中,投机泡沫与投资哲学的此消彼长,不听是非,不看虚妄,不说违心,是避免自己被虚假繁荣的流云浮水裹挟进其中,而导致个人本真性的迷失,并造成对行业发展趋势的错判。
我们可能享受时代的红利,我们也可能遭受命运的打击,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在先驱与先烈的命运之间升腾或跌落。但无论如此,应秉持理性批判主义的独立克己,慎听,慎看,慎说。在大时代的混沌局势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忘初心并追求本真,是 make money what u believe 的朝圣之旅。
警惕集体的共识可能是时代的偏见,坚信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真正信仰并建设 Web3 的 BUIDL 们必须掌握真理的武器。
论 DAO 的七宗罪
人性是 DAO 的非技术变量
我在去年的文章中提出这么一段对 DAO 的批判:
“DAO 是一个难而理想的方向,是不是正确的方向其实我不太确定,因为任何社会组织系统皆是复杂系统,当前的 DAO 思想是理性工具思维的产物,对复杂个体的容错率极低,人的七情六欲绝非数据可量化,个人意志也绝非数据协议可限制。”
我试图将人性这种不可量化的人为因素排除在对 DAO 的构建设想当中,甚至提出了基于 CryptoAIGC+DAO 才是一个合理的方向。请原谅我去年的愚昧无知,并向当时的读者们道歉。
人性是 DAO 系统设计过程当中的非技术变量,是一种我们需要在治理思想所体现的规则设计,例如声誉协议/贡献协议/信任协议的内在文化结构就隐喻了对人性变量的执行引导,具体我会在本文的下一章节提到,关于协议如何植入在 DAO 的权力结构当中。
现在,我们先来直面人性的七宗罪,是如何在 DAO 的发展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但丁在《神曲》里根据恶行的严重性顺序,从轻往重排列七宗罪,依次为:色欲,暴食,贪婪,懒惰,暴怒,嫉妒,傲慢。而我以下将从重(根源)往轻(表象),逐一描述 DAO 的七大罪行。
傲慢:技术规训的非正当权威
早期的加密精神领袖,号召的是建设一个公共的,人人可自由参与的数字空间,且该数字空间不受任何社会强权的干涉与监控,而部分加密精英则试图通过加密技术垄断这个数字空间,并通过技术构建凌驾于现实法律之上的“自治”协议。
技术不仅作为一种公共权力,技术的实现方式也将作为一种道德隐喻实现权力的规训。尤其是当以太坊技术社区喊出正统性的时候,实际上以太坊的技术社区就在开始尝试建立技术权威的正统性地位,然而一切正统性的前提是正当性的合理条件成立。
“加密运动的精神是为了避免世界陷入极权主义的控制与垄断,例如现代化国家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形成了数字化社会管理机制,于进步主义视野是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治理效率。然而,技术永远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在历史动荡的时期,极权主义兴起的国家主义与数字资本主义的结合,很可能会诞生赛博朋克意识流的数字利维坦出现,控制论革命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人类社会的数字化全面侵蚀。”
加密精英的傲慢将导致其违背加密精神的本心,形成一股基于密码学的数字空间垄断统治的新势力,以“共识权益”驯化数字居民对其臣服跪拜。
嫉妒:权力贿赂的排他斗争
权益治理的透明规则,反而助长了经济权力贿赂的情况频繁出现。透明化的治理决策过程让经济利益的回报暴露无疑,而利益差距的显示正是嫉妒萌芽的地方。
货币作为商品流动价值的同时,货币也扮演着调节经济系统的权力机制,而在公共治理当中,忽略货币作为权力优势的经济公平性原则,实际上隐藏了对治理权力的窃取,以及对权益正当性的抹除。经济优势成为互相斗争的治理优势。
在 DAO 的共识治理层面,以经济投入作为公平性原则看似合理,但经济权重的治理方式忽略经济水平差距较大时,经济优势将形成一种经济权力,实现对公共利益的垄断。而由此又进一步引发了,提高经济优势进行权力对抗的贿赂现象出现。最终服务于集体利益的公共治理成为一个为少数群体获利的手段。
嫉妒终将导致利益汇聚成为权力共同体,直到达成绝对性的垄断,这是 DAO 的经济权益治理结构在面对人性变量时,必然发生的天然缺陷。
暴怒:假借正义的权力执行
我们在加密圈时常看到的一个现象,某项目创始人因过去犯了违反伦理道德行为,例如发表了歧视性的言论,社区基于政治正确的诉求,通过联合投票将其赶出了项目,剥夺了其参与项目建设的权利。
如果我们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来说,一个在社会罪犯在完成其服刑劳改之后,社会上的大部分公共道德与权利依旧是对其开放,例如不影响其寻找工作谋生,不影响其在社会的社交往来等等,国家法律为其公民权利提供了强力保障。
然而在加密的黑暗森林当中,一旦出现秉持正义道德制高点的煽动性言论出现,那么大量手持投票治理权限的社区成员,将会在正义的驱动下执行公共权力的惩罚,这实际上是一种相当原始的政治管理水平,我们把原始社会发生的事情,经常搬到前沿科技领域上来重复进行,以精英自居的 Crypto native 暴漏出的人性弱点和原始人并无两样。
懒惰:责任缺失的无为而治
实际上,现在有一种声音,DAO 的治理应该是自发的,自驱的,无人管理者的干涉与引导,一切自然发生即可,而中国的道家哲学,“无为而治”恰恰为这一治理思想的兴起,提供了哲学思想上的引导,一个好的 DAO 是无需治理而自然兴起的,正如中本聪对于比特币的治理,这是这类人群市场拿来比喻的例子,却忽略中本聪是足足做了几年工作才放手离开,以及其他密码小组成员的支持。
这种思想上的懒惰,给早期 DAO 建设者带来了极大的误区。由此借机获利的,是只关心利益的自由流动资本,以及不参与贡献而搭便车的白嫖怪。当一个 DAO 具有相对优势资源的时候,自由治理相当于给了专业“薅羊毛”大户一个肆意掠夺的契机,DAO 的公共资源将由此枯竭。
治理上的思想懒惰是一种责任感的丢失,尤其是在当前 DAO 处于理论完善期,基础设施萌芽期,就直接引用未来成熟阶段的“无为而治”来作为 DAO 的治理模式,失败是必然的。其次,这样的认知也会严重打击到早期 DAO 建设者的激励积极性。
贪婪:数据价值的无情压榨
适当的投机是健康金融市场的润滑剂,投机套利的行为促进了市场交易的流动性提升。然而加密货币是一个不成熟的金融市场,DAO 的发展又依赖于这么一个金融环境,Defi 是 DAO 的核心部分,然而一切 Defi 和 Xfi 都在进行一场最大利益收割的狩猎比赛,投机是当前的主流力量之一。
DAO 在未来必定不是一个纯金融的组织形态,而是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数字化生存发展方式,任务流与资金流的交易指标或将成为 Web3 的经济发展指标,而为了更快地实现交易流动性,AMM 理念很快会从 Defi 引入到 DAOs 网络当中,为了更快地促进 DAO 的任务流与现金流的效率,那么自动化执行机器人以及将 DAO 的参与者将被训练成为快速地任务点播机。
而贪婪的结局将会导致什么情况出现?掌握技术优势的加密资本家,从经济实力与工作水平上都处于弱势的底层人民,不得已质押自己的数据产权获得微弱的流动性收益。而随着数据萃取与算法优化的完善,质押收益归零之时就是 Web3 弱势群体被“过剩”优化的时候。
我们高呼 Web3 解放了用户的数据所有权,却又通过 Staking 经济秩序将其长期锁仓,而加密资本家将其数据价值压榨归零后,弱势群体将被无情抛弃。
暴食:对原生数据的全面吞噬
Web3 作为数据产权回归的启蒙运动,一方面激活了用户数据权益意识的觉醒,在 Web3 拥有了个人数据的所有权,这意味着对于数据的使用决定权回到了用户自己本身,另一方面,数据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大部分用户是很难意识到数据的具体使用价值,数据资源如何转化成为一种数字资产将会是大多数 Web3 服务组织的商业目的,也让大量的加密项目方看到了巨大利益的收割契机。
从人性的角度上来看,技术开发者的欺诈式掠夺与数据拥有者的决策性懒惰,例如当前 web3 用户对 X2 EARN 的狂热背后,是对 Xfi 的获取其数据使用权的许可默认,随着数据资源的增多与 XFI 模型的成熟发展,正如 P2 P 领域对用户征信数据的滥用等现象不可避免要出现。
而未来 DAOs 网络的协议产品,如声誉协议/贡献协议/信用协议,尤其是可怕的信用协议的设计,假借信用风控的名义对用户进行全方面的数据监控与数据获取,更多有甚者引导用户持续不断地生产更多的数据,信用协议相关的开发方最终将用户的数据完全吞噬,信用作为金融交易的背书,完成了对用户间接性的资本异化。
我们刚把用户的数据权益从传统 Web2 的巨头中解放出来,转眼间就被 Web3 埋伏在水底的巨鳄给吃干抹净,那还玩个屁啊!
色欲:漂亮指标下的虚假繁荣
我们经常看到各种洋洋洒洒,把数据拿来做背书引证的项目,而加密基金的投资模型也是由各种计量指标来设定。而在 DAO 处于极其早期的情况之下,我们不免可以看到大量的 DAO 都炫耀一种数据指标所代表的成功性,例如社区人数,公共财库,话题数量等等。
数据指标是客观事实的呈现,指标的设计也可以是一种假寐的行为,例如在贫富差距极大的社会,通过收入平均数来衡量全体居民的收入情况,背后的事实很可能是 1% 的极端富有人群,9% 的普通富裕人群,20% 的普通收入人群,50% 的贫困收入人群,20% 的极端贫困人群。
关注一个 DAO 数据背后的客观事实,关注一个 DAO 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远比在当下关注起漂亮指标更重要。加密圈是一个舆论操纵泛滥的黑暗森林,请对一切公开的数据指标保持质疑。
人性背后的生存权力斗争
展现得淋漓极致的人性背后,实际上个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社会生存权力的竞争,人性的七宗罪都是个体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存欲望而发生的一系列主动意志的行为,而人性欲望的流动性,塑造了权力关系流动性的基础。
关于 DAO 的权力结构
空间生产的权力规训
去年在思考元宇宙的理论支撑时,在万圣书园翻阅到了一本大部头,书名叫《空间的生产》,作者是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这是一部风格独特、思路谲异的哲学天书,也被号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五大“天书”之一,然而一时半会并不是看的很懂,但知道是一部难得宝贵的好书,秉着先结缘后结果的买书与读书心得,就先扔在一边了。
而今年在研究 DAOs 网络的构建之时,机缘巧合看汪民安的《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时,在其“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这一章节中,总算是撬开了空间生产理论的一扇窗,连接了《空间、知识与权力》这一书相关知识点的,对空间与权力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感谢汪民安先生。
列菲伏尔提出的空间生产理论,并不是指空间内部的物质生产,而是指空间本身的生产,空间是人造的产物,空间是政治性的,空间是各种利益奋然角逐的产物,空间是一种充斥着各种意识形态的产物。
“每一个社会,每个生产模式,每个特定的生产关系都会生产出自身的独特空间,既然每个生产方式都有其特定的生产空间,那么从一个生产方式到另一个生产方式的变化就必定伴随着一个新空间的产生,这个新空间就伴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出现,它的规划和组织井然有序。”而这恰恰就是 DAO 的空间生产体现。
在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中,现代社会就是一个空间化的社会,全景敞视监狱是社会空间化的一个典型范例。监狱作为一个空间展示其自身的规训权力,一种埋伏着自动而匿名的权力,例如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监视。权力通过空间流动的方式,达成改造和生产个体的目的,这是一种自动的,匿名的,持久的。
“在一般的金钱经济中,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时间和空间的相互控制形成了我们无法忽视的社会力量的一种实质性的连接系列。金钱、时间和空间密切相关,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控制。“空间和时间实践在社会事物中从来都不是中立的。他们都表现了某种阶级的或者其他的社会内容,并且往往成为剧烈的社会斗争的焦点。要想扩大社会力量,就必须夺取空间的支配权,这同时意味着,谁能掌握空间内容的具体部署,谁能掌握空间流动的交通技术,谁能掌握空间在政治经济上的分布态势,谁就能夺取社会的主导权,”——摘录自《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
所以,当列菲伏尔与福柯的两大理论碰撞在一起时,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权力结构,形成了我们认知 DAO 的权力结构的基础理论。
分布式与渗透式的微观权力
知识型的规训,是福柯最为著名的权力理论,这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微观权力方式,以一种德道规训的方式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那么两者之间必然出现权力关系,而这种权力关系无处不在的社会,也被福柯称之为规训社会。
福柯说:“权力不是一个机制,不是一个结构,也不是我们拥有的某种力量;它只是人们为特定社会中复杂的战略情势所使用的名字。权力无处不在,这并不因为它有特权将一切笼罩在它战无不胜的整体中,而是因为它每时每刻,无处不在地被生产出来,甚至在所有关系中被生产出来,权力无处不在,并非因为它涵括一切,而是因为它来自四面八方。”
权力以知识型的方式渗透到社会治理的各种规章管理制度当中,德道惩罚的权力通过规则约束的符号系统得以呈现,而新的经济与新的技术又生产出福柯所谓的符号技术,并且拥有六个原则作为基础:
最小数量原则:惩罚必须使冒险犯罪弊大于利。
充分理想性原则:痛苦的观念或惩罚的表征应当可以预防潜在的犯罪。
侧面效果原则:惩罚应当影响他人,使他们不愿去犯罪。
完全确定原则:惩罚必须不变地紧跟犯罪;
共同真理原则:证据必须根据共同的证据标准来衡量。
最佳规定原则:对罪行必须分门别类法典化,必须考虑每个人的财富和邪恶的程度对罪行个案化。
这种知识型的微观权力渗透进人类社会的每一个细节,而当 DAO 成为一个生存发展的社会空间知识,各类协议产品就是一种天然的知识规训的权力工具。我们使用声誉协议/信用协议的知识型数据作为社区治理惩罚的证据,本质上是一种协议型权力关系的应用,而协议的设计者则可以利用这种关系权力,实现一种自动而隐藏的 DAO 社会操纵权力,决定了 DAO 的发展和演变的命运。而个体也将在协议产品的权力关系操纵下,形成一种生产和被生产的关系。
我相信,关于 Web3 的协议权力谱系将会成为 DAO 的重点哲学政治命题。
权益计量指标造就平庸的恶
当我们理解了 DAO 的空间生产提供了权力流动的基础,而协议工具通过权力关系实行知识型的规训,那么工具理性下的经济计量指标将进一步加剧了权力强化的增长螺旋。我们将协议规定的执行动作与 TOEKN 经济奖励实行计量指标的挂钩,权益经济计量指标将形成对 DAOs 所构建的 Dosc 构成全方面的资本异化。
这场异化将远远超越消费主义的资本异化所带来的“一切向钱看”的社会价值观,更有可能造成“社会内在的道德价值观”成为可计量的经济指标。权益计量指标与经济价值的等量挂钩,就会引发新一轮的技术宗教赎罪券,大可作恶之后通过资金购买赎回治理权益。
权益经济的计量指标将权力关系裹挟进了生存所需的经济要素,作恶的关系关系可以通过经济交易的流动性而实现无处不在的渗透。权益经济成为了权力经济。经济收入是确保生存尊严的基本底线,每一个人都被迫加入这一权利渗透的共识之网,每个个体都被迫的,无意识地参与了“平庸的恶”。
当人类的“真善美”通过各种协议工具转化为可被交易的计量指标时,人类文明之光将开始黯淡并衰亡,因为技术道德的内在规训无法像“原子弹”一样造成直观的冲击,而让普世大众意识到其危害性,这将是一种慢性毒药式的渗透。
技术道德规训与资本经济的融合确实肆无忌惮地在全方面异化人类的一切社会道德认知观。世俗化国家脱离了生命的因果轮回观,反而更加为现世报的一切利益追求彻底敞开了大门。我们只关注个人在当代性的利益最大化,我们更加的急功近利地追求财富的回报,我们这代人很有可能集体开启了葬送人类文明的潘多拉魔盒。
去中心化是另一种集权
通过以上的三大命题分析,DAO 的空间生产,DAO 的微观关系,以及 DAO 的微观权力关系裹挟资本的作恶,终于完成了对“去中心化”这一大终究命题的批判铺垫。
普遍的认知惯性导致我们对一切中心化的管理存在一种权力集中的认知,而认为一旦消除了这个中心化主题,那么权力集中的现象就将会消失。然而,通过列斐伏尔,福柯以及阿伦特的思想,我们得以真正地意识到,资本异化的执行动作,能够通过一种微观渗透型的流动性权力关系,无处不在且无人不及。
正如我在上文所提到的,概念定义的争夺中,这股完全彻底的去中心化的运动,将形成另一种“无处不在且潜移默化”的“中心集权”,这是数字社会得以应用的新型权力谱系,掌握技术垄断优势的加密精英将成为新的统治者,而统治者更加隐匿而难以察觉。
我对 DAO 的忧虑
对 Dosec 的批判
“个体诞生在权力机制毫不喧哗的冰冷实践中。个体,他的身体,他的灵魂以及一切有关他的知识都是匿名权力的产物。”
DeSoc 的灵魂绑定本质上是希望建立用户的加密原生身份,以实现一种类似账本唯一性的功能,然而这种构建加密身份的原生性做法,将极大地强化了以身份协议为代表的加密权力关系的规训,只追求数据的原生性,而忽略了构建人的本真性,人类情感的存在真实性被数据忽略,人类真实的心灵与灵魂被排除在外。
加密恶龙的诞生
当 Vitalik Buterin 宣告以太坊的技术正统性时,主导以太坊 2.0 切向 POS 共识之时,甚至开始提出加密身份的灵魂绑定构建 DeSoc 之时,结合以上的深度批判,我似乎隐隐约约看到了一条加密恶龙正在诞生。
现代性的隐忧
现代化社会的运转秩序,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内在隐藏逻辑,在于我们发展工业体系的同时,我们同时也壮大了以牛顿机械论为底层哲学发展观的自然秩序,进而演化出了现代化社会的协作分层系统与规模化劳动分工的出现。而经典计算机的技术哲学体现,也是遵循了经典力学背后的哲学观,从控制论主义出发而诞生了 Cyber 文化,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冯诺依曼在其著作《计算机与人脑》中,开始类比计算机与神经系统在其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似性。
我们实际上是在技术与经济的异化当中,逐步被剥夺了身为人类的情感意义,意味着我们从普遍意义上的人类个体,成为社会化的个体,工具理性思维又进一步强化剥夺了我们理性之外的人格属性,这也是韦伯所说的 "现代的铁笼",人类社会在这个铁笼当中创造了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的现代文明社会,但同时使得人类快速步入“非个人化”的以效率为社会秩序发展的优先导向。
天赋人权是 Web3 的数字启蒙意义,若我们不去重新审视“人格意义”上的个体,那么逐步进化成为数字化物种的人类,我们将沦为生产数据的劳动傀儡。所以,从文化意义上,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哲学观,避免我们作为人类被 Cyber 主义侵蚀成为数据生产单元。
以 DeSoc 为代表的未来加密社会的建设思想,我们不可避免将沦为加密资本全面异化切控制的生产与消费的资产傀儡。
一种新的可能性
Web3 的本真性哲学
本真性是我探索并构建 Crypto↣web3↣Metaverse 的哲学基石。Web3 用户拥有数据的所有权,意味着这场产权回归运动背后的社会思潮,是对传统互联网背后的数字资本实现数据垄断的对抗,这股对抗力量的背后,来自于我们对【天赋人权】的思想继承。
我们如何依赖【天赋人权】作为支撑新启蒙运动的正当性,在于一种超越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的超验主义哲学——本真性。这是一种超越的浪漫主义思想,也是一种宗教式的纯粹信仰追求,而在 Web3 时代,这股纯粹力量的回归将重新塑造了我们生而为人的意义,也是我们摆脱被数据定义的关键。
本真性赋予了我们一种超越理性与感性的人生哲学,遵循本心而非数据量化与算法所构建的数字身份性格与行为特征。正视内心的道德性才能得以使链上协议所构建社会协同关系,具有自我内在认同的权威性,正当性与合理性。
倘若我们内在的心灵与人格得不到社会关系的正视与内心充分的自我认同,那么 Web3 运动最终必将失败。
DAOs 的东方哲学构建观
DAO 作为一个承载我们未来在数字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单位,“如何活”“为什么活”“活得怎样”这三个问题将成为我们首要解答的哲学三问。而当前关于 DAO 的构建思想,均以西方的思想理念而设计,而西方思想的浪漫主义精神已经陨落,工具理性的思维已经在摧毁帝国的根基。
我们需要一些文化自信,从东方的哲学思想当中,从我们的天下情怀当中,找到构建未来 DAOs 的哲学思想支撑。我个人所信仰的人类本真性意义与“情本体”的融合,将本真性意义从自我肯定的存在主义赋予了人类情感的意义,由此建立的枢纽将构建人类社会的“情,义,德”,情本体与本真性的融合赋予了人类真实情感意义的内在枢纽,正是情感意义的发生。
情感意义之间的信任是集体生存依赖的保障,“义”的内在情理结构打破了以金融背书的去人格化的社会信任关系。天下之大德曰生:生命,生活与生存,“德”是人因情义而活的最高价值意义,“德”的文化认同塑造了人活着的哲学三问,“德”是生命,生活与生存的指引。
基于内在情理结构的社会集体意义的价值观,将重新指引我们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也是我们人类重新构建灵魂的道路,避免了沦为数据工具人的命运。
参考材料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汪民安
福柯——克里斯・霍罗克斯
空间的生产——亨利・列斐伏尔
寻找 web3 的灵魂——Vitalik Buterin
阿伦特指南——彼得・贝尔
规训与惩罚——米歇尔・福柯
另类的 Solana:不走分片之路——蓝狐笔记
计算机与人脑——冯诺依曼
现代性的隐忧——查尔斯・泰勒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齐格蒙特・鲍曼
财富、贫穷与政治——托马斯・索维尔
密码朋克:自由与互联网的未来——主链・阿桑奇
千年金融史——威廉・戈兹曼
神曲——但丁
哲学探寻录——李泽厚
中国哲学如何登场——李泽厚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