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开发研究院王国文:供应链是区块链最大的应用场景 大规模商业化即将来临
区块链供应链时代来临,大中小企业均有机会。
近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了一份报告,在过去的18个月里,由于新冠疫情产生的影响,单个海运集装箱费率飙升,航线成本上涨7倍甚至更多,这将导致明年消费者价格上涨,电子产品、服装等的价格涨幅将超过10%。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在接受《链新》专访表示,区块链由于具有分布式记账、点对点传输、共识信任机制等优势,能有效地解决供应链中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上下游伙伴间多主体信息共享,降低多主体复杂交易的交易成本,有效控制安全与信任风险。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89年2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创办的国内第一家综合性、全国性的社会智库,2015年入选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王国文同时还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区块链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其预测,供应链将成为区块链技术的最大应用场景,虽然目前应用规模仍然很小,但应用场景多,增长速度快,大规模商业化的时机即将来临。
王国文表示:“未来,我们生活中很小的事情都会用上区块链,在这波新兴技术浪潮中机会很多,每个人都有机会,大企业的机会在于做平台,而小企业的机会在于找场景。”
区块链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场景很多
《链新》:供应链是什么?与配送、物流的差别是什么?
王国文:通俗的讲,物流就是搬东西,搬东西就得有工具,所以用车、船、飞机来运输;东西得有地方放,这有了仓库;如果东西得送你家去,就叫配送。运输仓储配送发生在产品下线后,叫外向物流。对于核心企业而言,生产需要原材料,将原材料上线、输送到生产过程,这就是内向物流。采购端的内向物流,加上销售端的外向物流,还有生产线上的物流组织过程,构成了一个企业的完整的物流体系。
当企业的物流体系延伸到供应商、客户,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这就变成了一个跨企业的物流,将跨企业的物流活动与商业活动集成起来,这个就叫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指跨企业的物流活动和商业活动的集成。供应链需要集成化管理,是跨企业的供给和需求的协同。
《链新》:物流和供应链在整个产业中的位置是怎样的?
王国文:很重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企业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也是区域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力的核心。随着科技进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供应链已经成为核心产业,可以说现在已经进入了供应链经济时代。
2018年美国CSCMP发布报告指出,美国物流和供应链从业人员占全产业的37%,大致有4400万人,到现在这个数据也差不多。中国由于统计方式的差异,目前无法得知物流和供应链的具体从业人数,但肯定也很多。业界普遍估计,中国至少缺300万-400万供应链专业人才。
另外,对于企业而言,供应链管理水平的差距就会表现为生产效率上差距。广州本田整车厂生产节奏是每57秒下线1台车,所有的零部件都要按照57秒1台车的速度进行配送,任何一个零部件不到位生产线就会停下来,而其他汽车厂,有的是1分30秒,有的甚至是几分钟一台车,效率相差好几倍,这主要源于主机厂的供应链组织能力和水平的差距。
《链新》:区块链可以解决供应链的哪些问题?
王国文:第一,最直接解决的就是信任机制的问题。供应链是一个多主体交易网络,涉及到很多人和公司,缺乏第三方信任机制,而区块链正好提供了第三方共识机制。
第二是提高了效率。区块链提供了一种共识机制,一旦信息写入区块链,就会实时分享给所有人,比如海关联检涉及大量的单证,涉及到多个部门,利用区块链技术后,海关的工作人员就可以查验每个部门的相关信息,通关的效率大大提高。
第三是安全保障,比如进口的冷冻食品出现病毒了,利用区块链技术就可以精准溯源,不但可以知道这批货是从哪来的,还可以知道这批货经过了哪些港口、批发和零售环节,以及涉及的公司和人,因为每个经手者都会在区块链上盖上时间戳、“按上手印”。
目前,区块链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场景很多,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来理解。改变最大的是纵向,在供应链的计划、采购、制造、交付、回收环节,区块链都可以发挥作用。在横向,各行业应用区块链也很多,比如农产品和食品、疫苗和医疗保健、汽车飞机制造、海陆空铁各种运输方式、供应链金融等等,均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广阔空间。
区块链+供应链时代即将来临
《链新》:目前区块链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处于什么阶段?
王国文:区块链的概念虽然已经出现了一些年了,应用的场景也比较丰富了,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场景仍处于试验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典型的商业模式。虽然区块链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它并不是必须的。比如,现在的二维码也可以解决溯源问题,只是没有区块链那么精准。如果不是疫情的问题,现实中往往也并不需要那么精准。任何一个新技术都会有类似的遭遇,在初期阶段应用场景都是狭窄的,只有应用场景多起来后才会形成产业化。
2017年,我说过“区块链供应链时代即将来临”,这四年以来场景丰富的速度很快,2018年我们能搜集到的案例只有五六十个,2019年有一两百个,到2020年时就已经有一两千个了。虽然这个数字仍然很小,但是增长速度很快,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时机即将来临。
《链新》:国内目前有哪些公司入局这个行业?
王国文:首先是银行,比如,平安集团的一账通主要做供应链金融,招商银行做了人民币跨境交易的区块链应用。
第二是IT公司,比如,蚂蚁、腾讯、华为。华为主要做区块链的底层技术,但也在做应用,比如医疗的区块链溯源场景。
第三,在物流行业,比如顺丰在冷链溯源上做得比较多,京东也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先行者之一。
目前,生产制造业入局的还很少,比如对供应链要求很高的汽车制造行业基本上还没有。总体而言,巨头企业入局多,投入的比较多,都是几十上百亿的投入。
《链新》:中小企业在里面的角色是怎样的呢?
王国文:小企业也在做,不过集中在做应用上。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小公司做农牧行业的区块链项目,把奶牛的生命周期全都上链,农牧企业就可以用区块链上的凭证去银行做质押贷款等,应用效果还不错。目前,小公司开发出来的场景也越来越多。
《链新》:区块链+供应链目前存在哪些制约因素?
王国文:一、技术本身的成熟度,区块链出现也就十多年时间,而区块链应用于供应链行业时间更短,区块链技术本身还处在快速的演化过程中,技术的成熟也需要一个过程。
二、投入产出的考虑。对于企业而言,考虑最多的必然是投入产出的效益,上链到底值不值的问题。最先上链的可能是高价值的产业,而低价值的产业上链的需求并不强。
《链新》:你觉得企业的机会在哪里?
王国文:区块链是一个新兴技术,所有人都有机会。在未来,区块链应用的效率会越来越高,场景越来越丰富,区块链应用起来也会很方便,我们生活中很小的事情都会用上区块链,那么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就会有很多机会。大企业的机会在于做平台,而小企业的机会在于找场景。
应用场景丰富,但仍缺乏深度认知
《链新》:中国企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入局区块链+供应链的?
王国文:我印象中较早的是在2016年,招商银行的一笔跨境交易已经属于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了,2017年左右,陆续有一些公司开始做区块链溯源,主要在农产品、食品等领域。比如,京东入局比较早,京东是国内最早加入全球区块链货运联盟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企业赚不到钱就退出了,然后又有新的企业加入进来,能够从2017年左右开始持续做下去的也就是几个巨头企业。
相对于美国而言,中国起步晚半年左右,目前,中国的应用场景比美国更丰富,中国现在犄角旮旯的小事情都在用区块链技术。但技术发展上中国却相对落后,主要原因是中国在区块链+供应链方面没有体系,缺乏应用标准,比如,美国海运方面在如何标准化提单、不同角色如何进入、每个参与者获得什么收益等,都进行了标准化的规范,这是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但最关键的问题,是业界对区块链产业应用缺乏深度认知。
《链新》:中物联区块链分会如何推动区块链+供应链的发展?
王国文:第一,整理总结案例,中物联把好的案例搜集起来,出了几本蓝皮书,让业界对区块链应用有了比较好的认知。
第二,促进行业的交流,中物联为企业提供了不少交流机会,促进产业中不同的链条协作起来,比如金融跟实业之间有着资金的供需关系,利用区块链技术很好的解决融资难问题。
第三,中物联有标准委员会制定技术的应用标准,目前区块链的溯源应用标准已经完成。
我在做中物联区块链专委员会主任的这几年,一直主张要从不同行业和不同供应链流程把标准建起来。目前我们对标准、流程的梳理仍然不够重视,比如美国2007年就出版了第一本供应链管理流程标准,而中国现在都还没有。目前,我们有负责制定标准的专家小组,而且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里都有试点,不过统筹力度有待加强。
《链新》:你个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区块链感兴趣的?
王国文:2015年左右,这几年我花了很多时间钻研区块链,研究了区块链编程,并尝试去运行区块链节点,了解区块链的运行机制,我发现区块链技术和供应链完美契合,供应链是最丰富的区块链应用场景。此后,我研究了大量案例,看谁在用,怎么用,效果如何,并开始研究整个供应链流程和行业。两个月后,我著作的《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流程架构与产业应用》将面世,这本书我已经酝酿了三年。
《链新》:这本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主要面向哪些人群?
王国文:这本书是从供应链的角度来写区块链,核心是供应链,供应链相关的计划、采购、制造、交付、回收等环节如何利用区块链,不同行业的供应链怎么用区块链,这本书都会涉及,因此,不同行业的人都可以看,都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与其他书不一样的地方是这本书是模块化的,读者不用按顺序全看,读自己感兴趣的就可以。希望这本书能对推动整个行业的认知进而推动行业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