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风:为什么区块链不是革命,而是一场伟大的实验?
区块链出来之前和之后,对于经济活动,最本质的差别到底是什么?
在区块链之前,任何交易活动都需要一个中介,没有中介,两个陌生人不可能达成交易。区块链来了,用机器人取代中介,用一套数学算法确保两个陌生人,把一笔交易完成。
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这是其本质。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一个结果。在经济交易活动中,所谓“去中心”无非是这几个意思:
第一,我们在完成一笔交易时,不再需要第三方,这个第三方就是一个中心。
第二,在区块链上所从事的所有经济活动,不再需要像“公司”的这种组织和制度,来帮助我们完成各种交易。
第三,为中心化机构服务时,这个中心化的机构给我们职务、工资,激励我们更好为这个事业服务,但在区块链上这个激励机制不是由中心化机构来建立的。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是突然出现的。
2009年,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研究的是“自组织”,其中一位女性经济学者,她毕生研究的就是在市场和政府之外的第三股经济治理的力量,所谓的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
为什么是2009年?
因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让大家看到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已经失灵了,政府有形的手也失灵了,所以有一帮技术极客说:“我们要改革央行的货币发行机制,我们要建立一套更强的用数学规则自我限制的货币发行规则,不能让央行乱发货币”,这就是比特币区块链产生的背景。
恰恰也是因为2008年市场之手失灵,政府之手失灵,所以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就奖给了这两位经济学家。
去中心,并不是取代政府或者企业,在所有经济学家的研究当中,他们探讨的是这三者在某一场景下,某一经济周期,某一事物下,某一力量会更有效。对经济活动来说,政府的管制在某种情况下是必须的,市场的竞争在某种情况下也是最好的,但可能仍然有一些情况用自组织的方式更有效率。
这种“自组织”是如何建立在区块链系统上?
我把区块链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也是最底层,实际上是分布式网络,区块链是架构在分布式网络技术之上的一个应用;
第二层次,在分布式网络基础上,加一层密码学的帐本体系,变成分布式帐本。现有金融活动都是各单位、各人记自己的帐,一笔国际汇款经过五六个跨国的金融机构,需要7%的费用。而分布式帐本最大的特点是所有相关方都在一个帐本上记帐,任何一个相关方数据变动,其他方就知道了,因此不需要很大的中后台,成本就降下来了。
第三层次,在分布式帐本上再加上发行数字货币的货币体系,就像比特币区块链。现有的货币,即使完全电子化了,比如微信、支付宝钱包,银行帐户,无非是一串数字。而数字货币,它变成了一段计算机程序,可以赋予智能合约,这笔钱可以付给谁,什么时候付,写到程序里,最后由计算机系统帮你执行,不再依靠人,这是数字货币和我们现有货币体系最大的不同。
在公有区块链上,为什么一定要发行数字货币?
不发行不行?不发,可以,不发就是分布式账本。而在公有区块链上,不可能没有数字货币。因为公有区块链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自组织。为这个自组织去工作,比如替区块链挖矿,帮助它去存储数据,为它提供一个安全计算的基础,因此比特币区块链每10分钟会结一次帐,给他奖励。如果没有了币,谁还会为比特币区块链工作呢?
比特币区块链每10分钟会发出几个比特币,这是一套数学模型,你要不相信,可以运行一下这套数学模型,1万人运行出来的结果是同样的,所有人都信了比特币区块链,在这套数学模型下,数字货币的发行量就这么多,而且谁为区块链工作了,谁就能得到比特币。非常公平,HR不要了,行政管理不要了,部门经理不要了,总经理也不需要了,完全靠数学算法。
公有区块链技术一定会长在颠覆性的商业场景里面,不大可能对接到我们现有的体系,因为冲突太大。至少在未来的一两年之内,看不到它们对接的可能性,但分布式帐本是完全可能对接的。
从技术发展进程看,区块链是怎样演变的?
区块链1.0,以2009年1月份上线的比特币区块链为典型代表。最核心的贡献就是建立了一套密码学的帐本,提供了一套新的记帐方法。但它有一个缺欠,比特币区块链所有的规则是事先写好的,不支持别的开发。
到2015年的7月份,以太坊正式上线。作为区块链2.0的代表,以太坊最大的不同,所有人都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做计算、运用,建立全球性的大规模协作网络,这个计划到目前为止还在进行中。
因为允许别人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应用开发,因此支持大家在上面编智能合约。智能合约不是合同,是一个计算机程序,保证你的合同能够在不借助于第三方的情况下得到执行。
以太坊作为区块链2.0仍然有缺陷,在性能上,不能支持大规模商业应用开发,比如说交易速度,比特币交易速度每秒7笔,以太坊绝对不超过20笔,不能支持大规模的商业应用。
区块链技术往前发展,2018年开始进入到区块链3.0的阶段,主要解决大规模商业应用。
到目前为止,真正的区块链3.0的系统有这么几个,像EOS、Dfinity等测试的网络,但还没有正式上线。这些技术上线测试优化调整之后,至少支持每秒1万笔或者每秒10万笔的系统开始有了,大规模区块链商业应用就可能出现。
币圈一日人间十年,确实不受摩尔定律的制约,区块链的速度会比互联网更快一些,应该说快好几倍。
那么,我们在看看区块链世界有一个怎样的货币体系。
关于货币体系,我把它分成四个层次,Currency、Money、Coin、Token。
Currency是央行的货币,社会流动性、利率、汇率。Money更多是金融机构眼睛里面的货币。
Coin在英文里是零钱,自从有了比特币(bitcoin)之后,就有了数字货币的含义。但并不是所有数字货币都叫Coin,ICO发行的不是Coin,是某种凭证,就是Token。
从Currency到Token,货币属性逐渐减弱,资产属性在加强。为什么Token或者Coin价格会大幅度波动,因为资产价格的波动性肯定是大于货币价格的波动性。
我把数字货币分成两类,一类叫Coin,一类叫Token。
Coin预埋在系统里,为系统工作的激励机制,作为区块链上记帐的符号,Coin也成为了一种通用的货币,所有ICO都是以自己发行的Token去换比特币或者以太币。Coin没有使用场景,匿名,在某种程度下,也被当做支付工具。
但是Token绝对不是支付工具,Token必须跟应用场景结合,Token是有使用功能的,没有使用功能就不是Token或者说就是一种诈骗。
Token其实早就有了,但Token的经济价值一直在演变。
Token最早可以追溯到赌场的筹码,游乐场的代币也是Token。一次换完Token,一来方便结算,更有简化税收的作用。在赌场里拿1万进去,有可能一下子变成20万,又变成5000,怎么来收你的税?所以最后一把结清,只在买Token的时候发生税收。
从赌场和游乐场往上走一级,就是网络游戏。网络游戏里面的Token,除了简化税收、方便结算之外,还有经济激励的作用。你打游戏可以获得金币,金币可以在里面买工具,还可能会升值。
从网络游戏的Token再到区块链上的Token,功能和性能进一步升级,除了经济激励之外,还有筹资、用户导流、市场推广、交易媒介,以及生态建设的作用。
Token如何发挥生态建设的作用?
比如说,我刚才讲到区块链3.0的时候提到的EOS,EOS是一个基础链,筹了将近10亿美元,EOS本身没有应用,它希望其他的应用开发者在它的公有链上做应用开发,这就叫建生态。
作为一个应用开发者,为什么要到EOS的公有链上开发应用呢?
EOS说,我有10亿美元,外面的VC基金,如果任何一家愿意出一比一的货币,我愿意拿同等价值的货币合租基金,只投在EOS区块链上的应用开发项目。
回头对那些应用开发者说,如果你愿意到EOS的平台上做开发,那么你把将要发出的Token分成三份,第一份直接给我,我这里有10亿美元,还有别人相配套的10亿美元,有20亿美元,我们两个人是机构投资者,你把你的Token发给我就行了,我把钱给你,你不用去外面做ICO,就不会有法律问题。然后再把另外一个三分之一的Token送给EOS币的持有人,每个账户都空投你的Token给他,完成了你的客户导流和市场推广。最后剩下的三分之一Token,留着激励创始人和开发团队。
这样生态就建起来了,首先应用开发项目避免了法律风险,其次Token送给了EOS的持有人,自然它就有基础用户,然后就专心致志开发,开发成功了,你手上还有很多币,币涨了就是激励。而EOS投出去这么多应用项目,手上拥有了这么多应用项目的Token,成功了EOS币可能涨十倍、五十倍、一百倍。
所以,Token在生态圈的建设上,作用巨大,这是正面的东西。
有人说,区块链经济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我觉得有其道理。
区块链上的经济运行靠的是数学算法,一个人用和一万人用边际成本是不增加的。当边际成本变成零的时候,就不需要公司了,因为它的存在失去了理由。
如果公司不需要了,产权保护还有价值吗?所以你会看到公有区块链也好,艾西欧也好,统统都是非盈利组织,所有的知识产权都是开源的。
比特币区块链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实验,比特币区块链没有员工,没有经营场地,没有收入,可是这个比特币区块链成功的有效的运行了九年时间,最高的时候几千亿。九年时间没有股东会、没有董事会,没有员工,没有经营场地,没有资产负债表,它靠什么运行的?
治理机制依靠一套基于博弈论的共识算法,激励机制基于数字货币加在分布式帐本上,就是公有区块链。
区块链思想与技术,它不是革命,也不颠覆,也不取代,而是一次伟大的实验。
政府还是政府,企业也有企业的价值,但是在数字世界里面,可能有一套新规则来治理我们越来越数字化的经济,其中更有效的是分布式商业,是自组织。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