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为何难以大规模进入加密领域
机构层面的交易者和投资者在尝试大规模交易加密货币时面临严重障碍。这些众多障碍包括缺乏值得信赖的托管人、缺乏明确和标准化的监管环境以及不成熟的市场结构。
本文将分析这些壁垒是如何阻碍机构投资者大量进入加密领域的,以及一些参与者们正在做些什么去解决市场不成熟的问题。
缺乏值得信赖的托管人
从机构的角度来看,对加密货币的投资有着巨大的兴趣。但是,根据GreySpark Partners报告,在全球现有的5500家对冲基金中,只有一小部分(约2%)在交易加密货币。很明显还有大幅度的增长空间。
但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托管规则禁止机构参与者持有(或托管)自己的资产,这削弱了它们的采用。对于任何其他资产类别,受信任的第三方保管人(例如大型银行)将托管该基金的资产。
这与加密货币不同。由于主要保管人在法律,技术或战略基础上都不愿持有加密货币,因此许多机构参与者仅限于以极少的数量参与交易加密货币。因此,缺乏可信赖的托管机构,阻碍了机构投资者以与其他资产类别相适应的规模交易加密货币的能力。
缺乏清晰、规范的监管环境
美国和欧洲等主要司法管辖区的监管环境参差不齐,引发了机构投资者对潜在法律陷阱和高额罚款的担心。例如,在美国,有几个联邦机构负责金融监管,并且监管也因州而异,这种重叠让监管变得更加复杂。三大监管机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美国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ommodities Future Trading Commission)和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络(U.S.Financial Criminals Execution Network)——罕见的联合声明提醒加密行业的参与者,无论是交易所,经纪交易商还是共同基金,他们有责任遵守《银行保密法》等法律规定。
最突出的是,由个人决定他或她所参与的“数字资产相关活动的性质”,然后决定“该人应向哪些机构注册,以及需要遵守哪些其他法律”。当然,监管者最关心的是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最近的一份指导意见可能会显示,交易所和钱包供应商被迫披露某些客户数据,以使当局有能力监控转账。这表明,监管机构希望将加密货币的监管方式与已建立的法令统一起来,但没有为加密玩家制定任何监管路线图。
除此之外,监管机构之间对于如何对加密货币进行分类还存在分歧。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找到了这样一种分歧。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为数字资产为证券,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将其归类为商品,从而允许用户公开交易加密货币衍生品。
所有这些都表明,一个支离破碎、不明确的监管制度需要认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资源才能正确运作。光是这一障碍就足以劝阻任何一家主要机构不要交易大量数字资产,而是投资他们更熟悉且可预测的监管资产类别。
不成熟的市场结构
当今机构对数字货币交易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在于数字资产市场的结构。交易所是一个垂直整合的庞然大物,在一个一体化的环境中进行托管交易、清算和结算。这与传统的金融世界形成鲜明对比,在传统的金融世界中,交易是通过代理商网络进行的,每个代理商均提供托管,信贷,清算和结算服务。
在没有网络化金融系统的情况下,加密交易所被孤立,与其他参与者分离,后者被视为直接竞争,而不是生态系统中的共生成员。这一结果意味着数字货币交易和结算速度放缓:用于高频交易(HFT)的对冲基金通常面临的清算和结算时间延长至数日,而不是用于其他资产类别的秒或毫秒。
结算时间相当长,意味着机构交易员的资金一次被困数日,导致错过交易机会。这使得大量的加密交易效率低下、缺乏吸引力,尤其是考虑到在几个交易所之间协调大量的担保存款以享受一小部分购买力所带来的操作风险。
结论:
尽管所描述的障碍确实令人生畏,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希望都消失了。随着机构对加密技术的兴趣的不懈追求而不断增长,新的参与者将出现,以帮助改善上述障碍。
至于不确定的监管环境,这可能暂时不在加密行业的掌控之中。美国证交会(SEC)继续胡言乱语,其拒绝比特币ETF就是最好的证明。但美国的监管部门不可能永远这样下去,如果美国政府想保持与中国等其他加密货币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就需要简化和明确其监管制度。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