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系新技术异军突起,传统银行业或将被取代
基于区块链技术条件下的运用正在逐步改变银行业的生存空间,盈利模式与竞争优势的变化,使得传统银行业日趋凸现新的经济特征。前不久,中国央行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的成功意味着此举将对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随着移动用户的增多,人们日常交易大多通过数字渠道完成,使得办理业务的成本远低于银行网点渠道。据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日前发布的信息表明:到2030年,银行及其服务类似于Siri的人工助手将接管客户的生活与金融服务。以区块链技术为先导的银行专业服务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长期以来,人们之所以习惯于把挣来的钱存入银行,是出于国家信用做背书,因具有相应的金融牌照,作为接受国家监管的大型商业机构,在常年信用积累下的信用保障让人们更愿意认为银行很保险;放贷会做好审查保证,能够收回本息,有相应的风控,银行不会赖账,轻易破产,支付记录受到银行作为一个第三方信任机构的公证。
然而,在传统银行运行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跨国手续费过高,过程涉及多重环节,到账等待时间较长;有可能被个别银行工作人员泄露或被黑客入侵数据库,对数据安全造成威胁;融资、清算等程序流程较长,各种文件与合同繁杂。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化繁为简,为传统的商业银行提供让其更低成本、更高效、更安全的经营的方法。简单地说,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储存系统,不同的区块链项目可能会应用不同的共识机制以及加密技术,于银行系统而言这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有了区块链,每个人都拥有与银行一样的信息资源,都可以P2P。点对点的数据传输,无法篡改的数据传输记录,使用加密学后保证数据在传输时和储存的安全性等。基于这些功能与特点,还可以利用智能合约来完成更复杂的任务,以此代替人工操作,在保证客观判断与及时执行的同时节约人力与物力成本。可以想象,采用了区块链技术推动下的银行可以“全天候”为“全球”的用户提供非常便捷的开户服务,实现低价快速的跨国汇款。
走在布局区块链技术于银行的数招商兴业最早。R3联盟以及IPPLE、Circle为代表的公司正在致力于区块链技术推动跨境转账这一方面的发展,它构建了一个没有中央节点的分布式支付网络,希望提供一个能取代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网络的跨境转账平台,打造全球统一网络金融传输协议。
Ripple的跨账本协议(interledgerprotocol)可说是让参与协议的各方都能看到同样的一本账本。通过该公司的网络,银行客户可以实现实时的点对点跨国转账,不需中心组织管理,且支持各国不同货币。如果Ripple协议成为了金融体系的标准协议,在网络中的各方都能任意转账货币,支付就会像收发电子邮件一样快捷、便宜,最重要的是没有所谓的跨行异地以及跨国支付费用,目前全球已有17个国家的银行加入合作,共同参与Ripple为金融机构打造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中国,以太坊基金会,IBM,Microsoft等公司和组织也都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发展跨境支付与结算的技术。在不久的将来,金融体系现有的传统交易模式将被高效能、高安全性及成低本的颠覆性技术所替代。
作为一种技术思想帮助银行改善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随着金融体系结构的不断革新,技术推动是其变革的因素之一。尽管,区块链技术本身是去中心化的,但在业务逻辑上未必非去中心化不可,这是宏观环境下的现实,任何一项技术的落地必须从现实出发,同样,改变多年被保险、银行、证券这三大金融系统垄断的观念势在必行。
落伍意味着淘汰,当我们吃饭的时候用筷子,到喝汤的时候该用勺子,如果再用筷子是不是就不太合适了呢?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