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商业评论》专访达鸿飞:希望对区块链技术可以更加宽容一些
换到传统行业,如果一件事情99%是不好的,那就可以判定它是不好的,但是区块链不同,1%的优质项目影响足以起到颠覆性的作用。
划重点
日常的经济生活支付完全依赖于两个商业公司的网络,而没有一个国家主导的网络,央行肯定要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区块链会对传统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带来一场颠覆式的变革,这是“大厂”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对于区块链还是要有耐心,短期总是会被高估,长期总是会被低估
如果一件事情99%是不好的,那就可以判定它是不好的,但是区块链不同,1%的优质项目影响足以起到颠覆性的作用
对于当下中国的区块链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一头是政策明朗,市场可期,另一头是翻滚的泡沫和贪婪的人性。截至2019年12月初,国家层面共出台40余条区块链相关指导政策,央行近期发布数字货币被解读为“入场区块链迫在眉睫”的信号,但在分布科技CEO达鸿飞看来,区块链并没有传导到主流资本市场,因为基本还没有和区块链相关的上市公司有比较大的市值。他相信会在全球资本市场看到一些有区块链背景的公司成为这个市场里面比较重要的参与者。
达鸿飞2011年开始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被认为是区块链领域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也是一位连续创业者,2016年创立区块链核心技术公司Onchain分布科技,从事区块链底层技术自主研发,参与了国内区块链标准架构规范,也是国内极少数同时具备三大国际区块链标准会员资格的企业之一。
“核心意见领袖”是达鸿飞身上的另一个标签,尤其在涉及中国的区块链普及这一话题时,他的言论尤有分量。在接受采访时,他曾开玩笑说,这个行业很多人的信心随“币价”起伏不定,但自己和他们不同,“区块链能够对社会生产力、整个组织的结构产生很深远的影响,这是我内心的一个感知。回到最初进来的时候,到底是什么东西打动了你,如果这个东西还在的话,就没有必要对这件事情没有信心,只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下一个巨浪汹涌而来的时候,达鸿飞希望自己是那个拿起冲浪板的人。以下是《中欧商业评论》与达鸿飞的对话。
把“诗与远方”落地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虽然区块链行业发展了这么多年,但行业之外的人们对于区块链了解有限,甚至会持有比较怀疑的态度,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区块链的作用和意义,分布科技在做的事情,它的意义和商业价值具体是什么?
达鸿飞:数字经济中, 区块链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让数据更加可信。当数据变得可信之后,能让跨国间的交易和往来更加可信和简单,能让互相不认识的两个人,在数字世界里产生交互的可能性,这在原来是几乎不可能的。
我们这家公司中文叫分布科技,还有一个品牌名叫Onchain。我们做的没有那么“诗和远方”,相对来说更落地一些。因为中国更鼓励区块链和产业去结合,跟实体经济去结合,所以我们主要在国内做政企服务,给企业、地方政府提供区块链的解决方案,具体应用场景覆盖工业、金融、大宗商品、车联网、政务数字化等等。
CBR:在产业区块链方面,分布科技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行业痛点,能否结合案例谈谈应用场景和赋能?
达鸿飞:政务应用方面,我们最近为贵州省铜仁市做了一个叫做“梵华星云”的区块链平台,它是一个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字化政务治理的底层平台。这个平台由铜仁市政府作为出资主体,与公安部门合作,为铜仁市民签发一个数字化的身份凭证,市民用这个身份凭证可以在铜仁市政务系统办理各种事务。
第一个落地场景叫共享药房,用区块链来登记记录药品的流转过程。比如医生给你开了一个处方,药房就可以直接看到,然后进行配药。基于“梵华星云”区块链平台的共享药房已经连通了铜仁市200多家医院的信息网络,铜仁市地理位置偏远,山路多, “梵华星云”让买药配药方便了很多。
“梵华星云”区块链平台
商业应用方面,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应用案例是在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领域,我们与南京钢铁旗下的钢铁电商“钢宝网”和上海钢联旗下的钢铁电商“钢银电商”合作,把原来钢铁仓储的纸质仓单变成数字化的仓单——这些数字仓单将钢铁贸易全过程的相关数据记录在区块链上,银行和保理公司也会是区块链的运营节点。由于数据可靠,更方便企业未来用数字仓单进行融资。
国外最近在做的案例是与德国戴姆勒移动出行区块链工厂合作的共享汽车领域的数据保护隐私方案。这个项目叫welcome home。德国很多年轻人都不爱买车,未来汽车共享是一个大趋势。当用户进入共享汽车,就可以把手机上装的一个数据钱包APP和汽车连接起来,汽车就掌握了你的出行习惯,比如喜欢听什么音乐,座椅该怎么调整。最重要的是,用户退出App后,这些数据会被区块链上的加密算法保护起来,仅由用户自己掌握私钥,保障了用户的隐私。
CBR:对于目前分布科技参与实施的各行业区块链解决方案,您比较看好哪个行业的前景?
达鸿飞:短中期内应该是金融行业,因为金融涉及非常多的信任,涉及大量清算结算,与区块链天生契合。
以清算结算为例,传统的金融体系基于强监管,顶层是央行,下一层是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再下一层是分业监管,而在区块链上,一些代理人风险和对手方风险是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的,交易双方直接参与交易,他们之间不再需要通过一个可信的中介来保证交易的执行。这些风险被消除之后,很多牌照的意义就被削弱了。现在可以看到,一些区域股权交易中心已经开展了区块链的试点工作。
区块链本质上解决的是隐私安全保护、信息可塑性、交易合规性、数据真实性等问题,直击供应链管理难点,在供应链场景中具有极强适用性和应用价值。
Libra做不起来的原因就是监管
CBR:去年国家领导人将区块链上升为国家战略技术,虽然2B端和2G端似乎热度还比较高,但感觉日常生活还是接触不到区块链技术,对于2C端的区块链应用前景怎么看?
达鸿飞:2C端能够用的还比较少,区块链电子发票可以算一个,它能解决重复报销和复制、伪造发票的问题。因为区块链本来是个底层技术,上面可以承载很多2C业务,但区块链本身用户可能不一定会感知得到,它是一个基础设施。
再比如,在产品溯源方面,区块链能记录和显示产品是哪里生产的和怎样流转的。我们和德国朗盛集团合作了一个溯源项目,这是一家德国特殊化学品集团,在它的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过程中可以放一个智能IoT设备,这台设备对于位移、温度、湿度、GPS位置都有监控,监控数据被传到区块链记录下来。
CBR:对于现在都很关注的央行数字人民币的推出和Libra的难产有什么看法?
达鸿飞:我觉得最主要是背后的推动力量不一样,一个是中国央行推动的,数字人民币由法律来保障,没有道理推不动。Libra是Facebook作为企业来牵头做的“跨主权”数字货币,这个过程会非常难,即便最终做出来,也可能会受到比传统银行更强的各种各样的约束。
CBR:在你看来,Libra做不起来的原因就是监管?
达鸿飞:技术和商业模式上我认为没有任何障碍,监管是最主要的原因。G7最近发表了一个声明,说在各个国家对数字货币没有明确的监管框架措施之前,不应该推出像Libra这样的数字货币。Libra最终的受益方是互联网公司,跟监管方的利益不一致,也不是监管方想看到的,但数字人民币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CBR:用数字人民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如何?
达鸿飞:央行数字货币DC/EP数字钱包部分应用了区块链特性,利用特定算法进行加密,不必与银行账户绑定,也不需借助跨境支付结算网络,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DC/EP的另一个亮点在于能够像纸钞一样实现“双离线支付”, 未来只要两个人都安装了DC/EP数字钱包,不需要网络,也不需要信号,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相互碰一碰就能实现实时转账。
CBR:其他国家大型央行推出数字货币会是大势所趋吗?为什么不如中国推进得这么快?
达鸿飞:过去大家使用现金支付,有了移动互联网之后,我们开始用腾讯和阿里的支付手段,数字化支付已经非常流行了。我们日常的经济生活支付完全依赖于两个商业公司的网络,而没有一个国家主导的网络,万一有一天,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没法使用的话怎么办?央行肯定要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想要重新制定规则的是我们,不是“大厂”
CBR:成立四年来,分布科技在商业模式和组织结构上有什么变化?
达鸿飞:商业模式上大方向不变,围绕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区块链解决方案。我们正在逐渐把过去累积的经验开发成产品,相比定制化开发,人力和时间成本都大幅降低。
比如我们的一款产品叫分布数纽Datahub,它是分布式数字枢纽的简称,最底层是区块链,上面一层是可信凭证、数字资产这些模块,再上层是供应链金融、大宗商品、交通运输、医疗健康等六大应用方向。其中,数字政务和供应链金融是我们的重点发力方向。如果用橄榄球来打比方,我们尚未到达“鼓出来”的阶段。
公司的组织结构这些年来有过几次比较大的调整。现在的组织结构分三层——跟我们的产品有点像——前台是六个业务单元(BU);中台规模大约是前台的一倍,是一个由设计人员和工程人员构成的资源池,当前台需要快速成长的时候,可以依据内部协议,从中台借调资源;包括财务、法务、人事等部门在内的后台对公司的整体业务负责,比如BU调用了多少中台的资源,是由后台来计量的。
CBR:大部分区块链行业内的公司存活时间都不长,分布科技是怎么“活下来”的?
达鸿飞:面对很多诱惑,我们没有做特别激进的事情。因为成立比较早,在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有项目方邀请我做他们ICO的顾问,我一次也没有答应。
CBR:互联网和传统的金融巨头也有区块链业务,比如蚂蚁区块链、平安壹账通,像分布科技这样专门做区块链的公司跟他们战略上有什么不同?
达鸿飞:“大厂”有自己非常强的主营业务,区块链更多是和原来主营业务的结合,这是他们的优势,也是负担。对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来说,采用区块链实际上意味着颠覆自己。把所有业务模式变成分布式的,将利益分享给每个参与的节点,“大厂”自身是有阻力的,因为触及到了核心的盈利模式,比如淘宝是不是愿意让用户自己掌握所有的数据,或者把过去三年所有支付宝上的交易信息存在一个区块链上。
区块链会对传统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带来一场颠覆式的变革,这是“大厂”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CBR:所以在你看来,其实机会还在你们这样的公司上?
达鸿飞:对,因为受益于老的技术下建立起来的商业规则的那些机构,不会愿意过渡到新的规则,会尽量延缓这件事情的发生,我们肯定会想着赶紧重新定规则,整个世界的变化其实就是不停重新定规则是吧?
CBR:这个行业的终局会是怎样的?
达鸿飞:我没法看到终局是什么样子的,我能看到的是整个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应该是构建在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网络之上。我对此充满信心,至于这个网络是哪家公司做的,或者说是哪几家来做,我也很难判断,我希望在这个游戏未来的发展里,分布科技能够站到最后。
1%的成功一定会发生
CBR:平时我们评估一个行业,都会说这个行业的市场规模有多大,但是区块链行业很少这么说,你需要和投资人解释这件事吗?
达鸿飞:如果你卖奶茶和咖啡,投资人可能会非常在意市场规模有多大,但区块链这样的新技术,你很难去定义它的市场规模,投资人能理解。
CBR:投资人关心上市和如何取得财务上的回报,这件事情困扰你吗?
达鸿飞:会有一点,但谈不上困扰,毕竟并没有给我设定一个期限,就像我之前说的,我们尚未到达橄榄球“鼓出来”的阶段。
CBR:要“鼓出来”,分布科技还差什么?
达鸿飞:我认为是产业的问题,技术还没有发展到爆发的阶段。短期内大家都对区块链寄予厚望,但往往会经历一个失望期,然后就开始往下掉,就像Gartner的新兴行业曲线(Hype Cycle),一开始是基于期望,然后发现不能满足,期望开始往下掉,再然后技术成熟了,逐渐往上走。对于区块链还是要有耐心,短期总是会被高估,长期总是会被低估。
Gartner的新兴行业曲线
CBR:你对影响力有渴望吗?
达鸿飞:谈不上渴望,只是希望我的想法和对一些事情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一些判断,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或者说服更多的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快进入理想的状态。
CBR:你想让更多人了解或者说服更多人的具体是什么?
达鸿飞: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是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技术,第三次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我们正在经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我认为是一个数字经济的工业革命,从实体经济向数字经济过渡,区块链是标志性的技术,这是我想传递的第一个信息,也是我的信仰。
第二个信息,我希望从传统行业过来的人,在看待区块链技术的时候可以更加宽容一些。换到传统行业,如果一件事情99%是不好的,那就可以判定它是不好的,但是区块链不同,1%的优质项目影响足以起到颠覆性的作用。就像威廉·吉布森说的,“未来早已到来,只是分布尚未均匀”。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