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风向看区块链门槛如何跨

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 view 32 2019-3-22 22:22
share to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岸柳青青,桃花灼灼。伴随着两会的胜利闭幕,区块链的时节似乎也迎来了春天。如果说互联网将孤岛连成大陆的同时,引发日益严重的信息冗余问题,为未来服务关系链的“群岛式”产品创造了崛起的机会;那么,作为其中典型代表之一的区块链,其门槛如何跨越,更值得一探究竟。

首先,让我们透过作为中国政策风向标的“两会”,一窥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2017年,区块链首次“亮相”两会。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周小川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特别提及了数字货币和区块链,他认为这些新技术,“会在未来产生一些当前人们不容易完全想象或者预测到的影响。”虽然在2017年的两会期间,众多企业代表均未明确提出发展区块链的相关提案,但从今天回溯过往不难发现,大部分巨头和创新创业企业对区块链的探索,都始于2017年前后。彼时,诸多数字货币均呈现了非理性的繁荣,有些币值甚至几天内就飙升几倍。当然,伴随着数字货币的信仰飙升,少不了投机者的狂欢,在两会结束后不到2个月时间,全球1CO浪潮传到了中国,一时间气势汹汹。但这种泡沫也令监管者看到了风险,并直接引发了载入史册的“9.4公告”。如果用一句话总结2017,可谓狂欢与监管并存,历经戏剧一般。

2018年的两会前夕,人民日报罕见地使用整版,一连刊发了三篇有关区块链的文章:《三问区块链》、《抓住区块链这个机遇》、《做数字经济领跑者》。当年两会上,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企业家代表纷纷发表自己对区块链的看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肯定区块链技术本身的价值,二是强调对于区块链监管不严可能带来的风险。“配合”两会的热议,一方面区块链泡沫期迎来峰值,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监管政策收紧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行业萧条。如果用一句话总结2018,那便是从年初的热议到年末的萧条,区块链技术的创新落地举步维艰。

2019年的两会,向区块链张开了蕴含更多宽容和认同的怀抱。无论是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两会互联网巨头企业代表提案,“区块链技术”已然成为今年两会的大热词之一。值得一提且有别于前两年的现象是,今年大部分代表提到区块链,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笼统鼓励技术或是监管风险层面,而是会具体寻找某一个可以落地的特定场景,比如网络安全、医疗、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等等。这使得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版图越来越明晰,发展“链”的行业落地已是众望所期。在两会的带动下,全国各地竞相出台有利于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重要政策,产业整体进入了一个政策“保持严肃着温柔”的时代。

通过梳理这几年“两会与区块链的那些事儿”,我们似乎发现了想要跨越区块链门槛的两把“钥匙”。

一把“钥匙”叫政策环境。从一开始出现时的热议,到随之的监管寒冬,再到今天的关注推动,区块链行业头顶的风云变幻与政策环境本身密切相关。确实,区块链是一把双刃剑。用的不好,可能会衍生出非法集资、非法诈骗等金融风险,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需要无远弗届地打击“体制外”野蛮生长的潜在威胁。想要用的好,又需要加快区块链技术的创新突破,为行业发展营造包容的政策环境,从而减少区块链人才出国创业、资本外流、国内企业迁往国外的“虹吸效应”。

一把“钥匙”叫落地场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区块链具有在诸多领域开展应用的潜力,也只有落到实地才能够反映它的价值。然而,区块链不是万能的。根据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内部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达62%的科技公司已经在业务中部署和使用区块链,而排名前五适用区块链技术的业务和应用场景分别是:多方参与、互不信任、全新出现的商业模式、要求安全性高和缺乏第三方。例如,如何利用区块链全历史记录、可存证的特征改造业务流程,实现权责明确,实现信息溯源,确保信息安全;如何满足企业对区块链技术重塑供应链管理以及对提高下游经销渠道粘合度的急切需求;如何解决发票流转过程中一票多报、虚报虚抵、真假难验等难题,体验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性;如何“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借助区块链技术解决使用者个人数据不共享、不真实、不方便调取的痛点以及无行政管辖下的数据打通、数据使用。只有找准恰当的落地场景,并配合适当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业务模式,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而串起这二者的“钥匙链”则是技术创新毫无疑问,技术是区块链项目及相关方向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技术过硬,形成安全稳定的区块链生态,才更加有利于各区块链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政策环境允许和落地场景明确的同时,需要布局一批研发项目,通过一大批优秀的大中小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同努力,突破区块链底层技术瓶颈,参与细分领域拓展和生态建设,争取形成领跑态势和先发优势,实现我国区块链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正如科技部副部长李萌日前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提到的,对于未来智能化社会,“中国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有着庞大的市场规模,有着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能够做好迎接这一融合趋势的准备。”区块链,作为构筑智能化社会不可或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之一,自然也责无旁贷,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基础优势,找准落地应用场景,加强底层技术支撑,构筑适合我国国情的产业生态。

我们正站在春的门槛旁,跨过去,就是未来。

btcfans公众号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Link
Disclaimer:

Previous: 王文生: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 Next: 何宝宏:区块链——打造可信任数字社会新型基础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