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涌入!蚂蚁、腾讯都在逐鹿“区块链+文化”

今日链条 view 4855 2021-5-22 16:48
share to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5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包括蚂蚁、腾讯等多家巨头已经入场谋局,尤其在“区块链+文化”版权方面推陈出新,推出"零售"IP商业平台、打造数字版权保护平台、实现链上交易和可信流转等。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基于区块链技术祭出的新技能,如何赢得市场?后续走向是何?又该注意哪些问题?

蚂蚁链祭出“IP新零售模式”

5月17日,在蚂蚁链"文昌星传统文化焕新计划"发布会上,北京商报记者获悉,蚂蚁链正式推出IP商业平台,据蚂蚁集团副总裁、智能科技事业群总裁蒋国飞介绍,该平台最大的革新在于,基于区块链技术,将传统模式下的花高价"批发"或"买断"IP的方式,变成了"零售"IP模式。IP使用方不再需要支付高额保底授权费,可大幅降低商家在版权采购是否能够收回成本等方面的不确定性。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授权商品零售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但传统IP授权模式难以匹配IP市场高速发展的需求。此外,信息不对称、版权商业化链条长、版权收益分成清算复杂等因素均限制了文化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高效协作。

简单来说,蚂蚁链IP商业平台,主要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版权合作模式:即为品牌商提供一个IP数据库,让供需智能匹配,快速链接;采取事后按件分成模式,卖出多少件,分成多少钱,实时清算分成。蒋国飞说道,“支付宝当初就是给买卖双方提供了一个第三方担保,陌生人才敢于交易,而在蚂蚁链的IP商业平台中,区块链技术成为了这个第三方。”

瞄准“区块链+文化”领域,蚂蚁链其实早有动作。据蒋国飞介绍,蚂蚁链此前已经推出数字版权保护平台“鹊凿”,该平台依托于蚂蚁链的区块链和AI技术,为原创作品提供从创作、传播、保护、收益保障登记到维权的全流程服务。此次再推IP商业平台,两者或将解决文化产业中最痛的“保护”和“商业化”两大命题,打通版权保护产业全链路。

不得不说,目前区块链技术已深入影响文化领域,主要体现在传播主体、内涵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院长助理、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文化和版权保护领域长期存在着“侵权容易、维权难”和“侵权容易,申用难”并存的现象,市场中除了非法侵权之外,还出现了先侵权使用再补偿的怪现象。

在陈文君看来,“区块链+文化”能落地的新应用主要是从创作人到终端客户全产业链的互信机制,在此基础上参与各方的获益透明,版权的需求方交易版权变得简单,知识产权所有人可根据实际的应用获得报酬,回报公道而且能获得真实的市场信息。这是一种趋势,也是蚂蚁链布局的原因。

区块链如何实现版权链通互信?

巨头瞄准“区块链+文化”,实则并非偶然。除蚂蚁之外,腾讯云区块链技术在版权治理领域也有探索。腾讯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目前,腾讯云推出的至信链,版权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可以覆盖从版权所有方、到版权作品、原创性筛查工具、异常库、至信链存证中心、数字资产交易合约,最后到版权需求方的全流程,具有原创保障、快速存证、链上交易和可信流转等特征。

此外,腾讯云区块链数链通定位利用区块链服务数据要素流通,通过将数据提供方、数据使用方、数据监管方等多个参与方构建联盟链,实现数据分布式治理、目录统一管理、数据使用授权、交易追溯保障权益、基于全局可信的数据共识,达到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效果,在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腾讯、蚂蚁等巨头在‘区块链+文化’领域的布局是它们建设自身生态,全产业链布局的一部分,用市场公允的回报来保护创作人的积极性,很有必要。”在陈文君看来,文化创作是非常有创意的一项工作,是产业深度个性化发展的前进动力,产业从创意人到最后的产品输送到消费者端是非常长的链路,在这个链路的每一个环节都上链互信,不可篡改,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这才是现在的真正的深度个性化。

在业内看来,如今,在“区块链+文化”的竞争当中,重点在于文化的竞争,而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能够帮助文化产业化中的各类劳动者回报更为合理,机制更为公平。

“要实现‘区块链+文化’场景全面落地,需要文化产业全行业的支持,目前技术的要素已经具备,还需要人的要素跟进,行业形成共识才能真正落地。不过,也要相关政府部门做好引导,严厉杜绝假借艺术品区块链的名义行‘非法金融、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之实。”陈文君说道。

btcfans公众号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Link
Disclaimer:

Previous: Flux Protocol 获得 103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用于在 NEAR 上搭建 DeFi 基础设施 Next: 区块链在药品溯源上的应用,存在哪些机遇与挑战?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