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顶级富豪都不待见比特币?

麦田财经 view 31249 2021-5-22 16:41
share to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为什么顶级富豪都不待见比特币?

从巴菲特的股东大会,到各种富豪出席的什么公开活动,时不时的都会有人去问他们对于比特币的看法。逮着盖茨问盖茨,逮着马云问马云,然后每一次都会被发酵成大新闻。

到现在为止,排在世界富豪榜上前100名的,至少有90位都公开对比特币发表过看法。但是这些人无一例外的都“不待见”比特币,而且似乎排名越靠前的越“不待见”。其中最不待见比特币的莫过于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这两位长期霸占福布斯富豪榜前两名的人。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比特币纯属投机,谁买谁傻。”甚至于他还表示,如果可以他会做空比特币。而“股神”巴菲特对于比特币的态度则“更加极端”,早在比特币价格刚刚突破100美元的时候,巴菲特就公开表示,“比特币是老鼠药,一定要远离比特币”。哪怕是后来,比特币价格飙升到了接近2万美元,巴老爷子也从来没有一丝动摇。

2018年5月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有FOX的记者就问巴菲特,比特币价格已经从100美元涨到了当时的9000多美元,他对于“比特币是老鼠药”的看法是不是有所改变。巴菲特回答,“现在的比特币应该是老鼠药的平方。”

为什么顶级富豪都不待见比特币?

首先,巴菲特的回答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100的平方的确等于10000。但是作为全球最顶级的投资大师,巴菲特为什么就对比特币如此“不待见”呢。

事实上,咱们国内的顶级富豪对于比特币的态度也没好到哪去。无论是悔创阿里的杰克马,还是普通家庭的马化腾,也都公开表示过,“对比特币没有兴趣”。

众所周知,如今的比特币早已不再是早年“技术圈的游戏”,它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群参与其中,有技术极客,也有金融精英,有商业大咖,也有普通大妈。甚至于,连围绕严肃政治议题的美国国会听证会直播,都会有人在背后举起牌子进入画面,写着“买比特币”。

这些人身份各异,在“不可能串通”的情况下,在各种场合不断冒出来“支持比特币”。从直觉上来讲,一个能够吸引如此众多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人来“力挺”的东西,显然不应该是什么“不好的东西”。可是为什么,那些顶级富豪们都“不待见”比特币呢?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这背后的“秘密”。

比特币的代码是很“简陋”的(并不是贬义),但是玩法却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就像是在社交网络上,某些分叉币要是惹了比特币,那么基本上就是1000种黑段子和恶搞,天天都能有不带重样的,好像有一种被“去中心化”支配的恐怖,有没有?

很多人可能搞不太清楚这个“去中心化”到底是啥意思。你就想一想,一个连“创始人都跑路了”的东西,可是你一旦“黑”它就很可能会招来各种各样“鄙视的目光”,甚至是一群人的“口诛笔伐”,而且这群人里有很多还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到底是什么样的“魔力”能够支配这么多人来捍卫它。

今天我就来告诉你答案,这种“魔力”直白一点的说,就是一种“掀桌子”的属性,而比特币一直保留着这种属性。

我们学习比特币的第一节课,都会被一个高大上的数学理论给唬住,即“拜占庭将军问题”。我们人类社会(因为各怀鬼胎)一直以来都很难形成有效的共识和行动,而比特币作为一个社会实验,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分两个层面:在代码层面,它可以促成参与者一致记账;在社会运作层面,它可以形成社会化的一致行动。

而在巴菲特、盖茨这些人的“饭桌上”,其实也适用于“拜占庭将军问题”来解释其运行。假如这个饭桌上有51%的人采取一致行动,可以掀桌子,然后瓜分其他人(选择不掀桌子)的财富;反之,如果掀桌子不成,掀桌子的这些人的财富会被其他人瓜分。那么这个饭桌上,能够在富豪榜排上号的,基本都不会参与掀桌子(因为损失大)。而因为拜占庭将军的难题,大面上很难成功掀桌,所以整个饭局运行的结果,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肯定是越来越富有的,这其实也符合我们社会的现实状况。

但是明眼人应该都看得出来,在这个桌上,只要不是排名最靠前的人,都有掀桌子的原始动力。比特币冒出来的时候,刚开始主要是技术极客在玩,后来迅速炒得沸沸扬扬,原因关键就在这里。因为大家发现,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游戏,而且还自带“掀桌子”属性。

为什么顶级富豪都不待见比特币?

对于顶级富豪而言,他们是不会有太多的兴趣去下注带这种属性的东西的,但一些次级富豪或者次次级富豪则有可能投身其中,因为对他们而言,在做好埋伏之后掀了桌子好像也不差,而且两头下注,恰恰也是这类人最擅长的事情。应该说这其实也是比较理性的,所以台面上一片祥和,没有人讨论掀桌子的事情,但是台面下却有人暗暗下注,把它给炒起来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像马云、马化腾这些人都“不待见”比特币,而徐小平、蔡文胜、薛蛮子、陈伟星等人则直接扑了上去。事实上,纵观整个币圈的大佬,包括号称累计万亿身价的“三点钟社群”,大概都处在这么一个“对掀桌子比较有动力”的层次上,因为好像不这么干,他们期望跻身的顶级的那些位置实在是撼不动,这跟技术并没由什么关系。首先是有这种“掀桌子”的需求,然后哪种事情带着这种属性,就会吸引他们。

当然,跟大家认知的差不多,有这种需求的人,更低层次的人更多(比如像我这样的),这说起来就比较悲催了,我其实不大愿意提及,但是很多有这种掀桌子需求的“更低层次人士”,经常因为有这种需求,反而被引入歧途,多次收割。

巴菲特的说法里面,其实是包含了这个意思的,就是说“你看到别人发财然后就杀进去,对着没有价值的东西想发财,结果往往是不亦悲乎”。

一直以来比特币都在坚定不移地走“去中心化”的路线,把“去中心化”摆在第一位,因为这种去中心化特征持续传递出的要掀桌子的感觉,就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掀不掀得了再说,但这种感觉本身就很重要。所以我们能看到,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但大家却不约而同的往同一个方向努力,运作出这么一个效果出来了,于是次级、次次级富豪开始下注,其中一些比较感性的人还主动跳出来摇旗呐喊。

对于巴菲特老爷子而言,他本人一直承认,虽然他是在一个比较公平的环境下凭自身努力致富,但很多人因为没有像他一样的成长环境,只能在第三世界过着穷困的生活。所以他也立下遗嘱,会把身后财产的99%捐赠。

在道德层面来看,巴菲特当然是处于比较高的位置,一直以来是我们很多人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他期望整个社会应该是往“创造价值”的方向去努力,个人凭自身努力改变命运,三观是很正的。

但社会的运行往往不以个人的主观意愿而转移。从概率上讲,不断地会有很多年轻人,因为付出努力(运气不好)却得不到正反馈回报,因此可能会逐步地“黑化”。如果社会不能非常有活力,产生大量的阶层纵向流动机会,那么就会导致“主张激烈的财富再分配”会慢慢积累成为主流。

所以,巴菲特、比尔·盖茨、马云、马化腾们真的是“不待见”比特币吗?或者“比特币是老鼠药”的言论真的是在“抹黑”比特币吗?并不是,他们还说了很多有意义的话,但是很多人并不在意。

一直以来,很多社会中发生的重大变革,我们都经常视而不见,等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才回过来看,却发现自己没有丝毫的参与感。因而抱憾于自己“错过了伟大的机会”。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洞察到并投入到参与社会变革中去,确实是实现阶级跃升的有效途径。但是想要“洞察并投入”需要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微观入里的洞察力,同时还要有多种专业知识的储备。以我自己为例,我曾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就接触过比特币,并且在它很便宜(便宜到很多人不敢想的那种便宜)的时候就买过它。但是那个时候,我显然是无力应对那种“信号”的。

事实上,赵长鹏、郭宏才、帅初·····这些如今人人崇拜的币圈大佬,哪一个不是在很便宜的时候就买了比特币,又在很便宜的时候就卖掉了,然后现在又在“费尽心思”的把自己曾经卖掉的比特币高价买回来。

为什么顶级富豪都不待见比特币?

社会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每每我们觉得习以为常各种细微的变化,其实无时不在透露着社会大变革的信号,而这些“信号”会引发整个社会的巨大变化,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同时也对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机会和风险。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事。要清晰洞察整个社会的全局变革和历史进程,然后找到“如何谋自己安身立命”的一事,是我们普遍缺乏的一课。也就是雷军所说,忙忙碌碌不外乎是用战术的勤劳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很多年轻人经常被灌输以“职业规划”的必要性思想,但我们常常发现,对于已经工作十年二十年的成熟职场人士,甚至在失去工作后,也经常茫然不知所以然。这种人生战略上的缺失,是全面的、普遍的,没有标准的答案。

一个信号的发生是从弱到强,从被动发生,到有人主动放大发生,没有足够庞大的知识积累,是很难捕捉到微弱信号的,只能是视而不见。而当自己接收到强大信号的时候,可能已经是另外一种局面了。

所以,当你时常抱憾于自己“没能抓住某某机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没有铺开知识大网的基础战略做储备,又如何能够洞察并捕捉到这样的机会。也许道听途说,能凑上去热闹一下,但一知半解,很可能会因此掉进别人设计好的网里面,并且成为猎物。

区块链当然是伟大的发明,也当然给像我一样的想要“掀桌子”或者说想要“挪凳子”的人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但是你能看清“机会”在哪里吗?你能清晰的定位自己所处的位置吗?如果不能,又何谈“机会”!

btcfans公众号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Disclaimer:

Previous: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通过法案以允许银行处理加密货币 Next: 消息称 Coinbase 正在洽谈收购资产管理公司 Osprey Funds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