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格尔:论货币的起源(下)

以太坊爱好者 view 5353 2021-3-7 11:36
share to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VI. 论交换媒介的起源 [6]

长久以来,交换现象研究中的老生常谈是,一些商品相比另一些在某些方面较为冷门的商品需求量更大、更持久,且更真切。前者是因为那些能够且愿意购买(traffic)这类商品的人对此有需求,这种需求较为普遍,而且由于这类商品相对稀缺,其需求不一定总能得到满足。此外,对于想要用自己手中的商品换取特定商品的人来说,如果他在市场上出售这类商品,比起出售没有这种优势(至少不可与之媲美)的商品,总是更受人欢迎。如此一来,他不仅可以更加轻松安全地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而且还能够以符合总体经济情况的价格 —— 经济价格 —— 买到,因为他用来交换的商品有较为稳定且普遍的需求。如果有人在市场上出售适销性程度不高的商品,他脑子里最大的念头就是用这种商品来交换自己恰好需要的商品,或者在无法直接达成交易的情况下,交换自己不需要但是比自己手中的商品更具适销性的其他商品。这样一来,他当然无法立即达到交易的最终目的,即,买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商品;但是,他离目标更近了一步。相比于一门心思只想着直接交换,通过一个间接的交换可以确保他能以更加经济的方式实现目标。实际上,这种情况似乎非常普遍。随着人们越来越了解自己的个人利益,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经济利益的指引下,使用注定用于交换的商品(他自己的“商品”)来交换其他同样注定用于交换但适销性更强的商品,无需公约的约束,也无需法律的强迫,甚至无需有一颗照顾公共利益的道德心,(他们自然就会这样做)。

[6]:Cf. my article on “Money” in the Handwurterbuch der Staatswissenschaften (Dictionary of social science), Jena, 1891, iii, p. 730 et seq. —— 原注

随着交易活动涉及的空间范围越来越大,满足物质需求所需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每个人都会在个人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学会精明地使用适销性较弱的商品来交换一类特殊的商品。这类商品除了在特定地区适销性程度很高之外,在任何时间和空间上的适销性程度都很高。这类商品具备一些特征,如,价格高昂、易于运输和适合保存(这与他们稳定且广泛分布的需求相关),以确保赋予其所有者一种能够以经济价格交换到其他一切商品的权利,不仅限于“这里”和“现在”,而是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随着人们越来越了解这些经济上的好处,在时间和空间上适销性程度最高的一类商品在任何一个市场上都有销路。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接受其他人用这类商品来交换自己手中适销性程度较低的商品,而且会欣然接受这样的交换;这种行为,就从灵光一闪的发现,变成了传统,最后变成了经济活动的习惯。它们的优越的适销性,其实根源于所有其它种类的商品的相对更差的适销性,就凭这一点,就足以让它们成为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交换媒介,习惯显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从自身经济利益角度出发,每一个从事交易的人都会用适销性程度低的商品去交换适销性程度高的商品。但是,人们之所以愿意接受一种商品作为交换媒介,是因为他们知道有一些经济主体对这种商品有兴趣,会接受其他人用这种商品来交换他们自己的商品,即使这种商品本身对他们可能完全没用。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认知绝不会同时在全国各地形成。最开始的时候,会先有一小部分经济主体认识到这种商品在交换中的优势,这种优势本身并不取决于这种商品是否是大众认可的交换媒介,而是因为在任何情况下,使用这种商品进行交换的经济主体都会更大程度地接近他的交换目标,从而获得自己真正需要的有用之物。但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是,要想启发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经济利益所在,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知道其他人是如何使用正确的手段来成功保护自身经济利益的。显然,若想让某种商品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一方面要靠那些独具慧眼、能力超群的经济主体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接受,另一方面则要靠很长一段时间内,该商品的适销性程度都要高于其他商品。在此过程中,实践和习惯将大大有助于这种商品(在任何时候都最适销的商品),不仅被许多(最终是所有)经济主体接受,使他们愿意卖出手上不那么适销的商品来交换这种商品;而且,使他们在接受时就已有了可以卖出这种商品的预期。凡是因此被普遍接受成为交换媒介的商品在德语中叫做“Geld(货币)”,是动词“gelten(去支付、去执行)”的名词形式。其他国家则主要根据材质 [7]、形状 [8],甚至种类 [9] 来命名货币。

[7]:希伯来语里的 Keseph(白银)、希腊语里的 argurion(白银)、拉丁文里的 argentum(白银)、法语里的 argent(白银)等等。—— 原注

[8]:英语里的“money”、西班牙语里的“moneda”、葡萄牙语里的“moeda”、法语里的“monnaie”、希伯来语里的“maoth”、阿拉伯语里的“fulus”、希腊语里的“nomisma”等等。—— 原注

[9]:意大利语里的“danaro”、俄语里的“dengi”、波兰语里的“pienondze”、波西米亚语和斯拉夫尼亚语里的“penise”、丹麦语里的“penge”、瑞典语里的“penningar”、匈牙利语里的“pens” 等等 (即,denare = Pfennige = penny)。—— 原注

想用立法的形式建构出交换媒介,使之服务于公共福祉(在这个词最显著的意义上),也不是不可能,这就像制定其他社会制度那样。不过,这并不是货币诞生的唯一方式,也不是主要的方式。我们上文所述的过程还有许多细节要深入挖掘,但如果我们停留在把货币起源的过程称作 “有机的”,或者把货币说成是 “老古董” 或者 “原始时代的产物”,那都是非常片面的。撇开这些陈年谬误,唯一能让我们充分了解货币起源的方式是,学会将社会过程的建立视为一种意料之外的自发性结果,靠的是社会中每个成员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去辨别各商品在适销性程度上的差别 [10]。

[10]:Cf. on this point my Grunsatze der Volkswirtschaftslehre, 1871, p. 250 et seq. —— 原注

VII.如何辨别哪些商品可充当交换媒介

当适销性程度较高的商品成为了“货币”,首先带来的影响就是大幅提高其原本就很高的适销性程度。凡是将适销性程度较低的商品带到市场上去交换另一种商品的经济主体,会更倾向于交换那些可充当货币之用的商品。对于这类人来说,用适销性程度较低的商品去交换类似于货币那样适销性程度最高的商品之后,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等量换得市场上的任何一类商品,这不只是概率较高而已,而是必然会如此。他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喜好和选择来控制这些。Pecuniam habens, habet omnem rem quem vult habere. (译者注:此句为拉丁语。疑为 “有钱能使鬼推磨”。)

另一方面,他们将除货币之外的商品放到市场上出售之时,会发现自己或多或少处于劣势。为了获得对市场上在售商品的同等购买力,他们必须将自己的商品换成货币。他的这种经济上的弱势就体现在:在实现自己的目的之前,他必须先克服一定的困难;但这些困难,对那些已经有钱在手的人的不存在的(或者说已经得到了克服)。

这对实际生活来说意义更大,因为对于那些将适销性程度较低的商品带到市场上交换的人来说,这种困难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其中一部分原因来自不受他自己控制的情况。交易者所持商品的适销性程度越低,在交换时需要让利的可能性就越高,否则只能等待一个能以最优价进行交换的时机。在货币经济时代,如果有人想以除货币之外的任何商品去交换市场上的其他商品,他是不可能立即或在任何预定时间段内以最优价格完成交换的。一个经济主体拿到市场上的商品适销性程度越低,在交换自己的目标商品之时,他的经济地位相比那些持有货币的市场参与者就越低。假设一位拥有大量外科器械的人因为突遭不幸,或是迫于债主的压力,不得不将这批外科器械换成货币。这批外科器械的价格变数很大,不,对于适销性程度如此低的商品来说,天知道最后会卖出什么价。所有此类受制于时间因素的交换,都可称为被迫出售(情急出售,compulsory sales) [11] 。另一个假设是他想用已经成为货币的商品立即交换到市场上的其他商品。他肯定可以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且是以符合总体经济状况的价格交换到。经济行为的惯例,使我们非常自信,自己能够随时以相应于整体经济情形的经济价格,买到市场上的任何商品;以至于我们几乎完全不觉得(考虑到我们需求发生和买到东西的时间),日常中有什么购买行为,算是情急之下要购买(compulsory purchases)。但是,情急之下要卖货则相反,通常使当事人在交换中处于劣势;这就使大家都意识到了这种现象。因此,已经成为货币的商品所具备的特点是,只要我们持有这种商品,就可以随时(在我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控制市场上的任意一种商品,而且通常是以符合当时经济状况的价格。另一方面,由于时间和价格的限制,其它商品则不具有这样的控制力,即使不是截然有别,至少也是相对有别。

[11]:这里解释了为什么情急出售,尤其是商品扣押等情况,通常会对商品所有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基本上,商品的适销性越差,损失也就越大。正确辨别上述情况的非经济性必然会导致对现有法律机制的改革。—— 原注

因此,适销性程度较高的商品在成为货币之后,就在适销性程度上与其他商品拉大了距离。这种差距不再是逐渐拉开的,而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是绝对的。日常惯例和法律在很大程度上与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观念相符,它们从流通性(traffic)的角度将商品分为了两类 —— 一类是成为了货币的商品,另一类是没有成为货币的商品。我们发现,这种差别根本上源于上述商品在适销性程度上的不同 —— 对于现实生活来说,这种差别非常重要,而且会因为国家干预而进一步加剧。而且,这种差别还体现在语言表达上,例如,“货币” 和 “商品” 不同,“购买” 也和 “交换” 有区分。不过,这只是初步地解释了买方相对于卖方的优势地位,虽然我们已经找到了主要原因,但还算不上十分充分。

VIII. 贵金属是如何成为货币的

在不同的地区和时代,适销性程度最高的商品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时期,同一个国家有可能采用不同的商品作为货币;在同一个时期,不同的国家也有可能采用同一种商品作为货币。贵金属之所以能被如今的国家乃至历史上的其他国家视为交换媒介,被生活在先进经济文明下的人们所接受,是因为贵金属在适销性方面远远超过其他商品,同时它们(的属性)也非常契合货币的附属功能。

在文明诞生之初,没有人口中心,也没有对贵金属的强烈欲望和渴求;在原始时代,贵金属因其实用性和特有的观赏性美感成为了塑料和建筑装饰的首选材料,多用于装饰品和容器之流。虽然贵金属天生具有稀缺性,但是它们的地理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相比其他类型的金属更容易提取和加工。此外,贵金属的可供给量在其总需求量中占比太小,以至于总是有较大一部分供给量无法得到满足,至少是无法全部得到满足,供不应求的程度非常高 —— 或多或少地高于那些更加重要、但供给量更多的商品。此外,由于贵金属能够满足各种交换需求,社区中交换效率最高的阶层会想要获得贵金属,因此对贵金属的实际欲求更大。不过,由于贵金属具有很强的可分割性,在个体经济中只需花费很少一部分贵金属就可以满足交换之需,交换效率较低的阶层同样对贵金属有实际欲求。除此之外,贵金属的适销性并没有受到很强的时空限制。一方面,对贵金属的需求在空间分布上没有限制,运输成本相对于实际价值较低;另一方面,贵金属具有极强的耐用性,而且储藏成本较低。在已经超越了初始发展阶段的国民经济中,没有出现过其他像贵金属这样适销性基本不受限制的商品 —— 无论是从个人、数量、空间还是时间角度来说都是如此。毫无疑问的是,早在贵金属成为公认的交换媒介之前,它们就能随时随地满足很多人的实际需求,无论它们在市场上的流通数量是多少。

这就导致了一种情况,对促使贵金属成为货币具有特殊意义。对所有处于这种情况的人来说,只要他们持有贵金属,就可以在一切市场上以任意数量的贵金属随时进行交换,并且随时能以符合总体经济情况的价格,即,经济价格,来进行交换,这是符合适销性标准的。最高效的交易者会想要避免因时机、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而造成的价格波动。相比其他类型的商品,贵金属更能满足他们这一强烈、持久且无所不在的愿望。主要凭借其奢侈性(costliness)、耐用性和保存便利性等特点,贵金属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储值工具,以及贸易活动中最受青睐的商品。

在这些条件下,较为明智的交易者会形成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然后随着这种情况得到更加普遍的理解,每个人都会形成这样一个观念,即,有意拿来交换其他商品的商品要么必须是贵金属,要么必须被交换成贵金属、或能满足自己在这个方向(换成贵金属)的需要的商品。但是,凭借这一功能,贵金属已经成了当下最普遍的交换媒介。换言之,每个人都会试图用自己的商品去交换贵金属,此举通常不是出于消费的目的,完全是因为贵金属首屈一指的适销性,其目的是用换得贵金属去交换会给他们带来直接收益的其他商品。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不是因为意外、国家强制或由交易者自发形成的约定,而是因为人们对自身利益有了了解。因此,一旦贵金属的供应量和交易量变得足够大,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就会接受将贵金属作为货币。同理,一旦有商品成为了货币,其价值就会上涨。

这一发展背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贵金属和其他商品之间交换比率的波动幅度或多或少地低于其他商品之间交换比率的波动 —— 这种稳定性源于贵金属独特的生产、消费和交易情况(常被人称为决定其交易价值的 “内在价值”)。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每个人在成功交换到对自己直接有用的商品之前,首先会选择贵金属作为储备商品,或是将自己已有的商品交换成贵金属。此外,贵金属具有同质性(homogeneity),能够作为偿债的可替代物,因此催生了更容易带来流通性的合约形式;这也极大地提高了贵金属的适销性,使之能够成为货币。最后,贵金属因其独特的颜色、声音和重量具有较高的辨识度,还可以通过打上持久的印记更容易地控制质量和重量;这也极大地提高了贵金属的适销性,促使越来越多地区将贵金属作为货币。

IX. 主权的影响

货币不是由法律产生的。从根源上来讲,货币是社会性的,并非由国家制度决定的。国家权力的制裁是另一个概念。但是,另一方面,在国家的认可和管理下,货币的社会制度已经完善,并且适应了不断演化的贸易所带来的各种不同程度上的需求,就像习惯权利经过了成文法的完善和调整那样。最开始的时候,贵金属也像其他商品那样按照重量计价,在被铸成钱币之后,其固有的高度适销性又得到了大幅提高。国家行政管理机关一方面通过固定的货币制度来覆盖所有价值等级(价值水平);另一方面通过铸造及维护钱币来赢得公众信任,并尽可能防范真实性、重量和纯度相关的风险。上述两点已经成为了公认的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能。

由于(1)有多个商品在竞争成为货币;(2)现行标准在交易中引入了多种不安全因素;(3)必须进行多笔商品交易(才能交换到自己的目标商品),各个国家在交易和付款方式上遭遇了困难,促使(符合法律标准的)某些商品被法律认定为本位货币。而在那些多种商品都被默认、认可为合法支付方式的国家,法律和评估系统也固定了这些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

但是,上述这些措施并没有为贵金属赋予价值,只是完善了它们作为货币的功能。

btcfans公众号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Disclaimer:

Previous: 以太坊或成本轮行情的新龙头 Next: NFT到底能不能改变传统艺术世界?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