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视比特币
无需与残忍的埃克特·巴尔博萨或约翰·西尔弗对决,亦无需直面飞翔的荷兰人、加勒比海的骇浪及亡灵的恐惧,只需撑起自己伊斯帕尼奥拉号的双桅横帆,循着“中本聪”所制的藏宝图,巨大财富便滔滔而来……比特币制造者及其追随者们,为外界所描绘的这一美景,听上去相当美妙。
现实也确似所言。这一由神秘化名基于密码学匿名现金系统“制造”的电子虚拟货币,在各方的合力助推下,诞生5年间,交易价格从2010年6月1比特币兑0.008美元,2011年1月突破1美元,至2013年11月29日最高触及1242美元,“价格直逼黄金”—当天现货黄金价格最高1254美元/盎司。
其间,因拥有比特币而暴富、身家骤增千万美元的故事,屡有浮现。一个互联网虚拟世界的虚拟货币,展示着比金银岛上巨大宝藏还要致命的诱惑,引更多人加入这场挖矿热潮。
暴富梦想外,在不少业界人士眼里,比特币亦是互联网时代一个高效现金系统萌芽与成长的美好未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认为:“这些创新或能孕育一个更快速、安全、高效的支付系统。”
尽管在另一些人眼里,比特币可能是又一个庞氏骗局。
2013年12月,以中国央行要求各金融机构“防范比特币风险”、“不得为比特币交易网站提供支付与清算服务”为标志,比特币正式被纳入中国金融监管范畴,亦因此引发公众更大关注。
“比起影子银行,比特币看上去是一种更难控制的金融交易方式,”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驻会研究员陈懋修博士(Matt Ferchen)在接受财经网采访时评价说。
12月26日,印度全国最大的比特币网站buysellbitco.in宣布,接受当局警示,暂停运营。
住在美国加州的比特币持有者杰夫·霍夫曼(Geoff Hoffman)在接受财经网采访时预测,在政府、银行与虚拟货币间,将有一场长期推挽,“政府能做的,最多是使比特币的流通变得非常困难,我不认为政府能阻止其发展。”
央行冷水浴
12月16日,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约谈银行、支付宝、财付通等机构负责人,要求银行、支付机构不得为比特币交易网站提供支付与清算服务。此前的12月5日,中国央行等五部门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业务。
中国央行指出,比特币非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非真正意义的货币,从性质上看,“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在风险警示中,中国央行指出,比特币存在着“较高的投机风险”和“较高的洗钱风险”, “比特币的相关交易市场仍处自发状态,可能存在交易对手方风险、资金安全风险和清算结算环节的风险等,投资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同时,“由于比特币交易具有匿名性和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其资金流向难以监测,为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提供了便利”。
在中国央行此次表态前,中国已成全球比特币交易最重要市场。BitCoinAverage网站12月1日数据显示,以人民币结算的比特币交易总量,占全球比特币交易总量的61.73%。
12月18日,一度成为全球最大比特币交易平台的比特币中国,暂停人民币充值,提现功能正常,但提现后可能无法再次参与平台交易。另一家比特币交易平台OKCOIN同日亦做出类似决定,关闭第三方充值通道。
至此,在中国,比特币作为一种投资渠道基本被阻。12月18日当天,人民币交易在所有比特币日交易额中所占比例,由此前最高的78%,骤降至33%。
比特币交易价格亦应声而落。12月18日这天,1比特币交易价格最低跌至330美元,2天内跌幅超60%。
陈懋修博士在接受财经网记者采访时认为,若中国政府不管制比特币交易,才会令他震惊,“在金融领域,中国对于任何非政府主导的事物都十分警惕。”
陈懋修博士表示, 比特币在中国走红,部分源于与中国投资渠道相对匮乏,所以,某种投资方式一旦曝光过度,很多人就会一拥而上,而一旦投资失利,人们就变得很愤怒,政府这时就不得不对人们的愤怒作出交代,“看来,未来中国还需要进一步的经济结构和制度改革”。
路透评论作者爱德华·哈达斯(Edward Hadas)认为,中国官方刚开始关注比特币,其价格下跌远未到头。
同样加强对比特币监管的还有印度政府。据VentureBeat报道,12月26日,印度全国最大的比特币网站buysellbitco.in宣布,接受当局警示,暂停运营。印度执法部门认为,buysellbitco.in违反了外汇管理法案相关规定,并于当天突击搜查了其运营公司Mahim Gupta的住所。
在暂停运营前,BuySellBitCo.in每月处理约1200万卢比(约合19.36万美元)的交易。
此前,12月24日,继6月发布比特币违法警示后,印度央行再次警告民众,不要购买和交易比特币。
与中国央行的决定类似,印度央行并未完全禁止比特币,只是指出,比特币可能存在潜在法律风险。
“中国政府已在探索放松金融管制,开始讨论人民币国际化,并在上海设立自贸区,但依旧对银行和金融领域保持高度警惕。比起影子银行,比特币看上去是一种更难控制的金融交易方式,若中国政府不管制比特币交易,才会令我震惊。”陈懋修对财经网记者说。
陈懋修认为,全球许多国家政府,都对比特币持警惕态度,只是中国政府尤为明显,“在金融领域,中国当局对于任何非政府主导的事物都十分警惕。”
在陈懋修看来,任何货币和金融交易,更多是基于信任而非实体经济。他认为,各国央行在过去20至30年,都十分努力地企图实现独立政策,这样当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时,央行才能取信于民,中国央行自不例外,“比起其他主要经济体(德国和日本除外),在中国的金融系统中,银行占据更大的主导地位。而且,中国存在资本管控,这使得像比特币这样的替代性货币,对金融控制的威胁比其他经济体更加大。”
危险美杜莎
2008年11月,在一家密码学网站的邮件组列表中,出现了一篇署名Satoshi Nakamoto(中本聪)、题为《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币:一种P2P电子现金系统)》的在线论文,定义了比特币P2P电子现金系统。2009年1月3日,中本聪挖掘了最初始的50个比特币。
作为一种P2P形式的电子虚拟货币,比特币被认为是有史以来第一种进入实践的匿名现金系统。它由计算机生成的复杂代码组成,脱离于任何一家中央银行,由网络节点计算生成,无集中发行者,甚至无须银行系统参与,只需接入互联网,便可自由挖掘、购买、出售和收取,交易过程中外人无法辨认用户身份。其发行上限,在发明之初即被固定为2100万个,其设计者亦无法更改。
这一诞生至今刚5年的虚拟货币,2010年中开始进入交易者视野,当年6月,在5天内,1比特币交易价格从0.008美元,飙升至0.08美元。2011年1月,1比特币交易价格突破1美元。
互联网大众对比特币逐渐持积极接纳态度,令比特币逐渐成为一场热门游戏。
2010年,比特币用户“拉斯洛(laszlo)”实现了现实世界有史以来第一笔比特币交易,TA花费10000比特币购买了2只匹萨。
两年多后的2012年10月,BitPay发布报告说,超过1000家商户通过他们的支付系统来接收比特币付款。
进入2013年,比特币在美国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追逐,热潮逐渐向全球转移,其交易价格遂如搭运载火箭。
2013年3月,加拿大自由党宣布,开始接受比特币。2013年4月,美国第三大党自由党在其官方网站上开始接受比特币作为政治捐助;海盗湾、EZTV等亦开始接受比特币捐款。
2003年11月初,1比特币兑200美元,至11月27日突破1000美元,11月29日触及1比特币兑1242美元高位,而当天现货黄金价格最高为1254美元/盎司,致民间热议,“比特币价直逼黄金”。
美杜莎绝美,却须慎近。各国政府及央行,普遍并不否认比特币创新一面,未予禁止甚或承认其合法地位的同时,而对其交易与未来,持温和警惕态度。
2013年8月8日,比特币被美国德州联邦法官赫什(Hirsh)裁定为合法货币,受《联邦证券法》监管。
2013年8月19日,德国财政部宣布,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货币,可在该国境内,被用来交易支付,成为全球首个正式认可比特币合法身份的国家。但德国财政部并未定义比特币是外汇还是电子货币,只是称其为“私人货币”,可用于“多边结算”。
10月2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逮捕了仅使用比特币进行交易的网站The Silk Road的站长罗斯·乌布利希。The Silk Road被关闭,罗斯·乌布利希持有的时价3600万美元的比特币被没收。FBI称,罗斯·乌布利希设计了一套异常复杂的避免追踪交易记录的程序,使该网站短时间内成为一处臭名昭著的毒品及军火交易黑市。
11月18日和19日,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和银行委员会分别就电子虚拟货币对政府和社会带来的“希望与风险”召开听证会。听证会认为,虚拟货币需接受金融监管机构及其他政府机构更多监管,但同时表示,对The Silk Road违法交易的打击仅为个案,美国并未将The Silk Road的违法行为视作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世界的主流。
12月,挪威税务局声明,不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地位,但认为它是“财产”,收益纳入财产税范围,商务交易中使用比特币适用销售税则。
同月,欧盟银行业管理局警告,比特币缺乏“消费者权益保护”。
《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12月24日引述多家美国银行高管的说法,因担心虚拟货币公司可能触犯反洗钱法或从事非法活动,贷款机构在与这些企业打交道时会十分谨慎。
隐灵
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被认为是比特币的发明人,至今匿名。此前有关其身份的各种猜测,均被否认或未获证实。外界普遍认为,TA只是一群比特币发明与推动者的化名符号。
Satoshi Nakamoto是一个日本名字,“Satoshi”通常意指“聪慧”、“机敏”;“Naka”意为“内幕”、“私密关系”;“moto”意为“初始”。
业界推测,中本聪目前拥有约100万个比特币,按2013年12月比特币的常规交易价计算,市值约11亿美元。
住在美国加州的杰夫·霍夫曼(Geoff Hoffman),是位比特币持有者。几乎从比特币一出现,霍夫曼就密切关注,他把比特币持有者分为三类:使用者、投资者和技术爱好者。
在接受财经网电子邮件采访时,霍夫曼认为,对使用者来说,比特币提供了一种能避开银行和手续费,半匿名,在世界任何地方与任何人进行交易的方式,“人们普遍对美元、欧元失去信心,人民币又无法在国际上大面积使用,很多人渴望找到一种非官方的替代性货币,这样他们能很安心地把钱放在家里而非放在银行。”
在专栏评论作者大卫·韦德纳(David Weidner)看来,比特币的使用者,实际上是一些金本位信奉者,他们相信,恶性通货膨胀即将到来,需要囤积比特币,来防范这种通胀,“他们不信美联储,不信政府,不信任何央行。”
“对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是为从中获利,也希望其继续升值。但比特币价格的波动,对使用者和投资者的影响并不相同,”霍夫曼对财经网表示,在10分钟内,投资者可以购买价值100美元的比特币,然后出手,兑出100美元现金,而如果是使用比特币为媒介进行交换和流通,那么它价值1美元还是100美元并不那么重要。
“我认为有两种形式的货币,一种是现实政府发行的货币,一种是人们同意其有价值的货币,比如黄金。比特币就是第二种类型,只要人们还认为其有用,就会有价值。”霍夫曼分析。
现在某政策性银行任职的佟刚,在其为媒体撰写的一篇评论中,对此持不同看法,“货币的背后是主权信用背书,又因各国主权的独立性产生汇率。只要比特币未取代所有现存货币,便需考虑比特币与现有法定货币间的汇率问题。”
佟刚在其评论中认为,“比特币的匿名性,使其可能被广泛运用于洗钱、违禁物品交易。排除了比特币的法定货币性质,货币监管当局便难以插手比特币交易。交易背景问题,亦为其他监管机关以国家安全为由进行管制,留下足够发挥空间。”
推挽未来路
11月18日,在美国参议院的听证会前,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致参议院的一封公开信中写道:“尽管该领域的类似创新可能带来与执法和监管风险,但其亦可能提供远景承诺,特别地,若这些创新能孕育一个更快速、安全、高效的支付系统。联储目前广泛关注虚拟货币或其他支付系统创新,但是,联储尚无介入监管的必然权力,除非这种虚拟货币是由联储监管的银行组织发行、结算或纠纷处理。”
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11月20日在公开场合表达了类似观点。易纲认为,从中国央行角度,近期不可能承认比特币的合法性,但是,“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买卖行为,普通民众拥有参与的自由。”
亦有持不同意见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在其《纽约时报》上的专栏中表示:“我们建立一个货币制度的初衷,不是要使那些持有货币的人变得富有,而是使交易变得便利,让整个经济体获益。而这些,比特币都未能带给我们。”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研究员杨涛在《人民日报》上撰稿认为:“只要国家的边界没有消失,还需政府的权威支撑社会交易,作为最后贷款人的央行仍然存在,真正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就不可能占据主流地位。比特币充其量只能成为某个互联网飞地或乌托邦式的实验品。”
争论之余,类似实验仍在继续。12月10日,摩根大通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一项类似比特币的虚拟支付系统专利。专利申请文件显示,该支付系统具有匿名电子支付功能,无需支付任何附加费用。
经济学人智库首席分析师杰森·萨姆纳(Jason Sumner)在接受财经网采访时认为,伯南克、摩根大通和中国政府的行动,在某种程度上,都像是一种等待和观望策略,“中国政府的措施被视为最激进,即便如此,他们仍未禁止个人小范围交易比特币。对公众来说,缺乏对比特币的认识,是阻止比特币成为主流的原因。”
12月14日,“三亚·财经国际论坛”期间,IMF副总裁朱民对财经网表示,中国政府对比特币的政策还是很温和的,“比特币交易取决于当事人间的愿望,只要当事人愿意,法律上可以交易,只是在中国不能作为官方流通方式,但它同样是一种新货币。”
对于比特币面临的障碍,霍夫曼认为:“要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支付系统,最大的挑战并非来自技术,而是人们对虚拟货币的信心和法律规范的缺失。”
霍夫曼预测,在政府、银行与虚拟货币间,将有一场长期推挽,因为政府无法控制虚拟货币,“政府能做的,最多是使比特币的流通变得非常困难,但我不认为政府能阻止其发展。一个可能就是,那些接受了比特币的国家和地区,为世界做试点。这些国家,将成为各国观望的对象,若比特币在这些地方发挥良性作用并很受欢迎,其他国家可能会更愿意接受比特币。”
杰森·萨姆纳持类似乐观态度:“目前比特币尚无法成为一个安全的交易平台和支付手段,但我们看到,至少各国政府和机构,已开始严肃对待比特币。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