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模式:一场四线城市的产业区块链“破局”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到“区块链之城”,娄底作为一个四线城市探索形成的娄底模式,对其他正探索区块链产业发展路径的城市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10·24”讲话以来,区块链产业在中国迎来加速发展阶段。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和国际形势的动荡虽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但区块链产业的前进步伐却没有因此而放慢。加上新基建力度的政策助推,更是让区块链成为各地政府2020年的布局着力点。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有22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将区块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超过17个省市出台明确的区块链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区块链的政策春风,在这一年几乎吹遍全国。
而在各省市的区块链竞速中,除了北京、杭州、广州等头部城市的亮眼表现,一些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并不占优势的非头部城市也悄然立上潮头。其中,四线城市娄底的表现堪称“逆袭”,短短数年时间里就走出了“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一平台多应用”的区块链产业发展模式。
这一城市区块链发展模式,如今被称为“娄底模式”。而娄底,也因此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链城”。
从全国和全产业来看,产业区块链现阶段尚处于发展早期,整个行业亟需成功的实践范例和经验证的发展路径,探索出一个更具经济和社会效益、更适宜于在普通城市推广复制的区块链应用发展模式。
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研究机构,01区块链一直持续跟踪国内产业区块链发展进程。娄底模式作为国内区块链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范例,其发展路径对于广大三四线城市而言或存在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日,01区块链与娄底模式的关键参与者和推动者进行深度对话,以期全面解读娄底模式及其成因、成效和潜力,并进一步探讨娄底模式在不同城市复制的可能性以及对区块链产业发展的可借鉴之处。
四线城市的区块链“逆袭”
在产业层面,2020年的关键词之一必然属于“区块链”。
而在全国区块链发展竞速中,光环也不再仅仅聚焦于北上广深杭等头部城市。被誉为“湘中明珠”的湖南省地级市娄底,虽然是一个在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都不具备明显优势的四线城市,却在区块链领域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今年2月27日,湖南省第一个省级区块链产业园正式落户湖南娄底市,这也是国内第一家由官方批准设立的区块链产业园。这一动作将低调发展区块链数年的娄底市拱出了水面。
回看娄底的区块链发展历程就会发现,这座城市早在2016年底就开始了对区块链应用的探索。而那时国内很多其他城市还未意识到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和这项技术未来数年可能引发的变革。毕竟彼时区块链的应用价值,除了炒作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外,尚没有更多实质性进展。
而娄底之所以这么早就关注区块链,也与娄底当时所处的经济市场环境直接相关。
时间回到2014年,一场由民间借贷市场导致的信用风波席卷了娄底。
当时,娄底市数十家企业先后停付本息,导致民间借贷市场快速“崩盘”。据市金融办统计,那时候全市民间借贷资金规模400亿左右,其中约有118亿资金都出现了问题,涉及73家企业。而在所有问题企业中,从事实体产业的企业占了90%。这一风波导致娄底城市信用体系严重受损,一些娄底市民甚至选择将存款存在长沙,很多地方对娄底籍企业只接受现款交易。如何迅速重构城市信用体系,成了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
在寻求信用重建的过程中,区块链技术引起了娄底市领导的兴趣。在行业孕育之初,娄底市领导已经系统研读了区块链白皮书,对区块链技术及应用前景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敏锐地察觉到区块链技术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建构城市信任体系方面的巨大价值。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区块链技术首次被列入《国家信息化规划》。在这之后,国家愈加重视区块链产业发展。如今回头看,正是娄底市政府在区块链认知方面的“先发优势”,让娄底与国家层面在时间表上保持高度一致,甚至有些超前。
而凭借对区块链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重视,娄底在区块链竞速中占据了先机,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2016年开始,娄底市开始陆续发布多份与区块链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
2016年,娄底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区块链领导小组,并邀请有关专家编制了《娄底市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规划》。
2017年5月,娄底市专门召开项目对接洽谈会,出台《娄底市打造国家级区块链研究和应用示范区的方案》。
2018年1月19日,娄底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懿文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区块链技术应用创建试点工作,并强调要让区块链的技术应用更好地促进娄底经济社会发展。
2019年初,娄底市编制了《娄底市区块链产业发展规划》。
市级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使得区块链产业发展中最为核心的数据共享问题与应用场景开发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在2016年之后的数年内,娄底市完成了全国第一张不动产区块链电子凭证、全国第一条政务联盟链、全省第一个正式挂牌的区块链产业园区等多个全国“第一”。
诸多成就背后,是娄底市要打造“区块链之城”的雄心。而区块链产业的发展,也正在回馈着这座城市。
今年12月初,湖南省娄底市万宝新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肖雄杰在一次会议上报告了娄底市区块链应用的运行情况。据其介绍,目前娄底市不动产区块链信息共享平台、工商税务区块链登记服务平台等6个项目上线运行。对于娄底市市民而言,现在在线办理抵押业务只需6小时。另外,工商税务区块链登记服务平台完成了近200家个体工商户登记,为娄底市新增纳税近4000万元。
尽管从经济发展指标来看,在湖南14个地市中,娄底表现并不出彩。据湖南省统计局数据,2019年湖南各地市GDP排名中,娄底市排名11,GDP数额为1640.58亿元,约为长沙的1/7,名义增速为6.5%,人均GDP4.17万元,排名第8。但如今,娄底却与省会长沙一起,成为驱动湖南省的区块链产业发展的两大主力城市。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到“区块链之城”,娄底作为一个四线城市探索形成了硕果累累的娄底模式,这对其他正探索区块链产业发展路径的城市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那么,娄底模式到底是什么?又该如何看待娄底模式的价值和值得借鉴之处?
娄底模式:破解数据共享和场景开发之困
了解娄底模式,链城数科(全称:湖南链城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企业。作为区块链领域龙头企业趣链科技与娄底市链城基金联合成立的区块链公司,链城数科正是娄底模式的核心推动者之一。
区块链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同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解决的更多是信息传递的效率问题,区块链解决的核心是A到B之间的信任问题,要解决的不仅仅是生产力,也包括生产关系的问题。而改变生产关系必须是顶层自上而下发起,换言之,政府层面的推动在其中的作用甚为关键。
谈及链城数科落地娄底的选择,链城数科董事长金国军表示,是娄底市政府对区块链产业的认知先进性和支持力度,吸引了趣链科技。2019年9月26日,链城数科正式成立,入驻娄底区块链产业园区,与娄底市政府全面开展合作。
在金国军看来,区块链产业发展的娄底模式,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从区域产业发展维度来看,娄底模式是一种由政府自上而下带动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下,政府通过优先开放应用场景、创新开放政务数据以及提供基础技术平台(包括城市数据基础服务平台以及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以政策引领产业发展的方式推动区块链应用落地。从链城数科与娄底市政府的合作层面来看,娄底模式指的是“一平台多应用”,即以平台服务多应用构建生态体系的模式。
金国军介绍道,娄底模式的发展有三个关键要素:首先是顶层规划先行,娄底市对整个区块链产业发展做了一个较为完善的顶层规划;其次是构建基础平台,即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平台,尤其是城市数据基础服务平台;然后再以平台促应用,推动产业发展。
娄底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其解决了区块链产业发展最为关键的两大困难:数据共享和场景开发。
1、娄底模式解决数据共享之困
目前,娄底市在创新数据开放共享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政务数据的开放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早在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重大工程的通知》,提出要将政务数据作为一种关键要素向企业开放。但在实际业务推进过程中,各政府部门间的“数据藩篱“、“数据孤岛”依旧严重,无论是出于数据安全考虑还是利益分配关系的考虑,不愿开放、不敢开放的情况并不罕见。
尽管如此,过去数年里,在各方推动下政务数据开放还是有了长足进展,至少政务数据开放平台的数量开始明显变多。根据复旦大学联合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开放数林指数”和《2020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2017年副省级城市加上地级市,一共拥有20个数据开放平台,2018年56个,到了2019年,这个数量跃升到了102个。
不过,数据开放平台是建起来了,但数据要素却始终未能真正实现在不同部门间高效安全的流转,更别提后续的数据确权、定价、交易等流程。
而区块链技术可能是目前解决数据共享流转难题的有效途径。正如链城数科总经理、趣链科技联合创始人兼副总经理尹可挺所说,区块链最有应用价值的领域之一就是数据治理,使数据价值充分发挥。
通过构建一个城市级的区块链数据平台,娄底市正在将各类政务数据与公共数据资源快速整合,并通过有序开放,解决政务场景中最难的数据共享关卡。
基于城市数据基础服务平台,娄底解决了数据共享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的就是“数据不动模型动”的技术方案。简单来说,娄底城市数据基础服务平台可以通过链上共享模式给不同政府部门提供数据计算模型,当需求方的需求出现,可向数据所有方提出共享请求;数据所有部门无需共享源数据,只需要利用链上计算模型在本地库完成安全计算后,将数据结果反馈给平台与需求方即可。
在这个过程中,数据可用不可见,大大消除各方对数据隐私安全的顾虑,同时区块链技术也能进一步加强多方协作效率,确保数据共享的安全可信。
链城数科咨询总监汤泉在接受01区块链调研访谈时也强调,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保证数据没有出库,符合安全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数据的可信协查、联动,弥补了现有的集中式大数据共享模式固有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消除了数据提供方的数据权属顾虑,实现了低成本地集成现有系统构建数据共享模式。
在保障安全之外,城市数据基础服务平台还构建了相关机制,为数据要素的价值变现提供了可能。据了解,目前娄底城市数据基础服务平台已经接入了九大政府部门的数据,而未来也可能有越来越多的商业机构,加入到娄底城市数据基础服务平台生态建设中。
不同于政务等公共数据,商业机构在经营中积累的各类业务数据其实更难也更不愿共享,因为其中涉及到的商业价值和利益关系更为直接和复杂。相比共享,数据要素的交易对商业机构更具吸引力。所以娄底城市数据基础服务平台在实现数据安全共享之外,也设置了数据确权、定价、交易等功能,为数据供需双方能在链上完成数据要素的交易流转提供了可能,进一步增加数据共享平台的可用性。
2、娄底模式解决场景开发之困
场景开发难是区块链行业的共识。
相较于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区块链企业更关注的始终是场景。溪塔科技CEO王晓亮此前在与01区块链的沟通中就曾指出,虽然政策层面看到很多补贴,但如果将补贴变成开放项目,让企业更多参与政务等场景合作会更直接有效,更具吸引力。
在娄底区块链发展过程中,娄底政府就开放了诸多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实践场景,解决了区块链企业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国内很多地方政府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在积极推动场景开放共建。但娄底在这方面仍有优势,这优势体现在场景开放的广度、深度与持续度上。
2018年5月娄底区块链产业园挂牌成立之后,娄底就主要围绕“区块链+政务服务”,“区块链+金融服务”,“区块链+民生建设”,“区块链+智慧城市建设”等四大应用方向持续推进应用落地。
目前,娄底市已研发了不动产区块链信息共享平台、工商税务区块链登记服务平台、区块链国有资金竞争性存放平台等多个区块链应用平台。
未来,娄底还将打造新一代招投标应用平台、食品药品安全应用平台、场外股权登记流转平台、区块链医疗保障一站式平台等多个区块链业务应用平台,进一步加速娄底的“链化”进程。
表:娄底市开发的区块链应用平台
资料来源:网络公开资料整理,01区块链
综合来看,娄底模式对区块链产业发展带来的创新性启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在发展区块链产业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是对于在资金、人才、产业基础等方面并没有优势的城市来说,政府在其中如何供给场景和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娄底市给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二是数据分布式共享的创新,娄底模式提供了在数据综合利用方面的不同思路。不同于其他地方搞数据的物理大集中,娄底提供了数据逻辑大集中的新思路(数据的集中式治理与分布式治理相结合),有效解决了数据集中治理模式可能带来的高成本与安全隐患。
复制娄底,有没有可能?
娄底模式从设计之初,就心怀在其他城市复制的使命意识。金国军表示,娄底模式是要成为适用于60%甚至80%以上城市的通用模式,要用相对较低的成本和相对合理的投入,高性价比地来解决大多数城市的数据综合利用问题。
那么,复制娄底模式的可能性有多大?成功复制又要具备哪些关键要素?
金国军指出,娄底模式最初的设计考量是按照一个省域进行的,只不过实践时放在娄底这个地级市先行先试。未来,80%的地级市甚至绝大多数省份都可以复制娄底模式。
但他也强调,娄底模式的复制成功与否,最核心在于当地政府的核心决策层能否真正认识区块链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治理的价值和作用,是否有足够的决心去坚持发展区块链。毕竟相较于其他能快速带来GDP效益的产业,区块链产业目前仍处于技术投入阶段,短期内可能难以带来大规模的收益。
金国军表示,在不远的未来,娄底模式将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在那之后,80%或者至少60%以上的城市,只要核心决策者有决心,就可能推动复制娄底的区块链发展模式。
当然,复制模式也存在挑战。不同城市的情况和需求或多或少都存在差异,简单复制显然并不可取。另外,当前的娄底模式仅是一个四线城市的区块链实践范例,当其被移植到其他一二线城市甚至覆盖某个省域时,在数据体量和业务流程都变得更加复杂的情况下,是否会出现新问题也尚难以预知。
更重要的是,随着参与主体增大和数据体量膨胀,技术问题反而可能不再是关键,非技术因素可能会是掣肘一个城市区块链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如何制定合理运行机制,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才是推动区块链大规模应用的核心课题。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