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再次疯狂暴涨,入手还是离手?
核心观点:
1、比特币是一个跳脱于原有金融体系的存在,刚好满足了金融机构对冲系统性风险的需求。
2、与传统金融相比,比特币的盘子太小了,它高波动、高风险,不确定性特别强。
3、以前有一个大跌很多人心态上就崩溃了,就睡不着觉了,但是现在也适应了,因为比特币就是非常飘忽、上上下下的,波动率极高。
比特币大涨背后的原因
郑怀舟:截至到12月27号,比特币的价格最高触及到2.8万美元,整个比特币的市值相当于3.4万亿人民币,比贵州茅台要高出10000亿,相当于5个恒瑞医药,10个中金公司,20个云南白药。
郝方舟:比特币的交易市场跟A股不太一样,有很多的因素都会影响到价格表现。这次价格上涨背后的第一个因素就是宏观层面上,今年的经济环境整体是高通胀、低增长,疫情的影响让很多传统投资方式变得不确定,有一些大体量的基金会有避险的需求,转向黄金或者比特币。加上全球央行放水,有整体向数字化、全球化以及科技类转移的趋势,散户可能会有风险焦虑,这样就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数字货币。例如10天前,美国国会通过了9000亿美元的新冠救助法案,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会给市场更高的通胀预期。
第二个因素是数字资产行业内部的变化。今年,各国的央行数字货币走得更近,而且有更多的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大厂开始来用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比如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星展推出了一些与货币相关的支付服务。此外,去中心化金融(DeFi)这几年爆火,也导致比特币的链上锁仓量多,锁仓多就代表着变相减少了流通盘。
第三是专门细化到比特币上,今年和往年最大的不同是供需有所变化。从供给上来看,比特币在今年5月份完成了第3次产量减半,减半最早的时候是写在白皮书里的一种设定,因为比特币总量有限,减半代表着它通缩的属性,会以4年为一个周期控制生产速度。目前是平均每10分钟生产6.25枚比特币,而在今年5月份之前是12.5枚,在4年之前是20枚,最早的时候是50枚,从中长期的趋势性来看,减半会促使价格加倍。
从需求上来看,最早的比特币只是像极客或者是一些小众圈子里的游戏,后来被用到了很多灰色产业里,比如说洗钱甚至是暗网支付等。到后来很多跨境支付的场景也会用到,再到今天是混杂了平息、收藏、避险等,会有更广泛的金融价值。今年不太一样的是美国很大的一个信投公司——灰度,做了一个产品叫做比特币信托,会给大家一个数量在比特币市场去收购,把这些比特币存在托管机构之后,发行对应的信托基金份额,相当于把抛压转移给了二级市场。有了这个产品,灰度背后的华尔街传统金融机构和真正的“大钱”就有了合格的渠道来投资数字货币市场。而且不只是灰度一家,像美国保险巨头万通人寿保险公司、商业分析公司Micro Strategy等,很多机构都在疯狂地买入比特币。这些机构是有另类投资、多元化配置资金以及对冲系统性风险需求的,比特币是一个跳脱于原有金融体系的存在,刚好满足了这个需求。在机构进场之后,散户也会跟进。
比特币的未来空间
郝方舟:与传统金融相比,比特币的盘子太小了,它高波动、高风险,不确定性特别强,所以说只涨不跌显然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短期之内有很大的回调的可能。不过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行业里的人还是长期看涨的。
从金融原理上来说不管是涨还是跌,其实都是在让供需达到一个平衡,让价格回到公允的状态。但是币圈的人会比较希望上涨一些,这也是市场里面一个有趣的地方,这些持有者的看涨情绪和标的上涨之间是互为因果的,持币的人越乐观就越倾向于囤币,这就进一步刺激了比价向上。这种乐观不是盲目的乐观,还是有一些依据的。除了大市场从基本面以及中长期趋势上的判断以外,比特币在短期或者中期之内也有很多的指标和估值方式,有一些是照搬传统股市的,像K线理论,均线理论,怎么看筹码、PE、估值等,但比特币也有一些自己独有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判断在未来的短期内,比如24小时、48小时大概会落在哪一个概率区间里面。比特币发展到如今的阶段也不止是现货买卖,还有我们戏称为是“零级市场”的挖矿行业,它在支撑着铸币环节和网络安全的稳定性,类似于一个比较稳固的柱体,发展到现在还有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品,比如说期货期权、借贷以及保险,这些衍生品行业的移动也会影响到现货价值。短期之内很难讲,但是长期和趋势性的指标以及大逻辑都暗示比特币会在未来不断地打破历史最高纪录,所以我们还是对这件事情充满了乐观情绪。不过,这是我个人的判断方法,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次行情与三年前的同与异?
郑怀舟:2017年,比特币也一度创下了1.97万美元的历史新高,随即就暴跌了近70%,这次行情和2017年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郝方舟:刚好我是在那个时间开始接触整个数字货币行业,对于那件事情印象还比较深刻,当时持币者或者是做另类投资的机构情绪都非常地崩溃,因为很少有一个标的在两天的时间之内,有这么大的回撤,暴跌了70%左右。
按时间维度去对比三年前和现在,一是世界不一样了,在宏观上有疫情,有很多的央行放水。二是参与者的结构也不一样了,最早的时候是很多的散户,现在市场已经逐渐以机构为主了。散户和机构背后有不一样的投资目的、有不一样的投资策略,也有不一样的投资工具和手段。此外,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行业,在这三年里进化也是很大的,这个行业的中心、项目发展的故事、一些常规的玩法、成熟度以及基础组件都已经非常不一样了。
经过这三年的淘沙,行业会比以前正经了一些,玩法也更高级了。今年数字货币领域也有很多的热点,比如去中心化金融的崛起等。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我感觉,这些“老韭菜”的心态会不太一样,大家见过风浪,就会不同。以前一个大跌会让很多人心态崩了,但是现在也适应了,因为比特币就是非常飘忽、上上下下的,波动率极高。而且比特币也总是被判死刑,经常有经济学家或者是以巴菲特为代表的投资大佬说比特币并不是他所看好的比较理想的标的,既不能做一个好的货币,在收藏性上也不像黄金这么稳固。不过杀不死的东西只会让它变得更强大,比特币也是这样,在大佬说比特币下跌之后会不行、会崩溃的几千次之后,还是体现出了非常坚固的韧性。
相同的地方就是比特币整体的设定,无论是这种共识,还是它每4年减半的这种周期属性,这些大逻辑是没有变的。此外,比特币依然很年轻,2009年1月份它有了第一枚产物,刚10年的势头,是很年轻的状态,持有者也很少,知道它的人在资本市场的占比也极低,所以无论大家在估值的时候对标黄金还是茅台,对标特定的某家公司、证券甚至是某个行业场景的市值,比特币未来的成长空间都是巨大的。
如何看待比特币的风险
郝方舟:比特币一直都有下跌的可能。今年其实已经经历过一次很恐怖的回撤了,行业内部叫“三一二”,就是3月12日,一天从高点的7900多掉到了低位5500,然后第二天继续跌到了3800。那时候很多业内的人士都很慌,持币者也有一点心灰意冷,但是在这种大起大落的趋势里,我们能看到比较好的现象就是这刚刚好是历史的高位,也就代表了那些拿现货的人无论是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进场,账面上都是浮盈的,矿业和交易市场之间是能够相互形成价格反馈的。
郑怀舟:如果是投资比特币有哪些风险是需要始终重视的?
郝方舟:比特币和我们投股票、黄金和外汇一样,它是一种投资。这个投资是区分于银行理财和货币基金这种产品的,投资比特币的风险非常高。管理好风险就要识别出来这个市场是什么,这个标的都有哪些风险,也要知道有哪些工具可以供你所用去规避掉、去对冲掉。
另外,也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和偏好,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太一样。我们身边大部分人冲进来,一是因为新闻,看到“比特币暴涨”上热搜了,二是很多人做投资决策的来源就是身边的朋友,他最近好像炒什么股票赚了,那我也投点,没有特别考虑到信息对称度、自己的使用情况以及滞后性,投资目标也不是很清晰。所以,无论是做什么样的投资,都要明白自己的投资目的是什么,多学一学风控的手段,掌握一下投资知识,多了解才不容易出问题。
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的本质区别
郝方舟:先看价格。央行发行的这种数字人民币和我们平时使用的实物人民币一样,不会有价值上的波动。但是比特币的K线是非常刺激的,并且它是有一点独立于现实世界、独立于实体经济的一套体系,不是很适合去切入到数字人民币这种强地域性、现金类的支付场景。
再看普通人的使用体验,据我所知,数字人民币主要是嵌套在网银、数字银行或者是一些支付渠道里面,我们可以在这里查余额、领红包、领消费券,甚至未来有一些试点地区公务人员的工资也是从这个系统里去走数字人民币。不过数字人民币不能做理财投资或者升值,因为这些规则是上级来定的。和数字人民币不太一样,比特币是存在链的,为了贴近大家在传统互联网上的体验,很多钱包会选择托管的方式,把一套很复杂的体系转移成我们相对熟悉的帐户密码体系,把比较反人性的私钥、公钥这样一大长串的密码翻译成一个好记的词或者是密码。
从背书上来看,数字人民币是国家背书的,是从上至下发放的,强监管。而比特币主要依靠的是代码、密码学和货币设计,它的价格是由市场行为来决定的。
再来看技术上,数字人民币在市面上没有多少人了解,它本质上是一个涉密的项目,它很多开发的技术细节都没有被公开披露过,我们目前都不太知道,但比特币是开源的,它的白皮书、客户端就放在那儿,稍微懂点技术的,甚至可以去复制出来另外一个比特币。
从使用场景看,比特币目前不是很实用,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拿它投资、储值,并不会有多少人真的用它来消费。而银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是会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里的,未来的线下支付,或者是在电商上购物,都是可以用得到的。
微信、支付宝VS比特币
郑怀舟:现在支付宝与微信已经变成了一个数字支付的巨大的通道,蚂蚁也在做蚂蚁区块链的技术,如果微信和支付宝能够做出区块链的技术,把它们的通道转移到链上或者变成一个数字货币,未来支付宝与微信会不会在数字货币上面挑战央行的数字货币?
郝方舟:支付宝、微信目前适用的场景往往是小额的日常消费或者是C2C、C2B之间的支付,它和比特币的场景离得稍微远一点。
我们可以重点说一说支付宝、微信和央行数字人民币之间的关系。铸币权肯定是拿在国家手中的,因为这是非常重要的权力,国家要考虑到宏观的经济形势、民生、国际关系以及进出口等,是非常复杂的。作为数字货币的设计者,它既可以参考比特币这种通俗的机制,也可以更灵活地结合一些日常的使用场景,去预测一些市场变化。支付宝和微信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存在,它们其实是第三方支付渠道,和发行、回收人民币,做宏观调控的央行不在一个市场维度上。它们算是数字人民币发行的下游,就是说这些互联网大厂有机会在后台去接数字人民币的接口,让老百姓以目前相对习惯的方式把未来的数字人民币用起来。
支付宝和微信并不会因为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有太大的变化,它们还是第三方的支付渠道,区别不过在于里边流转的资金是基于纸币、硬币还是电子。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