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卡与贪欲的和声 比特币简史回顾解析
一个老故事
我已经很老了,老得甚至记不清自己为何又是怎么坐到这堆篝火旁的了。人老了就是这样,眼前的事可能马上就会忘掉,很多古老的记忆却可以鲜活的留下来。但如果没有你和这堆篝火,那些陈年旧事估计就该跟这把老骨头一起消失在这茫茫雪夜里了吧。
年轻人,你风尘仆仆的来到这片恶寒之地是为了什么?是跟其他人一样来寻找财富和机遇的么?财富是个好东西啊,她散发着诱惑和欲望的芬芳,有些人张开双臂便能揽她入怀,有些人却循着香气追了一辈子也没有抓到她的发丝。这些人和财富的周旋,可都是很棒的故事素材哦。
不如这样吧年轻人,为了感谢你的这堆篝火,我来跟你分享一个故事吧。这故事虽然陈旧,但却是很多我们那个时代的人都经历过的真实的往事,一个关于财富的往事。
你听说过比特币么?
一串数字可以包含很多意义,它可能是一组密码、一个结果,也可以被用来计量、运算甚至表征某个过程的程度。数字是抽象的,它的存在要更多的借助于不同组合所带来的“意义”,正因为此,把它和很多抽象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容易。可如果把它同真金白银的实体财富直接划上等号,又有多少人能够欣然接受呢?
难以接受并不代表无法存在——将一串随机数字变成钱,让无数人为了追逐这串随机数字而投入更多的财富,甚至让著名显卡厂商AMD专门拿它进行“显卡”的宣传,这种种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比特币(bitcoin)都做到了。
● 缘起
什么是bitcoin?按照后来通行的标准说法,bitcoin是一个由Satoshi Nakamoto开发的具有分布式运算特征的实验性货币体系,它具有强烈的非央行依赖性和通缩特性。当这个世界注意到它的存在时,仿佛bitcoin就已经是一种被创造出来的货币了。但事实上,bitcoin既非天生就是货币,它的起点也不在这里。
因为bitcoin被创造出来的目的并不是汲取财富或者化身为财富,而是保护财富的流通过程。
绝大多数电子交易与实体交易不同,它们的交易过程一般都不能做到实时钱货互易,而且交易的“货币”本身只是一串指代金钱的数字,也非受到各种保护的实体货币,这两个属性导致了电子交易过程固有的危险性因素——交易欺诈和不安全的电子货币体系。前者可以简单地理解成由于交易节奏的不同步,电子交易可能会出现卖方收到货款之后不提供货物或者买方收到货物之后拒绝付款之类的交易欺诈;而后者则源自交易所用的电子货币本身是一串可以被找到并复制的数字,因此存在可能会出现重复交易或者被黑客攻击获取等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两个问题,人们采用的传统解决方案无外乎引入第三方中介机制和“信用”体系,比如支付宝或者银行体系等等,通过中介利用“信用机制”对交易过程进行缓冲和信息安全保护。但这种做法会产生中介酬劳,其依赖的信用机制本身仍旧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而且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交易过程中电子货币的安全问题。
既然电子交易过程的问题出在必须依赖信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存在,同时交易的电子货币并不安全这两方面上,那么寻找一种建立在更加坚韧并具有强制性属性之上,同时能够保护电子货币不因黑客攻击以及不当手段造成的多重交易而失去效力的交易方式,就成了电子交易发展的必由之路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大量研究人员投入了相关的工作当中,希望寻找到一种能够在交易群体中形成强制性约束而非信用依赖的,同时能够产生足够的数字安全性以防止非法重复交易和黑客攻击的交易形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电子假名(引自《b-money》http://www.weidai.com/bmoney.txt, 1998. )、时间戳(引自《Design of a secure timestamping service with minimal trust requirements》)、哈希数字算法的应用(引自《Hashcash - a denial of service counter-measur》)在内的一系列技术相继为人们所提出。不依赖第三方甚至是银行体系、由全网共同承担交易风险并抵御黑客攻击等等特性也在这一时期陆续形成,并作为基础条件被纳入到了新的电子交易系统研究当中。即将诞生的新的电子交易形式的研究,也因此而渐渐地具备了开源共享性和分布式运算的特征。
最终,在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之后,公认第一篇全面阐明一种全新电子交易流通体系的论文终于诞生了。这篇名为《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论文首次详细描述了一种无需第三方中介的,由全网共同承担交易风险并抵御攻击的电子交易体系。这种点对点的电子货币支付系统基于电子签名原理,通过引入工作量证明机制来抵御重复交易的风险,进而由全网产生的超大规模工作量证明总量来抵御黑客对货币的攻击。
这就是bitcoin的起点,一个开源的,实验性的,带有强烈分布式运算特征的非第三方中介型电子交易确认机制。一个梦想的起点。
不怕你笑话,很多我这样的老骨头都挺怀念那段岁月的。虽然现在看起来蠢透了,但开源和公益分布式运算在当时确实是很多人的理想,他们将之称为“互联网的英特纳雄奈尔”。bitcoin项目会出现,泰半也是这种天真的理想和冲动使然吧。
● 理想
参照论文,bitcoin体系具有如下十分重要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构筑了bitcoin体系的全部基础,同时还是导致bitcoin未来命运的重要原因。
首先,bitcoin体系是一种交易辅助手段,它的本质形式在于在每一笔交易的数据区块中加入一组数字签名,以此数字签名来标示钱物互易过程、电子货币流动方向及电子货币的安全性。由于电子货币本身就是实体货币的指代而非真正的实体货币,因此bitcoin可以被看做是这种指代的附加说明。或者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称其为“数字尾巴”。
其次,为了达到防止同一份电子货币的多次重复交易和逆向交易,bitcoin引入了时间戳机制(Timestamp server),这种机制在每一份电子货币的数字签名分成若干区块,并在其中添加由哈希算法生成的随机数列(hash),接着在交易完成时将这些数列广播至电子交易系统的全网络中。网络中收到随机数列的节点将会以此为初始条件之一,将该组数列纳入到自己接下来新生成的随机数列当中,这组新的随机数列仍旧会向全网进行广播。由于“数字尾巴”的特性,某个时间戳可以证明它所在的特定数据块,亦即某笔交易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内确实存在,因此这种链条形式形成了由后一个时间戳对前一个时间戳完成的确认增强工作,只要广播持续下去,已经完成交易的电子货币就会在获得足够多的节点认同之后被确认,这种确认不仅承认了交易过程,同时还防止了该电子货币被重复使用或者逆向使用(收回)。
第三,由于时间戳是数字签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获取了时间戳的随机数列就意味着获取了该笔交易中电子货币的重要标示,因此为了让时间戳不会在交易被确认前为交易双方之外的人比如黑客轻易获得,bitcoin引入了工作量证明体系(Proof-of-Work)用以维护时间戳的安全性以及确认链条的稳固性。在时间戳被传递时,bitcoin的核心算法会在时间戳中补增一位随机数(Nonce),这个随机数要使得该给定区块的随机数列值出现了所需的那么多个0。接收时间戳并进行确认的节点通过反复尝试来找到这个随机数,只有找到才算获得了正确的数列,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工作量证明机制。每广播一次,作为确认交易和确认电子货币状态的时间戳随机数列长度都将增加,接收方只有以穷举法尝试出新的数列之后才能确认该时间戳所在的前一笔交易,并同时向全网告之自己已经完成了一次合法的确认工作。
在以上特征的共同作用下,bitcoin的作用机制就变成了这样一个系列的步骤:
1) 某次交易向全网进行了广播交易数据区块的广播,该广播包含了钱物互易过程以及电子货币信息相关的含有时间戳的数字签名;
2) 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收到了交易信息的一个区块,并根据规则将其纳入一个新的数据区块中;
3) 该节点开始尝试在该区块中找到一个具有足够强度并满足要求的工作量证明,亦即根据算法要求以穷举法的形式找到前一笔交易的正确时间戳随机数列;
4) 当一个节点找到了一个工作量证明,它就向全网进行广播,证明前一笔交易的过程、相关电子货币信息以及自己当前的证明工作获得了确认;
5) 当且仅当包含在该交易中的所有区块都是有效的且之前未存在过,该笔交易的有效性才能获得确认;
6) 其他节点表示他们接受该区块,而表示接受的方法,则是在跟随该区块的末尾,制造新的区块以延长该链条,而将被接受区块的随机散列值视为先于新区快的随机数列。
把这一新的电子交易过程浓缩精炼一下,就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链条:交易发生—交易信息被数字签名标示—数字签名被分割成若干含有代表时间对位关系的增位随机数列的小块并被广播—收到小块的节点用计算的形式获得数列并证明其存在性—当所有小块都被证明存在时该笔交易即被确认。如果这一链条最终稳定地存在于电子交易过程当中,这无疑将会极大地改变现有的电子交易环节,开创一种全新的安全交易环境并催生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市场交易模式。
bitcoin是一个开源分布式运算体系,它仅有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内敛约束力,只能保证整个体系内部的正确性和稳定特征,并没有任何的强制力来影响体系外的现实世界,说白了就是无法要求和保证有人来构筑这一体系。为了给参与者创造更多的“理由”和新鲜感,bitcoin引入了最重要同时也是最致命的一个特征——激励体系。
bitcoin做了如下约定:体系中每个区块的第一笔交易都将进行特殊化处理,该交易会产生一枚由该区块创造者拥有的标签,或者说在体系内可以被确认和交换的新的电子货币,就像印刷的奖状一样,这一标签就是比特币。这种标签增加了节点支持该网络的激励,并在没有中央集权机构发行货币的情况下,在bitcoin确认体系内提供了一种将传统电子货币以外的辅助流通手段分配到流通领域的一种方法。
在引入激励体系的一瞬间,一个恐怖的盖子就此被揭开,美好的梦想渐渐演变成了一场梦魇。
比特币的初衷是好的,但它的项目属性注定了某些……无法回避的东西。英特纳雄耐尔并不能吸引所有的人,那只是美好的理想而已。想要让一个开源分布式项目不至于在时光中慢慢枯萎,你就要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学着跟魔鬼做点儿交易。可魔盒一旦打开,一切就都变味儿了……
● 现实
事实上比特币本身可以被这样理解,它是bitcoin系统的一个附带奖励,用来鼓励参与者在没有酬劳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到bitcoin体系对电子交易支付系统的影响力研究当中。由于它跟单位任务,也就是特定的交易确认过程直接对应,因此参与者每完成一次有效的确认工作,他就能获得一份推动bitcoin体系前进的奖励:一枚比特币。
但是这个像奖状或者奖章一样并且只在bitcoin参与者内部流通的东西,却在一连串莫名其妙的推动之下变成了投机者眼中的“金矿”,甚至摇身一变,成了世人眼中bitcoin的全部。
先是在项目开始之初,由Satoshi Nakamoto主要负责开发的这套系统被错误的直接宣传成了“一种全新的电子货币系统”(电子货币系统本身就存在定义含混的问题,它是实体货币的指代和描述,而bitcoin则应该被定义为“指代的指代”,它是一套交易手段而不是一种新的电子货币);接着这种“新的电子货币系统”在爱好者圈子内部的流通被媒体以更加错误的形式进行了持续的关注和报道,它的技术细节和积极要素被有意无意的弱化和淡忘,被保留下来的部分仅有其繁琐且难度颇大的获取方式、各种被嫁接到新名字上并被扭曲的看似时髦的意义,以及接下来这件不可思议但却又是命中注定的事。
在媒体曝光之后,比特币竟然在开始地下甚至是半地上的交易了……
从最开始的用比特币付费下载,支付游戏代币或者获取服务,到后来的地下交易,直至最后的专门交易网站的流通集散,比特币在不经意间摇身一变,成了一种可以和现实货币发生直接联系和兑换的新等价物。
不仅如此,无知的媒体在此时再次扮演了极端罪恶和丑陋的角色——bitcoin的时间戳验算机制被错误的宣传成了前卫的科学运算过程,时间戳以及工作量检验体系的难度递增被片面强调成了比特币的货币通缩属性(尽管它确实在事实上导致了后者),原本对常规电子交易过程的改造实验被歪曲成了“一种对抗现行货币体系的‘新型非央行依赖货币’”,甚至连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塞浦路斯共和国金融危机,竟然也被媒体毫无节操的嫁接进了比特币的各色流通新闻……这些宣传与bitcoin的受关注度一起与日俱增,密集报道和交易流通过程产生了意料之中的化合,当大部分公众初次接触到bitcoin这一新鲜事物时,它已经彻底的面目全非了。
从1美元涨到8美元,接着跌落到1美分甚至0.1美分,又涨回100美元,然后在几周时间里冲高到266美元,进而又在一夜之间跌回到100美元……在一系列错误和贪欲的推动下,比特币成了投机天堂,成了具象化的疯狂,成了一座谁都难以承受其致命诱惑的金矿。
终于,bitcoin丢掉了所有项目准备阶段的初衷,褪去了所有的数字签名、非第三方交易确认手段、电子货币保障机制或者防黑客攻击机制之类的纯洁光环,只留下了最细枝末节、与项目本身几乎完全没有直接联系,但却又是最危险和最吸引人的部分——所谓的一种新的电子货币,以及构筑在bitcoin复杂体系上的复杂的获取手段。换句话说,进入市场的比特币已经将bitcoin的含义完全颠覆了。
一串“数字尾巴”就这么变成了财富,成了无数人追逐的“她”。在利益和贪欲的浓烈脂粉气之下,谁还记得当初那些理想呢?
又或者,理想其实从一开始就不存在……?
● 货币战争?
在不明真相的公众眼中,比特币就是一种货币,这种货币不是由央行发行,有总量上限而且好像天生通缩,要靠运算才能获取。在现今的经济环境下,比特币看上去似乎很可靠而且也很能给人安全感,甚至很符合人们潜意识里的某些极为危险的思想——比起只知道开印钞机的格林斯潘,比特币在各色报道里看起来好像更有救赎主和价值体现者的范儿。
可比特币究竟算不算得上是货币呢?
货币是一种具有法律和世俗习惯保障的,具有一般等价属性并拥有对冲体系来稳定一般等价属性的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商品。货币首先是商品,其次具有为法律和世俗眼光同时认可的一般等价属性,最后还要具有黄金或者美元等作为对冲体系来稳定和维持一般等价属性的程度。任何一个以成为货币为目的的事物,都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三条最最基本的条件之后才能开始谈关于货币的话题。
比特币并不是货币,作为“奖状”出现的它根本不可能具备任何一般等价属性以及对冲体系。诚然,它的确因为绑定了时间戳中增位的随机数列而具有了类似通货紧缩的属性,进而也就拥有了看上去好像是越来越高的获取难度以及由运算能力界限决定的总量上限,但这根本只是表象和外衣。货币的基础是价值一般等价属性,获取的形式以及难易度根本不是决定价值以及一把等价属性是否存在的条件,它只会在后两者存在的基础上发挥调节的作用而已。比特币消耗了运算能力以及电力,但却不能产生任何具有世俗和法律承认的价值,所以完全无法用来抵充和更改比特币不具备货币基本条件的现实。比特币没有价值,它与现实货币的流通的过程,实际上无异于以一串毫无意义的数字从世界各国央行金库中直接搬走真金白银。
但是,这些内在并不为人们所周知,甚至即便大家都明白也并不足以阻止人们对利益和金钱的趋之若鹜。人们开始尽一切可能研究比特币的算法,寻找能够提升bitcoin处理过程中时间戳增位数列的运算速度并尽快完成工作量检验进而获得奖励也就是比特币的运算硬件。当擅长吞吐的GPU架构被证明比CPU更适合进行时间戳增位数列的穷举运算之后,在媒体又一次的推波助澜下,“GPU挖矿非常快”这样的宣传竟然成了DIY圈子中热炒的话题。无数人前仆后继的购买各种类型的GPU,妄图以一种根本不用费力的方式轻松获取比特币,进而从中搬出真金白银。我们在前面提到的显卡厂商以比特币作为宣传手段的闹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就这样,比特币在与流通领域发生联系之后,再次神奇的跟显卡业界对上了眼。而这一联系的神奇,也让我们见识到了贪婪的强大以及贪婪背后的延展能力。
你在思索,这很好,看来比特币的故事给你带来了触动。对讲故事的人来说,再没有比吸引住听众更让人愉悦的事了。请原谅我这把老骨头的说教——无论你打算追逐怎样的财富,无论她怎样浓妆艳抹,你都应该学会看清她本来的面目。
比特币的故事还没结束,一次次暴跌然后暴涨的循环让她散发出了更加浓烈的诱人气息,越来越多渴望追逐财富的人开始了对她的全面审视,他们研究她,就像一层一层剥开她的百褶裙一样。终于,当人们褪去她最后的一层衣物之后,这位美人儿再也没有秘密可言了。
● 沽名钓誉
在bitcoin众多被媒体歪曲和错误的解读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其通用计算属性。无论实际使用和测试结果还是显卡厂商的宣传导向,bitcoin都成了通用计算的代言人之一,似乎运行bitcoin不仅是体现显卡架构设计优越与否的标准,同时还成了极具增值效果的行为。
那么事实上,bitcoin究竟算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通用计算呢?
在一般的认知当中,如果运算体系能够开放性的执行不同算法构成的数学任务,而非仅能执行少数一些通过固定指令管线完成的特定任务,似乎它干的事儿就叫通用计算了,其实这种认知跟任务本身是不是通用计算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对通用计算的解释其实是一笔看似“百花齐放”的糊涂账,在众多繁杂的观点中几乎没有一个是同时从软硬件角度同时出发来衡量任务的通用计算属性的。这种现状,造成了bitcoin以及显卡之间关于通用计算相关宣传的的乱象。
以应用的角度出发,当某个应用所对应的任务能够为可以进行通用计算的硬件所执行,同时该任务还可以通过大幅调整甚至彻底改变算法来适应不同的目的需求,并且不断提升自身执行效率以便更有效地完成目的时,这样的应用才能被视为通用计算任务。
更为通俗的说,不管是不是数学类型应用,某个任务如果终其一生都可以通过一套一成不变的ASIC来搞定,那它根本就是个固定任务或者固定运算任务,老旧的DirectX 7时代图形任务就是其中的典型。只有那些拥有充分灵活性,能够不断改变和完善自身,在实践效率提升的同时对硬件架构提出积极需求,并且一直与更加灵活的通用计算硬件保持互动和相互促进关系的应用,才能被视为是真正意义上的通用计算任务。
在bitcoin的执行环节,时间戳随机增位数列的运算是借由穷举法来完成的。穷举法是一种单步过程非常简单,总步骤量巨大但可以并行执行的运算模式,这种计算方式可以保证解析时间戳所需的运算量随着交易过程大幅得增,从而抵消黑客使用运算来破坏和改变交易过程的可能。因此保证整个bitcoin体系正常进行并具有较高安全性的原因根本就不是什么通用计算,而是这种时间戳与工作量检验机制,以及背后的穷举法共同保证的庞大并维持强势增长的运算总量。bitcoin的整个初衷本就不是通过复杂多变的灵活算法来应对安全性问题,它依靠的只是数学最本质的粗俗和丑陋。
换句话说,bitcoin只能算是一个形式固定的数学任务,它的执行快慢跟架构的通用运算能力和设计先进性几乎没有直接联系,甚至其任务需求特征还会要求运算架构舍弃灵活性并进行必要的倒退性放弃和妥协——对于执行结构来说,穷举法几乎可以等价于纯吞吐,吞吐能力取决于并行度,同时越是简单的并行吞吐结构越适合进行穷举法过程的运算。所以bitcoin其实是肌肉矿工的天下,运算过程只需要肌肉不需要脑子,脑子想得越多,bitcoin挖的也就越慢,而挖的越快同时能耗比越高的矿工,脑子通常也越简单。越是粗犷简单的并行结构,运行bitcoin就会越快。
从架构特征来讲,DSP结构比能够执行通用计算的GPU架构要简单得多,它几乎只有最基本的前端和一大堆的ALU,相对而言基本上没什么灵活度和可编程性可言。ASIC的结构则更为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死板,它只具有当前任务所必须的一切最基本条件,任务稍有改变都会让这类硬件变得一筹莫展。不要说CPU,就是在具备通用计算属性的GPU面前,这两类结构的复杂度、灵活度和先进程度都要低上许多个层级。
但是,就是这两种运算看似简单的架构,在执行bitcoin的时间戳随机增位数列运算时却能表现出GPU架构无法企及的性能和性能功耗比。FPGA方案的DSP运算结构,通常可以以10Mhash/W的性能功耗比来执行bitcoin的时间戳随机增位数列的穷举过程;而蝴蝶机之类比DSP还要简单的纯ASIC方案甚至可以提供超过100Mhash/W的恐怖性能功耗比,而且能够以一个巴掌大小的盒子实现动辄数十G的运算能力。在这样的数据面前,显卡4、500M的单卡运算能力,不到2Mhash/W的性能功耗比几乎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价值。投入再多金钱在GPU上,投资者都不可能达到FPGA或者ASIC方案所能够达到的“挖矿速度”。运行bitcoin时显卡散热器轰鸣的噪音,根本就是对“挖矿是通用计算效率体现”之类宣传的嘲讽。
被广为宣传的需要“GPU通用计算”才能执行的bitcoin过程,实际上其实是一个连ASIC都能玩儿的飞快并且一直玩儿到项目结束的粗糙运算过程,这一初衷导致了bitcoin的算法在项目确定的一瞬间便早早凝固不再改变,尽管这并不会让bitcoin本身要试验的电子交易安全问题变得脆弱,但比特币所拥有的由此产生的通缩属性,却因为算法本质的被破解以及ASIC方案的大量出现而被轻易的突破了。
美人儿喜欢壮汉,壮汉如愿抱得美人儿归,他们自认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可以征服任何人都征服不了的“完美”,但没有一个壮汉会想到怀中的美人儿竟然会如此的见异思迁。当另一个比他更强壮的追逐者出现时,比特币这位美人儿会毫不犹豫的投入新人的怀抱,连头都不回一下。
更可笑的是,这样的好戏上演了不止一场,那些为了追逐比特币的芬芳而投入不计其数的财富,希望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壮的人,最终都只落得个被抛弃的结局,唯一的区别,也就是早投入的人多享受了一阵,晚投入的人则可能血本无归而已。而前一批先行者倒下之后,后面都会跟上更多追随的人。总有人觉得只要自己肯投入并武装自己,就一定能够获得比特币的青睐。
你看,就像相信穿厚一点就能在这雪夜赶路的白痴们一样,这些人始终没有明白,只有用金钱直接打动美人儿的人,才是美人儿渴望的真正归宿。
● 代价
FPGA以及ASIC方案出现之后,比特币的估计是就变得简单了。迎接它的无非是一个仿佛早就安排好了的剧本:GPU算力体系日渐式微,整个体系的运算主力大量转向效率更高且扩展性更佳的FPGA以及ASIC,并由此导致算力呈现严重通胀状态,单个比特币获取难度出现攀升的同时总量却在更快速递增,比特币依附于bitcoin体系运算难度所获得的通缩属性被荡平,最终投机性行为占据了交易和价值异动的主要部分。
比特币的整个过程都带有浓烈的攫取利益的味道,单纯的“来钱多快好省”是几乎所有参与该项目的运算者共同的诉求。至于bitcoin本身原始的初衷、实验性目的以及积极意义,则早已在比特币开始流通的一瞬间被踢出了我们所在的空间。整个bitcoin项目,现在已经沦落到了依附于奖励机制,成为简单的产生比特币的过程这样一个可悲的存在。
在这样的环境下,选择GPU算力来“挖取”比特币显然已经不再是明智的选择,大量希望从中牟利的人将算力投资的方向转移到了更有效的FGPA以及ASIC方案上。尽管对于“挖矿是通用计算效率体现”或者“买显卡挖矿能赚钱”的宣传仍旧在继续,但头脑清醒的投资人早已将注意力从GPU领域移开了。
随着FPGA和ASIC方案的不断加入,参与bitcoin项目的总运算能力出现了极为快速的放大。更多地算力意味着当前的时间戳随机增位数列运算更快速的执行完成以及比特币的更快获取,这种快速获取让比特币的总量在短时间内就呈现了攀升的态势。与此同时,由于增位数列会随着广播的持续而膨胀进而增加预算难度,所以FPGA和ASIC的加入导致获取比特币的运算门槛越来越高,单个比特币需要的运算能力大幅飙升,原有运算设备的运算能力快速缩水。
FPGA和ASIC方案的介入同时还冲击了比特币原本的强烈通缩属性。本来bitcoin任务用以对抗黑客破解冲击的特性之一,也就是运算难度的递增能够让比特币的获取难度逐渐加剧,从而让比特币呈现发行量滞涨带来的通缩状态,但这种通缩属性随着FGPA以及ASIC方案的到来而变得几乎荡然无存。本来事先设计好的运算增量,被扩展简易同时增速极快的高效运算方案抵消甚至反噬,比特币不仅没有“越挖越慢”,而且其到达总量上限的时间点也因此而大幅提前了。(比特币爱好者btcfans.com注:这种说法不正确,无论全网计算力多么强大,比特币产生的速度都是固定的,不存在提前到达总量上限这回事。比特币系统在产生比特币这点上会自动调节计算难度。全网计算力的强大,只会让比特币系统更加安全。)
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共同影响再加上交易体系的不完善和缺乏监管,让整个比特币体系快速的变成了投机者的乐土。游资的炒作让比特币携带了大量不存在同时也不属于她的“价值”。一天之内过百甚至数百块钱的涨跌幅让很多人一夜赤贫或者暴富,这样的刺激极大地挑动着人们内心深处的贪欲,更多的游资热钱因此介入到了这一领域并进一步推动了比特币夸张的走势,并且十分糟糕的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用钱来钱比用设备来钱更快更刺激的道理。
而且最为可悲的是,交易比特币的过程基本上都依赖于传统的第三方电子交易过程,这种讽刺和否定太过辛辣,几乎已经到了让知情者落泪的地步。
年轻人,我理解你的感受。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也觉得比特币就是万恶之源,是激励政策让她遁入了红尘,是美艳的外表让她蛊惑了人心,她就是打开魔盒的潘多拉,是她将灾厄释放到人间,并降诸到了每一个妄图亲近她的傻蛋身上。
但你有没有想过——让她变成这样的,不正是我们么?
一个原本目的纯粹而且意义积极深远的开源分布式运算项目,在引入了仅仅是为了让自己能更好存在下去的激励机制之后,就神奇的同实际的财富发生了联系,并一步步的变成了投机者不正当聚敛财富的天堂乐土。如果没有我们对财富的贪婪,如果没有我们在贪欲之下的推动,这一切会发生么?
比特币反射了人心,放大了里面贪婪的欲望。所有围绕她发生的悲喜剧,仅仅是对我们内心阴暗面的注解而已。
● 墟园
说来让人心痛,其实FPGA以及ASIC等高效执行方案的出现本来是应该更好推动和促进bitcoin体系的发展的,它能让时间戳确认链条过程更快的进行,让整个体系可以更加迅速和高效的完成交易过程以及电子货币信息的确认工作,同时还能反过来扮演黑客的角色,检验整个体系的稳定性以及对攻击行为的耐受力,这些贡献本来都是可以让bitcoin更好的接近实验目的,并有机会在未来改变整个电子支付体系的。
遗憾的是,bitcoin已经彻底失去了原有的初衷,完全蜕变成了一面折射人心贪欲的镜子。它的含义被一再改写,甚至连最终的游戏规则都从挖掘者转到投机者手中。ASIC等方案也从新电子交易体系的助产士变成了将bitcoin送往冥河对岸的卡戎。
整个bitcoin体系就这样腐朽了,虽然它没有快速消亡,但最终没有人再去问为什么挖矿,甚至挖矿的“人”都变少了。整个bitcoin的体系,变成了一片叫卖喧嚣中摆满了蝴蝶机的墟园……虚假价值崩溃以及投机行为严重冲击到实体货币体系时,比特币体系也就土崩瓦解了。
也许有人在偶尔路过时还会被眼前的情景拉入短暂的沉思,但这样的沉思,还有意义么?
好了年轻人,我的故事讲完了,再次感谢你的耐心。现在这动荡浮躁的年月里,已经很少有人能够与陌生人分享同一片温暖,并且耐心听一个老头没完没了的絮叨了。岁月的经验告诉我,你非常与众不同,你的未来也许会比我们都更加精彩。
无论你的未来在哪里,但愿比特币的故事都会给予你一些帮助的。尘封的岁月蕴藏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悲欢离合,还有这些悲欢离合里的内涵和启示。如果能从属于比特币,甚至是属于财富和欲望的这些悲欢离合中抓住点启示,你的道路将会更加平坦。
天快亮了,休息一下准备上路吧。
来自:http://vga.zol.com.cn/370/3708715_all.html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