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路径渐清晰 加密银行未来可期

火币研究院 view 29095 2020-12-24 14:30
share to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2020年,以灰度、PayPal和MicroStrategy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正源源不断地从多条路径加速进场加密资产行业,而合规托管机构作为连接加密资产市场与政府及传统资金的坚实桥梁,加密资产托管服务也日益成为渣打、星展等大型银行抢滩登陆的重要阵地。值得注意的是,星展即将推出的数字交易所仅面向机构投资者和合格投资者,这从侧面反映出加密资产越来越被高净值客户所认可。

目前,直接向加密资产公司提供服务的银行已超30家,其中有90%位于欧美地区。面对加密资产银行业务,中小型银行加紧布局,大型银行则仍较谨慎。与此同时,近20家加密资产支付处理商正积极开拓类银行服务。

加密资产友好型银行中的多数仅支持存款帐户服务,少数提供托管、贷款或其他创新型服务。主要盈利模式是将加密资产公司的无息存款用于放贷或投资,从而赚取高额利息差或零成本投资收益。其中Silvergate Bank的发展尤为瞩目:2013年开始专注于为加密行业提供服务,2019年成功上市;现有928家加密资产客户;无息存款达到22亿美元,占总存款量的95%;形成了发放无息存款、试水托管业务的完备盈利模式。此外,Sygnum、Revolut等新兴银行积极创新业务,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加密银行发展路径,正受到投资方的高度关注。

纵观加密资产业务的全球监管态势:美国联邦级利好频出,加密银行的具体细则尚待落地;欧洲地区瑞士一马当先,英德两国正审慎推进;澳大利亚的资产监管已经成型,有待银行介入;亚洲地区新加坡加密银行距推出仅一步之遥,日韩两国仍持观望态度。

加密银行正逐渐成为一个全新赛道,传统及新兴银行加速布局,加密企业亦谋求新身份。其虽面临着创新成本高、盈利空间尚未明朗等挑战,但随着加密市场及监管环境的日渐成熟,将吸引更多玩家加速进场。展望未来,欧美地区有望加速,英、德、新加坡或将落地案例;短期内传统与新兴银行差异化展业,长期加密银行将成重要的一环,促进加密资产规模及用户普及率指数级增长,最终或与实体经济实现交互。

目录

一、 谁在抢滩加密资产银行业务?

1.1中小型银行积极尝试,大型银行仍较谨慎

1.2 近90%加密资产友好型银行位于欧美地区

1.3 支付处理服务商积极开拓类银行服务

二、 基于加密资产的银行业务

2.1 第一家上市的加密银行:Silvergate Bank

2.2 业务模式各异的新兴加密银行

三、 加密资产业务全球监管态势

3.1 美国:联邦级利好频出,细则尚待落地

3.2 欧洲:瑞士一马当先,英德审慎推进

3.3 澳大利亚:资产监管成型,银行尚未介入

3.4 亚洲:新加坡一步之遥,日韩观望

四、 总结与展望

4.1 机遇:市场与监管环境日渐成熟

4.2 挑战:创新成本高,盈利空间不明朗

4.3 展望:加密资产入主流,加密银行成关键

参考文献

一、 谁在抢滩加密资产银行业务?

2020年12月16日,比特币自2009年诞生以来首次突破2万USDT大关,创造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多家行业巨头的掌舵人公开发表对于比特币的积极看法:桥水基金Ray Dalio一改继往怀疑态度,表示比特币是值得配置的;美团王兴称“加密资产有可能是这个星球历史上最大的财富转移”。灰度投资为机构资金提供了合规购买加密资产的渠道,在线支付巨头PayPal和美版支付宝Square则为加密资产打开了广阔的散户市场。以MicroStrategy为代表的美国机构资金愈发成为加密资产的购买主力,传统金融机构正源源不断地从各条路径加速进场加密资产行业

在银行领域,加密资产托管服务成为各大银行抢滩登陆的重要阵地。2020年8月,韩国大型商业银行——友利银行和新韩银行表示正积极研究引入加密资产服务,NH农协银行正筹备引入加密资产托管服务;12月9日,渣打银行联合北方信托发布加密数字资产托管解决方案——Zodia Custody,预计于21年在伦敦正式运营;12月10日,新加坡星展银行(DBS Bank)一改其17年将比特币比作一场“庞氏骗局”且并不考虑参与的观点,正式宣布推出数字资产交易平台DBS Digital Exchange,将于12月下旬开始交易,并提供四种法币与数字资产间的兑换服务、现货交易服务和托管服务。

然而,希望在传统银行享受服务的加密资产公司四处碰壁、难以找到可靠的金融服务合作伙伴这一现象并不是偶然。由于任何有意开设银行账户的客户必须遵守严格的反洗钱(AML)、了解你的客户(KYC)和反恐怖融资(CTF)政策,同时需要接受完整的尽职调查,确保没有违反任何金融制裁的行为,传统银行需要运用大量财物及人力以应对复杂且欠发达的加密资产客户监管制度。此外,相较于庞大的传统金融市场,加密资产行业的整体规模与业务量仍较小,投入产出比相差较大,不足以吸引大型主流银行入场。

纵观全球,受合规成本与声誉风险的影响,目前直接为加密资产公司提供服务的主流银行仍占少数,且银行规模普遍偏小,绝大多数的大型银行不愿为加密资产公司提供深度业务。但对于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中小型银行而言,为加密资产客户提供客户将为其开拓一条吸引新客户的全新通道。在潜在客户群体、新增利润来源等诸多因素的促使下,一批加密资产友好型银行应运而生。

1.1中小型银行积极尝试,大型银行仍较谨慎

如表1-1所示,目前接受来自加密资产行业客户的银行,总资产中位数仅为8.66亿美元,多为中小型银行除了摩根大通,只有两家大型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Signature Bank)服务加密资产客户。此前2018年底,巴克莱银行曾接纳Coinbase为客户,但一年半后,其下调了对于加密资产的风险偏好,便切断了与Coinbase的业务联系。大型主流银行拥有较为稳固的获客渠道与坚实的既有客户基础,对于加密资产公司仍保持着颇为谨慎的经营态度。

表1-1 以总资产规模排序的加密资产友好型银行(倒序)

业务路径渐清晰 加密银行未来可期

来源:The Block Research,火币研究院整理

1.2 近90%加密资产友好型银行位于欧美地区

如图1-1所示,全球向加密资产公司提供服的32家银行多集中于欧美地区,其中有9家银行位于美国、19家银行位于欧洲地区,还有4家银行分散于其他地区,这主要与欧美繁荣的加密资产市场与较为完备的监管体系有关。

图1-1 加密资产友好型银行的地域分布比例图

业务路径渐清晰 加密银行未来可期

来源:The Block Research,火币研究院整理

如表1-2所示,美国银行的总资产规模相对其他地区银行偏高,提供相关服务的三家大型银行均位于美国;但它们提供的业务模式较为基础(以支持加密资产交易所/公司开户,提供银行基础服务为主,部分提供托管或发行加密资产借记卡等其他服务),下表具体介绍了这些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

表1-2 美国加密资产友好型银行

业务路径渐清晰 加密银行未来可期

来源:The Block Research,火币研究院整理

而在欧洲,共有19家加密资产友好型银行(不包括两家还未正式开展业务的银行),虽然多数银行的资产规模稍逊色于美国,但提供更为丰富的加密资产相关银行服务。其中九家总部设在瑞士,开设了包括托管、交易和咨询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四家总部设在德国,服务的客户包括Kraken、Bitwala和Bitcoin.de等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剩余六家银行分别位于英国、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列支敦士登和拉脱维亚。具体情况如表1-3所示,Vontobel、Falcon Private Bank及Bank Frick等银行还提供基于加密资产的包括资产管理、交易、期货等在内的各项服务。

表1-3 欧洲加密资产友好型银行

业务路径渐清晰 加密银行未来可期

来源:The Block Research,火币研究院整理

除此以外,只有四家银行注册在非欧美地区,分别是注册在加拿大的VersaBank、注册在巴哈马的Deltec Bank和Ansbacher、以及注册在瓦努阿图的Pacific Private Bank。它们提供的具体服务类型见下表1-4所示。

表1-4 其他地区的加密资产友好型银行

业务路径渐清晰 加密银行未来可期

来源:The Block Research,火币研究院整理

1.3 支付处理服务商积极开拓类银行服务

除传统银行外,以Prime Trust、Mistertango、AdvCash为代表的支付处理服务商,也开启了对于加密资产公司的相关服务,主要服务类型包括类银行业务或付款业务。提供这类服务的服务商多位于欧洲地区,有3家位于美国,少数分布于其他地区,具体情况见下表1-5所示。

表1-5 支付处理服务商列表

业务路径渐清晰 加密银行未来可期

来源:The Block Research,火币研究院整理

总体来看,随着加密资产行业的持续成熟与合规政策监管的日益完备,大型主流银行可能会陆续开始向加密资产客户提供服务,加密资产友好型银行市场的扩张发展未来可期。就布局银行数量最多的美国而言,美国货币监理署(OCC)拟议新法规禁止大型银行歧视合法但不受欢迎的企业,其中就包括加密资产企业,这将有助于改善目前加密资产公司受到歧视的现状,帮助其通过银行网络便捷地连接更为广泛的金融系统。

此外,数据统计显示,与2019年相比,加密资产友好型银行增加了10家,而与2018年相比,该类银行的数量更是增加了三倍。美国OCC也已收到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Paxos、加密支付处理平台BitPay等多家公司的申请,希望将其州信托公司许可证转换为国家信托银行许可证。而国家信托许可证(National Trust Charter)是申请加密银行的一种途径,预计将会有更多加密银行推出。然而,加密资产友好型银行的存亡与兴衰始终与各地区的监管政策息息相关,本文将会在第三章具体针对不同区域的监管政策展开介绍与分析,从而给予具体展望。

二、基于加密资产的银行业务

在上述加密资产友好型银行中,位于美国的Silvergate Bank发展最为瞩目。其作为美国传统区域性银行,具备全部银行业务功能,通过开展加密资产相关业务补足了其外部拓展能力较弱的问题,并打开了一条全新的利润来源,已于2019年11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完成上市。该银行增长战略的关键在于其通过内部交易支付网络SEN的开发,吸引了一大批加密资产行业企业存入无息存款,该类资金使其能在生息存款、保守短期债券、贷款投资组合等多维度创收,开创了较为典型的加密资产友好型银行盈利模式,多家银行予以效仿。

除此以外,瑞士的Sygnum、英国的Revolut等银行颇为创新,采取了差异化的业务发展路线,可能是未来加密资产友好型银行的潜在增长点,也非常值得给予高度关注。

2.1 第一家上市的加密银行:Silvergate Bank

2.1.1 公司概况

Silvergate Bank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商业银行,致力于“为创新者,尤其是加密资产行业的创新者创造银行平台,开发满足企业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并打算继续把重点放在加密资产计划上,作为其未来战略和方向的核心,于2013年开始专注于为加密行业提供服务。

迄今为止,Silvergate Bank已经服务了包括Coinbase、Bitstamp、Genesis Trading、Polychain Capital、Paxos、Circle等在内的大批加密资产行业领军者。如图2-1所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该行拥有928家加密资产客户(69家加密资产交易所、599家机构投资者以及包括区块链项目、挖矿公司、稳定币发行商和其他加密资产服务商在内的260家其他客户),相较于2019年同期的756家客户有了显著提升。美国大部分知名稳定币发行商都在与Silvergate Bank合作,其也表示:在招揽客户的各阶段还拥有超过200个潜在加密资产客户,银行的加密资产客户群体仍将持续壮大。

图2-1 Silvergate Bank加密资产客户示意图

业务路径渐清晰 加密银行未来可期

来源:Silvergate Bank 

招股说明书及2020年Q3财报,火币研究院整理

目前,Silvergate Bank的加密资产解决方案与服务专注于Silvergate Exchange Network (SEN)、现金管理解决方案(客户可通过SEN、电汇或ACH,实现及时高效、可扩展地发送、接收和管理付款)和其他存款帐户服务(银行制定了专有合规程序以审慎有效地为加密资产市场参与者建立存款账户)三个方面,其中最值得关注的还属Silvergate Bank于2017开发内部银行网络——Silvergate Exchange Network (SEN)

为更好地服务加密资产社区,SEN在2018年初被提供给该行所有加密客户(仅支持商业客户,不支持个人投资者),允许商业客户在不同的加密资产交易所之间7*24小时实时转移美元,从而提高资金效率,实现全天候交易各种资产类别。在客户与客户之间的SEN转账过程中,存款会保存在Silvergate Bank系统内。若满足发送方、接收方均为SEN参与者且资金账户中有足够转账金额,交易可立即结算。

如图2-2所示,对于需要将美元从交易所A转到交易所B的机构投资者而言,传统方案下的交易执行延迟可能会限制其把握市场变动中的获利机会,或要求其在每个交易所保留额外资金以应对其他交易机会。而SEN切实提高了账户间的交易执行速度,显著减轻了加密资产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使机构投资者得以快速高效地转移资金并执行相应投资策略。

图2-2 Silvergate Exchange Network示意图

业务路径渐清晰 加密银行未来可期

来源:Silvergate Bank 招股说明书,火币研究院绘制

数据显示,Silvergate Bank客户对SEN的接受速度在不断加快(如图2-3)。2020年第3季度,SEN处理了68361笔交易,与第2季度的40286笔交易相比增长了70%,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55%。而这一强劲增长也促使了其在第3季度的加密资产手续费收入增长了106%,达到330万美元。此外,SEN在20年第3季度的总转账交易量达366.63亿美元,与上一季度的224亿美元相比增长了64%,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52%。

图2-3 Silvergate Exchange Network交易量

业务路径渐清晰 加密银行未来可期

数据来源:Silvergate Bank 招股说明书及财务报告,火币研究院整理

2.1.2 存款业务

Silvergate Bank于2017年推出的SEN(基于Silvergate Bank专有API,且支持客户将API集成至自有系统)及现金管理解决方案满足了加密资产创新型客户的需求,有助于客户发展业务并扩展运营,助推了公司加密资产客户数量(如图2-4)与存款量(无息存款)的持续增长(如图2-5)。

图2-4 Silvergate Bank加密资产客户数量

业务路径渐清晰 加密银行未来可期

数据来源:Silvergate Bank 招股说明书及财务报告,火币研究院整理

图2-5 Silvergate Bank加密资产客户存款(百万美元)

业务路径渐清晰 加密银行未来可期

数据来源:Silvergate Bank 财务报告,火币研究院整理

Silvergate Bank的存款主要由加密资产客户的无息存款构成。如图2-6所示,自2017年SEN内部网络投入使用以来,该行的无息存款陡然上升,极速超越了生息存款量,目前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截至2020年9月30日,Silvergate Bank存款总额达23亿美元,较第2季度增加6.102亿美元,增幅36.5%,较去年同期增加4.33亿美元,增幅23.4%。其中有22亿美元为无息存款,约占总存款的94.9%,较上一季度增加6.01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699亿美元。与第2季度相比,存款总额的增长主要由加密资产交易所、机构投资者和其他加密资产相关客户的存款增加推动,客户的增加也充分体现在第三季度创纪录的SEN交易量上。

图2-6 Silvergate Bank无息存款与生息存款(百万美元)

业务路径渐清晰 加密银行未来可期

数据来源:Silvergate Bank 招股说明书及财务报告,火币研究院整理

来自加密资产客户的各类费用收入从2020年第2季度的243.8万美元增长到2020年第3季度的329.3万美元,占Silvergate Bank非利息收入的83%。与2019年同期的165.7万美元相比,加密资产客户的存款相关费用增加了163.6万美元,增长近一倍(见图2-7)。来自加密资产客户的交易活动激增,充分体现了客户们对于Silvergate Bank现金管理解决方案、外汇服务和存款解决方案等服务不断增长的相关需求。

图2-7 Silvergate Bank存款相关费用收入(千美元)

业务路径渐清晰 加密银行未来可期

数据来源:Silvergate Bank 招股说明书及财务报告,火币研究院整理

2.1.3 贷款业务

除银行传统贷款模式外,Silvergate Bank在2020年第1季度推出了一款针对比特币抵押品的美元贷款新产品,被称为“SEN Leverage”贷款。“SEN Leverage”具有以比特币为保证金进行贷款的功能,它允许Silvergate Bank客户以在合作加密资产交易所持有的比特币为抵押品借入美元。

截止2020年9月30日,“SEN Leverage”已完成最初的试点阶段,批准的信贷额度总计达到3550万美元,显著高于第2季度的2500万美元。该公司计划继续扩大发行规模,据信这将成为其未来主要的增长动力。

2.1.4 业务模式总结

对于Silvergate Bank而言,内部银行网络Silvergate Exchange Network (SEN)是其加密资产相关客户运营的核心,在为客户间转账提供更为便捷通道的同时,满足了加密资产客户对于金融服务传统要素的基础设施需求(资金转移、客户账户控制及其他安全措施服务),客户得以高效、可靠地转移和持有美元存款,有助于其维系现有客户关系并吸引新客户。

根据调研官网及其他官方披露信息,目前美国9家加密资产友好型银行中,仅有Silvergate Bank一家可被严格定义为加密银行。但如Signature Bank等银行近几个季度无息存款规模迅速增长,可以推测其背后或为加密资产存入的缘故。总结来看,以Silvergate Bank为代表的大多数加密资产友好型银行涉足加密资产行业业务的主要原因在于:

获得高额利息差或实现零成本投资收益:银行对于来自加密资产行业的存款并不计息,这大大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对于他们而言,这基本是免费的资金,可以发放贷款,轻松从中赚取高额利息差;或用该类资金购买其他银行的生息存款、短期债券等多种类型产品,实现零成本条件下的投资收益。

扩大客户来源:涉足加密资产领域将为这类银行争取到加密资产领域的交易所、机构投资者及其他客户,丰富客户来源。

追求业务创新:接受加密资产行业参与者将有助于这些银行探索创新型金融产品,扩展业务边界,增加收入来源。

2.2 业务模式各异的新兴加密银行

仅支持托管、未实现贷款业务的Kraken Financial

背景:美国加密资产交易所Kraken旗下子公司,Kraken于今年9月获得怀俄明州银行委员会批准,作为特殊目的存款机构(SPDI)开展银行业务。SPDI可经营银行除美元贷款外的常规业务,但要求对托管加密资产提供100%的储备金。

加密资产业务(预期):

存款(托管)业务;

加密资产-法币兑换业务;

个人客户零售业务:借记卡、法币支付、现金类业务;

企业客户业务:基于加密资产进行法币工资发放等。

由于SPDI的严格限制,Kraken Financial目前仅可作为托管银行存在,禁止发放美元贷款使其无法触碰银行核心利润,预计初期该业务将作为提升用户粘性、降低母公司外部成本的存在进行运营。

创新型业务发展银行Sygnum:

背景:新兴加密银行,2019年8月与SEBA同时获批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FINMA)银行和证券自营商牌照;2020年3月推出瑞士法郎1:1锚定币DCHF;同年9月获FINMA加密资产交易许可。

加密资产业务:

托管;

加密资产-法币经纪商:法币已包括瑞士法郎、欧元、新加坡元和美元;

资产代币化:一级发行(Desygnate)与二级交易(SygnEx,2021上线);

资产管理:α策略加密资产基金、ETP产品;

法币抵押贷款:目前抵押品包括BTCETH、XRP、BCH、XTZ等;

B2B银行服务:提供银行服务开发接口,接受定制化设计。

目前,Sygnum业务种类较为丰富,打破了加密资产友好型银行单一的无息存款赚取高额利息差/零成本投资收益的业务格局,试图通过资产代币化(已将其股份代币化,计划后续在瑞士和新加坡同时上市)、资产管理等多种手段拓展业务边界,实现加密资产金融产品创新。

虚拟银行Revolut:

背景:Revolut于2015年在英国成立,初期为解决跨境汇款高额费率问题创立,现已逐渐成为一家虚拟银行(没有设立实体网点,只依靠网络或手机提供服务),推出了存款、旅游保险、个人管家等多项服务,有效替代了许多传统银行的日常业务。2017年其推出内置的加密资产交易及存储业务;2018年先后获得英国AEMI支付牌照、欧洲央行批复的银行牌照;目前正向美国申请SPDI牌照。

加密资产业务:

零售账户:个人线上开户、交易加密资产;

加密资产托管(存款);

加密资产借记卡:支持加密资产消费及返现(返现以BTC、ETH或Ripple返还)。

值得注意的是,Revolut营收主要为各类手续费及服务费,贷款业务尚未上线,导致其2018-2019年分别亏损0.33亿英镑、1.07亿英镑,目前的业务经营模式并未跑通,要维持公司的有效运营,Revolut仍需更大规模的融资活动(Revolut已完成5亿美元的D轮融资,累计融资8.36亿美元)。但其在多货币转账交易与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方面具备显著竞争优势,故后续发展仍值得我们保持关注。

三、加密资产业务全球监管态势

目前加密银行赛道属于供给侧主导的新兴市场,各区域监管态度与法规是银行加密业务落地与否的客观因素。加密银行发展中的监管主要需关注2个方向:一是区域对于加密资产合法性的承认及政策;二是区域对银行介入的许可及展业范围规定。前者包括加密资产及服务的合规路径、法规落地和监管一致性,后者则主要包括目前银行被许可介入加密赛道的依据。

本章主要探讨各区域主要国家目前针对加密资产的监管路径、进展及加密银行(业务)发展的进度。目前来看,欧美处于领先地位,澳洲及亚洲仍停留在概念形成阶段。其中,瑞士属第一梯队,加密银行的发展环境最佳,除友好的监管态度外还具备清晰的监管框架及落地法规,加密银行业务已出现多样性;美国及德国处第二梯队,美国OCC许可银行开展托管业务后加密银行正向深水区进发,德国初具发展环境;而新加坡、英国已有大型银行正式宣布介入,等待监管信号进一步清晰。从共性上看,发展较快的国家均已对加密资产有明确定性,且进行了功能分类以适配现有监管框架,同时配合专项法规落地,清晰的发展路径是加密银行行业推进的重要条件。从业务上看,目前领先国家传统银行以试水托管业务为主,而新兴银行业务则更多元化。

3.1 美国:联邦级利好频出,细则尚待落地

美国监管体系较为灵活也较为复杂。作为海洋法系代表,美国立法与判例互动发展,实行联邦、州政府两级多监管并存的框架,其监管动向也常被作为全球加密资产及区块链监管的风向标。

美国不同监管机构对于加密资产作为金融工具或货币存在定性分歧,这也导致了适配法律的不统一。加之各州独立的司法解释权,导致涉加密业务难以完全合规,目前在存储及流通上仍受信托牌照及各州货币转移牌照(MTL)实际监管。2017-2020年,美国证监会(SEC)逐渐掌握监管的实际主导权,联邦层面对加密资产的认定向金融资产方向统一。同时,SEC也根据功能对代币进行了初步分类。

加密银行概念在美国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今年OCC一系列的政策推广。2020年,前Coinbase首席法务Brian Brooks进入OCC,在特朗普政府的推动下逐步成为署长,发布了一系列加密资产利好政策,也让OCC这一联邦级机构进入大众视野。今年7月,OCC发布公开信许可国家及联邦银行为合法的加密资产服务机构/用户提供托管服务;11月,提出将拟定禁止大型银行歧视包括加密资产企业、拒绝提供服务的法规;同月,OCC制定的支付许可(Payment Charter 1.0)正式开通申请,成为联邦级MTL牌照,为加密银行的下游提供利好。由于OCC今年的政策利好多以公开信、公开解释等形式出现,且与SEC目前的监管规则并不冲突,给银行参与加密业务打开了通道。与此同时,由于成文法规尚未落地,具体执行进度目前更多取决于州政府的态度。如怀俄明州出于刺激金融业发展的考量,已先行试点开发“特殊目的存款机构”(SPDI),目前已批复Kraken、Avanti等非银企业开展带限制的银行业务。

总的来说,OCC今年以来放出一系列的政策利好,且与SEC的监管框架并不冲突,促进了加密银行概念的形成;而部分州的积极响应正让加密银行加速落地。另一方面,相较该赛道目前监管更成熟的瑞士,美国对代币功能分类不够细致,联邦层面对加密企业合规经营路径不够清晰,这使加密企业与银行间对市场的分割或将基于市场竞争确定。此外,2021年1月美国政权交接后的监管态度是否将出现反复也值得关注。

3.2 欧洲:瑞士一马当先,英德审慎推进

次贷危机后,欧洲金融监管统一加速,目前加密资产因其金融工具属性同时受欧洲证券及市场管理局(ESMA)和欧洲银行业管理局(EBA)管理。银行方面,欧盟成员国受欧洲银行业管理局(EBA)监管,同时欧洲所有银行受欧洲央行(ECB)监管。

图3-1 欧盟金融监管体系

业务路径渐清晰 加密银行未来可期

来源:中国工商银行研报,火币研究院绘制

2019年前,欧盟承认加密资产商业合法性却不对资产定性,既不禁止也不鼓励其发展,导致了欧洲各国监管态度及进度不一。这一情况随着去年反洗钱法令更新有所好转:2020年1月,欧盟第5条反洗钱指令(5AMLD)正式生效,范围扩大至提供法币兑换、托管等服务的企业,加密资产被作为金融工具定性。同年9月,欧盟委员会(EC)提出“数字金融一揽子计划”及“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框架,预计2024年前完成立法。

目前,欧洲国家多将加密资产纳入现有体系进行监管。早期积极介入监管的国家在银行展业多元性上较为超前;而其他国家银行仍处于观望阶段。其中,瑞士、德国、英国在加密银行的发展中,分别代表了上层积极落实监管、银行积极开展业务;上层审慎推进监管、传统银行内存在反对意见;以及上层松散监管、新兴银行积极布局的三种趋势。

3.2.1 瑞士

瑞士是目前欧洲内较早有传统银行介入加密业务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加密银行业务最多元化地区之一。瑞士现阶段对加密银行实施牌照化、法规化管理,具有较清晰的合规路径,且通过收紧政策为银行介入打开了市场空白。

监管方面,FINMA是整合银行、保险、证券及反洗钱等监管职能的机构。FINMA早于2017年发布《ICO监管指南》,将加密资产分类以适配其当下法规。2019年1月,FINMA向加密企业推出金融科技牌照,1亿瑞士法郎存款上限成为是否需要银行牌照的分界线。8月,FINMA发布《区块链支付指引》(本节下称“支付指引”),缩紧加密资产及企业的监管规则。

2019年以来,瑞士的监管路径逐渐清晰,牌照化运营标准逐步推出。同时,支付指引要求钱包、交易所等平台内用户仅可与验证过归属权的外部平台进行支付转账,除加密资产-法币间兑换转账,加密资产间支付也纳入监管。结合1亿瑞士法郎的存款上限要求,加密企业在资金规模、转账便利程度的竞争力上让出了一定空白,也让传统及新兴银行有了进入市场的抓手。2019-2020年,Vontobel、Swissquote等多家瑞士传统银行宣布获批开展托管业务;SEBA、Sygnum获批银行牌照,开始运营以加密资产为核心的银行业务;加密银行(业务)在瑞士由概念向落地运行进发。

加密银行在瑞士的加速落地,主要得益于三个先决因素:一是监管与执行统一,效率较高;二是将加密资产分类以纳入现行法规下监管的同时制定专项法规,规则更细致;三是在开放加密企业合规化路径的同时,收紧合规要求,由此产生的市场空白给予银行介入空间。上述因素的结合而非单纯放开监管使瑞士在赛道中保持着领先地位。

3.2.2 德国

与瑞士类似,德国目前在加密银行的发展中已拥有较清晰的路径,且一定程度上收紧执行力度,为银行介入创造了市场空白。但由于德国银行业构成特殊,其顶层监管较瑞士更为谨慎,在实际执行中仍以判例为主要信号释放渠道,使其加密银行实际处于落地前最后一步的阶段。

监管方面,目前德国加密资产的顶层监管机构为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及财政部。2018年2月,BaFin首次将加密资产定性为金融工具,确定“精确个案审查”监管机制。2019年7月,BaFin提议在《银行法》中增加加密资产托管业务;11月,联邦议会通过法案,允许银行销售、存储加密资产。2020年3月,BaFin更新指导意见,指出加密企业托管业务需申请许可或与获批银行合作,现存业务过渡期至今年11月。

从上述政策变化可以看出,德国目前推出银行参与加密资产业务的合规路径已近一年。尽管此前近40家银行对加密业务表示兴趣,目前仍未出现已合规运作托管等业务的加密银行;以加密友好著称的Solaris Bank为银行托管业务成立的子公司目前仍未获批,暂靠临时牌照展业。另一方面,由于BaFin整体较瑞士更为谨慎,在专项法规出台适配业务上进度较慢;且新法立法与美国相似,需德国各联邦州通过。此外,德国传统银行业结构较为独特,由超2,400家银行以私有、公有及信用合作社形式共同构建了拥有“三级制”银行体系,各类型分别占比10%、20%及70%左右,目前介入加密资产业务的银行以私有银行为主。

3.2.3 英国

英国作为欧洲内监管较为松散的代表,在加密银行赛道保持较微妙的态度。目前初创企业获新型银行牌照及非银牌照数量不少,且在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推出的监管沙盒内易于开展加密零售业务,但整体规模难以做大。而传统银行受FCA及央行同时管理,由于顶层无明确态度,其虽表现出兴趣但目前仍无一家正式宣布涉足加密业务。

监管方面,英国采用“双峰”监管机制,英格兰银行内置部门金融政策委员会(FPC)负责指挥FCA进行市场行为监管,FCA也是目前加密资产领域主要监管机构。英国对加密资产的监管较宽松,2015年推出的“监管沙盒”允许创新业务展开;2019年7月,FCA发布《加密资产资产指引》(本节下称“指引”),将加密资产定义为功能型代币并进行分类、否定其法定货币属性;而加密企业展业则需备案。

FCA至今未明示对传统银行介入加密资产的态度,其数字银行及电子支付机构(EMI)牌照下亦未对加密资产作出描述。传统银行如巴克莱此前一度对加密业务表示浓厚兴趣,却至今仍未正式推出产品或服务。而今年12月,渣打宣布旗下渣打创投(SC Ventures)与北方信托银行达成合作,拟推出加密资产托管解决方案Zodia,在英国打响了大型银行下场第一枪。另一方面,英国至今已有多家新兴银行或支付服务机构(EMI)在“监管沙盒”备案后实际运营加密零售银行业务,业务范围涵盖加密资产的法币通道、存储等,这吸引了包括Coinbase在内的大型加密企业申请许可并展业。这类“监管突破”的现象属英国独有,也意味着英现行体制下初创银行较传统银行参与加密业务合规成本更小,而本次渣打托管业务若获批运营,或将带起英国大型银行下场趋势。

3.3 澳大利亚:资产监管成型,银行尚未介入

加密资产目前在澳大利亚作为金融工具受到监管,已有较完备的监管结构及法规。现阶段由于央行及审慎监管局(APRA)未曾出面支持,银行缺乏途径介入加密业务,加密银行的概念尚未形成。 

澳大利亚的监管与英国类似,同样采用“双峰”机制:央行及审慎监管局(APRA)负责宏观、证券投资委员会(ASIC)负责微观行为监管。目前加密资产在澳主要受ASIC监管,类似英国FCA。2017年至今,ASIC已发布ICO指引《信息表225》、明确加密资产作为电子价值工具性质、并针对代币发行方推行金融服务许可证(AFS)。

澳银行主要由APRA进行监管,央行负责制定货币政策。银行业是澳大利亚金融业的核心,也是澳经济重镇,因此其监管长期保持较谨慎态度。近年来澳央行高层多次表示加密资产不会在澳作为支付手段大规模应用,澳加密银行的出现仍有待时日。

3.4 亚洲:新加坡一步之遥,日韩观望

相较欧美地区,亚洲各国在监管上整体处于早期阶段,近年来新加坡、韩国、日本发展较快,监管基本定性、法规较为清晰。加密银行由于基础法规尚未明确,目前仍处于概念形成阶段。目前,韩国已有银行宣布进军加密资产业务;新加坡部分银行已开始筹备,正在等待监管态度明确。其他国家则多处于摸索或否定阶段:泰国承认加密资产合法性及证券属性,不允许银行向个人开放业务;印度今年3月刚由最高法院取消加密资产央行禁令;中国则持禁止态度至今。

3.4.1 新加坡

新加坡在加密资产监管方面走在亚洲前列,保持积极监管的态度并提供较清晰的合规路径,其法规将目前主流代币归类为支付类别中,现行法规暂不涉及银行。但其较细致的代币分类、清晰的监管规则与瑞士类似,而传统银行已表现出兴趣。加密银行概念正在新加坡形成,但距其成熟至落地或仅一步之遥。

新加坡由于其人口结构及金融业态,采取高度统一但开放的监管模式。金融监管局(MAS)作为国家金融监管顶层,同时兼顾央行及市场行为监管二职。监管方面,新加坡处于积极拓展并完善监管阶段,2016年至今先后推出监管沙盒;发布《数字代币发行指南》(本节下称“指南”),将加密资产分类;设立《支付服务法案》(PSA)并推出对应牌照,于今年2月正式运行。

相较瑞士而言,新加坡已拥有代币分类、清晰的合规路径及专项法规。银行业介入加密赛道的阻力除了暂无明文许可外,还包括对加密企业的宽松政策,加密银行这一概念在新加坡尚未形成。由于PSA针对将市面主流加密资产均归类为“支付型”代币,目前不属于银行业务范围。同时,PSA为加密企业提供了较宽松且清晰的监管路径,现阶段已展业且申请牌照的加密企业均有6-12个月的豁免期,使其实质上处于备案即可合法经营的阶段。较宽松的环境使银行介入加密业务需直接与加密企业进行市场竞争,额外的开发成本与难以确定的收入或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参与加密业务的积极性。

尽管面临与加密企业的竞争,由于PSA目前对加密企业在存储及支付的保障条款仅进行最低准备金要求,且牌照不支持理财、信贷等业务,银行在托管及综合业务方面仍拥有竞争力。由于PSA目前的设计存在加密企业保障机制较弱的情况,未来若收紧政策,则会如瑞士一样出现市场空白。结合新加坡目前较成熟的监管框架,加密银行或将在短时间内完成概念成熟至落地的过程。12月,星展银行宣布即将上线DBS Digital Exchange,向机构客户开展加密交易、兑换及托管服务。据悉,目前星展银行正依托《证券及期货法》下RMO临时牌照开展业务,其未来动向可作为新加坡监管态度风向持续关注。

3.4.2 韩国

韩国今年通过法案,确定加密资产合法性及运营方细则,成为重大利好;加密银行概念重新萌芽,但尚无合规路径,目前传统银行对托管业务兴趣较浓。

韩国自1997年金融危机后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由国务总理直属管辖机构金融委员会(FSC)统筹,下辖金融监督院(FSS)负责执行。监管方面,2020年以前,韩国对加密资产的监管经历了初步认可主流资产合法性、严打ICO、加密资产及运营合法化的历程。2020年以来,韩国于1月实行监管沙盒制度,于3月国会通过《关于特定金融交易信息的报告与利用等法律》修订案(本节下称“特金法修订案”),正式确定加密资产监管规则。特金法修订案将加密资产及其运营者定义为“虚拟资产”及其运营方,运营方包括提供交易、保管、管理等环节者,将被视作金融公司,受反洗钱、融资等法规约束。

加密银行的概念一度曾在2018年萌生,同年,韩政府缩紧交易所实名制KYC透传,由传统银行负责执行;韩国NH农协银行借力宣布将介入加密资产托管业务。但由于针对加密资产的政策尚不清晰,加之交易所对透传信息的抗拒,加密银行的概念未能展开。而今年发布的特金法修订案虽未明示银行是否可以介入加密业务,但将加密资产合法化成为重要利好。截止2020年8月,已有5家韩国排名靠前的大型传统银行宣布布局托管业务,包括4家商业银行—友利银行、新韩银行、国民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NH农协银行。

3.4.3 日本

日本目前主要将加密作为金融工具及民间支付手段管理。与澳大利亚类似,日本的监管启动较早,法规成文落地较晚。此外,日本的监管执行力度较严,银行业目前未出现动作,加密银行概念尚未形成。

日本自1997年起形成了以日本内阁直辖的金融厅(FSA)为核心,日本央行、存款保险机构、财务厅参与的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监管方面,2019年前,日本发布《资金结算法》修正案,将加密资产作为合法支付手段监管。2019年, 日方面通过FSA提出的《支付服务法案》、《金融工具与交易法》、《新币发售相关规则》及对应指引,对加密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对运营主体实现牌照化管理,公开发行和销售加密资产合法化(IEO和ICO)。

银行方面,传统银行目前未出现政策突破案例,且日央行多次表态,表示目前主要方向在CBDC的研究上,未来一段时间内预计也难以形成突破。今年5月,野村宣布与数字资产安全公司Ledger和投资机构Global Advisors合作,在英属泽西岛成立数字资产托管服务公司Komainu。

四、 总结与展望

加密银行正逐渐成为一个全新赛道,传统及新兴银行加速布局,加密企业亦谋求新身份。2020年,加密资产市场经历了断崖式下跌后高速恢复的历程,其总市值不断攀升、业务模式持续迭代创新,传统机构作为投资者角色正在加速涌入市场。但相较传统金融机构基础服务的稳定性,目前加密市场的服务仍有较大差距,重大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也更高。这与加密企业风控措施及清偿机制仍不完善、新兴业务或产品对应监管标准滞后、而自监管体系带来市场脆弱性有关。在此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的介入正成为新的需求。

2019-2020年,随着欧美地区对加密资产及加密银行的监管及政策推进,加密银行概念基本成型,其业务开展也在不断落地;亚洲地区则仍在酝酿之中,新加坡、韩国等地区监管尚未落地,已有银行率先测试或宣布展业计划。

4.1 机遇:市场与监管环境日渐成熟

监管风险加剧,银行托管需求增加

随着市场参与者不断涌入,黑客攻击事件激增;而诸如瑞士收紧加密企业存款上限、美官员宣称将对非托管钱包加紧审查等监管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也让加密资产持有者寻求更稳定的机构管理其资产。此外,由于加密业务比起融资、上市等金融业务,持有人对法币出入有更强的需求,而银行较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则是更天然的法币渠道方。

监管环境不断成熟,加密企业谋求新身份

加密企业,尤其是提供交易、托管业务的合规企业一直在寻求获得银行身份,提供更可信的信用背书。由于各国政策此前不明,多数企业转而寻求信托、MTL、支付等替代许可。近两年随着美国及瑞士开放或部分开放银行牌照,为加密企业转型提供了路径。Kraken获批SPDI的信号助推Paxos、BitPay等合规加密企业申请成为联邦信托银行,Libra等未获牌主体转战瑞士。

加密业务发展迅速,传统银行寻求新增长入口

近两年加密资产规模屡创新高,吸引了传统银行的注意力。相较传统银行业务,加密资产托管业务由于合规及避险需求抵消了对利息的追求,还可收取一定托管费用;而基于加密资产的抵押贷款较传统信贷则具备更短的偿债周期,更高的抵押比例,提高资金复用率的同时降低坏账风险,为银行业打开了新的增长点。

4.2 挑战:创新成本高,盈利空间不明朗

传统银行盈利模式单一,大型银行仍缺乏动力集中下场

目前案例中,传统银行拓展较早且积极的多为中小型银行,主要由于存贷息差可带来新增营收,以及加密资产业务本身更易突破地域限制。但传统银行目前盈利模式仍较单一,多数只提供托管服务并收取费用,极少数提供抵押借贷服务,基于加密资产的源生业务鲜有涉及。同时,大型银行尚未集中下场,除合规考量外,由于加密资产市场规模较传统银行业仍较小,一方面利润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市场先动优势不足,大型银行缺乏动力在早期进场。

市场仍处于早期,银行创新的合规成本较大

由于加密银行市场仍处于早期,落地法规在细则方面仍有许多空白,而与之相对的是不断创新的加密业务。为匹配市场需求,银行在拓展新业务时不得不在缺乏明确条例的前提下率先开展业务,也意味着拟开展业务的银行需花更多沟通及合规成本进行创新,而该类成本大小与当地监管风格、传统银行态度息息相关。以瑞士为首的国家,在其明确表态支持银行展业前已有相关案例;而如德国,即便已有议案支持银行销售、存储加密资产,目前仍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银行展业。

4.3 展望:加密资产入主流,加密银行成关键

地域层面来看,欧美将继续吸引传统银行及希望申请银行牌照的加密企业加入;美国、瑞士等地区将保持领先;英国、德国等地区或将出现落地案例;亚洲地区可关注新加坡、韩国。

业务及市场层面看,短期内,传统银行及新兴银行或将在机构及个人、托管及加密资产源生业务间差异化竞争;而大型加密企业将积极布局银行牌照获取。长期来看,加密银行或将成为加密行业中最重要的一环,并主导主流资产现货交易市场。赛道未来竞争或将加剧,无息存款模式打破,银行推出如加密资产融资、大宗清结算等差异化服务。

此外,从生态上看,随着银行下场,加密资产将依托银行业务走向主流,资产规模及用户普及率或产生指数级增长,最终与实体经济交互。同时,主营交易业务的加密企业将面临主流资产交易的临竞争,但随着用户普及率提升,杠杆及衍生品、STO、NFT、DeFi理财等非银业务及客制化业务将产生新的机遇。

btcfans公众号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Disclaimer:

Previous: 是什么阻止了美联储购买比特币? Next: 资深区块链法律专家 Katherine Wu 解读 Ripple 被起诉事件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