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苗:物联网与区块链融合助力行业创新

万向区块链 view 44 2020-12-11 15:55
share to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鲜苗:物联网与区块链融合助力行业创新

芯片作为物联网设备的重要组件,在助力物联网与区块链融合,构筑安全可信基石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紫光展锐工业物联网副总裁鲜苗在第六届区块链全球峰会上从芯片厂商的角度梳理了芯片行业的演进,分享了保障芯片安全,促进芯片与区块链生态有机融合的可行方案。

以下为演讲全文:

鲜苗:物联网与区块链融合助力行业创新

感谢主办方,感谢万向、摩联给了紫光展锐这个机会站在万向区块链全球峰会的舞台上跟各位领导嘉宾分享芯片公司在物联网和区块链上所做的努力及收获的心得。

过去五到十年,物联网行业高速发展。五年以前,“物联网”这个名词鲜少被提起,当时大家经常提到的是“行业应用/行业终端”。而最近,我们常常能够听到大家提及物联网、智能物联网、工业物联网等名词。

同时,我们也看到物联网终端连接数在未来五年将呈现极速上升的发展趋势。有第三方预测认为到2025年移动物联终端产生的数据量将近80ZB。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量级呢?用容量为1T的硬盘来衡量的话,大概需要5000多吨1T的硬盘才能存下这些数据。由此可见,随着终端数量的增加,数据量也将呈现爆增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下,很多从业者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芯片并非冲在物联网终端的最前沿,我们在产业链上还有模组客户、终端方案客户、终端客户等合作伙伴,我们是相对“躲”在后面的。即便在这样的位置上,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有一个词叫“天上人间”,用来形容今天数字世界的变化也很贴切。人间是现实世界、天上则是虚拟世界。今天所谓的云计算、云应用、大数据都发生在虚拟世界,而物联网终端恰恰是连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重要枢纽接口。无论把现实世界的东西采集转化还是基于虚拟世界运算到现实世界的转化,都是通过物联网终端实现的。所以,如何保障物联网终端的安全、可信性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重要痛点。

大家都说物联网的行业应用是“碎片化”的,甚至以前有人说是“粉末化”的。在面临行业应用“碎片化”时,传统中心化管理的显得力不从心。但区块链的核心是去中心化,所谓的“中心化”到“去中心化”并不是一体两面的对应,而是一体两面的承接和演进。我们在发展物联网的同时关注到了区块链技术和概念,试图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理念引入物联网,从而更好地满足物联网碎片化的应用需求。

前面几位嘉宾提到了安全隐私、数据安全、通讯加密、信息隐私等话题。信息隐私在多主体、多标准的物联网终端类型下是很难被执行和实现的。

紫光展锐做的是通讯芯片。我们国家今天的通讯可谓是“四世同堂”,2G、3G、4G、5G都在使用。虽然已呈现出2G、3G转4G、5G的大趋势,但至少到今天为止这四种通讯标准仍在并行。芯片厂家为了应对这四种通讯制式需要做十几款芯片才能满足终端客户的需求。

在这样的多主体、多标准、多终端的前提下,必须有相应的标准和体系对整体行业进行梳理和串联,以实现去中心化和信息隐私保护。

终端和数据是物联网的两大基石。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终端将越来越多样化,同时数据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无论是做芯片还是做终端,任何技术的演进、规划、落地和实现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产生交易。再好的技术如果不具备交易、交换的前提,最终也会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谈到交易就需要考虑三个问题:成本、质量安全可信性(可靠性)、确保成本、可靠、安全的前提下兼顾需求丰富性。这是终端所面临的挑战。

无论是终端还是数据,未来都要被用于交易和交换,从而产生价值。否则芯片、通信、数据、终端都仅仅是成本,没有任何的价值。要想实现价值,保证终端和数据的安全、可靠、可信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在通讯连接芯片领域,今天使用到的连接技术包括短距的蓝牙、Wi-Fi,窄带的NB-IoT,中等带宽的LTE的Cat.1、Cat.4,5G等等。这样丰富的通讯技术可以满足对目前碎片化的应用场景和整体市场的需求。因为目前市场的需求是碎片化、多元化的,所以我们必须对需求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寻找到其中的重点发展方向。

今年5月份工信部25号文件中提到未来移动物联网三种主流通信制式:NB-IoT、LTE Cat.1和5G,形成了基于蜂窝通讯技术的未来蓝图。

无论是NB还是我们正关注的Cat.1以及最新、最先进、复杂度最高的5G,最终都会随着3GPP协议的演进被归纳到5G的通讯标准中。现阶段来看,NB-IoT最终会向着R17的eMTC发展。目前基于Cat.1、Cat.4中等带宽的移动物联网应用场景,未来将会向5G NR-Light标准演进。

今天我们说到的5G更多是基于eMBB的超宽带连接场景,未来R16会在低时延、高可靠性的URLLC上进行演进和加强,最终会在工业主控、车机应用等更专业的领域衍生更多标准。比如,我们在汽车上一定会看到基于V2X和CV2X的国家5G标准以及承载这样的5G标准的芯片和终端。

在市场多元化、碎片化的应用中,通讯芯片和技术的从业者正试图梳理应用场景,思考如何通过开发系列芯片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芯片是移动终端基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已经对通讯的多元性和硬件形态的多元性进行了很多思考,现在需要思考芯片在数据安全方面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在构筑物联网芯片生态体系时,我们希望并要求芯片必须要从硬件上具备安全的应用处理器和通讯处理器,能够安全启动、存储加密并具备支持对称、非对称、哈希算法、国密算法等各种硬件加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安全基础,芯片才能够更好地承载基于硬件安全所构筑的区块链安全生态环境。

如何保证芯片安全并使之与区块链生态进行有机融合呢?

(1)安全调用。

当芯片具备了TEE(可信执行环境)后,它所支撑的终端设备在注册和部署时都需要证明这个设备在物理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是符合可信、安全、未破解标准的。而且还要保证我们所运行的对安全有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应用确确实实是运行在安全可信的环境中的,它们产生的数据已被有效加密,与物联网平台的连接也得到了保障。

(2)硬件底层数据上链。

整体区块链生态构筑不仅仅靠云端、软件和算法,还需要有底层硬件的保障。无论是芯片还是物联网终端,在工作和部署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位置信息、连接的传感器所采集到的信息等大量数据。因此,所有硬件底层数据上链需要从芯片到终端有一套整体的硬件可信环境。

(3)商业闭环。

通过软/硬件融合部署实现最终可信数据采集和上链,支撑行业、生态所有构筑出的商业闭环应用场景。

大家都知道,芯片是由沙子中提炼出的硅做成的。我们通过在芯片上设计大量集成电路,从而实现各种功能的集成。现在,芯片在庞大浩瀚的区块链安全生态应用中又成了一颗“小沙砾”,成为了构成这个安全基石的重要组件。

刚才说了芯片和硬件,在我们所构筑的芯片底层固件和开发的SDK环境中,已经提供了与区块链算法和架构兼容的一套软件机制。我们正尝试让基于芯片的硬件开发环境变得易于上手和使用,最终实现端上链。

我们紫光展锐很荣幸与万向、摩联、广和通等合作伙伴一起进行了前期的尝试和探索。我们今年主推的LTE Cat.1bis物联网芯片平台已完成了前面一系列流程的开发与发布。我们将继续尝试摸索,相信紫光展锐提供的从NB-IoT到LTE Cat.1、Cat.4、Cat.6以及5G的eMBB、URLLC,以及未来基于mMTC和NR-Light开发的一系列物联网生态芯片将来都能承载区块链上链能力和生态。我们也将以更加开放的方式服务产业链上的所有合作伙伴。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内容,谢谢大家!

btcfans公众号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Disclaimer:

Previous: Messari创始人:美国政府是比特币的最后一个对手 Next: 区块链是一个技术结构组织,而不是技术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