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助力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

金色财经 view 16653 2020-12-3 09:52
share to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比特币以太坊等项目采用的底层核心技术就是区块链技术。区块链作为一种可能会重塑社会运作方式的“颠覆性”创新技术,备受各个国家和地区关注。然而,金融监管作为区块链的重点应用领域,尽管对于其理论基础和技术规范的讨论如火如荼,但具体的应用前景仍不明朗,而跨境资本流动监管作为区块链应用中的重中之重,尚未引起足够广泛的关注。中本聪提出的B-money和HashCas创建了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电子现金系统,即不依赖于官方通货信用保障或是央行结算验证保障的交易平台。后续的数字货币相关项目陆续出现,既有继续强调匿名交易且支持跨币种支付的瑞波币等第三方电子钱包和支持应用程序拓展的以太坊及其币链平台,也有依赖智能合约提高结算速度的美国金融机构跨境结算系统,更有Libra等意图将社交引流和购物支付融为一体的多维综合方案。

除了实物交易与转账汇款等基础使用场景,美国纳斯达克于2015 年12 月率先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证券交易平台Linq, 成为金融证券市场去中心化趋势的重要里程碑; 德勤和安永等专业审计服务公司相继组建区块链研发团队, 致力于提升其客户审计服务质量。截止到2016 年初, 资本市场已经相继投入10 亿美元以加速区块链领域的发展. 初创公司R3CEV 基于微软云服务平台Azure推出的BaaS (Blockchain as a service, 区块链即服务)功能, 已与美国银行、花旗银行等全球40 余家大型银行机构签署区块链合作项目, 致力于制定银行业的区块链行业标准与协议。与此同时,各大央行近年来在区块链领域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2016 年1月起, 英国政府发布区块链专题研究报告, 积极推行区块链在金融和政府事务中的应用。随后,英格兰央行每年定期发布《英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研究报告》,并在2020年1季度报告中,提出了立足于国内用户下沉的英国数字货币兼容快捷支付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2020年3月世行发布了一份长达57页的报告——“2020年3月央行数字货币:机遇,挑战和设计”,探讨了如何将央行数字货币引入现有市场,既充当价值存储媒介又用于日常交易。然而,由于官方监管与隐私保护存在目标冲突,上述平台设立经营的初衷是在分布式记账基础上依法维护数据的安全、提供便利的记账结算功能。至于怎样在CBDC推广后对其来源和去向进行筛查,强化反诈骗、反洗钱、反偷税漏税、反恐怖融资机制,国际社会已经形成广泛共识,但技术细节仍待完善。

在我国,央行数字货币交易系统的研发和建设思路可以概括为应用场景与有序监管并重。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就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探讨采用区块链技术发行虚拟货币的可行性, 以提高金融活动的效率、便利性和透明度。201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发布《上海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白皮书》,介绍了区块链技术与应用进展,指出截至当年8月,上海的区块链研发企业数量已超过300家,而相应统计数据在2018年3月底为95家。根据前两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清单,国内的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供应链、溯源、医疗、文娱、社会治理和版权保护等领域发展较快。目前,区块链技术深度开发的方向在于减少行业和产业各自为链的情形,以便形成规模化的“链盟”,使监管层能够通过跨行业数据链节点交叉验证数据,建立更可靠和更易于拓展的分布式记账平台。

我国跨境金融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正式实施《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JR/T 0184—2020)》。根据2020年2季度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报告与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公布的《金融标准化动态》2020年第2期,与区块链技术推广,尤其是跨境业务相关的《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技术参考架构》《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评价指标》《分布式账本贸易金融规范》和《金融从业规范 外汇交易》等标准也已进入正式编制或征求意见阶段。上述规范文件的发布与公开征求意见代表金融监管与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技术的适配已经完成基本的技术积累。现有区块链应用审批落地采用认证节点授权准入原则,辅以试点推广思路,有利于分批有序地建立市场应用环境。

从2018年起,境内支持和启动区块链项目的力度与速度显著增长,并在应收账款融资、票据支付和外贸支付监管等方面获得了突出成果。当年,上海票据交易所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和上海煤炭交易所大宗商品证券化融资平台先后上线,基本与国际上如大宗商品原油交割系统以及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Batavia等同步开发。

在现有的重要服务平台中,“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属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应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的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能够为各商业银行办理外汇业务提供多维度的信息和数据,既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到银行办理业务的各类成本,也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重复融资等风险。2020年3月20日,青岛中行率先上线了该平台的“出口应收账款融资模块”并于当日成功投放了多笔出口贸易融资。青岛中行通过该平台有效提升了融资放款效率,缓解了企业经营的资金压力,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

试点机构运用区块链等技术,依托试点项目为融资审批线上场景提供安全快捷解决方案。国家外汇管理局以“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应用”试点项目为支撑,实现“外贸企业提交需求、银行信息查询核验”全程线上办理,有效满足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的资金需求。截至4月12日,该平台新增37家自主加入的法人银行,完成融资放款6367笔,累计放款74.43亿美元(其中人民币102.33亿元),服务企业1721家。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现存的问题

净误差与遗漏项难以精确计量外流资金规模

自2015年“8.11汇改”后,尽管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资本管制,净误差与遗漏项所隐含的资本流出从2015年接连3年呈现了2000亿美元的规模,虽然2018年流出额下降到1600亿美元左右,但总体量级仍然庞大。2015年至2017年初,人民币国际购买力和外汇储备总体下降,国民总产出的增速也逐渐调整到6.5%至7%区间。期间,国内市场对于人民币大幅贬值与经济增速下降等不确定前景的规避意向较为明显,导致资本撤离中国的倾向增强。虽然外汇管理部门采取收紧资本项目等措施,通过消耗外储维持了汇率稳定,但部分预期资产贬值概率提高的居民与企业依然通过非公开渠道将资产转移到境外。这些资金离境后难以确定数额或追踪去向,仅在外管局净误差与遗漏统计值的负向扩增中显现大致的规模变动。

这种统计外的资本流动具有多重可预料的风险:首先,相对于跨境汇款等合法资金流动而言,非公开的外流渠道会降低合规审查的时间成本,同时提高外汇承兑压力,严重时可能导致外储短期不足以支付外贸账单等款项;其次,大规模资本外流会导致离岸与在岸汇率的差异化走势,降低外商投资信心,或拖累相应投资项目的进度。

贸易摩擦中交割与到账时滞提高外贸风险敞口

就外部贸易环境而言,2018年3月至12月以及2019年5月以来,中美贸易谈判走向屡现变数,人民币两次明显贬值,最终名义汇率运行在7.1的水平,为2005年汇改后首次超过7.0调控线。在贸易摩擦中,中国出口商品普遍被征收10%关税,而人民币贬值仅能抵消其中约6%的涨价幅度,另外4%由我国出口企业与美国进口商协议分摊。为应对后续加征关税的不确定性风险,进口商会倾向于延长议价时间,继续降低分摊比例。这就让常规跨境结算的时滞进一步加长;包括2020年1季度以来新型冠状肺炎流行的影响在内,外贸企业资金周转不畅在短期对于维持经常账户平衡而言存在风险。

依规筛查资金流动与合法公布违规信息成本过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金融和资本市场开放的目标是实现对国内和国外的双向开放。这一承诺意味着资本项目管制应在合适的时机和条件下逐步放松。然而,原有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手段自动化程度较低,反逃汇、反骗汇等合法性、合规性审查时间与人力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极少数审核人员滥用职权、违规泄露储户信息需要有效的规章制度投入来遏制或打击,而这种标准化管理流程的建设同样会产生成本。因而我国需要可以通过交叉验证甄别虚假违规款项来源与去向的智能化技术手段,以此在操作层面支持审慎监管机制,维护金融安全,并且为贸易投资开放提供可靠、便捷的跨境支付手段。

提升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监管能力的几点建议

构建人民币区块链跨境支付和交易系统

“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支付平台的建立与应用有助于分析跨境资本的来源和去向。在新金融领域,区块链经常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联系在一起,但数字货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具体应用;打造便捷的跨境支付平台,并不需要发行专门的数字货币,可以考虑直接构建人民币区块链跨境支付和交易系统,通过主权背书的方式获取高于其他数字货币区块链的公信力。去中心化系统的优势主要有三项:其一,账本信息通过节点高度共享和严格防篡改机制,大幅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重复交易;其二,通过智能合约杜绝恶意违约,降低交易流程时滞;其三,通过匿名可追溯特性保护用户隐私,同时提供监管技术介入空间。

早期的区块链支付技术虽然大大提升了跨境汇款效率,但也存在改进空间,比如提升资金到账速度和交易吞吐量、完善转账汇款的撤销机制、提供个人认证信息遗失后找回机制等。尽管这些缺陷被分布式记账技术的升级加以改善或弥补,但完全去中心化区块链最根本的不足,在于其扁平化的结构无法支撑完善的监管机制。

传统区块链的扁平结构最大限度地使用者的地位平等化,因而不存在高于用户的监管层级。过度的匿名保护更是给黑客行为提供了窃取信息的条件。另外,由于缺少必要管控,数字货币发行中的集资诈骗与数字货币流通后的黑市交易也具有金融和经济风险。为此,人民币的跨境支付和交易平台应优先保障系统安全性,并提供完善的监管功能。

弥补通行区块链支付平台的缺陷

相对于扁平式“去中心化”区块链,立体式“准去中心化”区块链的核心技术设想是重拾中心功能——“集中监管”——再与区块链结合,既引入传统支付的安全管理措施,又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便利性。类比现有金融机构的设置,“准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应该具备两到三个功能层级:基准层级是用户功能层,和“去中心化”区块链一致,主要提供给各类市场主体和机构进行各种交易;基准层级之上是新增的监控管理层,作用是将区块链支付系统置于宏观金融监管之下,并通过区块链实现机构间的账本共享;央行处在监管核心位置,负责管理和协调平台内的金融机构。(如图1)

区块链助力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

图1“准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结构

既然跨境支付系统以用户资金安全为第一考量因素,那么短期内可能会不得不在交易处理速度上作出妥协,直到相关技术发展成熟。这也就意味着第一批支付系统应该面向资金需求大、商业信用高的用户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定制和较小范围的试运行。目前已经在雄安新区等地区试点运行的CBDC支付平台将提供有益的探索经验,为以后多品种资产交易平台的搭建提供参考。理论上,对于在平台间流转的现金和有价证券,以上述思路搭建并整合的支付平台都能够实现相对便捷的转账交割与完整的资金链追查。如果“准去中心化”的人民币区块链跨境支付、汇款和交易业务的覆盖面足够大、使用次数足够多、国际认可度足够高,那么跨境流转款项的统计遗漏环节(如外汇黑市交易)就可以有效受到监控,资金跨境转移的真实性与合规性审查环节也能凭借区块链追溯能力获得更多非法资金流通的证据。

规范“准去中心化”结构的监控管理层

正如《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JR/T 0184—2020)》指出的,“准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只接受通过认证的用户,并保证系统内的匿名性,以吸引具有较高要求的境内和境外用户参与。银行监管层的介入应合法合规,有章可循,无论是常规的储户信息审核还是账户干预操作都应留存记录,而且这些记录也应该通过CBDC系统的附属链保存。因为用户个人信息目前的可查询数据库已经充分打通,所以利用分布式系统查询个人信息的行为也应当留存记录,而且这种可施加约束的信息平台应逐步替代传统数据库,从而遏制恶意窃取、倒卖居民身份财务信息等违法行为发生,最终减少和防止人肉搜索、电信诈骗和骚扰式推销对大众人身财产权利造成损害,形成对监控管理操作合法性与合规性的智能化监督机制。

完善区块链的信息整合功能

首先,为防范风险,区块链跨境支付和交易平台的匿名特征意味着用户审查环节需要十分谨慎,要重点关注用户的银行账户、财务状况、信用状况和家庭社会关系等。一旦区块链资金平台用户与银行储户建立数据关联,便可以利用区块链资金追溯特性,智能监测骗汇、逃汇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并视严重程度将相关用户纳入动态黑名单或不可靠实体清单中,取消其平台使用资格。

其次,在企业应用方面,虽然搭建区块链票据交易平台能够简化票据拆分流程,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资金需求,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授信依赖行政调节,本身缺乏主动性。解决银行信心不足问题,需要综合散落的数据和技术手段,提供可供参考的事实依据:如合法使用无人机对生产基地和生产车间实景拍摄;利用外卖平台和评分软件估计产品质量、人均消费和市场潜力;利用天眼系统和智能图像识别功能,抽取特定时段分析对应企业、商家的进料出货量与顾客上门人次,等等。银行在授信时,也能够基于掌握的情况给予具体建议。

最后,区块链支付和交易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弱于传统的电子支付,因此更适合优先在资金追溯要求高、使用频率低的场景开展试点,如票据交易和大额跨境汇款;定时给付和专款专用也具有应用空间,例如科研经费分批划拨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区块链系统成熟后,可以考虑随金融双向开放进程,增加更多支付功能和交易种类。

btcfans公众号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Disclaimer:

Previous: 英国央行决策者表示:数字货币可能是 "新货币秩序 "的一部分 Next: 创纪录的74亿美元比特币期货未平仓合约显示,专业人士仍期望BTC达2万美元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