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有链上的Protocol的投资价值

分布式资本 view 66 2019-12-8 20:37
share to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公有链上的Protocol的投资价值

公有链行业发展至今,其竞争早已是整体生态的竞争,而不是局限于底层的那一条公有链本身的好坏。

这种整体生态的形成有诸多方面体现,但无疑重要的一环是链上实现各类功能的protocol们。由于链上protocol具有抽象性,可以被互相调用从而组成新的产品,就像“乐高积木”一样可以任意搭配组合,因此公有链的生态多样性与protocol数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且至少是多项式级别的正相关)。正因如此,最近一届Ethereum Devcon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composability”。

尽管各类protocol对底层公有链是如此之重要,但其开发成本如何解决始终是限制其产生和存在的最大掣肘。开发protocol所需要的融资,(对公有链而言)最完美的方式是彻底外部化,即公有链基金会完全不承担成本,而由社区自发筹资开发出来并部署。这听上去有点异想天开,但Ethereum的成功性就在于此 —— 大部分protocol都由社区自发筹资贡献(常以ICO方式),而Ethereum Foundation完全无需提供资金支持或只提供少量支持。目前阶段,其他公有链在这方面要弱得多,仍必需由相关公有链基金会自行开发,或提供较多资金赞助方能有社区群众做出来。

Protocol开发成本的外部化,通常意味着必需有社区众筹(ICO)或私募投资人对其投资。于是引出的问题是“公链上的Protocol到底值不值得投资”这一问题,包括其相关的“到底该不该拿公有链原生币来投资”这类衍生问题,后者实际上是赌protocol代币与公链原生币之间谁的涨幅更大。

这个问题需要对protocol在公有链生态中的角色定位作出分析判断。对于一个公链上的protocol而言(无论是否发币),它属于一种介于底层(公有链本身)和终端产品(Dapp)之间的中间件。由于protocol本身的泛用性和抽象性,其可以被其他智能合约调用从而整合塑造出各种具体产品。因此任何开发者都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已有的protocol,开发出面向终端用户的Dapp产品。

曾经常见的情况是protocol的开发者同时自己也会开发出使用该protocol的Dapp产品,以至于呈现出一个Dapp和一个protocol互相一一对应的强耦合状态。此时很难分清这个开发者最初目的到底是想做个Dapp还是protocol。但随着链上生态的丰富,开发者们逐渐开始调用(而非自行开发)那些业已存在的链上protocol,基于“他山之石”再开发出上层的Dapp,从而达到protocol复用的效果,避免了重复造轮子。比如0X、Augur这类通用性较强的协议被数个Ethereum上的产品所包含使用。这种复用不但在结果上是更加效率的,在目标上也是公有链本身所追求的。

由此看出,protocol像是烹饪中的“食材”部分,而不是最终给顾客食用的最终菜肴本身。一个端上桌的菜品可能包含有一种,也可能有多种食材所组成,这都取决于主厨的选择。对一个饭店而言,其向终端食客收费,是基于所烹饪出的菜肴,而不是食材 —— 同样,食客也只会为菜肴而不是为食材而买单。

相反,对于食材本身的买卖交易,发生在饭店与供货商之间 -- 这是一种典型的2B生意,而不像饭店提供的餐饮服务那样是2C生意。换在区块链环境也是同理,开发protocol并出售protocol所交付的服务,也是面向Dapp开发者的2B生意,而不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业务(当然一个团队同时开发protocol和Dapp是另一个问题,那相当于一个人既养猪又屠宰又烹饪肉的模式,虽然可能不太符合分工效率的原则)。

2B业务在本质上不适合社区众筹,故也不适合ICO。同时,protocol也并不适合发行uti,因为protocol不是大众用户的直接使用对象,故持币者只能是投资(机)者,而不会是用户。到目前大部分币为了规避证券属性,都刻意设计成utility token —— 这种没有社区大众作为用户的utility token发行,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缘木求鱼。

至于protocol为了融资,是否适合发行权益类代币 —— 技术上说这当然没问题,只不过这种发币更加纯粹只是出于融资目的,与区块链关系并不大,更改变不了protocol不会被大众使用的本质。

一个纯粹的protocol的融资模式,最为接近的是一个2B业务的创业企业的股权融资,在不发币的前提下由少量专业投资者对其私募投资。当然,投资的前提是该protocol有良好的收费模型 —— 当其他人在链上调用该protocol时如何收取、存留和分配相关费用,这是决定其投资价值的一项关键因素。

若缺乏良好设计的经济模型(目前很常见),会导致protocol虽然创造了大量价值,却无法捕获这些价值,此时这些价值会隐性地被让渡给了底层公有链或相关用户,而没有留存给权益持有人。投资人经常会发现所投资的protocol要么在无偿做公益事业(用户偷笑),要么在为他人做嫁衣(公有链持币人偷笑)。

在这一点上,protocol的创业比传统互联网创业又多了几项挑战:

(1) 互联网创业项目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营收模式,何时免费、何时收费甚至对谁歧视性收费,都可以基于市场形势的判断而由创始人自由调控。相反,链上protocol的经济模型却在部署后很难改变,代码总是刚性而缺乏灵活度。而即使能改变,也会经常涉及到“公共品”的治理问题(若不发币则还好),这在目前公有链领域都是个尚处于摸索阶段的前沿难题;

(2) 链上protocol基本都是开源的,如果它的价值作用很大,必然有人会“抄袭”它而不是向它“付费”。和公有链不同,单一protocol很难有“生态系统”这个护城河 —— 而Ethereum却并不会怕代码被抄袭。

事实上考虑到上述挑战,很容易推理出:如果很看好某个protocol,此时投资它所部署的底层公有链反而是个更稳妥的选择。任何一项protocol无论设计地多好或多差,其总能丰富底层公有链的生态,故或多或少能为公有链带来些价值 —— 更不用说某些本身很好的protocol由于其经济模型设计的缺憾,实际上完全在为公有链做嫁衣。

另一方面,目前较为常见的是开发者同时开发一个protocol和相关的Dapp产品。此时不能再将其当成一个2B业务模式来看待,而需要更多考察Dapp本身作为一个终端产品的性能和价值。这类项目由于直接面向大众用户,通常适合发币,但相关代币需要捕获到所内蕴的protocol的抽象价值,而不是单纯的Dapp使用价值。

btcfans公众号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Link
Disclaimer:

Previous: 随着最后期限迫近,以太坊2.0存款仅达主网激活门槛10% Next: 假如特朗普逆袭了,加密货币投资会有何影响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