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区块链创新中心在沪成立,区块链将在这些方面赋能保险
10月27日,由上海保险交易所联合行业共建的“保险区块链创新中心”在第二届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上正式成立。
保险区块链创新中心
保险区块链创新中心以开放、共享、创新为理念,从技术研发、场景应用、制定标准三个方面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实现区块链跨机构、跨行业、跨地域的多场景技术创新与应用。他表示,该中心各参与方将以区块链再保险标准制定和应用为切入点,持续推进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应用。
下一步,上海保险交易所将在中国银保监会和各级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境内外保险、再保险及保险产业链相关机构的积极参与下,依托“保险区块链创新中心”,搭建保险行业及产业链共建、共享、共赢的平台,赋能实体经济,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区块链方面,上海保险交易所已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级底层技术平台,并通过工信部信通院评测认证,所获专利初审及软件著作权登记的相关技术达33项,能够为行业提供高稳定性、高安全性、自主可控的行业商用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平台;探索推出10个保险应用场景,多个应用场景在重大赛事中获得金奖和一等奖,服务几十家保险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机构;目前正在牵头行业制定保险行业区块链应用标准,提升保险行业整体运行效率。
对于保险行业而言,区块链技术从本质上可以解决其备份、安全、性能、存储、容灾等问题。
有助于提升保险业务的安全性
首先,区块链技术通过加密算法实现了对客户信息的保护。目前世界上主要使用的区块链隐私保护的方式主要有混币、环签名、同态加密以及零知识验证。零知识验证是一种密码学技术,在无需泄露数据本身情况下证明数据是真实的,来实现信息数据的交易。
其次,区块链技术可以互相串成“链条”防止数据被篡改。区块链技术的结构性特征意味着其防篡改和防伪造性,它的每一个节点都保存着所有交易信息的副本,如果想要修改区块链中的账本记录,需要同时修改半数以上的数据才能实现。区块链上的数据和参与者的数量是庞大的,修改的成本不仅很高,而且难度也很大。如若少数节点的信息被恶意修改了,其他节点也都具备验证账本真实性的能力,未被共识的信息节点会自动更新和进行维护,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程度与可信度。因此,区块链数据的不可篡改性与自动修复性,能够保证保单的真实性。
最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存储保证账本一致性。分布式存储是指数据分散地存储在全网络的多个节点上,每个都是对数据完整的存储和备份。就算出现保单操作失误或者是被篡改伪造的情况,客户的保单也可以在其他节点的交易副本进行查询。
有助于缓解保险业务的信息不对称
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信任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是保险公司在保险产品销售过程中容易存在销售误导、保险条款不透明以及事故发生后赔偿难等问题;另一方面是客户利用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骗保现象等。区块链技术通过数字化合同将信誉变成一个具有可管理的属性。因为区块链技术提供了公共的分类账,分散式数字存储库可以通过提供完整的历史记录,可以独立验证客户和事务(如索赔)的真实性,因此保险公司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赔付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复交易或者是否存在可疑交易当事人的交易。
基于智能合约有助于提升保险行业的效率
智能合约是由Nick Szabo(尼克·萨博,密码学家)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上,当一定条件被满足时,可以自动执行的合约。因为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使智能合约从工作原理变成现实,保证了智能合约在存储、读取和执行过程中透明可追踪以及不可篡改性,提高了智能合约的可信性。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给保险行业带来了很多益处。智能合约可以支持自动化索赔,它是一种透明且可靠的支付机制,并且可以用来执行特定于合同的规则。在保险事件发生并满足保险赔付条件的情况下,智能合约会自动执行代码指令,自动启动保险理赔程序,实现自动划款赔付,减少了传统保险赔付路径中大量的人工操作环节,赔付效率得到了质的提高,帮助保险公司减少了大量的运营费用。例如,在农作物保险中,当出现恶劣天气时,对农作物收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可以通过天气反馈机制,实现对农户的自动赔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虽然不能实现所有保险赔偿的自动化,但是在那些可以实现完全自动化的保险产品中,仍可以减少大量的人力投入以及管理费用。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