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站台,比特币价格一年疯涨9倍 专家:“新型货币战争”已在全球开打
2月8日,比特币日内涨逾6%,突破41000美元/枚,其市值超过8100亿美元,超越特斯拉。同日还传出,特斯拉将接受比特币作为支付产品的一种形式。
2月9日比特币继续创历史新高,截至北京时间15:30,报47727美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自去年3月崩盘以来,比特币的价值至今上涨了9倍。目前市值5.7万亿元人民币,比茅台(3.09)还高出2.61万亿人民。
2月5日,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在《比较》杂志上撰文《关于央行数字货币若干问题的思考》,阐述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及其背后的理论逻辑。他表示,技术对货币的影响正达到前所未有的状态,比特币已经引发了全球大规模的数字货币实验。
姚前的文章“火药味”甚浓,他提到,“货币往往因价值而动,哪里的价值更稳定,收益更高,货币就往哪里流动。而这种流动,就发生了货币的替代。货币替代小的可引发人世间的种种悲喜剧,大的可引发为了抢夺货币主导权的‘战争’,比如以邻为壑的汇率战、各种贸易/货币联盟、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博弈等。”
姚前认为,以往的货币替代是因为货币的价值内涵发生变化,可以称为“古典货币战争”,而现在由于技术而引起的货币替代可称为“新型货币战争”。
关于这场“战争”,美国力研咨询公司创始人、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资产行业的研究和从业者谷燕西2月8日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这是比特币同所有法币的竞争。“比特币作为一种电子货币被设计出来。它的基本特性决定它同现在所有的法币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如果我们把货币也看作一个产品,那么比特币就是从现有市场中所有产品形成差异化的竞争。”
北航数字社会与区块链实验室研究员、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系统工程博士后王娟对时代财经指出,“货币战争”的核心,仍然是金融格局之争。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投资人对时代财经称,“美元霸权格局的松散,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进入混战局面。以前的货币战争,是国家的力量之争。现在的货币之争,不仅是国家力量,还有互联网、科技技术变革、恐怖主义和非法集团的力量博弈。”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这场“战争”参与者是谁?
姚前提到“新型数字货币战争”已然在全球开打。他以中国为例,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启动法定数字货币研究,论证其可行性,并在2015年展开九大专题的研究。2016年,中国组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2016年之后,各国中央银行也开始行动起来,开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央行加密货币实验。比如,加拿大的Jasper项目、新加坡的Ubin项目、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Stella项目、泰国的Inthanon项目,还有我国香港的LionRock项目等。
姚前称,在数字货币这条全新的赛道上,参加者有主权国家、国际组织、金融机构、科技公司、产业联盟、极客、经济学人……
而在这条赛道上,比特币、以太坊、Libra等成为了主要的“运动员”。王娟介绍,Facebook一度想推出自己的libra数字货币,但是在今年年初,已经更名为Diem,在美国相关部门的介入以及政策的规定下,变成唯一锚定美元的数字货币。
谷燕西介绍,今年年初,美国总统金融市场工作小组以及美国货币监理署颁布的政策立场,表明美国监管鼓励“稳定币”的发展。这一定程度上促进美元数字化形式的大幅发展,巩固甚至是增加美元目前在货币市场中的市场份额。
据悉,“稳定币”就是和某个标的保持稳定兑换比例的加密货币,稳定是指这种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价格不会有大幅波动,价格相对较为稳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至少已有上千种稳定币,不少数字资产交易所、区块链公司、传统金融巨头、银行、政府,都发行了自己的稳定币。比如美国信托公司Gemini Dollar发明的稳定币GUSD。
尽管“稳定币”是为了解决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市值不稳定而推出的数字形式货币,但目前比特币已经大行其道。王娟介绍认为,原来金融领域做的事情,比特币均已涉及。
“把比特币理解为赛博朋克的黑市不记名黄金,就知道为什么很多人为了便利,愿意去承受风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投资人对时代财经称。
比特币目前在国际流通中的地位,已经成为各国央行不能忽视其存在。王娟介绍,英国央行行长曾经在一个报告中提出数字货币的“综合霸权”已经形成。这说明各国央行,包括各老牌的金融机构,不愿意放弃自己原有的核心霸权地位。
而让比特币在国际金融格局中分一杯羹,作为“霸主”的美元功不可没。一名不愿意透露的私募基金首席研究员对时代财经分析,尽管目前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地位没有松动,但是美元“大放水”,加上受新能源、地缘政治等影响下,美元-石油体系出现松动,这使得美元的信用度下降。另一方面,比特币的流通,无形中也削弱了以美元结算的世界最广泛使用的SWIFT系统。
货币们在“争夺”什么?
姚前在文章中提供了一组数据,自2003年以来,我国基础货币与M2的比率下降了5%,印度下降了7%,欧元区则下降了3%。其中部分原因就是央行货币(尤其是现金)在流通领域被技术更先进的电子支付方式替代。
谷燕西介绍,“自去年以来,市场中购买比特币的主要动力就是要保持价值,对冲美元的大量增发。”可见,数字货币极大地“吸收”流通中的现金(即M0)。
在姚前看来,这为“新型数字化货币战争”提出了深刻的课题,各国央行的数字货币应该是发行还是兑换?也就是数字货币应替代流通的货币(M0)还是M2?
前文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基金首席研究员对时代财经分析,以人民币数字货币为例,目前央行数字货币是定位为M0替代,未来是否替代M2则看技术能否实现。如果数字货币只是央行发行,则不涉及前端的运营。但数字货币不是只有银行,而是涉及整个货币流通,通过银行和第三方支付的数字硬件、数字钱包去实现。
除了技术以外,还有一些伦理需要探讨,法律法规需要制定。这名研究员称,虽然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做到匿名可控,但数据的权限如何限制?如何确保运营端保护个人隐私权限之外的其他信息?个人行动轨迹等大数据、交易数据如何被合法掌握?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
他举例称,最近北京开展严控消费贷款、经营贷款流入楼市,如果在数字货币时代,央行就能轻而易举对实体经济企业或个人施行精准“灌溉”。“当然这一切还是比较远的事情,这两年内至少M0能实现,而把数字货币推广至广义货币上走,还是需要更多时间。”
再来看看美国的情况。姚前引述,美国数字美元基金会的白皮书指出,数字美元是美联储以美元计价的负债,是M0的组成部分,作为其补充,像美元钞票一样分发,并强调数字美元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中性,不会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显然这一方案是遵循按需兑换的思路。
除此之外,白皮书还给出了实物现金和代币化数字美元的双层分发模型。像美国经济刺激法案中的“数字美元计划”设计了面向家庭财政补助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小额支付场景,是数字货币“直升机撒钱”的应用。
至于比特币,由于其价格不透明、含量不清晰、价格起伏大,因此无法“取代”主权货币在流通中的地位。“尽管,新型数字货币战争是比特币同所有法币的竞争,但比特币与美元又是一种绑定程度非常高的关系。目前比特币以及其他加密数字货币交易的主要交易媒介依然是美元。”谷燕西称。
背后的思潮之争
关于“新型货币战争”的起源以及比特币的兴起,姚前在文章中追溯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姚前称,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央银行的声誉及整个金融体系的信用中介功能受到广泛质疑,奥地利学派思想回潮,货币“非国家化”的支持者不断增多。在此背景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不以主权国家信用为价值支撑的去中心化可编程货币“横空出世”。
比特币发端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货币“非国家化”思潮,其中较为核心的思想则是姚前提到的“奥地利学派思想”。
鑫苑科技CMO魏然曾对时代财经分析,使比特币在众多加密货币之中脱颖而出,有其思想基础。“当前的债务型经济导致整个货币经济学思想光谱的极化。一是向左的极化,MMT(QE,负利率,债务赤字化)的源泉来自马克思的国家货币理论;另一块是向右的极化,就是互联网原生态的数字货币,思想根源是奥地利学派和哈耶克。”
前述某私募基金首席研究员对时代财经进一步分析,不少比特币初期的拥有者是以此为信仰的人,比特币“去中心化”“独立于任何现有的系统”的特点与这一思潮契合。“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分歧,是经济学派对立的结果。
谷燕西曾告诉时代财经,过去更多是零售用户的信仰和投机客的炒作,导致比特比价格升值。近几个月,比特币近来价格走高,与2020年国际社会越来越认可比特币作为价值储存和传输的工具有关。
谷燕西称道,“一方面,在货币政策不稳定的地区,如黎巴嫩、阿根廷、委罗瑞拉等当地法币在疫情冲击下不太稳定的国家,人们把当地的法币变换成比特币,再把比特币兑换成美元来购买物品、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比特币开启被主流金融机构认可的‘征程’,其中极具有标志性事件这是去年12月,东南亚最大商业银行星展银行对外发布‘正式推出全方位数字交易平台’,计划推出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
未来比特币在这场新型数字货币战争之中将走向何方,目前无人知晓。但由于其具有“黑市赛博黄金”属性,有观点猜测比特币是否会成为像黄金一样,成为超主权货币,作为各国央行的储备货币。
对此,谷燕西认为,“就比特币的接受程度来说,除了目前零售用户的接受程度之外,美国机构也开始购买比特币。但比特币在主流金融机构以及监管机构当中依然存在着非常大的争议。一些中央银行购买比特币作为外汇储备的可能性是非常遥远。”
但是王娟则认为,“在能源动力、新能源改革、经济发展的跨地域数字化模式的催生之下,互联网技术在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创造了很多的跨境交易。所以说,会不会有超主权货币的产生,实际上是我们愿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而已。”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