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Steem社区与孙宇晨的纠纷,DPoS该不该背锅?
近期Steem社区与波场创始人孙宇晨(Justin Sun)之间的斗争,引发了加密货币社区的巨震,很多人也把矛头对准了DPoS甚至是PoS算法,然后假设如果是PoW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那真的如此吗?
本文试图解释,即便Steem使用了PoW算法,可能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起事件暴露出来的,是当前多数加密货币都会面临的问题。
在解释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下事情的经过:
Steemit Inc 公司最初在推出Steem公链时,预挖了大量代币,根据Steem社区成员James Reidy的说法,该公司大概控制了6800万Steem token(当前价值1292万美元),约占总量的20%左右;
Steem社区不满这种预挖行为,有成员曾讨论过通过硬分叉的方式来移除Steemit公司的股份,但这种行为充满了争议,因此并未实行;
今年2月份,孙宇晨宣布收购了steemit公司,并接管了这部分预挖的Steem币(传闻花了1000万美元),于是有人猜测他会把Steem迁移到tron网络;
在孙宇晨接管这些代币后,Steem社区炸锅,随后一帮Steem区块链见证人(超级节点)决定部署一次非常有争议的0.22.2软分叉,目的是避免Steem被迁移到tron网络,当然这也会导致孙宇晨重金购置的Steem币会被全部冻结;
孙宇晨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气炸,随后动用关系,在火币、币安、Poloniex等交易所的支持下,单方面实现了一次硬分叉,从而重新获得他购得的Steem代币,并公开表示Steem社区的软分叉属于“黑客行为”;
这一事件引爆舆论,Vitalik等圈内知名人士发起质疑,将矛头引向了Steem采用的DPoS算法;
(图片来自:tuchong.com)
谁是谁非?
吃完了上面的瓜,我们不禁想问,这一事件的发生究竟该怪谁?
如果没有steemit公司的预挖,那这起事件根本不会发生,然而预挖是圈内的普遍现象,以太坊也不例外。
如果孙宇晨不去收购steemit公司,steemit公司也不答应把代币卖给孙宇晨,那也不会闹这么一出,然而,这些其实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似乎也没什么好批判的。
那怪Steem社区不该去发动如此争议性的软分叉?似乎有些道理,未经过他人同意,侵犯别人的资产确实属于非常不道德的行为,而从Steem社区的角度来看,孙宇晨的介入,确确实实也让他们感到了威胁。
而各大交易所强势介入,一是基于Steem社区不理智的行为,二则是因为和孙宇晨的关系。
以上的行为,似乎都存在着合理的解释,因此矛头对准谁,似乎都有些不合适。
于是乎,大家就把问题推给了DPoS机制,认为这种机制是极不合理的,然后使用PoW算法就能够杜绝这起事件。
下面我会解释,为什么这种说法是存疑的。
当前多数加密货币是中心化的,把锅甩给DPoS没有必要
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在于很多人直接把比特币当作是PoW的化身,却忽略了Steem本身体量的问题。
早在2016年6月份,当时市值已达到10亿美元的以太坊,因为The DAO智能合约中价值近6000万美元的以太币被黑,而被迫采取硬分叉的方式回滚区块链,你看,一个市值是Steem 10几倍的PoW项目,同样因为部分人遭受损失而采取了这种极端的措施。
你可能会反驳说,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啊。
好吧,那我们假设Steem采用的是PoW 算法,而不是DPoS,会发生什么呢?
由于目前几乎所有的PoW币种(包括比特币)都是通过矿池的方式来进行的联合式挖矿,矿工们实际会把自己的投票权委托给矿池运营者。
从这个意义来看,PoW币种实际采用的是委托工作量证明(DPoW),因此,只要能说服几个大矿池的运营者,就可以实现回滚这类操作,而以Steem这样的体量来看,矿池运营者可能很容易就会被孙宇晨说服,以找回他的资产,然后通过一个“保障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之类的理由也就过去了。
而攻击的理由,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学术词-矿工可提取价值(MEV),这种价值,可能是说服者允诺给予的经济回报,也可以是关系价值,而只要这个价值大于发动攻击带来的损失,那就是值得的。
你看,换成PoW,一样也解决不了这件事,房间里的大象一直存在,只是大家选择了忽视而已。
当然,PoW和DPoS的去中心化程度,当然是前者高于后者,因为矿池是无法强制挽留矿工的,而交易所则完全可以限制持币者提币。
只不过,在这一事件中,两者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
那有什么法子,可以杜绝这类事吗?
的确是有的,即将矿池的投票权归还给矿工,像Stratum V2这类挖矿协议的存在就可以实现,或者等待DEX的成熟,然后PoS和DPoS币种都可以实现更高程度的去中心化。
而在实现它们之前,目前绝大多数的加密货币,依旧是非常中心化的。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