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链能否在公链竞争中胜出吗?
公链不是当下区块链领域最性感的话题,这个赛道早就挤满了选手。从「老伙计」ETH、EOS、波场,到「新秀」Algorand、Nervos 和 Near,再到充满未知可能的 Filecoin、Cosmos、Polkadot 和 Conflux,这些项目中,不乏声称要「超越以太坊」,打造成世界上所有人都能使用的操作系统的项目。
不过,很多要说好比肩以太坊的项目,今年都刻意淡化了自己的进展,导致大家去年还关注哪些公链能跑出来,到了今天,公链话题已经边缘化。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交易所公链似乎完全不受环境影响,仍在如火如荼的开发,构建生态,从 BinanceChain,HuobiChain,OKChain,再到最近,Kucoin 也公布了自己的公链 KuChain。
目前来看,汇聚最多开发者和应用的公链,依然是以太坊。如果不出意外,距离以太坊完全升级到 2.0 还要几年时间,对还在执著公链的团队来说,这其实是一段宝贵的窗口期,弄清楚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公链,什么样的做法有可能突围依旧值得探索。
当年,面对早就布局移动设备操作系统的劲敌微软,iOS 和安卓只用了几年时间,就创造了后来居上的局面,而微软的 Windows Phone(WP),却最终败退出局。或许,今天的公链团队也能从当年这场操作系统大战中,获得一些突围的启示。
移动系统之争的教训
大家都知道了,现在的智能手机系统是安卓和 iOS 两分天下,但 10 年前,市场上还有另一个重量级玩家:WP 系统。背靠微软这座「大山」,WP 却在这场价值千亿美金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竞逐中,败给了谷歌的安卓和苹果的 iOS。
要知道,在布局移动设备操作系统的玩家中,微软是走在最前列的那一个。早在 1996 年,微软就推出了首款移动设备操作系统 Windows CE1.0,不过,直到 2007 年,微软的重点都是寻求打通手机和 PC 各平台。
如果对手也走的是一样路线,那结果未知,但变数在 2007 年出现了。当年,苹果开创性地推出了搭载多点触控的 iPhone,一经面世就俘获了用户和同行的心,受到震撼的谷歌安卓系统团队,决意将原来的全键盘设计推翻重来,开发出了 Android 1.0,并在第二年就将首款搭载了安卓系统的手机送到用户手上。
相比于快速行动的安卓,微软要到三年后的 2010 年 10 月,才推出第一代以手指触控为交互逻辑的操作系统,名为 WP7。但这一年,乔布斯发布号称「重新发明 iPhone」的 iPhone4,将这款手机的影响力推到了新高潮。这段时间,凭借开源优势的安卓攻城略地,市场份额已经占到 26%,且没有减缓的势头。
2011 年,微软和拥趸者众多的诺基亚达成合作,试图依靠后者众多的用户基础,拓出一线生机。可惜,这时的微软还停留在 PC 时代卖硬件获利的思维里:它对每台使用 WP 系统的手机都收取授权费。中兴就曾表示,每生产一部 WP 手机,要交给微软 27 美元,这直接导致厂商无法针对中国市场推出廉价版手机。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2012 年微软宣布推出全新的 WP8,但因为更换了内核,搭载了 WP7 的手机无法在原有设备上进行升级,用户要想用新系统,只能换新手机。包括后来推出的 WP10,同样不兼容此前的系统。
不同代系统间的高度隔阂,直接打击了用户、开发者和手机厂商。
对开发者来说,面对新版本,几乎要对原来的应用进行「重写」级别的修改,这和其他平台每次系统迭代,一般只需修改新出现的 bug 天壤之别。支付宝、Uber、微信等应用先后表示,不再进行 WM 版本的开发和更新,整个 WP 系统生态,陷入了「开发者热情不高-手机厂商跟进慢-用户选择少-用户逃离」的恶性循环。
WP 生态进展缓慢,安卓和 iOS 则慢慢巩固和拓展了自己的生态。早期使用 iOS 系统的用户流行过「越狱」,随着应用越来越丰富,这种现象逐渐消失,曾被吐槽的安卓系统也变得流畅。基于这两大系统开发的手机厂商聚拢海量用户后,只要新版本出来,开发者基本都会进行同步更新。
一边是 WP 故步自封,另一边是竞争对手迅速改进和迭代,WP 逐渐被用户抛弃。2017 年,微软高层表示开发新系统和硬件不再是未来工作重点,2019 年 1 月,微软正式宣布于当年年底永久停止 WP10 的系统安全和软件更新,同时,建议用户改用 iOS 和安卓。最终,WP 系统退出历史舞台。
对交易所公链的启示
人类总是高估较短范围内的科技进步,而低估了较长时间范围内的科技进步,进而对当下究竟应该做些什么一无所知。
公链也不例外,目前,市面上的公链项目,不乏立志要取代以太坊,成为世界级的操作系统。但当我们回看 2016 年,会发现那时候的公链宣称着要构建世界计算机的构想太过于宏大了,创业者也一味地要把互联网领域成熟的应用直接搬到区块链上,比如号称要打造区块链版的微信、TikTok,甚至今日头条,最终也都消失匿迹了。
这种现象很类似于当初微软从 1996 年就开始要打通手机与 PC 的系统一样,太过超前,以至于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直到苹果开发者大会 WWDC 2019上发布的 iPad OS,我们才初窥到苹果打通手机(iOS)和电脑(MacOS)这两个系统的一些想法和实践,要知道,这足足比微软最开始的预想晚了 13 年时间。
iPad OS 的发布标志着苹果开始正式将移动端操作系统与桌面电脑操作系统融合
公链面对的问题也一样,今天公链探索的很多方向必定是错误的,这意味这些尝试的背后,必须要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一般的区块链项目通过各种 IXO 方式,融到了不少钱,足够花 5 年,甚至 8 年,但对于打造一个底层系统来说,可能还是杯水车薪,这是一个以 10 年为周期的赛道。放眼整个生态,估计有能力投入大量的资源的,也就背靠能持久带来现金流业务的交易所有能力支撑。
这是交易所公链的最大优势,今天,币安,OK 和火币每年都能拿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到公链研发,币安创始人赵长鹏曾表示自己希望投入个人精力的 20% 放在 Binance Chain 的研发上,估计后面的 KuChain 基金会也会将不菲的资金用于公链研发。
而原本就主打 2C 业务、具备着极强运营能力的交易平台,再将一些成熟的用例引入公链不是没有可能。比如类似 Reddit 这种正在探索的积分制度,如果按照之前的设想,用户要把没有「价值」的积分转账给他人时,还需支付一定的 Gas 费用,估计大大削弱普通用户参与的动力。但如果是在交易所公链上运行,团队完全能对这部分转账手续费进行补贴,对平台来说,也能面向 Reddit 上千万级别的潜在用户,直接开放交易的通道。
换句话说,公链可以作为交易所的流量入口,而不需要它直接产生利润,这也是交易所公链相比于传统公链的巨大优势。
当年,走在前列的 WP 系统之所以被很多手机厂商抛弃,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微软要收装机授权费。PC 时代,微软采用收取装机授权费方式垄断了桌面操作系统,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它还天真地要复制这种做法。
软件「吞噬」世界的时代悄然来临,安卓已经通过开源、免费的方式,成功笼络大批开发者,而微软还要采取这种典型的、压榨生态合作伙伴的行为,说明团队起码在当时根本没有理解什么是生态。在谷歌和平台已经占领优势的情况下,它最应该做的,其实是对所有生态合作伙伴进行最大程度的扶持。此外,WP 系统换掉内核升级,导致不兼容此前版本的行为,本质上就是在驱赶开发者,最终开发者也远离了 WP 生态。
在这一点上,很多公链还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去年年底,EOS 的节点成员就曾发文吐槽 Block.one,为做实事的开发者打抱不平,他表示有的节点虽然做了大量有助于整个生态的好事,但却没有得到官方任何资金、资源的支持。我们也能看到,随着节点抱团投票成为「潜规则」,一些偏技术的节点因为单枪匹马,无法成为超级节点,最终入不敷出,只能选择离开。与之相反,以太坊、TRON 和 BitcoinSV 等公链,对开发者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这点从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召开的开发者大会可见一斑。
每年的 Devcon 以太坊开发者大会已经成为 ETH 生态构建者们的重要聚会
除了搭建开发者生态,对于公链来说,最致命的问题是,整个区块链公链领域应用的开发,目前还处在一种极端迷茫状态。2018 年 DApp 大火,很多公链跟风而上,到了 2019 年,公链纷纷转向 PoS,引入 Staking 等玩法,最近又纷纷发声要构建链上 DeFi 生态。
在智能手机流行之初,大家对于上面能够诞生什么样的应用,其实是也一种极度迷茫的状态,这也导致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工具阶段滞留了很久。早年受到资本青睐的多是些今天看来价值并不高的产品:万年历、笔记,天气应用,甚至只用于记录特殊日期的大姨妈等,直到随着底层技术发展,加上 4G 时代来临,流量资费降低后,内容平台才开始迅猛发展,人们终于确定了移动互联网的商业从工具-内容-服务的发展路线图,加上移动支付的普及,服务类应用才开始如雨后春笋般迸发,出现了各种美团、滴滴等巨头应用。
相比之下,交易所公链在应用思路上就清晰很多,因为推出主体的原因,它的出生本就带着需求:它承接自己平台的 DEX,承接平台币,还要承接交易所主导的稳定币。
尤其是稳定币,今天已经成了行业最大应用的项目类型。USDT 最早只基于 Omni,到后面开始拓展到以太坊、波场,甚至 Algorand 等公链,对交易平台来说,用户实实在在的交易需求,也促使着交易所发行由自己主导的稳定币。目前 OK 的 USDK,火币的 HUSD 都是基于以太坊发行的,币安也与 PaxosTrust 合作推出了 BUSD,在以太坊和自己的 BinanceChain 上发行,未来火币与 OK 的稳定币也会转移到自己公链上。
来源:MYKEY,Coinmetrics
而今年,Uniswap 的大放异彩更加速了各交易平台对自己平台 DEX 的研发速度。从这方面来说,相比于其他公链项目,交易所公链的发展路线图更加清晰。
当初,因为 WP7、WP8,甚至后来的 WP10 相互不兼容,用户要想使用一些诺 WP 手机没有的应用,只能更换新手机,成本并不低。但到了区块链领域,用户在不同链与链之间切换成本太低了,这虽然给用户提供了便利,但缺点是公链本身很难搭建起护城河。
公链最火的 2017 年,因为搬迁成本不算高,当年在 EOS 上爆火的各种链游很快就被搬到了 TRON 和其他公链,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变化。最近被热议的 DeFi,这些应用虽然看也都是由第三方开发者开发,但由于整个以太坊生态的特殊文化氛围,MakerDAO、Compound 这些团队一定不会「转战」到其他公链,这意味着,以太坊慢慢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应用垄断。
对其他公链来说,要想打破这种垄断,单纯只把对方公链上的应用 copy 到自己链上是不够的,DApp 或许可以直接照搬,但 DeFi 应用存在很强的信任门槛。就好像人们可以接受去玩一款山寨的棋牌游戏,单绝对不敢去使用山寨的工商银行服务一样。利用统一账户体系的优势,基实现各链间的跨链或许可以弯道超车。在 KuChain 的测试版本 Kratos 上,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设计:
Kratos 支持包含账户名、数字、地址三种信标的通用账户体系,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创建或映射对应的账户。币安公链也同样采用了类似想法,希望通过统一的账户体系来实现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各链间的跨链。
另外,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现象,2018 年的 DApp 热潮,可能当时真的有几十万人参与到各种 DApp 游戏中,但这次 DeFi 热潮里,大家主要是还是集中在炒代币的阶段,真正参与链上挖矿的人少之又少。人们已经习惯了当年 DApp 的操作方式,整个 DApp 集成在钱包应用内,统一的账户体系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门槛。这次 DeFi 热潮中,并没有大量移动端应用集成挖矿,而浏览器插件钱包转账以及 Web 操作并不是现在用户所熟悉的方式,另外,对于稳定币的选择也会极大的影响用户最后的实际收益,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大量用户没有参与其中。
钱包内便捷的 DApp 操作方式在当年吸引了大量用户 来源:麦子钱包
这就像当年 WP 的应用一样,用户已经习惯了 iOS 和安卓上的图形 UI 界面,而 WP 过分「个性」的 UI 极大的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成本。比如 WP 上怪异的微信界面让不少用户不知所错,而与此同时,在 iOS 和安卓上,主流应用的图形操作界面却早已统一。
WP 上的微信界面与 iOS 上的微信界面
对于加密用户已经习惯在钱包应用体验 DApp 的习惯,交易所也应该将 DeFi 这些新的功能直接集成到交易所 APP 中,以用户习惯的方式提供服务。再利用交易所统一的账户体系,会极大的提高用户体验。
就像当初安卓系统依靠开源方式笼络大批开发者,在他们开发出各种颇具特点的 UI 或产品后,才逐步获得消费者认可一样,KuChain 要想吸引开发者基于公链进行更多的落地实践,比如近期备受关注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或者去中心化预测市场等等,只有开发者和使用者进场的门槛足够低,这些天生改善传统金融信用障碍的链上金融科技(FinTech on Chain)创新,才真正具备了延展的起点与想象力。
另外,链上的身份识别一直是困扰 ETH 和其他公链发展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在中心化机构下可以非常简单的解决的问题,到了去中心化世界却变得无比困难,去年 3 月,Vitalik 公开支持 HumanityDao(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一文读懂 Humanity DAO》),就是为了解决链上个人身份确认与信息登记问题。而这也是交易所公链的优势之一,统一的账户体系让身份识别变得十分简单。
除开发者和公链发展问题之外,对公链来说,如何链上治理也是一个新问题。去年 6 月,Facebook 发布了白皮书的 Libra 项目,开始尝试引入多家公司化机构来参与治理,对交易所公链来说,同样可以让生态的更多主体参与其中。最近几年,国内涌现了诸如慢雾科技,⻓亭科技和派盾科技等专注于区块链领域安全的公司,如果让它们也参与到链上治理,那公链的安全将不仅局限于付费审计代码那么简单。
虽然互联网已经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它仍是人们生活的主旋律,在当前这个阶段,技术、去中心化或许并不是公链面对的最大挑战,如何让区块链技术被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熟知和参与,才是最重要的,交易所主导的公链作为其中的一大类型,凭借自身优势,或许下一代公链就诞生在这里。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