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波DeFi你没赚到钱?

橙皮书 view 161803 2020-7-21 10:34
share to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标题这句话其实是对自己说的。

最近开始频繁通过朋友听说了DeFi里的一些十倍币、百倍币,从Compound的流动性挖矿开始,圈内关于DeFi的这波炒作好像还在延续。Chainlink、AAVE、Bancor,突然间好像很多人从这些过往熟悉的项目身上赚到了钱。

我在橙皮书官网上搜了下,发现我们从2019年的年初开始关注DeFi,当时就写了不少的文章,比如第一篇正经介绍Compound协议的,以及对DeFi行业的综述和看法。但如果当时你跟别人说你在研究DeFi,别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这么小众?这么细分的领域?

网站搜到当时写的一些文章

没想到一年半过去后,整个区块链都只剩下这个“这么小众、这么细分”的领域了。早期关注DeFi时,只有协议和产品,没有币可炒,更谈不上拉盘暴涨。等了很久,抱着DeFi有招一日一定会出圈的想象,慢慢对这个行业的关注也不像以前那么紧密了。然后就到了现在,突然迎来了DeFi发币之后这一波小浪潮。

想想这真是个糟糕的决策。在太早期时研究得不亦乐乎,然后发币开始炒作时又远离了关注,完美避开了挣钱的时间段。有时候太早入圈反而在战线拉长时失去了敏锐的嗅觉,而在机会来临时,老韭菜又早就对这套故事免疫了,不像其他刚进场的新鲜韭菜,一听新故事反而更容易相信。所以没赚到钱大概也是正常的。

回过头来说,认真地看这波DeFi,我仍然觉得这可能只是个类似于过去两年间交易挖矿、IEO那样的阶段性小波浪。从17年ICO之后,币圈的讲的故事越收越窄,有一种往更专业、更细分的方向走的趋势,参与其中的玩家,也从圈外流量越来越聚焦到圈内本身的从业者和参与者身上。比如这波玩DeFi的,很多用户要么本身就是DeFi行业的创业者,要么是之前玩Dapp、做交易的炒币用户,DeFi本身的操作门槛和认知门槛都摆在那,你要说吸引了圈外的用户我是不太信的。

当然,这波DeFi泡沫跟过去IEO比较不同的是,里面一些龙头的项目是有技术和已经跑通的产品的,很多项目也在遵循去中心化金融的本旨。因为这个不同,我觉得值得关注的反而是,DeFi这波小泡沫最后到底能带来什么?

比如DeFi这波热度,最后能不能转化成一个更好用的钱包?一个交易量更大的DEX?一个可以与传统金融比拼的借贷业务?再比如,很多人也都看到了,现在行业还缺一个站稳榜首的DeFi聚合器,未来会不会出现这样一个入口级的新产品?如果泡沫在破灭之前,转化成了这些切实的产品和技术,真的降低了DeFi的操作门槛和使用成本,提供了更接近普通用户的体验,那么我对DeFi这波小浪潮的看法,也许就会改变了。

最近经常感叹现在这批年轻人,跟前几代真的太不同了。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基本很少接触金融两个字,炒股、买基金这些事就更不用说了,从来就没在脑海里出现过,因为你成长过程中对它的认知基本是零。而现在这批年轻人,在公众号看宏观经济发展,在虎扑股票区晒单,在B站看半佛讲财经、刷弹幕,他们天生就在金融市场里,周围到处都是这类信息、到处都是这类触手可及的产品。

DeFi能抓住这些代表未来的用户吗?我很好奇。

参考资料

[1]橙皮书官网: https://orange.xyz/tag/14

[2]https://ethresear.ch/t/zkopru-zk-optimistic-rollup-for-private-transactions/7717: https://ethresear.ch/t/zkopru-zk-optimistic-rollup-for-private-transactions/7717

[3]https://ethresear.ch/t/mass-migration-to-prevent-user-lockin-in-rollup/7701: https://ethresear.ch/t/mass-migration-to-prevent-user-lockin-in-rollup/7701

[4]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113882417330.htm?from=timeline: 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113882417330.htm?from=timeline

btcfans公众号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Link
Disclaimer:

Tags: DeFi
Previous: 期权买方合约到期时的最痛点位 Next: 形式化验证 Gasper 共识机制的终局性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