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整个人类工业文明第一文之未来工业十大趋势

Unknown view 45 2016-4-28 02:00
share to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我们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一次的变革,它也许不是最重大的,但一定是迄今为止行进最快的。自工业革命开始,社会发展的加速度一直在急速的提升,过去我们是几代人经历一次变革,今天我们一代人可能要承受几次变革的洗礼。

我们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一次的变革,它也许不是最重大的,但一定是迄今为止行进最快的。自工业革命开始,社会发展的加速度一直在急速的提升,过去我们是几代人经历一次变革,今天我们一代人可能要承受几次变革的洗礼。

这一次变革的发生,我们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而对于变革的方向,当前的工业圈都用两化融合、大规模定制化、机器人云计算、信息物理系统等等名词来描述。

不过兔哥觉得,这些其实都不是未来的趋势,而是顺应趋势的手段,趋势不是技术,而是变化的方向。

区别在于,如果我们把技术看作趋势本身,那么它们就是唯一的,我们就只能沿着这些路径向前走,思考如何把这些技术实现并演进到极致。而这些技术的理论框架大多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就已经形成,用过去的思维揣测明天,它们到底是起到指导作用,还是限制作用,我是存疑的。

但是如果我们只把技术看成顺应趋势的手段,那么它们就只会是手段之一,我们就可以换一个研究的角度,去直接搜索未来的趋势本身,我们思考的方式就变成了在这些趋势的实现过程中,是否要有其他的手段可以达到同样的目标?。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太极生两仪--分化为自动化和信息化两个分支,再到今天自动化和信息化重新媾和,诞生数字化。历史的发展脉络呈现出了一些底层规律,这些规律构成了未来工业社会10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它们将重塑现代商业社会的所有结构,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第一个趋势:虚化

工业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也就是从冷战时期开始,我们如果把工业史与IT史并行而看,你会发现最近半个世纪里工业的突破,几乎全部来自在计算机科学上的突破:如果没有半导体即芯片技术的发展,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就不会出现;如果没有软件技术的发展,数控程序也就不会出现;如果没有信息处理和存储技术,也就不会有信息物理系统的出现。

所以物理世界的不断虚化,是数千年来人类技术发展最大的趋势。

从数学的发明,把现实世界抽象为数字的那一天,人类就已经启动了世界虚化的过程,而计算机科学的出现,从事实上急剧加速了这个进程。今天,所有一切物理世界的存在,已经都在逐步虚化成一连串的数字符号。计算机是虚化世界的基础,0-1代码是虚化的标准,传感器是虚化的入口,数据存储是虚化世界的载体。

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逐步完成人的虚化,而智能产品的发展,正在悄然在开启物的虚化。这个虚化的趋势,催生了众多的技术手段,也带来了让人惊叹的商业机会。今天信息物理系统(CPS)、智能产品都成为全世界工业的热点,这意味着虚化趋势的加速度在未来二十年中将会达到顶峰,所有顺应虚化的技术和产品,都将随着趋势急速前进。

第二个趋势:流动

世界被虚化后形成的信息在最初只是一个个静止的单点,它必须要流动起来,才能成为一个有生命的新世界。所以整个虚拟世界就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流动趋势,而我们熟悉的连接,就是实现这个流动趋势的技术手段之一。

这个流动趋势,要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自由流动。互联网完成人在虚拟世界的自由流动,物联网完成物在虚拟世界的自由流动,而这些流动的基础,是通讯标准的制定,以及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自动流动。自由流动的阶段,虚拟世界还需要较多人的干预,而自动流动阶段,所有的信息和数据将根据系统最优化的需要,自动的流向需要的地方。大数据技术、信息物理系统,都是实现数据自动流动的手段之一。

数据流动的目标是为了实现资源的重配,这个过程将每一个虚化后的信息自由或自动的匹配到需要它的位置,将供给和需求完美匹配,从而在不改变物理世界的情况下就能做出最优化的虚拟方案,这个过程就是仿真。

信息化时代的本质是数据的自由流动,而数字化时代的本质是信息的自动流动。所谓多品种、小批量、大规模定制化生产,都要依靠数据的有效流动来完成,未来所有能够促进数据流动自动化的技术,都会成为工业的发展方向。

第三个趋势:凝实

虚拟世界的资源重配后,必须要再次凝实,才能够完成对物理世界的影响。在不断地虚化、流动,然后再凝实的过程中,整个物理世界的系统被不断的优化。将虚拟世界再次凝实,这个过程就是未来工业的第三个趋势。

把虚拟世界直接凝实为人类的感知的技术,就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而AR(增强现实),是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你能在一个空间里面见到虚拟的物品,甚至能见到一个虚拟的人,这些东西都能在你眼前切切实实见到。未来二十年里,VR和AR可能会伴随凝实趋势迅速的发展,也可能会被新的凝实技术取代。

我们经常会混淆互联网和互联网公司的概念,互联网(光缆、无线、路由)完成的是连接功能,它们是流动的基础设施;而绝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在另外两个趋势上发挥主要作用--它们既是虚化的入口,也是凝实的出口。这个虚实的过程都是以人为主而不是物,近十五年来互联网行业的急速发展,就是得益于对这两大趋势的顺应。

另一方面,把虚拟世界在物一侧的凝实,对于未来工业的影响要更重大一些,因为它会把所有现实世界的盈余都会被调动起来,完成系统的最优。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供应链、云工厂,这些目前都是优化后的虚拟世界凝实的客观结果。

跟虚化和流动比起来,凝实技术的发展相对是滞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和难点,也就在于虚拟世界的凝实。这个过程实现的方式也许会有很多种,从今天来看,未来工业的凝实主要还是通过信息物理技术完成,但是我们也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比如是否可以通过打破组织的边界来实现等。

凝实技术,将是未来二十年工业发展最大的一个机会。

第四个趋势:共识

人和人在生产活动中,需要不断的达成共识,才能有效的协作。这个共识,理论上只需要双方都认可就可以实现,比如两个人进行一次交易,只需要在各自的账本上增减金额就可以完成。但由于双方缺乏信任,通常需要一个中间人来做仲裁,同时还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去供养这个中间人,银行、法院、政府等,都是这个共识的中间人。除了人与人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达成共识更困难,需要一个运算能力很强的中心化节点来完成仲裁判断,这个成本也非常高昂。

不断地降低达成共识的成本,这就是工业发展的第四个趋势。

在工业的信息化里面,最初我们都是给一部分人开超级权限,在本地放置一个中央服务器,通过这些中心化的方式来实现共识。后来云计算技术出现,通过共识的不断云化(Iaas,Pass,Sass),我们可以将本地的共识达成放到云端进行,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共识的成本,但是这仍然是中心化的方式。而目前,区块链技术可能将大幅推动共识成本的降低,在区块链技术的体系化,通过密码学保证了双方不再需要中心化的裁判,也能保证共识达成,这就将共识的成本大幅降低了。比特币就是区块链1.0技术的一次实验,而区块链2.0的智能合约、智能货币可能会极大的促进工业的发展,这是未来顺应趋势的重要手段。

第五个趋势:溶解

由于数据流动的需要,以及共识成本的降低,工业社会的组织也要发生重大的变化,传统的社会组织将不断的溶解。

工业组织存在的目标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一个行业的交易成本越高,需要协作越多,组织机构就越大。钢铁公司的组织比餐馆大很多,就是因为钢铁行业的平均交易成本远高于餐饮业。但是当组织不断扩大,它自身的管理成本高于它降低的协作成本时,组织就将消亡。

在溶解的趋势下,整个工业组织会从层级结构向网络化结构转变,带有中心化节点的科层组织将消失,企业将成为自由人连接协作的平台。它存在的价值不再为少数人获得利润,而是在于给组织中的个体赋能,合伙制企业将消亡,和弄制企业将成为主流。

3D打印将被传统工业社会分离的生产和消费重新统一起来,消费者可以自行生产需要的物品,社会的协作创造会减少,个体创造将增加,这就导致人的个体价值持续提升,资本利得将不断下降。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建立的垄断资本社会将瓦解,农业社会的等级、工业社会的阶级都将消亡。

同时,类似人类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演变,传统社会的溶解会导致年长者的经验价值消减,社会对于长者的尊重将持续弱化,传统的道德观将发生重大改变。网红就是解构趋势孕育的新机会,有突出价值的个体(聪明、漂亮、口才等),无需社会公认的经验和资历,较少的依赖于他人的协作,不使用中心化的传播渠道,也能够完成价值创造,未来这个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第六个趋势:进化

进化是未来工业发展的第六个趋势,其中突出的手段就是人工智能。

人类和人类以前的类人生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有更长的婴儿期和儿童期,这意味着年轻人依赖父母的时间更长,同时长辈给后代传授生活技能的时间也相应的更长。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缓慢的成熟意味着塑造过程的延长和学习能力的大大提高。学习能力的增强,使得人类有意识的保护那些发明和发现。这时,文化演化就开始超越了生物演化的步伐,支配人类行为的,更多是人从社会中学会的知识,而不是个体通过DNA的遗传机制。当文化演化超过生物演化占据首要地位时,严格意义的人类历史便发端了。

所以人工智能和普通程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工智能可以自行进化。普通程序是对人类预设知识的演进和重复,而人工智能是人类知识的集合,使用的人越多,人工智能的智慧就越高。人类最大的特点是后天学习超过先天DNA遗传,而人工智能的本质是让机器后天的学习超过先天的程序预设,从而完成不断的进化。

除了人工智能,是否还有其他实现进化的路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能够完成自进化的工业产品或者工业组织,会是未来的方向。

第七个趋势:增值

互联网行业已经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连接红利消散,内容红即将开始。最近一年左右,网剧的火热,以及乐视网的异军突起,其实是内容红利超过连接红利的必然结果。而内容红利的兴起,意味着未来工业的微笑曲线将被弱化,产业链分工的地位将日趋平等,为整个价值链最终创造增值的环节将掌握话语权。

互联网时代里,BAT的本质都是人机交互接口,也虚实世界转化的通道。人脑的运算能力有限,无法直接面对海量信息,所以需要BAT式有品牌效应的中心节点起到过滤大部分干扰信息的作用,人们为BAT的信息过滤行为付出的成本,就是连接红利。

但是物联网的进程中,好像一直没有形成类似BTA的巨头,即使一些声音很大的工业云平台,也没有产生实际的商业利益。原因就在于机器与人不同,它的运算能力理论上可以无限,所以机器的信息过滤更加理性,BAT式的品牌效应无法发生作用,所以物与物的连接可能不会出现连接红利,相反可能会消减连接的价值,而直接进入内容(产品)红利阶段。

未来工业中,所有人都要思考如何为整个价值链创造增值,只起到连接作用的中间环节(贸易型代理商)将消亡,起到增值作用(服务型分销商)的中间环节将被强化。精益生产、绿色制造、能效管理,这些都是为价值链创造增值的手段,未来工业的所有从业者都将聚焦于关于增值的思考和创造。

第八个趋势:割裂

割裂会成为未来工业社会的第八个趋势。

农业社会的内核是异质化的静止,而工业社会是一个依赖永续的经济增长而存在的文明,财富的增长一旦停滞,工业社会就丧失了合法性。永续增长要求不断的创新,不停的催生新的行业,不断的需要新的分工。所以工业社会的职业分工很多很细,但是每一个职业存在的时间都很短,一个人一般不会终身呆在同一个位置上,他必须时刻准备着从一种职业转换到另一种职业。为了适应这种不断的职业变化,我们就必须要有一种大家通用的标准语言,所有人对这个语言的理解,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经历。同时,为了保证大家都能够掌握这种语言,我们就必须有一个大一统的世俗组织--近代国家,来进行类似大学这样的通识教育,而不是农业社会中铁匠、木匠之类的职业教育。通识教育与大规模生产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同质化成为了传统工业文明的内核。

因为生产中人与人的协作会越来越多的被物的协作代替,未来工业社会的割裂性感会越来越明显,人们不会再有统一的价值观、统一的思想、同意的偏好,甚至可能不会再有主流社会。宝洁、联合利华之类大众消费品牌近年来的不断衰落,越来越多小众品牌的出现,就是这一趋势下的结果。偶像组合TF boys过生日,微博上居然有4000万人祝他们生日快乐,但是绝大多数80年以前的商业人士却从没听说过他们,也是割裂趋势的体现。人群之间的相互理解将越来越困难,不会再有一种产品被所有人喜欢,跨群体的品牌的价值将被小众的人格价值取代。未来工业企业都必须摆脱组织的色彩,更多的可以去塑造人格的魅力,同时不断的缩小组织结构,为每一个割裂的群体提供个性产品,才能在割裂的社会中继续生存。

在割裂的进程中,有助于推动割裂的产品,也会获得新的商业机会。包括锤子手机在内,近年来涌现出的一批手机品牌,都是割裂趋势下的产物,它把以往小众的人汇聚在一起,通过产品凝结的归属感减少这些人的孤立,让他们能够继续坚持自己独特的价值观。

第九个趋势:重构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分界线,在此以前,人类面临的永恒问题是生产不足,从此以后,这个问题逐渐转向了需求不足。尤其是在中国,过去不管我们生产什么,几乎都可以很容易的卖出去,而且所有的生产环节几乎都会在同一个工厂里进行。而仅仅三十多年以后,工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成为现实,工业生产的方式也从传统的作坊生产,变成了全球化的分工协作。

这种转变的结果,就是今天几乎所有的商品我们在全世界各个地方都可以买到,这迫使所有的商家都必须给客户一个在我这里买的理由,这个独特的理由,就是商业模式,它的本质就是资源的重构。

未来工业不再是基于产品和技术的竞争,而是基于商业模式的竞争,而跨界的本质,就是基于商业模式的竞争。乐视的电视与三星电视,如果从产品视角,就只能无休止的比拼质量、性能这些参数,而基于商业模式的视角,就是生产-销售型企业,与内容--生态型企业两种商业模式的竞争。同样,亚马逊与新华书店之间,也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电子商务与批发零售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苹果与诺基亚,特斯拉与保时捷,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都是基于商业模式的竞争。对于未来工业,技术和产品是不能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的,所以企业不能再只去管理生产要素,而要学会管理经营策略。仅仅对生产要素(机器、成本、渠道、周转率)的优化,已经是一个过时的理论了,如今要通过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来实现价值链的增值。未来工业企业的整个生产体系一定是以商业模式为中心重构起来,而不再是以技术和品牌组织起来。

今天如果你仍然只把思路聚焦在如何落地智能制造、工业4.0、互联网转型这些事情上面,看似抓住了时髦的概念,但其实你已经是在趋势的逆流方向了。对商业模式的深度思考、梳理之后的重构,是所有未来工业企业每时每刻都必须顺应的趋势。

第十个趋势:未知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信息物理系统、人工智能这些词汇无论听起来有多神气,其实都只是我们基于过去的技术,对未来的臆测而已。而人类根据过去的经验总结出的理论,与新的时代早已无法适应,但是众多传统的意见领袖和过去的专家,仍然占据着主流声音的平台不肯放手。我们今天有多少白发苍苍,做了几十年自动化或者信息化的前辈,居然自称是工业4.0专家,参加论坛、展会、讲的不亦乐乎。可对于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样一个概念引导的,尚未开启的新时代,怎么可能会有专家存在呢?这些专家试图把过去的理论包装成未来的方向,并依靠自身的地位获得大量政府的扶持,这对于真正的创新是灭顶之灾。

我们所有过去引以为傲的经验和理论的框架,未来都会是牢牢禁锢我们视野的藩篱。我们真正该思考的,除了已有的这些技术手段,有没有其他新的方法也能进入趋势的下一站。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往往在最初是看不起、看不懂的。所以中国工业升级要避开经验主义的梦魇,就一定要以制造业的文艺复兴为先导。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最应该做的不是以规划创新的名义,插手科学技术商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由市场竞争见分晓。商业的创新是不可能被规划出来的,但是基础科学的研究却是可以促进的,政府最应该做的,是更多的去扶持类似屠呦呦这种,没有明显短期经济效益的基础科学和理论研究。没有思想和理论的活跃,是不可能有创新的火花的。

所有最优秀的技术还没有发明,所有最美好的生活还没有开始,我们这一代人注定要被历史铭记,因为我们一生都处于处于新旧两个时代的交替之中,既能看到新时代的曙光,又能感受旧时代的黄昏。至于三十年后、五十年后、一百年后的工业究竟是什么,其实兔哥也看不清楚,不过也许只有这种看不清楚的未来,才会让我们如此兴奋吧。

btcfans公众号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From the Internet
Disclaimer:

Previous: 传销组织网售“暗黑币”诈骗 8个月敛财近15亿元 Next: 企业需要区块链独裁者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