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时代的终结—第二章:井中困兽

Unknown view 48 2015-7-22 05:47
share to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要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庞大外储的作用,我们首先必须回过头来,了解中国的产业经济的现状和历史。要知道外汇储备的来源就是两个:外商直接来国内进行产业投资,以及我们在国际贸易中挣到的贸易顺差。把产业经济发展历程梳理明白了,把中国挣外汇的途径都看清楚了,我们就能知道,外汇储备的真正意义。

先来看看中国制造业的现状。(说明一下,本文的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等政府官网,全部属于官方数据。)2010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69.77万亿,总利润5.3万亿,收入利润率为7.59%。到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91.59万亿,总利润6.19万亿,利润率下降到6.66%。2013年收入103.9万亿,总利润6.84万亿,利润率下降到6.58%。2014年的数据更加难看,收入109.5万亿,还算有所增长,但总利润规模却出现下降,为6.47万亿,这么算起来,利润率只有5.91%。到今年上半年,形势继续恶化。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1.9万亿,而总利润只有2.25万亿,利润率仅为5.37%。工业的利润率水平在直线下降,从2010年的7.59%,下降到现在的5.37%,降幅高达30%。

在行业指数上,工业的整体表现更加是不堪入目。“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从2012年3月份开始,一直到今年的5月份,连续38个月,一直低于100(月度统计数据,以去年同期为100,高于100表明当月工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低于100表明价格下降)。工业产品的价格在持续的下跌,没有任何起色。这也印证了前述工业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长年在50%左右浮动(也是月度统计数据,高于50%则表明行业在扩张,低于50%则表明行业在萎缩),而其中最重要的分项数据,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从2012年6月至今,统统低于50%,今年五月份是48.2%。这表明整个制造业的从业人员一直在萎缩,工业企业在持续裁员。当全社会充斥着失业者,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消费力,经济当然一蹶不振。在这个工业文明时代,制造业乃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利润率在持续下降,就业长年不振,那么这种灾情一定会向全社会蔓延。因此从2014年7月份开始,非制造业(服务类行业)的就业指数也难看起来,长期低于50%,中间只有今年的1月份勉强达到50.3%,5月份的数据是47.6%,这已经是非常严重的服务行业就业萎缩了。

再将眼光放到消费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今年1-5月份累计为11.7万亿,同比去年同期仅增长10.4%,以目前这种消费力匮乏的现状,估计全年能维持这样的增长率,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此前的消费增长率是多少呢?2014年是12%,2013年是13.1%,2012年是14.3%,2011年则是17%,再往前去,则是20%左右。消费增长率呈现出清晰的逐年下滑的迹象。生产萎缩与消费低迷,是互为因果的。中国经济,在制造业萎缩的背景之下,当然也会表现出非常清晰的消费力减弱的趋势,而消费减弱,则会造成制造业进一步萎缩。这样持续下去,就是经济危机。

在序章中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抓住了第一次产业大转移的机会,吸引了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产业投资,才成功的发展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那么我们现在就来通过数据,了解外资进入中国的历史变迁。从1980年至2014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总额为17068亿美元。再加上今年1-4月份的445亿美元,总共是17513亿。统计局关于外资投向的数据不是十分全面,有些年份的数据缺失,从1997年开始,数据链条才比较完善。但从已有的数据来看,最主要的资金投向了工业。1997年至2013,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总额为11564亿美元(2004年的数据空缺),其中制造业得到了6629亿美元,占了54%,再加上采矿业的920亿美元(采矿业也是工业的一种,只是在统计上单列了而已),外资投入工业的比值达到了65%。房地产业分到了第二大的蛋糕,总额为2077亿美元,占比18%。相对而言,其它领域吸引到的外商投资都微不足道,譬如农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仅182亿,建筑业156亿,水电气业319亿,交通物流行业328亿,被严格管制的金融业更是只有区区的98亿,连100亿都不到。

再考察外资的来源。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当然是中国外资的最大来源地,大量的外资借道货币自由兑换的香港进入中国。从1997年到2013年,由香港进入中国的外资直接投资额为5453亿美元(为与前文的数据口径一致,便于比较,同样扣除了2004年的数据,以下同),占总额11564亿的47%。由于香港通道因素的存在,我们很难理清真实的外汇来源情况,不过以下两个数据可以作为参考。除香港外的第一大外资来源地是日本,97年到13年间日本对华投资总额为745亿美元;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则是美国,97年至13年美国对华投资总额为547亿美元。当然了,日本和美国投入中国的资金肯定不止这么点,这只是直接从这两国过来的资金。只不过借道香港进来的资金部分,实在是没法统计了。

近两年来,伴随着美国政府的理论负债达到上限,纸币时代逐渐走向终结,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数额开始呈现下滑的势头。以日本为例,2012年日本向中国的投资为73亿美元(当然,这里也没有考虑借道香港的因素,同样也是从日本直接投向国内的资金),这个数值是历年来的最高值,此后开始迅速下降,2013年为71亿美元,到2014年则锐减到43亿美元。而从美国来的资金,则是2002年达到了54亿的峰值,此后呈逐年下滑的趋势,2010年是30亿,2014年则是23亿。

在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1.7万亿美元进入一穷二白的中国,投资于工业和房地产行业,并由此带来了中国的经济奇迹。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外资的投向,以工业为主,以及与工业有着极高关联度的房地产行业。至于针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忽略不计。在序章部分我们已经知道了,投资,事实上是一种消费行为。买地建厂房,购置机器设备,购买原材料,雇佣工人,把钱花出去,进入市场流通,这就给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补充了消费力。而伴随着日美等国逐步减少对中国的产业投资,消费力得不到补充的中国经济,也逐步陷入低迷。这就是这个国家已经发生的故事。外商直接投资,是这个国家获得外汇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补充消费力的重要渠道之一。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条渠道:出口。

在谈出口之前,我必须纠正国内经济学界一个长期以来的错误观念:中国的御用经济学家们,包括无知的老百姓们,一贯声称中国经济是外向型经济,中国经济对出口有着极大的依赖。事实上,中国的工业制成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而出口市场,仅仅只起到辅助作用。以2014年为例,当年度中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9.5万亿人民币,而商品出口总额仅为2.34万亿美元,折约14.5万亿人民,仅占总收入的13.2%。剩下95万亿人民币的商品,都是由国内市场消化了。即便是外资企业,我们下意识的认为其以外销业务为主,但只要衡量一下数据就会发现,其出口比例固然是高于内资企业,但整体上依然以国内市场为主。2014年外资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3万亿,当年度其出口总额为1.07万亿美元,折约6.7万亿人民币,占其总收入的43.8%。

从1980年至2014年,35年的时间中,中国累计出口总额为132万亿人民币(折19.1万亿美元),累计进口总额为114万亿人民币(16.6万亿美元),出口减进口,由此计算出来净出口额为18万亿人民币(2.5万亿美元)。净出口额就是中国工业企业对外挣到的钱,这笔钱将会变成中国的外汇储备。现在我再提供一组数据,以便各位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从1980年至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的累计主营业务收入额为777万亿人民币。对比这35年来的出口总额132万亿人民币,很容易就计算出来,出口额仅占总收入的17%。这意味着改革开放后的35年来,占比高达83%的工业制成品被国内市场消化了。要知道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基本上就是一穷二白,自身的消费力根本就谈不上。现在国内市场居然能有这么强大的消费能力,当然是依赖外来资金。

35年累积下来的1.7万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算是消费力的重要支撑,2.5万亿美元的累积净出口额也是非常重要的补充,但这看起来还是不太够,幸好还有另外一笔收入。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截止2014年底,中国一共有8955亿美元的外债余额,其中最主要的外债是三类,国际贸易信贷这种短期拆借,还欠3344亿美元,中资金融机构欠了2600亿美元,外资企业欠了1600亿美元。这些外债进入国内,同样补充了中国人民的消费力。

由于中国政府从来不将历史沉淀的外汇用于补充国内的消费力,只是拿去国际金融衍生市场上瞎折腾,因此我们单看2014年。当年度中国吸纳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为1196亿美元,折约人民币7400亿;净出口3824亿美元,折约人民币23700亿;再加上8955亿的外债余额,折约人民币55500亿。这三个数字加起来,可以兑换出总额约8.66万亿人民币,再考虑外汇储备兑换出来的都是基础货币,还有货币乘数效应,银行拿着储户的存款去放贷,一块钱可以当成两块钱三块钱四块钱用。即便只算2倍的乘数,这就释放出来了26万亿的资金。无论这笔钱投向什么行业,都可以成为消费力。根据前面的计算,2014年度中国工业企业在国内市场实现的总收入为95万亿人民币。这就意味着2014年,我国30%左右的消费力,源于外资。再往前看10年,2005年,当年度中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4.85万亿人民币,扣除用于出口的6.26万亿,还有18.6万亿人民币的商品,由国内市场消化。当年度中国获得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是638亿美元,按当时的汇率折算约5231亿人民币;净出口1020亿美元,折算约8364亿人民币,再加上当年度2965亿美元的外债余额,折算约24313亿人民币。这三样加起来,外资向国内注入了3.8万亿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可以补充消费力。算上两倍的货币乘数,那就有至少11.4万亿的消费力。这么算下来,针对当时国内18.6万亿的商品,外资对国内市场的支撑力度高达60%!近10年来,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支撑力度在减弱,从60%下降到30%,中国经济也因此日益虚弱起来,逐步陷入萧条。

看到这里,我们大概已经明白:中国的工业企业,它们面对的是国内的市场,但国内市场的消费力,则源于外资的强力支撑。这就是中国式的外向型经济。我们表面上开拓着国内的市场,但事实上却花着外国的钱。外资为这个国家补充着关键性的购买力。一旦外资撤离中国,甚至只要外资流入中国的额度减少,都将对中国的整个工业体系造成严重的冲击。这35年下来,我们已经被困在了井里,惶惶不可终日。我们拿着近4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足以撼动世界,却将它当成垃圾,不知道如何使用。我们弃手头的外资于不顾,却每年祈祷能找到更多的外资,支撑国内疲弱的市场,为这个市场补充消费力。我们的思维僵化得令人难以置信。我们的政府有着强大而盲目的自信,整天做着强大的中国梦。我们的御用经济学家们对这个国家真实的经济运行状况一无所知。我们的人民也同样不懂得思考,骂娘的骂娘,移民的移民,更多的则是缩起头来,混吃等死。上上下下,傻成一团,真是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如果得不到改变的话,末日,就在眼前。

btcfans公众号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From the Internet
Disclaimer:

Previous: 纸币时代的终结—第一章:走出去的中国 Next: 纸币时代的终结—第三章:末世生机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