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在币安工作

吴说区块链real view 11 2023-3-30 09:16
share to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币安是一个高效能、结果导向的组织。

正是由于我们独特的企业文化才让我们做到以上这一点。

这并非适合每一个人,我们需要有某种特定思维的人才。

了解币安的运营模式,你是否就是我们正在寻找的人才。

币安是一家极具影响力和灵活性的初创企业,我们拥有来自 100 多个不同国家的 8000 多名员工共同为服务用户而奋斗。我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全球价值的自由流动。这样的目标听起来也许有些不切实际,但我们处于技术和金融历史上一个混沌的变革时刻,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我们如何实现上述目标?

我们对实现这一目标的信心来自于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我们在协作的同时给予各团队快速决策的自由度。和其他公司相比,我们最独特、甚至“奇特”的一点,是我们把“硬核”作为核心价值观。我们并不想虚张声势,只是想脚踏实地解决一个又一个挑战。

但这也许并不适合每个人

如果不具备以下能力,也许你并不适合加入币安:

适应力:有人说过,企业有三种命运,即销声匿迹、勉强生存和做大做强,而这些企业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适应力。没错,我们都在学着适应变化。要想在币安取得卓越的成就,就必须要快速适应内部变化和充满挑战的外部环境,在混乱之中也能够生存和发展。币安员工不会像普通的企业雇员一样每天有规划好的工作任务,因此,币安员工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能够适应内部轮岗、应对不确定性,同时以最高质量实现用户交付。如果你寻找的是一份朝九晚五、内容明确的稳定工作,那么你会对币安的工作感到失望。所以,如果没有做好准备,请不要来这里“自讨苦吃”。

高效的远程工作能力: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组织,远程工作是我们主要的工作形式。在这样的环境下和团队成员跨时区协作要求我们走出舒适区,变得敏捷、灵活。工作时间长、不规律是家常便饭。不过这种工作方式的好处是自由灵活,无论你是想抽时间快速健身,还是打个盹儿,都是可以实现的。

负责任:在币安,高度的责任感意味着直面复杂困难的任务、协调公司决策、接受反馈(即便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自信心)。在有些人眼里,追责到底是一种甩锅文化,但对币安员工来说,追责是我们成长的方式,也是推动我们持续改善用户服务的唯一方式。

持续学习:你是否看过关于固定思维和成长思维区别的 TedTalk 视频?币安处于一个急速变化的行业,这要求员工随时了解最新动态,并乐于学习新技能。只有拥有最强大成长思维的人才能在币安获得最好的发展。

抗压能力:由于工作节奏快、决策影响大,币安员工需要在高压环境下工作。如果你不能承受压力,或持续高压会对你的工作表现产生负面影响,那么我们的工作环境不适合你。

无明确的等级框架:币安看重的是灵活性、适应力和为每一位团队成员赋能。如果你习惯于依赖严格的等级制度来进行决策,或更喜欢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那么在我们这种协作式、去中心化的工作模式中,你会感到不适。在这里,如果你不同意 CZ 或任何高层领导的意见,又或者你有他们不知道的信息,你需要说出来,否则我们如何为用户做出最好决策?当然了,决策完成后,我们会共同推进。

不确定性:作为一家处于技术和金融行业前沿的公司,币安鼓励经过评估后适度承担风险,以推动创新。如果你厌恶风险,或无法适应探索未知领域的不确定性,那么我们的文化大概不适合你,我们要走的是不曾有人走过的路。

清晰的沟通:虽然辞藻华丽是一个人智力超群的表现,但清晰、简洁的沟通方式通常最能有效地传达信息。换言之,我们喜欢简单、凝练、开放的沟通方式。如果你感到在虚拟环境中清晰表达想法或高效协作很难,那么你会很难适应在币安的工作。

积极主动:我们的“硬核”核心价值观强调激情、内驱力和主动性。我们要求币安员工积极主动解决问题、抓住机会。如果你更喜欢等待指令,或不敢负责,那么我们的文化可能与你的工作方式格格不入。

币安这样独特的文化和工作方式决定了只有少数人适合币安。CZ 在他提出的原则中也提到了不少关于这种工作方式的观点。

总结

最后,我们想说,我们只是想开诚布公地告诉大家,在币安的真实工作状态是怎么样的。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真正 #硬核 的工作环境,而且从不会有无聊的时刻。这是一个高效能、追求效率、注重优先排序,并毫不动摇坚持用户体验的工作环境。如果你能够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表现出色,那么来币安工作也许会是你最正确的选择。

我们承认,在币安工作有时候压力很大,但对那些适应币安文化的人来说,他们会感到兴奋、好玩。而且,能够深度参与到全球金融体系变革这一颠覆性事业当中将是非常值得的。

btcfans公众号

Scan QR code with WeChat

Link
Disclaimer:

Previous: 炒币浮亏2.85亿,美图2022年竟还能盈利1.11亿 Next: 一文解读香港虚拟资产监管政策的变迁

Related